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章 議和代表

鄒廷弼的擔心不是沒有道理的,就在楚望臺軍醫院正式開院的第二天,數百名留着辮子、穿着馬褂的夫子們就把武昌中和門內的黎元洪府邸給圍住了,叫嚷着“傷風敗俗”、“授受不親”,一片喊打喊殺,折騰了大半天,嚇得黎元洪帶着幾個幕僚翻牆而走,在馬弁的護送下逃到漢陽,躲到了防衛森嚴的“海琛”號巡洋艦上。

原因也很簡單,因爲楚望臺軍醫院的成立黎元洪事先也知道,而且,黎府就在楚望臺旁邊,遙遙相望,這就更加重了黎元洪的“罪行”,至於始作俑者趙北,由於住在軍艦上,又有重兵保護,“小趙屠”的諢號也不是說書先生編的,這些耆老、士紳們不敢去招惹,那麼也只能委屈他黎議長了,當然,他們也沒有膽子真的往黎府衝,那兩個槍兵手裡的“漢陽造”可不是燒火棍子。

在軍艦上,黎元洪一把鼻涕一把淚,向趙北哭訴委屈。趙北見他如此狼狽,倒也不好見死不救,爲了維護黎議長的權威,更是爲了殺雞儆猴,一聲令下,田勁夫立即領着上千革命衛隊衝向中和門,將那些仍圍在黎府外頭的遺老遺少們一股腦的抓了起來,剪了辮子,扣了頂“擾亂治安”、“抗拒開化”的罪名,統統押到兵工廠擡廢鐵去了,前幾天時政宣講委員會貼出佈告,號召百姓踊躍捐獻銅器,製造子彈,現在兵工廠又忙着趕製武器彈藥,抽不出人力清理那些捐獻的銅器,這些封建餘孽們正好派上用場,也算是廢物利用了。

黎元洪倒是沒有想到趙北這麼“維護”他,感激之情溢於言表,在軍艦上一直待到天黑,這才趁夜摸回府邸,收拾細軟,連夜搬到了駐有軍隊的省議院裡,這裡本是旗人的“皇殿”,平時禁止漢人靠近,共和軍佔領武昌,趙北下令沒收了這座象徵旗人特權的建築,並隨即將其改建爲議院,沒辦法,現在經費不足,能省一點便是一點,好鋼用在刀刃上,至於其它方面,只能因陋就簡了。

但黎元洪剛在議院安頓下來,包裹卷都沒來得及拆,楊度便投帖子來訪,對於這個袁世凱跟前的紅人,黎元洪倒沒敢怠慢,急忙在會客室接見。

楊度不是一人來的,跟他一同前來的還有譚延闓,這兩人是湖南小老鄉,又都是君憲先鋒,這兩日來兩人是形影不離,頗談得來,楊度更是從黎府搬到了客棧,與這位小老鄉住在了一起,抵足長談。

兩人見了黎元洪,便要行下大禮,卻被黎元洪制止。

黎元洪說道:“如今共和軍政府已廢除了跪拜禮,咱們還是握手吧。”

兩人也沒堅持,鞠躬行禮,各自安坐,幾名議院的雜役奉上香茗,待他們退下,楊度開門見山的說道:“黎議長,今日前來,在下是來問問,總司令到底是打得什麼主意?黃鶴樓前他說過,到底君憲還是共和,要仔細考慮考慮,可卻沒說要考慮幾日,如今時局動盪,列強蠢蠢欲動,早一日定計,國體便可早一日確立,天下也可早一日安定下來,國事不可如此遷延啊。”

黎元洪正色道:“皙子,總司令怎麼想,我也不清楚,不過,你們是昨日纔給的君憲建議,到了今日不過才一天時間,總司令政務繁忙,總得找個時間和部下議議,哪裡這麼快就能給你們回話?”

楊度與譚延闓交換了個眼色,拿出一張電報紙,呈給黎元洪。

“袁項城拍來的電報?請我去做諮政院副院長?”黎元洪拿着電報,掃了一眼,頗感驚訝。

譚延闓說道:“項城一片誠心,還望黎議長萬勿推辭。諮政院乃是國務諮詢機構,將來是要取代軍機處的,權威不下於內閣,主持之人必需德高望重,遍觀天下,能擔當此任之人,也就宋卿、季老區區數人而已,如今張季老已動身北上,去做正院長了,副院長非你黎宋卿莫屬,若是宋卿答應上任,這諮政院就算是掌握在立憲派手裡了。”

黎元洪站起身,來回踱了幾步,說道:“我走了,這湖北省議院誰來主持?”

“項城的意思,不如叫湯濟武(湯化龍)先生繼任鄂省議長之職,湯先生也是君憲健將,頗孚衆望,由他主持鄂省議院再穩妥不過。”

“這個恐有不妥啊。”黎元洪冷靜下來,坐了回去,將電報放在了几上。

“如今雖說南北議和,但連議和之人都未推舉,袁項城主張君憲,趙振華主張共和,這兩邊可搭不上線啊,我黎某人現在是共和議院的議長,不是君憲派的議長,若是這麼冒冒失失的北上,以共和派的身份去擔任君憲派院長之職,豈非有掛羊頭賣狗肉之嫌?”

黎元洪現在的身份確實有些奇特,一方面他是共和軍政府正式委任的議長,另一方面他又是君憲派“立憲會”的副會長,同時兼具共和、君憲兩重身份,而且到目前爲止,他仍未決定到底該抹去哪一個身份。

原因也很簡單,現在國體未立,不好投機,所以啊,還是腳踩兩隻船爲妥,反正總司令也不介意。

楊度說道:“黎議長勿需擔心,現在南北議和代表已經推舉出來,北方是唐少川(唐紹儀),南方是伍文爵(伍廷芳)。只要議和一成,南北攜手,就不分畛域了。”

黎元洪更是驚訝,問道:“何處得知的消息?怎麼我一點風聲都不知道?同盟會、光復會,還有咱們共和軍,都通電反對君憲,倡議共和,此種情形之下,怎麼可能推舉議和代表?”

“議和之事,千真萬確,上午項城來的電報上說的。現在列強艦隊在華南遊弋,又截留了關稅餘額,南方革命勢力中,同盟會和光復會已同意袁項城的議和倡議,請外國領事轉達了他們的議和之意。爲了南北議和,唐少川已歸國,並已辭去奉天巡撫之職,伍文爵也已離開美國,正乘船趕往上海。現在此事還沒見報,最遲明日就能在租界外文報紙上看到。”

黎元洪的臉沉了下來,南北議和代表已經推舉出來,這麼大的事,他這個議長竟一點也不知情,連楊度都知道了,可自己卻還矇在鼓裡,士可忍孰不可忍!

“這議和代表是誰推舉的?”黎元洪冷冰冰的問道。

“北方是袁項城推舉的,朝廷也點了頭,南方代表似乎是同盟會和光復會共同推舉的。”楊度說道。

“同盟會和光復會?”黎元洪沉吟片刻。

趙北“出身”於光復會,他是多少知道一點,原來他曾以爲這南方的革命軍中勢力最強的就是共和軍,一手挑起歷史大勢的也是共和軍力量,當初趙北拍發“震電”的時候,同盟會、光復會也曾積極響應,足見趙北在革命黨勢力中的影響力,如此說來,到時候南北議和一舉行,南方的議和代表就算不是自己,也該是湖北立憲派人物,可是現在,伍廷芳卻跳了出來,這確實讓他有些惱火。

“二位,請轉告袁項城,就說議和未舉行,黎某實在不方便北上,一切還是等議和之後再說。”黎元洪有些心神不寧,與楊度敷衍幾句,便端茶送客,隨即乘了馬車,匆匆趕往碼頭,渡江到了漢陽,向趙北探探口風。

第659章 進攻(下)第420章 小動作(下)第1171章 來自總統的“厚禮”第1076章 宅廬陰謀(下)第694章 勝利與榮譽第707章 遭遇戰第63章 漢冶萍(上)第141章 徵川之戰第779章 建功立業第910章 鐵錘第1272章 柏林的“小紅帽”(下)第594章 司馬昭之心第490章 統帥堂第44章 反英通電第516章 防禦或者進攻第689章 收攏兵力第615章 游擊戰專家第420章 小動作(下)第906章 傀儡第505章 不可接受的條件第406章 背叛第780章 初步進展第1087章 “颱風”登陸(上)第610章 事變(下)第1025章 南洋來客第1250章 代號“沙暴”(下)第752章 奇兵(下)第972章 變數(下)第1180章 共識(下)第1177章 燈泡盒子第541章 青島(上)第717章 讒言第686章 訓政促進會(上)第959章 利益角逐第496章 解鈴還需繫鈴人第59章 戰漢陽(下)第889章 求戰心切第1100章 激戰(下)第452章 戲劇性的落幕第123章 試辦共和第586章 總統的充實生活第942章 狂人第479章 削藩第922章 越過國境第364章 正定(上)第96章 民政班子第780章 初步進展第758章 戰場妖霧第694章 勝利與榮譽第1053章 旁觀者清第185章 擅自行動第822章 戰略武器第665章 走投無路第1069章 推進第1180章 共識(下)第819章 難得糊塗第762章 歷史再次改變第744章 各有所謀第707章 遭遇戰第888章 中國的戰列艦(下)第319章 各爲其主第702章 援軍第193章 公債第168章 租界(下)第150章 後勤第618章 迷一樣的人物第495章 新式武器第1241章 王牌對王牌(上)第866章 虎與狼第682章 國戰(上)第1218章 準備打仗(下)第613章 僅此而已第1210章 合作與對抗第728章 激戰第672章 前途未卜第1135章 1940年(上)第1200章 前進基地第447章 下馬威(上)第910章 鐵錘第346章 海軍與黨務第914章 南洋試驗田(下)第520章 風波第3章 省垣激戰第119章 陶煥卿來電第1019章 贏者通吃(上)第839章 人在異國第756章 武裝起來第1189章 別墅協定第540章 指點江山第1001章 對手第341章 補救措施(上)第399章 又一個迷第451章 人心所向第1192章 諜對諜第502章 東北亞危機第374章 盡人事聽天命第927章 干涉(上)第777章 理想第33章 君憲旗手(下)第383章 裡應外合與聲東擊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