第137章 毀舊立新

在同盟會的革命者們看來,共和中華的第一任大總統只能由同盟會的領袖擔任,這不僅是一個立場問題,更是一個策略問題,只有將國家的權力掌握在革命者手裡,才能將這個國家帶向文明與富強。

但與其它問題一樣,在這個問題上同盟會也不能達成一致意見,形勢的發展不由同盟會決定,現在袁世凱已經表明了反清立場,那麼,這場革命是否就應該到此爲止呢?種族革命之後,這社會革命是否要立即跟上呢?

有人主張繼續革命,有人卻主張革命到此爲止,刀槍入庫,馬放南山,以後的鬥爭將從戰場轉到國會,宋教仁就持後一種觀點,所以,他支持袁世凱做大總統。

由於孫先生一直在國外,不知道同盟會在這個問題上的分歧,所以他一詢問,會議室裡的所有人都望向宋教仁,看他如何作答。

“是的,我支持袁世凱做總統。我以爲,袁世凱應該算做一個承前啓後的人物,他既是舊時代的代表,也是新時代的象徵,主持新政的時候,他就做得很好,這表明,他是一個有着新思想的舊官僚,如果能夠爭取到這個人物,我們的理想可以在短時間裡實現,議會政治、責任內閣、三權分立,這些都可以一一實現。只要我們抓住責任內閣和國會不放,袁世凱即使做了總統,也不可能胡作非爲,對此,我有信心。”宋教仁說道。

“可是,趙北卻是支持總統制的。”陳其美說道。

“不必擔心,即使完全責任內閣建立不起來,我們也可想辦法在國會中佔有多數席位,只要控制了國會參衆兩院,內閣和總統也得聽我們的。其實美國也不是責任內閣,而是總統制,但總統也不敢拂逆國會意見。這一點,趙振華也看到了,所以他並不擔心總統濫用職權。”

“那依鈍初之見,如何在國會中佔有多數席位?如今革命派可是四分五裂,湖北的共和軍不說,就是福建、浙江兩省也是分歧重重,將來國會選舉,如何保證獲得多數席位?”孫先生問道。

“我想了想,只有一個辦法,我已寫了章程,請先生過目。”宋教仁打開提包,拿出幾張信箋。

“這個辦法就是毀舊黨造新黨,同盟會解散,光復會、共進會也都解散,然後共同組建一個跨省、跨派的大黨,並尋求與其它黨派進行合作,在政見方面求同存異,不求政見高度一致,只求人數衆多,人心齊,如此,國會議員選舉便可保證多數黨的地位,在大的方面採取共同行動,在小的方面,可以內部解決分歧,甚至可以討價還價,如此,便可在袁世凱脖子上套上枷鎖。”

“不行!你的這個提議我們早已在會議上否決,你怎麼現在又把它拿出來了?”陳其美站了起來,面色鐵青。

“同盟會是先生一手創建,這麼多年來,我們一直用着這個會名,無論是宣傳革命,還是發動起義,怎能輕易解散?就算成立了一個大黨,在國會佔了多數,可是又能怎樣?現在是槍桿子說話!去湖北看看,去直隸看看,無論是趙北還是袁世凱,都在招兵買馬,擴充軍隊,他們看得可清楚,如今決定中國前途的不是什麼國會,而是軍隊!解散同盟會,就等於渙散了軍心,此舉實在是愚蠢,成立一個大黨,只會使成員良莠不齊,關鍵時候狼上狗不上,此舉萬萬不可行。”

“組了新黨,誰做領袖?你宋鈍初麼?”一直沉默不語的馬君武冷嘲熱諷。

“此時談新黨領袖的事,似有不妥,還是先看過鈍初的方案再說。這個方案是改進版,與你們前些時候看到的不一樣。”謝持淡淡說道,雖只有這麼幾句話,卻將這會議室裡的火藥味沖淡了些。

會議室頓時靜了下去,衆人都沒敢輕易接過話茬,宋教仁的這個辦法確實是太過激進、突兀,而且也太過理想主義。

孫先生也沒有說話,只是靜靜的翻閱着那幾張信箋,用了幾分鐘將其瀏覽一遍,將信箋輕輕放在沙發扶手上,掃了眼神色各異的衆人,長舒口氣,緩緩說道:“鈍初的提議雖有些書生之見,但亦可算救時良策。”

“先生。”陳其美一愣,正欲搶白,但被孫先生的手勢制止。

孫先生說道:“現在的時局對我們革命勢力很不利啊,列強看好袁世凱,不支持咱們革命派,截留關餘,還派兵艦在福建、浙江沿海遊弋,福建革命軍攻打廣東的行動也失敗了,我的歐洲之行也是一無所獲,我們是沒槍也沒錢,外交上也未能獲得列強的承認,本來,唯一的希望放在共和軍方面,但是他們又不合作,湖南的共進會雖然贊同我們的主張,但無奈實力弱小,且有立憲派掣肘,而且一向仰仗共和軍鼻息,所以共進會也發揮不了作用,這樣看來,袁世凱做共和中華的大總統似乎已成定局,我們無法用武力改變這種局面,那麼,鈍初的方法就成了目前唯一可以制約袁世凱的手段。

如果鈍初的辦法可以制約總統,未嘗不是良策,但若袁世凱不肯服從國會,那麼也可以用事實喚醒那些幼稚的革命者,讓他們看清袁世凱的真面目,真正的站到我們一邊。

同盟會雖是我一手建立,諸位同志也都以會員身份爲榮,但事已至此,不解散也得解散,咱們南方革命勢力之所以是一盤散沙,就是因爲彼此畛域太重,若能組建一個大黨,雖不免仍有齟齬,但在大的方面來講,卻是可以一條心的,這一點我同意鈍初的意見。另外,我認爲除了組建一個大黨佔有國會多數席位之外,還應該將首都遷到福州。福建現在由革命黨控制,距離南洋很近,又是僑鄉,方便取得國外援助,北方是袁世凱的勢力範圍,只有把他圈在南方,國會纔有把握制約他,遷都福州,應該是我們擁戴袁世凱做總統的一個前提,也是我們支持總統制的條件。”

“遷都福州?”陳其美微微一怔。“可是共和軍的趙北建議遷都武漢,而且他明確反對將首都設在沿海地區。”

“哦?”孫先生有些驚訝。

“趙總司令的意思是,北京距離海岸太近,容易遭到海陸夾擊,又無險要可恃,我事羸弱,武備不強,萬一再出現類似甲午、庚子年間的戰事,絕無把握堅守,沿海地區也是同樣理由不宜建都,反觀武漢,雄踞華中,有戰略縱深,利於防守,而且緊鄰長江,又是京漢鐵路樞紐,交通方便,又有工業基礎,是目前建都的最好選擇。”劉揆一解釋道。

“可是我們在湖北沒有什麼基礎啊,去了哪裡會不會受制於人?”

“而且他好象還少說了一條:武漢是共和軍的地盤,是他‘湖北王’趙振華的天下。”

幾個同盟會幹部不陰不陽的哼了幾聲,算是否決了遷都武漢的建議。

“這麼說來,遷都武漢似乎不可行。”陳其美說道。“還是先生的意見好,就定都福州。”

“福建由同盟會主政,定都福州的話,會不會太過張揚?如果北洋軍退出江寧,那裡倒是個建都的好地方,六朝古都,王者氣象,再改名爲南京,似乎比福州更適宜建都。”

“南京建都?北洋軍不會那麼傻吧?兩江可是富庶之地,北洋軍打江蘇不是討伐長庚那麼簡單的。可惜我們的主要力量都在福建、廣東一帶,不然的話,佔了江蘇、上海,這財政就不會那麼窘迫了。”

衆人又是議論紛紛,各舒己見。

“但是,這只是我們一相情願,遷都暫且不說,關於組建一個大黨的建議就未必可行,我們同盟會肯解散,光復會肯不肯解散?其它的革命派肯不肯解散?我聽說湖北的共和軍現在也在組黨,前兩天黎元洪還拍來電報,請教同盟會的組織結構。”謝持站了起來,結束了這場毫無意義的討論。

“我們共進會一向主張革命不分彼此,組建新黨,我贊成,遷都我也贊成。不管怎麼說,只要贊同共和,贊同議會,就是同志。”劉揆一舉起手說道,他既是同盟會幹部,也是共進會發起人之一,雖然湖南已成了共進會的天下,但劉揆一併未趕去湖南與孫武等人並肩作戰,而是選擇留在東南,繼續充當聯絡員的角色。

“光復會那邊,我去試試,陶、章二人雖與先生不睦,但與我的私交還算不錯,動之以情,曉之以理,他們不會無動於衷。”

宋教仁頓了頓,又說道:“趙振華擁戴袁世凱的舉動讓光復會有些尷尬,而且,因爲任命趙振華做湖廣大都督的事情與湖南共進會關係緊張,爲此,光復會內部已是起了紛爭,人心渙散,現在的光復會已不是那個發動安慶首義時的光復會了。”

其實他最後那幾句話不僅僅是在說光復會,也是在說同盟會,革命軍興後,局勢混亂,同盟會內部早已存在的裂痕進一步擴大,一些人公開拉幫結派,要另立門戶,另組新黨,對此,同盟會高層有些束手無策,所以,他的這個“毀舊立新”的建議本質上也是試圖維繫這個鬆散的聯盟。

孫先生站了起來,整了整那套灰色洋裝,接過陳其美遞過去的法式硬盔,說道:“鈍初,這件事你用心去做,若是陶、章二人不肯解散光復會,你也不要灰心,革命本就是艱辛的事業,百折不撓纔是正道。你做事就是太過書生氣了,理想主義,需知,有的時候革命也是需要一些匪氣的,你看共和軍的那個趙北,行事處處透出一股匪氣,可你也得承認,正是這種匪氣才使革命走到這一步。”

宋教仁若有所思的點了點頭,就在他琢磨着這幾句話時,孫先生已戴好硬盔,與陳其美等人離開會議室,走下郵船。

在舷梯上,孫先生向歡迎他的國民揮手致意,幾個記者擠在舷梯邊,一個記者問道:“孫先生,此次回國,你帶了多少英鎊、法郎?帶了多少槍炮?”

孫先生微微一笑,說道:“鄙人回國,未帶回一便士,亦未帶回一粒子彈。所帶回的,不過是革命精神而已。”

這幾句話很快傳遍碼頭,有的人爲那革命精神而激動而歡呼,但更多的人卻搖頭嘆息,心中都不免想到同樣一個問題:難道,真要讓袁世凱上位不成?

第487章 內閣總理撤消案(上)第173章 光輝征程第624章 戰爭已經爆發(下)第343章 倒袁(上)第373章 撿便宜第894章 夜戰勿裡洋(下)第309章 藉口與政治第1134章 1939年夏秋第476章 終身大事第596章 政策分歧第509章 打倒列強第802章 激進分子第446章 洮南第701章 炮火硝煙第12章 密議第953章 鋼鐵的較量(上)第297章 放權與收權第802章 激進分子第394章 修補匠第899章 亞洲的覺醒(上)第480章 黨同伐異第806章 臺前幕後(下)第990章 告御狀(下)第685章 博羅堡第180章 戰略劣勢第1227章 “第二戰場”(上)第579章 國魂第124章 最後通牒第1138章 消化不良第1221章 抵住世界咽喉的尖刀第1124章 大國戰略(下)第1114章 國際局勢的變化(下)第65章 爐邊談話第285章 隱憂第646章 戰爭魔法第388章 內閣總理(下)第712章 田臺莊(下)第1109章 鏖戰第179章 統一思想第262章 時局紛亂(下)第787章 密切合作第794章 巴達維亞(下)第812章 陌生的時代第708章 鐵軍第466章 局勢與應對第920章 深秋(下)第565章 結盟風波第330章 鐵甲鏗鏘(下)第369章 低效與高效(上)第235章 軍人設計師第92章 撤退第863章 有樣學樣第821章 和平倡議第927章 干涉(上)第493章 聯合軍事演習第1035章 進軍(上)第87章 卸磨殺驢(下)第1章 穿越時空的小職員第551章 西康(上)第1265章 戰爭機器的小小零件第320章 南與北的不眠之夜第846章 利用第651章 清川江畔(下)第423章 大買賣第851章 戈壁灘上第555章 試探第370章 低效與高效(下)第1144章 雷雨(下)第898章 兩場戰爭(下)第337章 戰勝之後(上)第614章 深山老林第926章 安加拉1號站(下)第774章 豪情萬丈第573章 裝甲兵第35章 借題發揮第644章 消除隱患第334章 落幕第169章 中樞與地方(上)第33章 君憲旗手(下)第334章 落幕第1069章 推進第752章 奇兵(下)第565章 結盟風波第106章 投機客(下)第1156章 總統巡邊(下)第816章 “伏特加”(下)第157章 師長第1119章 29號陣地第1253章 開羅會議(上)第568章 新局面第1246章 總統先生的小算盤第1077章 製造戰爭(上)第869章 兩條道路第651章 清川江畔(下)第40章 共和饅頭第235章 軍人設計師第343章 倒袁(上)第657章 防禦(下)第950章 默契與對抗第960章 陰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