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2章 高加索戰爭

如果要問194年夏季國際事件中最有影響力的是什麼的話,那麼標準答案或許是兩個,一個是德國入侵南斯拉夫,而另一個則是“高加索戰爭”爆發。

“高加索戰爭”,這不僅是中國報紙對這場戰爭的稱呼,同時也是蘇聯官方對這場大規模局部戰爭的稱呼,顯然,無論是中國方面,還是蘇聯方面,都儘量避免使這場戰爭帶上中蘇戰爭的色彩,在中國方面看來,這場圍繞着“驅逐入侵伊朗的蘇聯干涉軍”的對蘇戰爭並不是針對蘇聯人民的,而只是亞洲國家行使集體防衛權的自衛戰爭,只要蘇聯干涉軍撤出伊朗領土,那麼中國軍隊和亞洲各國聯軍就會立即“主動而迅速的結束衝突”,絕對不會繼續深入蘇聯領土,至於蘇聯方面,則儘量淡化這場戰爭的全局色彩,避免使“某些國家”認爲中國已經向蘇聯全面開戰了,也正因此,無論是交戰的哪一方,都稱這場戰爭爲“高加索戰爭”。

但是美國輿論不這麼看,美國的多數報紙都將這場“高加索戰爭”稱之爲“中蘇戰爭”,因爲在美國記者看來,這場戰爭的一方是蘇聯,而另一方就是中國,至於那些所謂的“亞洲盟軍”,根本就是陪襯角色,上不了檯面,真正主導這場戰爭走向的其實就是中國。

也有少數美國報紙堅持“高加索戰爭”的稱謂,因爲從194年8月19日戰爭以中國空軍突襲巴庫爲開端算起的話,到現在,194年8月6日,戰爭已經持續了差不多一個星期的時間,而戰場卻仍然侷限在伊朗境內、高加索山脈南北這一小片地區,從這個角度來看,似乎“高加索戰爭”的稱謂更爲合適一些。

更爲重要的是,“亞細亞解放陣線”發佈公告,宣佈了這場戰爭所要達到的目標,那就是“恢復伊朗的獨立與主權”、“驅逐蘇聯干涉軍”,而只要蘇聯政府主動撤退仍舊滯留在伊朗境內的武裝部隊,並停止支持敵視伊朗合法政府的部落武裝,那麼“亞細亞解放陣線”就會立即停止攻擊,並從已經佔領的高加索地區的蘇聯領土撤軍。

無論如何稱謂這場中國主導的對蘇戰爭,一個基本事實是無法否認的,那就是,從戰爭一開始,到現在,蘇聯軍隊在這場戰爭中的表現極爲糟糕,可以說糟糕透頂。

一般而言,在陸軍強國眼裡,土耳其、伊朗、伊拉克、阿富汗以及那幾個中亞小國的陸軍戰鬥力是很虛弱的,但是,當“高加索戰爭”爆發之後,這些國家的陸軍部隊卻在高加索山區進展迅速,幾乎在一個星期的時間裡就向蘇聯國土縱深推進了一百公里,當地是山區,不便於裝甲部隊作戰,所以參戰的基本上都是步兵和空軍,而中國陸軍參戰部隊也以山地步兵爲主,缺乏重型裝備,可是就是這樣一支亞洲聯軍,居然迅速擊敗當地的蘇聯守軍,並將前線推進到了巴庫市郊,而且已經佔領了第比利斯。

蘇軍在高加索戰場的表現已經非常糟糕,可是如果再與伊朗戰場的蘇軍一比的話,那麼高加索戰場的蘇軍至少還可以打幾次局部反攻,而伊朗戰場的蘇軍實際上已經被圍困在德黑蘭、大不里士等幾座城市裡了,進不能攻,退不能撤,全軍覆滅就在眼前了。

蘇聯軍隊在這場“高加索戰爭”中的糟糕表現讓世界各軍事強國看得目瞪口呆,雖然蘇聯政府極力強調伊朗戰場蘇軍的失利是因爲中國裝甲部隊派遣了最精銳的部隊參戰所致,而高加索前線的失利則是當地的分離主義分子“叛變”的結果,但是問題在於,歐美各國政府都堅持認爲蘇聯軍隊的戰鬥力在斯大林主持的肅反中遭到了嚴重削弱,所以纔會敗得如此迅速,在戰爭中,蘇聯軍隊所表現出的指揮不靈、後勤混亂等種種缺陷讓歐美各國深感震驚。

雖然蘇聯士兵英勇頑強,但是他們的指揮官顯然缺乏足夠的而且合格的基本軍事素質,這並不奇怪,斯大林主持的肅反使蘇聯軍隊在短短几年時間裡就失去了大批合格的中高級指揮員,自從圖哈切夫斯基被以“叛徒”、“間諜”的名義槍斃之後,蘇聯軍隊就再也不是肅反運動中的避風港了,沒有哪個軍官可以在肅反人員的審問下保持緘默,所以,當一個蘇聯的師長被逮捕之後,他手下的旅長、團長、營長也很快會成爲“叛徒”、“間諜”而遭到逮捕和審問,並很快被處決。

這些中高級指揮員的消失使蘇聯軍隊變成了實際上的“烏合之衆”,對付一下小國或許可以,但是應對像“高加索戰爭”這樣烈度的高強度戰爭時就立刻表現出了烏合之衆的本色,蘇軍指揮不靈的背後實際上是士氣低落,這從第比利斯戰役就可以看出來,那場戰役結束之後,“亞解陣”宣佈俘虜蘇軍十萬人,雖然對於這一數字,蘇聯政府堅決予以否認,但是歐美各國政府卻從中國軍方公佈的戰地影象資料中看到了那一眼望不到邊的俘虜隊列。

事實已經很清楚了,在中國軍隊的雷霆一擊面前,在亞洲聯軍的猛烈攻擊面前,蘇聯的武裝力量已經被人扒光了最後的一片遮羞布,赤條條的站在了世界面前,並在德國、意大利的貪婪目光下瑟瑟發抖。

明白了這一點,也就可以理解爲什麼蘇聯政府不願意將這場戰爭稱之爲“中蘇戰爭”了,蘇聯政府最擔心的就是戰爭擴大化,最終演變爲中國與蘇聯的全面戰爭,並進而招來德國的突然攻擊,蘇聯政府非常清楚,它與德國簽署的那份互不侵犯條約只是一個心理安慰而已,如果國際形勢發生劇烈變化,德國納粹隨時會撕毀條約的,畢竟,在國家利益面前是沒有道義的地位的,蘇聯在前不久也剛剛撕毀了一份與盟國簽訂的同盟條約。

蘇聯政府非常希望將這場“高加索戰爭”侷限於伊朗和高加索戰場,那樣的話,或許可以避免使戰爭演變爲中國與蘇聯之間的全面戰爭,避免招來歐洲的惡狼,一個來自東方的猛虎已經夠蘇聯政府頭疼的了,它無法抵擋同時來自東西兩個方向的猛烈進攻。

無論如何,必須儘快結束這場危險的戰爭,蘇聯政府不得不使出渾身解數,尋求體面結束戰爭的辦法,一方面,蘇聯政府通過中立國政府向中國政府轉達停戰的意向,另一方面,蘇聯政府也在積極行動,準備迎擊“亞解陣”的下一輪猛烈攻勢,畢竟,蘇聯的國防力量不能成爲國際笑柄,蘇聯最高領袖已經下達了死命令,這個命令只有一句話:絕對不許撤退

或許是蘇聯最高領袖的這道死命令起到了一些作用,第比利斯戰役結束之後,高加索前線就逐漸穩定下來,從表面上看,蘇聯軍隊抵擋住了亞洲聯軍的第一輪攻勢,穩住了陣腳,而亞洲聯軍方面也似乎在後勤供應上發生了問題,不得不停止前進,等待補給,但是如果認真的分析一下現在的交戰雙方的戰場態勢的話,就不難發現,蘇軍的頹勢並沒有因爲巴庫反擊戰的勝利而得到根本扭轉,由於第比利斯已經被亞洲聯軍攻佔,他們隨時可以在休整之後直撲北邊的格羅茲尼或者是克拉斯諾達爾,直接威脅伏爾加河下游的工業重鎮羅斯托夫,如果亞洲聯軍採用這個戰略進攻路線的話,那麼巴庫能否守住已經不重要了,因爲一旦羅斯托夫陷落敵手,整個北高加索地區就已經在實際上失去戰略價值了,巴庫的蘇軍要麼在口袋紮緊之前北撤,要麼乾脆就在巴庫全軍覆沒。

由此可見,到目前爲止,“高加索戰爭”的主動權依舊不在蘇聯手中,這個主動權依舊掌握在中國和亞洲聯軍的手中,而下一步,亞洲聯軍會採取什麼戰略呢?這很值得探究。

一方面,中國已經宣佈,將繼續加大對伊朗戰場的兵力投入,同時協助土庫曼蘇維埃共和國的“君憲派武裝”進攻該國首都,以奪取該國政權,另一方面,亞解陣也宣佈,將再增加高加索戰場的盟軍力量,而不久之後,來自緬甸、印度、孟加拉、馬來亞、錫蘭、巴勒斯坦的軍隊也將出現在高加索戰場,屆時,參加這場對蘇戰爭的亞洲國家將達到二十個之多。

面對二十國聯軍的強大攻擊,蘇聯政府必須做出艱難的選擇,要麼撤退巴庫的那數十萬蘇聯陸軍精銳,將他們北調羅斯托夫,以保衛羅斯托夫和斯大林格勒,要麼從中亞軍區調集更多兵力,全力防守巴庫防線,並適時在北高加索地區發動一場規模浩大的反攻,將已經佔領了蘇聯南部領土的外國軍隊全部趕出去,並在可能的情況之下翻越高加索山脈,營救那些被困在伊朗北部的二十餘萬蘇聯陸軍。

這確實是一個艱難的戰略選擇,如果從中亞軍區抽調部隊的話,那麼烏拉爾河防線就會遭到嚴重削弱,而中國駐中亞的陸軍部隊將很樂於看到這一幕,誰也不能保證中國陸軍不會趁機越過烏拉爾河防線,從裡海北岸攻擊古裡耶夫西邊的工業中心斯大林格勒。

面對這一艱難抉擇,蘇聯最高領袖斯大林陷入了極度的憂慮中,他將自己關在辦公室裡,一連許多天都不願意多說話,誰也不知道他到底打算做什麼,直到194年8月7日下午,一位將軍被斯大林召到了辦公室裡,這位蘇聯將軍名叫朱可夫,就在當天深夜,這位朱可夫將軍乘坐一架軍用飛機離開了莫斯科,去向不明。

幾乎與此同時,一位名叫藍天蔚的中國將軍也乘坐飛機離開了迪化機場,航向正西,最終目的地是哪裡,就連機場調度也不清楚。

第11章 同仇敵愾第53章 貳臣(上)第646章 戰爭魔法第897章 兩場戰爭(上)第478章 嫡系與雜牌第637章 海面之下(下)第295章 識時務者第824章 友好的背後第1081章 克拉地峽第394章 修補匠第819章 難得糊塗第341章 補救措施(上)第728章 激戰第985章 1933年(上)第411章 進京(上)第327章 藍牆(上)第488章 內閣總理撤消案(下)第288章 形勢有變(下)第806章 臺前幕後(下)第881章 各有打算(上)第651章 清川江畔(下)第354章 四面楚歌(下)第502章 東北亞危機第755章 展示力量第606章 總統的抉擇第952章 攻擊(下)第580章 無聲的警告第453章 殺伐果決第279章 醉翁之意不在酒第256章 利字當頭第1232章 斯米爾基通道戰鬥(下)第519章 移民實邊第567章 遠東困局第880章 挑戰與反擊第816章 “伏特加”(下)第462章 防守(下)第126章 新時代新氣象第764章 琢磨不透第823章 對德友好國家第913章 南洋試驗田(上)第658章 進攻(上)第889章 求戰心切第748章 戰前第527章 辦案第727章 關鍵時刻第953章 鋼鐵的較量(上)第1066章 新的戰爭第1224章 關注噴氣機的人第779章 建功立業第1031章 夜雨(上)第725章 鴨綠江方向第529章 各有所第730章 佈局北滿(上)第646章 戰爭魔法第697章 孤掌難鳴第213章 川中鹽都第681章 野鴨部隊第321章 口袋陣與扎口袋(上)第703章 立國第259章 武穴(上)第135章 灰色勢力第1254章 開羅會議(下)第1086章 叢林軍刀(下)第686章 訓政促進會(上)第1080章 前線(下)第478章 嫡系與雜牌第432章 真真假假與虛虛實實(下)第686章 訓政促進會(上)第403章 不是冤家不聚頭第1155章 總統巡邊(上)第225章 防區與獨立師第577章 壯志豪情第28章 大廈將傾(下)第462章 防守(下)第321章 口袋陣與扎口袋(上)第986章 1933年(下)第221章 孤軍(下)第120章 幹部培訓學校第545章 關於賊船的選擇第309章 藉口與政治第457章 南北商幫(上)第282章 木偶第244章 美國大腿(下)第1059章 走向戰爭(上)第1230章 戰爭升級(下)第1273章 刺客第231章 瀘敘摩擦第558章 狼窩(下)第518章 難得糊塗第537章 決定性勝利第1079章 前線(上)第643章 前哨戰第258章 黨魁之爭(下)第581章 公元1914年第646章 戰爭魔法第1069章 推進第1174章 主持公道第1188章 斡旋人第782章 南苑行轅第239章 上校營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