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5章 1940年(上)

夏天到了,氣溫已很高,尤其是江南地區,這裡氣候是溼熱,人們早已換上了夏裝,男士們基本上是短袖襯衫,女士們則以裙裝居多,遮陽帽是最流行的飾物,而且式樣也是以歐美式樣居多,這是跟歐美電影學的,自從1931年經濟大蕭條之後,電影倒是得到了大發展的機會,因爲看電影這種消遣方式是最廉價的消遣方式,雖然中國電影已相當繁榮,但是歐美電影依舊受到青年人的追捧,世界正在變得越來越小,各國文化的相互滲透也越來越快,“美國牛仔”、“中國俠客”,這就是這個時代熒幕最受歡迎的形象。

這場讓人身心疲憊的經濟大蕭條終於過去了,至少對於中國而言是過去了,得益於現在正進行得如火如荼的歐洲戰爭和日澳戰爭,中國的那些大大小小的工廠得到了來自世界各地的大量訂單,工業生產不僅恢復到了蕭條前的水平,而且還有所發展,雖然工資提高有限,但是至少失業率得到了有效控制,那些前往邊疆的技術工人也開始陸續返回城市,現在的中國,呈現出一種欣欣向榮的工業氣氛,各行各業基本上都在恢復繁榮景象,這也使國民更加確信,中樞政府毅然選擇在1939年秋天與英國締結和平協定是非常明智的,中國不僅結束了那場光榮但是同時也相當慘烈的“亞洲解放之戰”,而且也從戰後的繁榮中得到了好處。

不僅歐洲的戰爭帶來了直接的軍事訂貨,而且亞洲市場也因爲歐洲戰爭和日澳戰爭而被中國商品壟斷,現在的亞洲各國,都可以看到中國製造的工業品,小到日用百貨,大到軍艦飛機,到處都可以看到“中國製造”,而且,這些工業品的價格由中國決定。

繁榮時代再次到來,國民們都在憧憬着未來的富裕生活,投資客也不失時機的向他們看中的行業進行大筆投資,他們是從經濟恢復過程中得到最大利益的一羣人,他們的消費能力不是普通國民可以比的,也正是這些富裕階層成了“新消費運動”的主要動力,電視機、空調機、高速賽車、私人飛機,這些奢侈品基本上都被他們購買,並用於消遣,而爲了服務於這個富裕階層,不僅出現了新的公共消費方式,比如說電視臺、賽車場,而且許多公共消費場所也開始注重“品位”,電影院開始安裝空調設備,而各地的民用機場也專門爲富人們的航空俱樂部開闢了專用飛行區,以及爲他們提供休息之用的安裝了空調設備的休息室。

現在,在上海南市航空港的休息室裡,一羣飛行員正在這裡喝茶聊天,其中多數都是上海當地的金融家、銀行家、企業家、經理人,多數都是業餘飛行員,飛行是他們的消遣,而不是工作,這些人裡頭只有一人是職業飛行員,而且他也是中國國防軍現役軍人,他就是張宜武,空軍中校,參加過那場“亞洲解放之戰”,在戰爭期間是一名海航部隊的俯衝轟炸機飛行員,戰績突出,戰爭結束之後,隨同部隊駐防長江口的崇明基地。

本來,張宜武中校身穿空軍軍裝站在機場大廳裡,這引起了那幾名業餘飛行員的注意,一番客套之後,雙方就聊了起來,話一投機,衆人便邀請張宜武去了貴賓休息室,在這裡乘涼,繼續聊天,從中英海上戰爭聊到軍用飛機與民用飛機的異同,談得相當投機,衆人問起張宜武爲什麼出現在機場,張宜武說是到上海機場來接他的小舅子的,前段日子張宜武的小舅子去夏威夷旅行結婚,今天攜夫人乘機回國,本來小舅子夫婦不需要誰來接的,但是張宜武岳父從北京拍來電報叫他去機場接人,沒辦法,張宜武只好向部隊請假,趕了過來。

衆人對中校的小舅子不感興趣,不過既然張宜武提起了夏威夷,那麼衆人的話題再次得以延伸下去,從國內一片欣欣向榮的經濟形勢談到了最近日本與美國之間的齟齬。

日本進攻澳大利亞,那場戰爭持續的時間比中英戰爭要長,現在已經是1940年7月上旬,日本與澳大利亞之間的戰爭卻仍未結束,雖然日本軍隊確實已經佔領了澳大利亞東部沿海地區,並控制了塔斯馬尼亞島,但是,澳大利亞政府並沒有像法國政府那樣很快就屈服於敵人的軍威,澳大利亞政府拒絕投降,並決定將首都遷往澳大利亞腹地,進行長期抗戰,由於澳大利亞到處是草原、荒漠、高山,非常適合游擊戰,因此,一場南非英布戰爭式的游擊戰就在日本與澳大利亞之間展開了,澳大利亞人騎着戰馬,縱橫馳騁,與日本侵略軍進行周旋,日本政府速戰速決的夢想破滅,被拖入了一場長期戰爭。

澳大利亞的游擊隊給日本佔領軍遭到了很大的威脅和損失,日軍並不熟悉當地的地理環境和氣候,也無法在與澳大利亞農場主們的步槍對射中佔到便宜,雖然日軍擁有戰略優勢和裝備優勢,但是問題在於,只要來自美國工廠的步槍、子彈、地雷、手雷不停止源源不斷的運往澳大利亞海岸,那麼,澳大利亞游擊隊就不可能被剿滅,而驍勇的澳大利亞人也像他們的那些流放犯前輩一樣,在戰爭中表現出了越來越兇悍的性情,像美國西部片裡那樣,澳大利亞游擊隊員非常喜歡收集日本軍人的頭皮作爲戰利品,而針對這一情況,日本佔領軍當局也開始在游擊隊活躍地區實行“三光”政策,這進一步升級了仇恨。

雖然日本海軍拼命的封鎖澳大利亞海岸,可是問題在於,澳大利亞本身就是一片孤懸于海洋之上的陸地,它的海岸線很長,雖然適合停泊大型船舶的港口不多,但是對於游擊隊的軍火彈藥的小規模走私而言,澳大利亞的海岸線到處都可以用來爲小船提供避風港和登陸處。

美國的船隻只需要航行到澳大利亞近海就可以停下了,然後,剩下的事情就交給澳大利亞游擊隊去做,澳大利亞的游擊隊戰士們會駕駛小船甚至是橡皮艇前往公海,與美國運輸船接頭之後,就可以從船上卸下來自美國工廠的步槍和子彈,甚至還有反坦克炮和地雷,然後駕駛小船返回陸地,隨便找處沒有日軍巡邏艇的海岸登陸,接着,若干天之後,那些嶄新的美國武器就會出現在某支伏擊日軍徵糧隊的游擊隊戰士手中,在這種走私行動中,美國潛艇和英國潛艇也扮演了重要角色。

對於這些懸掛美國國旗在公海從事軍火彈藥走私活動的美國船隻,日本政府和軍部都非常惱火,日本外交部門數次與美國方面進行交涉,但是都被美國政府避重就輕的化解了,在這種情況之下,某些日本軍艦的指揮官採取“私下裡的過激行爲”也就不足爲奇了。

於是,自從第一艘運載美慾火的美國商船在澳大利亞西部海岸被一艘日本炮艦擊沉之後,越來越多的美國船隻在澳大利亞近海遭到日本軍艦攔截和擊沉,一些美國船員拒絕服從日軍命令下船,也跟着商船一起沉沒。

美國政府將這一行爲稱之爲“海盜行爲”,但是日本政府則堅持稱這些“不幸事件”都是日本軍艦指揮官在激怒之下的過激行爲,與日本政府無關,日本願意交還那些被日本海軍俘虜的美國商船船員,無條件的。

但是美國政府拒絕直接出面接回這些美國船員,而是委託中立國政府出面將這些被日本輿論指責爲“美國走私犯”的美國船員從日本接回,中國、蘭芳、馬來亞、緬甸等國一度接收了不少這樣的美國船員,之後他們就回到了美國,並對美國新聞界添油加醋的敘述着他們在日本軍部設在澳大利亞的集中營中所遭受的非人待遇,而且,他們也證實了英國記者所報道的關於日軍中白人“***”的消息,在日軍入侵澳大利亞之後,在戰爭期間以及對游擊區的掃蕩中,許多澳大利亞婦女被日軍抓走,並被強迫爲日軍士兵和軍官提供性、服務,這些白人婦女與來自日本和朝鮮半島的***一樣,都已成爲日軍的性、奴隸。

美國報紙的報道就像在美國社會扔了一顆重磅炸彈一樣,引起軒然大*,雖然美國人一直對日本攻擊澳大利亞感到不滿,但是也僅僅只是不滿而已,要想讓美國青年扛起步槍走上對抗日本軍隊的戰場,僅靠那些遭到日本空軍轟炸的澳大利亞城市的廢墟照片還遠遠不夠,但是,當關於澳大利亞白人婦女被日本軍隊強擄爲軍激的消息被證實之後,美國輿論終於翻了天,叫囂對日宣戰的著名人物越來越多,就連美國參議院裡也出現了“消滅日本豬”的言論。

面對來自國民的壓力,美國政府終於走出了對日戰略轉向的決定性一步,在第一批被中立國轉交的美國商船船員回到美國本土之後不久,美國政府正式決定,從1940年2月起,正式對日本實施所有工業原料的禁運,並將美日外交級別從大使級降爲代辦級。

雖然日本早已不再依賴來自美國的廢鋼鐵製造航空炸彈,也不再依賴美國油田的石油爲軍艦提供動力,來自蘇聯的鐵礦石和煤炭、來自東南亞的石油和橡膠早已開始供養日本的戰爭機器,日本已不必害怕來自美國的原料禁運,但是問題在於,美國政府的表態是一個危險的信號,它表明,美國很可能已經開始對日戰爭準備,一旦這個戰爭準備完成,剩下的就是一場真正的太平洋戰爭了,而日本能否打贏這場戰爭呢?這個關鍵似乎在中國那邊。

雖然日本政府一直想勸說中國加入軸心國同盟,爲它的太平洋擴張做背書,並警告那些能夠威脅到日本擴張的國家,比如說美國,但是,中國政府始終堅持那個所謂的“中立原則”,拒絕加入任何軍事同盟條約之中,雖然有輿論認爲,“亞細亞解放陣線”應該就是一個軍事同盟,但是問題在於,中國政府和“亞細亞解放陣線”一致否認這是一個軍事同盟,而且事實上,自從中英戰爭結束之後,“亞細亞解放陣線”已經完成了歷史使命,目前,這個組織正在進行改組,以便將其變爲一個亞洲經濟合作組織。

日本政客不是沒有想到過利用亞洲經濟合作組織通過和平手段掙錢,可是問題在於,日本的工業品無論是從質量上還是從價格上都不是中國工業品的對手,在這個亞洲經濟共同體中,日本不能起主導作用,和平的商業活動無助於日本的崛起,日本要想崛起,只能對外進行軍事擴張,不然的話,建那麼多軍艦做什麼?即使日本政府想通過和平手段崛起,日本軍部也不會同意的,沒有仗打,日本軍官靠什麼升遷呢?

中國政府既然熱心於經營一個亞洲經濟共同體,那麼自然不會願意給日本的軍事擴張進行背書,中國政府建議日本政府與美國政府進行談判,以緩和日益緊張的日美關係,但是問題在於,美國政府提出的談判條件非常苛刻,不僅要求日本從澳大利亞撤軍,而且要求日本恢復巴布亞共和國的獨立,這些條件是日本政府和軍部無法容忍的,吃下去的東西不能再吐出來,這是日本的底線,所以在日本政府看來,與美國的談判是不可能進行的。

既然不能談判,那麼或許只有戰爭才能解決危機了。

日本與美國之間的緊張局勢連許多中國平民也看清楚了,而張宜武和那幫業餘飛行員所討論的主要話題也集中在這上頭,張宜武關心的是軍事,而那些業餘飛行員關心的則是商業機會,在這些會駕駛飛機的實業人士看來,一旦日美開戰,中國的經濟形勢將更好。

第442章 以退爲進第1135章 1940年(上)第787章 密切合作第438章 左膀右臂(下)第769章 重錘第458章 南北商幫(下)第686章 訓政促進會(上)第1183章 全球衝突(上)第1172章 總統手裡的棋子第680章 尊嚴與武力第488章 內閣總理撤消案(下)第91章 先遣司令第449章 急轉直下第722章 放手一搏第74章 陰雨綿綿(上)第626章 夜鷹(下)第1100章 激戰(下)第328章 藍牆(下)第1227章 “第二戰場”(上)第495章 新式武器第764章 琢磨不透第1090章 戰爭販子第126章 新時代新氣象第226章 協餉第1264章 談判第403章 不是冤家不聚頭第351章 北巡(上)第702章 援軍第106章 投機客(下)第590章 練兵(下)第700章 再次接觸第344章 倒袁(下)第565章 結盟風波第1059章 走向戰爭(上)第857章 火藥桶第1164章 核桃夾子行動第955章 坦克戰第575章 一個假設(上)第726章 磨拳擦掌第1182章 全體會議第732章 上兵伐謀第733章 戰爭與和平(上)第314章 誘敵(上)第1133章 前線停火線第1148章 突破阻擊(下)第441章 故計重施第841章 龍行南洋(上)第266章 師出有名第1092章 另一個戰略重點第898章 兩場戰爭(下)第163章 基本立場第147章 南方大營第1163章 列達諾夫文件第575章 一個假設(上)第404章 冤家宜解不宜結第86章 卸磨殺驢(上)第1219章 古姆(上)第1038章 平叛(下)第955章 坦克戰第334章 落幕第773章 戰無不勝第494章 軍政強人的奮鬥第781章 跳板第865章 朝三暮四第161章 愣頭青(下)第501章 關東軍第473章 渤海灣上的艦隊第367章 世家紈絝第399章 又一個迷第7章 船工第750章 戰役發起第317章 戰西平(下)第792章 製造事端第334章 落幕第1044章 塵埃落定(下)第1224章 關注噴氣機的人第83章 伐大樹(下)第59章 戰漢陽(下)第978章 新的時代(下)第1209章 空中騎士第891章 最後的調停努力第9章 軍心第360章 軍閥與政客(下)第313章 西平前哨(下)第103章 爲民請命(上)第1233章 南俄戰區(上)第882章 各有打算(下)第989章 告御狀(上)第1093章 日澳戰爭第1271章 柏林的“小紅帽”(上)第1165章 對決第353章 四面楚歌(上)第718章 逆耳忠言第722章 放手一搏第668章 特混艦隊(上)第380章 彷徨(下)第577章 壯志豪情第879章 爪哇號事件第82章 伐大樹(上)第599章 單刀赴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