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3章 ,激流之下

如今成都攻破已經是指日可待,雲南、貴州、四川甚至廣西四省都在盤算着戰後該如何劃分利益。劉存厚現在投誠加入南方陣營,也就是多了一個瓜分利益的人,再加上劉存厚本身是四川省內有影響的人物,多了這樣一個競爭對手自然不是好事。

吳紹霆對劉存厚的投誠並沒有看得太重,就目前而言劉存厚投誠不投誠對大局沒有任何影響,最多是日後用劉存厚來牽制熊克武和西南兩省的勢力,當然就算沒有這層牽制他照樣可以穩掌整個大局。

唐鈺光臉色陰沉到了極點,一時竟然說不出話來!

吳紹霆好整以暇的嘆了一口氣,再次開口說道:“唐副官,將心比心,我吳紹霆不是一個忘恩負義的人,只要是自己人我向來都好話好說。相反,如果不是自己人那就有可能是敵人,我對付從來不心慈手軟。你明白嗎?”

唐光鈺嚥了一口口水,許久之後才說道:“吳總裁,正如您所說,將心比心。我們劉司令既然決定投誠,必然會全心全意支持南方執政府和吳總裁的領導。古言有云,疑人不用用人不疑,吳總裁既然接受我們劉司令的投誠,爲何不能坦誠相待?”

吳紹霆冷笑了起來,劉存厚在歷史上的外號可是“劉厚臉”,正是因爲此人朝秦暮楚、見風使舵。他覺得唐光鈺這個副官也夠厚臉,劉存厚都到這個地步了,竟然還想保住現有的權勢地位,簡直是天方夜譚,

他一臉無所謂的說道:“唐副官,現在要考慮的是你,不是我。如果你覺得條件不妥,那我們也沒必要談下去了。我還有些事,就不多招待了。”他說完,擡頭向門外招呼了一聲,“士元,送唐副官到招待所休息。”

唐光鈺怔了怔,一臉不甘心,可是又無可奈何。

三月二十九日,劉存厚正式通電支持南方執政府,而在一天之前他部署在綿陽周邊的部隊已經接受命令,開始調整作戰方向,把進攻矛頭轉向了成都。

早先劉存厚在成都就部署了後勤部隊,後來十八師進入成都,爲了避免發生衝突因此是劃區而治。事實上這一點是在存厚心中留下了非常不痛快,他一心一意都像執掌成都的大權,可是爲了顧全大局,也只好忍讓了北洋軍的插腳。

如今與北洋政府翻臉,劉存厚的大軍完全可以直接開進成都作戰。

到了第二天早上,顧品珍的先頭部隊也開始猛攻成都。劉顯玉之前遭到偷襲損失慘重,可勝利在望、瓜分戰利品的大好時機,他是不會錯過,同樣也急急忙忙在南邊開戰。

成都的十八師真正陷入了水深火熱之中,外無援軍,內無物資,更重要的是劉存厚的變節打通了成都防線,即便十八師想要死守都不可能。

戰鬥進行了兩天,到了三月三十日凌晨時,滇軍、黔軍和川軍陸續攻進城區,全殲了十八師的殘部,最終完成了會師。十八師師長下落不明,團部以上軍官被俘一百多人,擊斃負隅頑抗的士兵四百三十多人,投降、俘虜超過四千兵力。

吳紹霆在接到捷報之後並沒有高興,戰時這些人能團結在一起,但戰後的矛盾必然層出不窮。他連夜發了一道命令,趁着成都局勢剛剛平定,各路軍隊還有幾分理智,宣佈由熊克武負責成立成都善後司令部,邀請顧品珍、劉顯玉、王文華、劉存厚以及川內各地方武裝領袖一起安撫大局。

成都的消息沿着長江順流而下,沒過幾個鐘頭就途徑瀘州,然後傳到了重慶和武漢。

在瀘州的伍祥禎和馬龍標知道四川大勢已去,而他們的處境也不好。長江對面是楊希閔的部隊,沒日沒夜的狂轟濫炸,甚至成都大捷的當天都沒有停息。在合江方向的又有廣東新近趕到的第十五騎兵團和第十六騎兵團,這兩個團的戰鬥力堪比兩個師,要不是他們接到的命令核心是固守合江,確保第七師團後方安全,瀘州早就已經被攻破了。

對於瀘州的殘軍來說,當務之急要做的就是確保安全脫身,而擺在伍祥禎和馬龍標面前的抉擇是投降或者突圍!

馬龍標思想頑固,倚老賣老,從前忠於清廷,如今忠於袁世凱,即便明知道局勢難以挽回,可依然不打算投降,下定決心發動突圍。

伍祥禎也不想輕而易舉就投降了,他的親人可都在北方,萬一因爲自己投降而導致三長兩短,這個心結是永遠都過不去的。可是瀘州外圍的電報線被截斷,無法與外界取得聯繫,他根本不敢冒險帶兵突圍。

三月最後一天的晚上,楊希閔奉命與瀘州城內聯繫,發了一封勸降電報,只要伍祥禎和馬龍標率部投降,一定保證十九師和中央第六師全軍上下的安全。然而直到第二天早上依然沒有回電。楊希閔沒有這麼多耐心,既然不能勸降師長,那就只好策反下屬。

特勤處派出了幾名特工潛入瀘州城內,聯繫了幾名情緒不安的北洋軍將領,許給他們高官厚祿,同時也保證起義成功之後一定善待全軍上下,哪怕是頑固分子也絕不爲難。

幾個營長凌晨聚在一起,一邊抱怨一邊喝酒,趁着酒勁直接帶兵衝進了司令部,用槍閉着伍祥禎和馬龍標通電投降。馬龍標誓死不從,破口大罵這些叛軍忘恩負義。伍祥禎則沉默不語,不管叛軍怎麼催問、怎麼哀求、怎麼威脅,就是一句話不說。

無奈之下,叛軍把十八師參謀長推了出來,讓參謀長代發電報。

瀘州城內兩個師大約七千兵力,戰鬥今時今日早已士氣全無,這一點師部上下心知肚明,再打下去無疑是自尋死路,就算士兵們不叛變也會臨陣脫逃。在大勢所趨之下,參謀長無可奈何,只好草擬了電報,交給叛軍發去通電。

四月二日早上,第十五騎兵團開進瀘州,瀘州北岸也主動派出船隻,把楊希閔的部隊陸續運載了過去。兩軍在瀘州會師,與北洋軍起義部隊聯合控制了整個瀘州局面。十八師和中央第六師的士兵除了沒收子彈之外,槍械都懶得去繳收,就地安置在原來的營房,倒是一日二餐改爲三餐,等待接受改編。馬龍標和伍祥禎以及其他師部級軍官一律押送到梧州,交由參謀總部監禁。

第970章 ,第二次援助第178章 ,起義告捷第962章 ,李太王的抉擇第549章 ,南方聯合第909章 ,一場陰謀第111章 ,借力用力第304章 ,蛇嶺對峙第664章 ,動變第966章 ,大戰在即第546章 ,計劃實施第1167章 ,文化發展第868章 ,探監第1209章 ,北洋震動第427章 ,整編全軍第757章 ,精英團第1207章 ,美國刺客第1181章 ,目標在美國第407章 ,會袁世凱第49章 ,翻譯翻譯第791章 ,開戰第44章 ,立功升官第623章 ,黨政一談第87章 ,似有隱情第937章 ,預計第567章 ,第二次會議第800章 ,新的佈防第227章 ,善後大借款第387章 ,韶關風波第38章 ,偷聽內幕第900章 ,長樂海防線第865章 ,直接攤牌第80章 ,一介武夫第258章 ,變中變第1172章 ,中國官僚資本主義第675章 ,兩路人聚首第207章 ,訂購德械第1127章 ,建立太平洋艦隊第704章 ,激流之下的局勢第831章 ,神尾光臣之死第1149章 ,定局南亞第401章 ,北上前第477章 ,盛業重工第732章 ,答應第265章 ,退下來的防線第502章 ,法令引發的血案第1079章 ,南亞進展第446章 ,一場密談第203章 ,在北方第1039章 ,人肉炸彈第280章 ,策第68章 ,張家邀請第1125章 ,貿易中心制度第732章 ,答應第500章 ,德國福克式飛機第1221章 ,彼此心理第652章 ,鼓動民力第251章 ,陸榮廷之怒第286章 ,獨裁手段第801章 ,制空權第356章 ,碰巧第480章 ,舊事重提第560章 ,恩恩怨怨第162章 ,不和諧第381章 ,蕭耀南的公開信第742章 ,最後的北洋第251章 ,陸榮廷之怒第463章 ,黃埔第四期第980章 ,夏季大雨第969章 ,強攻第882章 ,一天一百萬第937章 ,預計第1107章 ,王公聯邦第44章 ,立功升官第664章 ,怒火第554章 ,未雨綢繆在南方第533章 ,朱成貴變節第464章 ,新生力量第984章 ,可大可小的爭執第744章 ,趨勢穩定第913章 ,前兆第518章 ,留一手準備第923章 ,事後第519章 ,北洋反應第27章 ,交通意外第735章 ,梟雄病逝第162章 ,不和諧第944章 ,德國反應第326章 ,中國海軍的夢想第968章 ,山地狼行動第916章 ,被俘第159章 ,起義前夕第1005章 ,特工行動第176章 ,廣東水師的頑抗第1178章 ,告一段落第489章 ,宋教仁的一談第14章 ,氣勢服人第814章 ,煙臺慘案第374章 ,日本人初露第739章 ,日本的誘說第690章 ,榮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