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6章 ,信與證

二十九日上午,宋教仁在特勤局護衛與外交部派遣的隨員陪同之下,帶着無奈的心情登上了前往上海的快艇,由上海轉乘太古公司的遠洋油輪直接前往美國。所有官方的手續都是在一天之內完成,爲此外交部的代表在美國公使館費了不少口舌。

同樣是在這天中午,總統府秘書處大廳張貼了一份人事調任通知,上面除了對唐紹儀的免職、宋教仁的遠赴美國就任公使之外,還有一則關於外交部代理部長的任命。吳紹霆親自任命年逾花甲的伍廷芳繼唐紹儀之職,代理外交部部長事務,並委派自己的外務副官顧維鈞爲外交部首席秘書長。

在前往上海的快艇上,宋教仁佇立在甲板最後方,望着已經看不到的南京城郭方向,臉上滿是惆悵和無奈。從昨天早上見過吳紹霆之後,他便再也沒有踏出公寓半步,因爲他知道那些特勤警衛是不會允許自己輕易外出。不過好在吳紹霆還留有幾分情面,沒有限制電報通訊,於是在下午時發了幾封電報交代離開中國之後的事情,其中大部分還是給家鄉族親帶話,央求照看年事已高的老母親。

他原本可以趁這個機會發電報到上海和杭州,聯絡孫中山或者黃興,把吳紹霆反常的事揭露出來,但是到提筆準備寫下內容時,卻又躊躇難落。這些年他都是親眼目睹吳紹霆的所作所爲,就算有獨斷專行的時候,也絕沒有不顧國家利益,或者說如果沒有吳紹霆雷厲風行的作派,中國也不會在短短几年裡有這樣的起色。

最終他沒有發出這樣的電報,只是暗中在心裡叨唸着,希望吳紹霆能好自爲之。

快艇沿着長江江面開始轉彎,一股江風迎着快艇吹了過來,撲打在宋教仁的背後。他長長的嘆了一口氣,雙手有些懊惱的在甲板護欄上磕了磕。

“唉,國家與政治……”他喃喃的說道。

就在這時,背後傳來一陣腳步聲,沒過多久有人說道:“宋大人?”

宋教仁回過頭去,看到站在身後的正是外交部派來跟隨自己一同赴美的隨員,問道:“嚴秘書,有什麼事嗎?”

此人名叫嚴鶴齡,正是日後與宋子文齊名的近代中國外交家,並且是清華大學兩任代理校長,於1931年時出任中華民國駐美公使。此時他手裡拿着一個密封完整的信封,一邊恭恭敬敬的將信封遞到宋教仁手裡,一邊鄭重其事的說道:“宋大人,昨天晚上吳執政特意找到在下,委託在下在上船之後把這封信親手交給宋大人。”

宋教仁疑惑的接過信,他看到封口處是用蠟油封住的,似乎是一封很重要的信。他問道:“吳執政還有什麼其他交代嗎?”

嚴鶴齡說道:“其他的交代就沒有了,吳執政只說宋大人看完這封信會明白的。”

宋教仁點了點頭,嘆息的說道:“好吧,希望他真能讓我想明白。”

嚴鶴齡欠了欠身,說道:“那在下先告退,有什麼吩咐您只管叫在下。”

宋教仁“嗯”了一聲,等嚴鶴齡離開之後才拆開了這封信。信文不長,區區兩頁紙,不過是用鋼筆字寫的。吳紹霆在信文的開頭說了一些客套話,諸如道歉和勉勵,隨後又透露一些第一屆國民大會結束後的決定,他說“假使英日列強咄咄進逼,不顧公理和道義,我中華民國只能背水一戰”。

雖然這句話說的很含蓄,沒有指明中國會加入同盟國與協約國作戰,但宋教仁還是輕易看出了這層意思。他沉重的嘆了一口氣,喃喃的嘆道:“這正是震之賭國運的辦法了!”

他繼續看下去,吳紹霆又提及到在這個時候委派其出任美國公使的用意。這次嚴重的泄密正是因爲文治派鬥爭到了失去理智的地步,如果在這個時候吳紹霆再不採取措施遏制文治派膨脹的野心,等到宣佈加入同盟國陣營時,將會處處掣肘,到那時候任何一步失誤對中國都是滅頂之災。支走他的目的,就是要讓國會失去一員可以影響大局的人物。

除此之外,吳紹霆也希望藉助其在任美國公使期間,儘可能拉攏美國協助中國,務必要說服美國將中立國保持下去。

“震之啊震之,有什麼事不能好好商量呢!”看到這裡,宋教仁沉重的嘆了一口氣,不過心中原本隱藏的那股怒火卻漸漸消弱,他從這封信裡最起碼感受到吳紹霆真誠。

在信文的最後一段,吳紹霆寫到“餘素知兄共和之堅定、民主之磐心,然今時今日國家必經非常之階段,方能奠定萬世大業之基石。餘亦知兄多年革命奮鬥,旨在驅除韃虜、建立真正可爲的共和國,此番決定必然使兄積怨於心,憤餘之顛覆、怒於之背信、恨於之不義。諸如此類之言,餘不勝釋對,只在理智健全之際留書一封,以昭餘之赤心。倘使吳某當政,亂國誤國、禍國殃民,違背今日書中之言,兄可在五年之後回國聯絡蔡光武、馮復武,近畿鐵道集團軍許司令亦非餘親信,合衆人之力討取吳某項上人頭。此書爲證,兄可記之。”

宋教仁讀完這一段,心身感動不已,甚至有一種熱淚奪眶的衝動。

“果不其然,這就是吳氏與袁氏不同之處。震之有這等承諾,總算解我心頭之憂。”他長嘆的說道,隨後將信文好好的收了起來。擡頭望着清晨霧茫茫的長江,他感慨萬千的點了點頭,對着南京方向鄭重的說道:“震之,就給你五年時間,等我回國時倒要看看你爲大中華奠定什麼樣的基石。”

回到快艇的艙內,四名警衛靠在船舷邊閒聊,其他外交部的隨員則各行其是。

宋教仁看到嚴鶴齡正在讀一份今天的報紙,頭版新聞就是昨天總統府的新聞發佈會,唐紹儀“僞造”中德盟約、泄露國家機密,民政部大小官員涉嫌袒護,中華民國陷入列強訛詐之中。他在嚴鶴齡旁邊坐了下來,嚴鶴齡連忙收起了報紙。

“嚴秘書,國內的事我們暫時不要再理會了,當務之急要做的就是搞好中美關係。”他正色的說道,雙眼中透露着深遠的意味。

“宋大人,我知道了。”嚴鶴齡看到宋教仁情緒與上船時截然不同,猜測是吳執政留下的那封信讓對方釋懷了,這總算是一樁好事。

第775章 ,對德態度第421章 ,北洋政府的嫌疑第148章 ,合作菸廠第758章 ,全國軍事整編會議第291章 ,黃埔軍官俱樂部成立第261章 ,絞肉機第765章 ,見曹錕第867章 ,掌握之中第101章 ,得償所願第489章 ,宋教仁的一談第357章 ,複製格里芬行動第559章 ,迎接蔡鍔第935章 ,條件第597章 ,謀而後動第1131章 ,開闢新戰場第1174章 ,中華革命黨的態度第853章 ,親信會議第20章 ,請客吃飯第718章 ,兩頭局勢第966章 ,大戰在即第994章 ,對話“毒氣彈”第717章 ,第三師鏖戰第1070章 ,軍團行動第225章 ,臨時大總統第556章 ,北京行動第738章 ,北方突變第766章 ,濟南一會第644章 ,陳宦之決第805章 ,煎熬第763章 ,孫傳芳第660章 ,着一手準備第676章 ,座談鬼胎第754章 ,鞏固政府結構第94章 ,明降實升第151章 ,美國奸商第508章 ,再逼第513章 ,參謀會議第141章 ,演習之後第1202章 ,大陸橋計劃第540章 ,舊式軍人第491章 ,中德廠的機關炮第1080章 ,大陸橋兵團出擊第297章 ,革命大旗第45章 ,施恩人心第1151章 ,殖民計劃第1201章 ,拜年第1049章 ,提前安排第976章 ,總攻第691章 ,最後的聯合會議第457章 ,德國人的幫忙第965章 ,進程第223章 ,一隅之見第1222章 ,尼古拉耶維奇的決心第110章 ,李琛變節第523章 ,鬆坡對百里第442章 ,奇怪的越南人第699章 ,督導海衛隊第13章 ,展開訓練第449章 ,黃埔班的侄子第787章 ,空軍基地第435章 ,軍事論證會議第634章 ,重慶攻略第397章 ,海軍送別第853章 ,親信會議第750章 ,日本福岡第36章 ,識野追蹤第1070章 ,軍團行動第624章 ,寒冬未去第884章 ,閉幕第107章 ,新安匪患第205章 ,新技術誕生第945章 ,世界大戰的改變第337章 ,決戰戰場第1161章 ,尼古拉耶維奇第730章 ,政治婚姻第848章 ,唐紹儀與熊希齡第400章 ,買賣還是交換?第589章 ,西南密謀第279章 ,沈鴻英的毒手第999章 ,高處不勝寒第727章 ,失算與被擒第1126章 ,戰列艦還是航母?第673章 ,梧州戰火第1040章 ,吳佩孚的決心第714章 ,軸心互制第164章 ,廣州之戰第47章 ,交通意外第1214章 ,擴大沙俄內部矛盾第513章 ,參謀會議第631章 ,合江開戰第146章 ,發展實業第149章 ,購買軍火第1202章 ,大陸橋計劃第462章 ,口供第1004章 ,發落第239章 ,推測第865章 ,直接攤牌第35章 ,相互推卸第621章 ,收編第1134章 ,另一個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