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文明戲與電影

譚人鳳是同盟會元老,此次來湘負有特殊使命。

他是前幾天坐洋船離開福建的,在九江換乘一艘湖南船幫的米船直航嶽州,路過武漢時曾短暫停留,本想拜訪共和軍總司令,但不巧的是,當時趙北正在京漢鐵路沿線視察,兩人失之交臂,譚人鳳趕時間,也就沒在武漢等候。

到了嶽州,譚人鳳得知湖北革命軍駐紮於此,頗感意外,爲了弄清楚湖南現在的局勢,他就在城裡住了下來,昨日逛街,碰上湖南那幫民意代表進城,其中有幾個舊相識,於是主動聯繫,向對方探聽虛實。

在江湖上混了這麼多年,譚人鳳可算經驗老到,很快就明白了嶽州現在的微妙局面,共進會想讓共和軍部隊儘快離開湖南,而共和軍似乎並不想離開,於是雙方發生,雖然表面看來仍是革命同志,但實際上雙方的關係已出現裂痕,如果不能想辦法彌合的話,可能會對南方的革命事業造成負面影響。

正是這個原因讓譚人鳳繼續留在了嶽州城裡,想用自己的方式解決這個嶽州之爭,但不曾想,吳振漢一露面,龔春臺就一槍打死了共進會派來的“民意代表”,而且這個人還是省議員,湖南立憲派的一員干將。

這個困局恐怕不是譚人鳳的力量可以解決的了。

“這是六龍山洪江會與賴臣裕的恩怨,與諸位無關,都不必篩糠了,現在請諸位回客棧更衣,晚上我做東,三醉軒擺宴,給‘托塔天王’接風洗塵,到時諸位都要來赴宴啊。”

春臺倒沒那麼多顧慮,手槍往腰帶上一別,衝着呆若木雞的那幫民意代表拱了拱手,然後手一揮,身後那兩名馬就走了過去,將那賴臣裕的屍體拖到一邊,手起刀落,一顆人頭就滾落一邊,又取來竹籠,將人頭裝了。

湖南議院派來地民意代表個個面如死灰。少數膽小地已站不直了。聽了這幾句話。如蒙大赦一般。灰溜溜地下了岳陽樓。兔子一般逃了。

“石老。某先走一步。將這賴臣裕地人頭提去給六龍山地人馬瞧瞧。好叫大夥都出口氣。晚上接風宴。我派人去擡你。咱們不醉不歸!”春臺衝着譚人鳳拱了拱手。又與吳振漢別過。隨即領着馬~離開岳陽樓。

“這個……如何跟共進會解釋?”譚人鳳皺着眉嘆了口氣。

“解釋?有什麼可解釋地?咱們又沒有請共進會派人來‘歡送’咱們。再說了。這個賴臣裕只怕不是共進會地人。他是反正過來地。只可能是立憲派地人。”潘康時冷笑。

聽潘康時如此分析。吳振漢地眉頭擰了起來。

“馬上拍發電報。這事得告訴總司令。”吳振漢拿定主意。

……

就在嶽州城裡上演“文戲武唱”地時候,在長江邊的另一座城市,一羣青年也在看戲,不過這是真正地戲,文明戲。

文明戲其實就是西方的話劇,由留學生引進中國,不過影響力卻遠不及傳統戲劇。

但這裡是武漢,隨着革命形勢的發展,這種文明戲已是隨處可見,表演的戲班多是共和軍時政宣講委員會組建的,表演者多是當地新式學堂地學生,表演內容多半是貼近百姓生活的新戲,用當地方言表演,節奏明快,生動貼切,通常在街頭表演。

不過現在這場文明戲卻不是在街頭表演,而是在漢陽縣衙裡,光復之後,這座衙門就被軍政府改建爲招待所,專門接待從外地趕來投奔革命地各路好漢,不要說是湖南、河南的革命者,便是廣東、福建的革命青年也不罕見,不過能不能聽懂那臺詞,卻不敢保證了。

縣衙後花園搭起一座大帳篷,擺上些長凳,這就是座戲院,雖然簡陋了些,而且不時有寒風夾雜着雪片飛進戲篷,不過這裡的氣氛還是很熱鬧的。

這臺戲叫《投奔革命》,講述的就是此次“戌申革命”地關鍵一仗:黃泥港起義。

雖然戲的內容只是講述幾個清軍小兵轉變立場投奔革命地前前後後,沒有什麼大人物露面,但是從這劇本里還是能夠不時的領略到總司令那光輝睿智地形象,同時也能看到某些革命者的猶豫不決,如果不是總司令英明決斷,黃泥港起義絕不會如此成功。

類似地文明戲還有不少,劇本都是由時政宣講委員會編寫的,這也是宣傳的重要手段,但是並沒有多少人知道,這些劇本都是由總司令趙北親自審覈過的。

正在看戲的這羣青年當然也不知道這個內幕,他們只知道這劇本寫得很不錯,能夠讓他們直觀的認識這場革命,由於看戲之前每個人都領到了一本油印的劇本,所以那些聽不懂武漢方言的人也能欣賞得津津有味,前提是他識字。

現場不時有人發出喝彩聲,氣氛倒是有些像茶館。

不過在這熱鬧的氣氛中,卻有兩個青年顯得有些格格不入,這兩人不僅坐在最偏的角落裡,而且還不時的聚首嘀咕,心思顯然沒放在文明戲上。

這兩人年紀相仿,都是二十六七的模樣,其中一人叫閻錫山,另一人叫李烈鈞,一個山西人,一個江西人,兩人是日本陸軍士官學校的同窗,不過一個學的是步科,一個學的是炮科。

“戌身革命”爆發後,中國留日學生紛紛返國,閻錫山、李烈鈞與士官學校的同學搭乘班輪也踏上了回國之路,衆人本來是有打算的,要麼去投奔同盟會,要麼各回本省策動革命力量,領導起義,但是,由於中國留學生在輪船上與日本船員和船警發生衝突,惹惱日方,於是中國留學生就被日方扣留,輪船在上海靠岸後,這些“搗亂分子”被日方移交給了公共租界當局,在巡捕房呆了一段日子後才被光復會和同盟會保釋。

不過此時袁世凱已經造了反,革命大局已定,這幫留日士官生終究是錯過了最好的革命機會,只好各奔前程,有的去了福建,投奔同盟會,有的去了浙江,尋找光復會的同志,還有一些則去了天津,想在北洋軍裡謀個差事,至於閻錫山,本想也去天津投奔袁攝政,但被李烈鈞一攛掇,就改了主意,不去天津了,改去武漢,打算在共和軍裡謀個差事。

兩人年前來到武漢,在時政宣講委員會掛了名後就被安排到了漢陽招待所,由於兩人到的晚,尚未被總司令接見過,這幾日來頗爲鬱悶,想出去遊玩,可連日降雪,天寒地凍,只能悶在這簡陋的戲篷裡看戲解悶。

昨晚與幾個同盟會地同志團拜,飯菜很是豐盛,兩人不免多喝了兩杯,今日中午熊克武做東請客,又是一人一碗燒刀

|了現在這酒勁還沒過去,都是滿嘴酒氣,這精神自起來,心思完全無法放在文明戲上。

畢竟,他們到武漢不是聽戲的,而是來參加革命的。

兩人正聚首嘀咕,突然聽見戲院裡發出一陣歡呼,驚訝之下舉目望去,卻見戲臺上的演員已不知去向,而那原本坐在長凳上看戲的觀衆也紛紛離開座位,向戲院出入口走去。

好奇之下,閻錫山與李烈鈞也站起身,跟着走了過去,但沒等他們靠近,卻從人堆裡傳來一聲呵斥。

“你們這麼亂哄哄的,還有沒有紀律?咱們革命軍人講究的就是這個紀律!都回去坐好!”

那人一呵,圍在一起的觀衆頓時一鬨而散,各自回到座位坐好,但臉上卻都掩飾不住興奮,閻錫山和李烈鈞也趕緊坐回,扭頭去望,卻見幾個戴着臂章的時政宣講員正扛着幾架機器走進戲院,身後還跟着兩人,其中一人是金髮碧眼地洋人,另一人卻是個軍官,從挎着的那匣子槍來看,應該是總司令部警衛營地軍官。

那幾架機器也不陌生,正是電影放映機,在日本留學的時候,留學生們也都見識過,甚至連上海、天津這樣的大城市也有洋人辦的電影院,京城的一家照相館也在前幾年拍了部中國人自己地電影《定軍山》。

電影放映機一擺進戲院,更多的人擁進戲院,很快就把這小小地戲篷擠泄不通,一些人還想往裡擠,卻被守衛攔下,老老實實的排起了長隊。

雖然不知道共和軍什麼時候購來的電影放映機,但總比整天看一幫學生演話劇強,閻錫山與李烈鈞佔好自己的位置,等着電影開演,但還沒等將那透光的天窗遮上,眼前人影一晃,四川同盟會幹部黃樹中擠了過來,硬是摟着兩人肩膀在中間坐下。

“先看電影,看完了電影再拍電影,大家都做演員。人家共和軍可是買了不少電影機呢,說是以後要拿到戰場上拍什麼‘記錄片’的。”黃樹中一本正經地說道。

見黃樹中戴着頂船型帽搖頭晃腦,閻錫山指了指帽子,問道:“這帽子你從哪裡弄到的?別是西貝貨吧。”

雖然船型帽戴在頭上有些怪模怪樣,可是這畢竟是共和軍地特色軍帽,代表着最激進的革命形象,因此很受青年追捧,到武漢投奔革命地青年們到處求購,只是正規軍品產量太少,而且也不向民間出售,於是只能向裁縫鋪定做,而且買到手後還必須把頭剃光,不然陰陽頭戴上不好看。

黃樹中取下軍帽,伸手抹了把光光的腦袋,說道:“我這軍帽可不是西貝貨,那是正經軍用品,剛纔幫着時政宣講員搬機器,人家看我革命熱情高,就給了一頂軍帽。”

“還熱情呢。我看你頭皮都快凍青了,真當自己是特戰營地兵?”李烈鈞戲謔的伸出手,摸了摸黃樹中的光頭。

“你這是嫉妒。聽說軍官們對這帽子意見很大,現在有傳言說這帽子要撤裝,另改一種軍帽。所以啊,這船型帽以後可就是收藏品了,可比那滿清官員胸前的補子強多了。”

見黃樹中拿着帽子炫耀,閻錫山奇道:“我聽說這帽子可是總司令力排衆議定下來的,怎麼可能說撤就撤?

“說的也是,總司令一向重視權威。”李烈鈞附和道。

“反正有此一說,你們愛信不信。這帽子啊,我是要帶回四川的。”黃樹中戴好軍帽,有些得意洋洋。

“你不打算留下了?”閻錫山問道。

“改主意了。上午總司令叫我和錦帆一起去挑槍,現在就等安排船隻、招募敢死隊員了,等船隻聯繫好,我們馬上回漢中,到川北去策動起義。說出來怕你們眼紅,總司令給咱們川幫的都是好槍,清一色的曼利夏五子鋼,北洋軍的裝備,可比陝幫、豫幫手裡的那些破爛強多了。”

說到這裡,黃樹中看了眼閻錫山,問道:“總司令還沒有召見你們?你們來武漢也有好幾天了吧?年夜飯都是在這裡吃的。”

閻錫山和李烈鈞搖了搖頭,兩人有些納悶,到武漢已有幾天,一些比他們到的晚的人都已經有了着落,不是做了共和軍的軍官就是領了武器到外省策動革命,惟獨他們兩人被冷落一邊,不要說總司令,便是“政宣委”的那位張激揚長官也沒有召見過他們。

要知道,他們可是正規軍事院校出身,現在共和軍缺的就是他們這種職業軍官!

“不必着急,到這裡的每一個人都有去處,跟你們一起過來的吳攸鬆和餘赫鬆不是已經去部隊了麼?你們也是學軍事的,還怕總司令看不上?”

黃樹中安慰着兩人,但話音未落,就聽見有人在嚷嚷。

“誰見過閻錫山、李烈鈞?誰知道他們現在哪裡?”

“在這裡!在這裡!”

不等閻、李二人迴應,黃樹中已站了起來,揮舞着雙臂。

一名軍官擠了過來,正是剛纔呵令衆人安靜的那位軍官。

“他叫田勁夫,是總司令的衛隊長,他肯定是來叫你們去見總司令的!”黃樹中坐回長凳,對閻、李二人小聲嘀咕道。

閻錫山和李烈鈞頓時有些手足無措,兩人的酒勁還沒過去,現在滿嘴的酒氣,此時去見總司令,這第一印象就要扣分。

“閻錫山,李烈鈞?”那軍官走到跟前,立刻聞到一股酒氣,眉頭皺了起來。

“是,是我們。”

兩人急忙站起,挺胸屏息,但那身上的酒氣卻是憋不住的。

“整理一下儀表,跟我來,總司令要見見你們。”那軍官倒也沒有羅嗦,轉身就走。

兩人與黃樹中匆匆別過,急忙跟着軍官離開了戲院。

出了招待所,幾名衛兵牽着幾匹馬候在門外。

軍官指了指那幾匹馬,問道:“會騎馬麼?”

閻錫山和李烈鈞急忙點頭,不過兩人都有些奇怪。

“總司令只召見我們兩人?”

“怎麼?還怕我拐了你們不成?少羅嗦,上馬。”軍官翻身上馬。

閻、李二人面面相覷,以前總司令召見革命青年,往往是幾十人上百人的同時召見,還從來沒有聽說過單獨召見一兩個人的。

不過兩人還真不怕被那軍官拐走,接過衛兵遞過去的繮繩,也翻身上馬。

“跟上。”軍官雙腿一夾,催馬前行。

閻錫山和李烈鈞緊緊跟上,從招待所一路往北,徑往漢陽兵工廠走去。

這一路上,兩人心裡都在打鼓。

“總司令單獨召見,會怎麼安排我呢?”(未完待續,如欲知後事如何,請登陸qidiaancomm,章節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閱讀!)

第439章 鐵路雄心第328章 藍牆(下)第615章 游擊戰專家第540章 指點江山第55章 炮兵第835章 秩序第779章 建功立業第310章 各有所第322章 口袋陣與扎口袋(下)第253章 東湖之上(上)第984章 1920年代(下)第31章 袁府第92章 撤退第453章 殺伐果決第1096章 馬斯喀特第342章 補救措施(下)第723章 危險的海域第1134章 1939年夏秋第1112章 日落(下)第302章 諾克斯計劃第1163章 列達諾夫文件第605章 脆弱的和平第1160章 逢場作戲第404章 冤家宜解不宜結第239章 上校營長第982章 以退爲進第825章 機遇與危機第1200章 前進基地第949章 來自天空的陰影第502章 東北亞危機第186章 兵不厭詐第868章 新局面第617章 關山飛渡第217章 拆豬圈(上)第1181章 冰海之上第931章 滿洲里第479章 削藩第66章 英雄的時代第42章 東進與西進(下)第381章 魚與熊掌第618章 迷一樣的人物第611章 戒備森嚴(上)第706章 敵人與朋友(下)第638章 鬥智鬥勇第1008章 收買人心(下)第389章 升官發財(上)第562章 佈局西進第406章 背叛第561章 邂逅第538章 局中人第719章 阻擊第37章 沒有硝煙的戰場第7章 船工第1150章 陽山(下)第731章 佈局北滿(下)第21章 撲朔迷離(下)第395章 變起京城(上)第417章 整軍(上)第464章 四兩搏千斤(下)第269章 特殊戰場(上)第166章 對日交涉條款第661章 犧牲(下)第652章 鐵拳部隊(上)第800章 泛亞細亞主義第523章 利益與利益第346章 海軍與黨務第970章 逐鹿(下)第1130章 古怪打法(下)第1172章 總統手裡的棋子第792章 製造事端第149章 牛刀殺雞(下)第961章 填鴨行動(上)第302章 諾克斯計劃第1080章 前線(下)第1232章 斯米爾基通道戰鬥(下)第686章 訓政促進會(上)第968章 西山莊園(下)第213章 川中鹽都第609章 事變(上)第789章 鐵石心腸第358章 蘆臺(下)第978章 新的時代(下)第856章 國際較量第859章 聚斂人心第1042章 局中人(下)第9章 軍心第263章 湘黔事變(上)第110章 遠來是客(下)第105章 投機客(上)第978章 新的時代(下)第858章 去殖民化與新殖民者第182章 再入四川第1012章 口是心非(下)第6章 先鋒官第208章 蟊賊第757章 特殊武器第925章 安加拉1號站(上)第730章 佈局北滿(上)第554章 無聲的啞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