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黃鶴磯

黃鶴樓位於蛇山黃鶴磯,瀕臨長江,遙望鸚鵡洲,站在樓上可眺望對岸的晴川閣,據說此樓始建於三國時期,屢毀屢建,現在的這座黃鶴樓是清朝中葉重建的。

到了黃鶴磯,趙北帶着衛隊步行走了上去,一路人聲鼎沸,木匠、泥水匠、小工正忙着在磯上磯下打地樁。

就在前幾日,這黃鶴樓和大半個黃鶴磯已被趙北租給了幾個大商人經營,雖然他們當時沒說幹啥,但現在看來,那幾個商人是打算在這裡經營房地產了,而且說幹就幹,合同剛簽了才幾天,就把這黃鶴磯變成了一座建築工地,不過現在是冬天,前幾天又剛下過雪,這正式開工營建恐怕得等到開春以後了。

趙北曾對那幾個商人說過,他打算把黃鶴樓變成風景區,發展武漢地區的旅遊業,或許是受到啓發,那幾個商人已開始未雨綢繆,先佔地盤,到底是蓋酒樓還是飯莊,趙北卻是猜不到。

不惟黃鶴樓被租了出去,武漢周遍幾乎所有的名勝古蹟都被趙北“租”了出去,沒辦法,現在全省清理財政的工作還沒結束,列強又藉口局勢不穩強行扣押了由他們代收的關稅,可是軍政府各方各面都需要資金維持,趙北一時拿不出那麼多的現銀,只好在那些名勝古蹟上打主意了。

革命之後,不少原屬旗人的產業被革命政府沒收,其中不乏他們*的名勝古蹟,這些產業都被軍政府租了出去,連同那些被沒收的官府地產,東湊一點西湊一點,總算是湊夠了一百萬現大洋,維持軍政府的正常運轉幾個月是沒什麼問題了。

現在革命形勢逐漸明朗,趙北崛起之勢已不可阻擋,以前那些左右觀望的人開始有意無意的向總司令靠攏,躲在租界的商人也陸續返回,按照當年湘軍、淮軍崛起的經驗,即使趙總司令坐不了天下,至少也能混到曾國藩、李鴻章那種地位,武漢一帶的商人不能通天,巴結不上袁攝政,也就只好向趙總司令靠攏了,所以,這租地、售地的佈告一發,應募的商人着實不少,賺錢還是其次,關鍵是跟總司令搭上線,買個安心。

商人們的這種心思雖有些度君子之心的味道,但好歹是讓趙北狠撈了一筆。

聲望日隆的趙總司令趕到黃鶴樓前的時候,黎元洪等人已在樓前的石照亭恭候,人不多,就那麼六七個人,大多都是陌生面孔,人人青衣小帽,與那古樸的石照亭倒是交相輝映,也與趙北那筆挺的軍裝、鋥亮的馬靴有些格格不入。

黎元洪穿着長衫,外頭罩着件緞面金絲襖,頭戴瓜皮帽,腦後的那根一尺長的小辮也剪了,紅光滿面,精神抖擻,見總司令到來,便領着衆人上前迎接,併爲趙北一一介紹。

“總司令百忙中抽出身來,黎某不勝榮幸,這幾位都是遠道趕來的縉紳名士,黎某爲總司令引見引見。”

黎元洪指了指一位年過五旬的老者,說道:“這位鄒廷弼先生,字舜卿,江蘇無錫人氏,倡導實業,名下產業衆多,堪稱東南商業鉅子。此次觀景會,實是他擺下的。”

“幸會,幸會。”趙北拱了拱手,仔細打量,那人其貌不揚,但眉宇之間透出一股商人特有的精明,目光在趙北臉上停留片刻,迅疾挪開。

“黎議長擡舉了,其實鄒某不過是個小商人,這‘商業鉅子’實在不敢當。旁人說總司令才二十多歲,周某還曾不信,現下信了。總司令青年才俊,安慶舉義海內聞名,九江通電天下影從,前途必不可限量。”鄒廷弼拱了拱手,自謙一番,順便拍了拍總司令的馬屁。

黎元洪指着另一人,說道:“這位是譚延闓,字祖庵,湖南茶陵人氏,進士出身,‘會元’的頭銜,這可是湖南二百年來第一位會元老爺,現下是湖南憲政公會的會長,其父譚鍾麟官至兩廣總督,也是進士出身,父子同進士,這也算得科場佳話了。”

這倒是個歷史名人,清末著名的立憲派人物,辛亥革命後還曾做過一段時間的“湖南王”,在歷史教科書上通常被作爲反面人物批判。趙北不由多打量了幾眼,估摸着對方年齡似乎還不到三十歲,相當年輕,也相當的倜儻,氣質很不錯,這倒和他的官宦人家出身相符。

黎元洪又指了指鄒廷弼身旁一名男子,說道:“這位也非尋常人物,乃是名聞天下的‘憲政奇才’楊度,字皙子,湖南湘潭人氏,是當世大儒王湘綺(王闓運)的入室弟子。此次袁項城舉義北方,皙子功不可沒。”

趙北聞言一愣,向那人問道:“閣下便是楊度?你不是在幫張季老他們張羅憲政的事麼?來武漢做什麼?”

楊度,“洪憲帝制六禍首”之一,那是鼎鼎大名,中國最早鼓吹君主立憲的名人之一,和他相比,譚延闓的憲政光環立刻黯淡了許多。

“袁項城舉義北方,本是順應天下民心之舉,度不過是搖旗吶喊而已,何功之有?”那男子雖是謙遜,可神情卻頗爲得意。

這男子正是楊度,前幾日他還在上海公共租界與張謇等人商議策應袁世凱行動的計劃,不料突聞趙北的“震電”,心神大亂,與同樣不知所措的張謇等人一商議,決定還是親自跑來看個究竟,探探趙北口風。

如果共和軍方面拒絕南北議和,北方的袁世凱就是兩頭不討好,清廷惱他“篡國”,南方革命黨也不滿他維護清廷,那麼其結果不是全國陷入混戰,便是招致列強幹涉,重現當年八國聯軍侵華一幕。現在南方各派革命黨中,以趙北的勢力最爲強盛,不僅軍隊最多,而且還佔了漢陽兵工廠,可謂“雄據一方”,如果不能說服趙北同意實行君憲國體,那麼南方其它革命黨勢力自然也會唯其馬首是瞻,與北洋集團抗爭到底,而這,是楊度不希望看到的。

一方面,如果革命黨人不同意君主立憲,那麼袁世凱就無法把持中樞權力,無法號令天下;另一方面,清廷惱怒北洋軍譁變,絕不會再信任袁世凱,嘴上不說,可心裡卻將他視爲“篡臣”,如此一來,袁世凱就成了風箱裡的耗子,誰也不待見。

在楊度看來,同盟會、光復會都不值一提,如果不是趙北的“震電”,他們也不會跟着起鬨反對君憲,只要說服了共和軍,說服了趙北,這君憲國體就十拿九穩。

趙北反對君憲的信心十足,仗得是什麼?仗得就是麾下那十幾萬人馬,仗得就是那幾萬杆步槍,這就是他的信心來源。雖說“秀才遇到兵,有理說不清”,但楊度還是決定去會一會這個丘八頭子,用三寸不爛之舌扳一扳這歷史大勢。

楊度一向自視甚高,只是仕途不順,若非袁世凱賞識,他也自忖不大可能成爲“憲政奇才”,所以,從入幕袁府那一天起,他就將自己當成了袁世凱的“死士”,甘爲袁氏前驅,如今袁世凱遭遇這種南邊不疼北邊不愛的尷尬局面,楊度自問自己有責任爲“主公”排憂解難。

當然,這只是這個書生的一己之見,至於袁世凱自己是怎麼想的,他不知道,也沒去問,這次到武昌來,是楊度自己的主意,沒有請示袁世凱。

謙遜完畢,楊度向趙北淡淡一笑,稽首道:“在下正是楊度。實不相瞞,鄙人來此是爲袁項城當說客的。”

“袁項城讓你來的?”趙北拿着馬鞭,輕輕打了打手心,開始猜測袁世凱的動機。

根據“辛亥革命”的歷史經驗,袁世凱在革命爆發之後一直採取的是“平衡戰略”,左右逢源,既不立即消滅革命軍,也不立即取代清廷,對清廷他表現的是“忠”,對革命派他表現的是“義”,在兩個對立的勢力之間小心翼翼的維持着力量的平衡,哪一方都不過分削弱,哪一方都不過分得罪,使他們鷸蚌相爭,自己漁人得利,當雙方誰也奈何不了對方時,再由他出面收拾局面,兩邊各給一點好處,而自己則趁機將最大的好處拿到手,正是利用這種辦法,他才得以攫取革命果實,篡奪了大權。

不過現在情況不一樣了,現在的袁世凱已經成了旗人眼裡的“篡臣”,清廷不會再信任他,“忠”不起來了;而他又不是革命黨人,也沒有在第一時間響應“共和”,雖然發動“兵諫”,但主張的卻是“君憲”,與革命軍自革命以來一直主張的共和背道而馳,因此也不爲革命黨人所尊,這“義”字也就無從談起。所以這兩頭討好的辦法就行不通了,袁世凱採取得是借刀殺人的辦法,即借南方革命黨的力量恐嚇清廷,同時用“君憲”做籌碼,與革命派討價還價,表面看來與辛亥革命時採取的手段一樣,但出發點卻不一樣。

目的還是那個目的,梟雄還是那個梟雄,只是遭遇的局面卻完全不同了。

這,恐怕就是袁世凱沒有第一時間響應“共和”的原因,他有自己的打算,他還在做着驅虎吞狼的夢,只是可惜,這一次他遇到的卻是一個穿越者。

趙北在揣測袁世凱的用意,卻聽楊度說道:“鄙人來此,項城並不知情,是我自做主張,聽說舜卿先生要來武昌,便跟着一起來了。冒昧之處,還望總司令海涵。”

趙北微感詫異,但仔細琢磨,就釋然了。按照歷史記載,楊度這個人一向以“國士”自居,思想又深受所謂的“帝王之學”左右,有這種自做主張的行爲倒也不算什麼怪異舉動。

歷史上不乏這樣的“謀士”,說到底,這是一種政治投機,成了就是“未雨綢繆”,會被主子賞識。

不過考慮到楊度在歷史上曾經不斷的轉換自己的治國理想,或許,此次武漢之行他不是投機。

第179章 統一思想第231章 瀘敘摩擦第144章 深遠迂迴第714章 一號方案第280虛名與實力第358章 蘆臺(下)第249章 釜底抽薪第327章 藍牆(上)第888章 中國的戰列艦(下)第1174章 主持公道第284章 天牛分隊第734章 戰爭與和平(下)第695章 衝向風車的騎士(上)第1141章 激戰巴庫第31章 袁府第25章 風雨九江城(下)第1181章 冰海之上第76章 兩個特殊士兵第944章 鄂木斯克(下)第877章 西原計劃第434章 政治搏弈第1089章 “覺醒”的亞洲第1120章 休閒時光第850章 中國速度第81章 合電第531章 洗心革面第1167章 掌握主動(上)第194章 聯名通電第659章 進攻(下)第663章 進京(下)第87章 卸磨殺驢(下)第453章 殺伐果決第471章 利益至上第433章 孤注一擲的冒險第82章 伐大樹(上)第656章 防禦(上)第479章 削藩第174章 黃州陰謀第957章 遊戲規則(上)第962章 填鴨行動(下)第974章 怒海之上第413章 大十字計劃(上)第2章 選鋒軍令第38章 革命衛隊第394章 修補匠第870章 舊瓶裝新酒第1035章 進軍(上)第967章 西山莊園(上)第306章 武勝關(上)第1091章 阿拉伯海第286章 密謀第408章 順昌逆亡第1004章 各有心思(下)第477章 君臣名分第734章 戰爭與和平(下)第54章 貳臣(下)第526章 內政部一號專案第117章 張園(下)第1127章 德國來客第592章 鯊魚第974章 怒海之上第1094章 南亞方案第547章 “提攜諸位”第349章 困境第396章 變起京城(下)第571章 南洋攻略(上)第315章 誘敵(下)第15章 兵變黃泥港(下)第189章 不識好歹(下)第4章 破城第一功臣第333章 主角與配角第927章 干涉(上)第757章 特殊武器第1045章 戰爭的腳步(上)第191章 公道與法律第1136章 1940年(下)第522章 國際“友誼”第606章 總統的抉擇第1139章 無法完成的任務第376章 局勢詭異(下)第633章 空中游獵第638章 鬥智鬥勇第335章 騎兵(上)第791章 “拖”字訣第404章 冤家宜解不宜結第160章 愣頭青(上)第848章 國際志願兵第17章 電臺第1019章 贏者通吃(上)第459章 投機第730章 佈局北滿(上)第1136章 1940年(下)第386章 犧牲品第1095章 亞丁灣第663章 進京(下)第931章 滿洲里第89章 釣翁漁叟第49章 束手無策第933章 赤色黎明第630章 第一場戰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