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9章 ,北方和談之前

從小樓出來之後,鄧鏗快步跟上吳紹霆,不滿的說道:“都督,這蕭耀南脾氣可真不是一般的囂張,都成了階下囚了還這麼出言不遜。”

吳紹霆呵呵笑了笑,沒有急着回答鄧鏗的話。

一旁的李濟深則嘆了一口氣,緩緩的說道:“我倒也覺得奇怪,蕭耀南在自己的司令部被吳都督出奇兵綁架至此,放眼上前五千年之謀略,這不得不稱謂是首開先河的奇計。蕭耀南非但不佩服吳都督有這樣出其不意的招式,反倒偏偏一副看不起吳都督的姿態,顯得小家子氣十足,一點大將風範都沒有。”

吳紹霆看了李濟深一眼,接着轉過臉來對鄧鏗說道:“士元,你看看,你和任潮在考慮同樣一個問題,可是任潮的思路就比你成熟多了。”

鄧鏗怔了怔,自嘲的笑道:“論資歷我是李副師長的晚輩,李副師長比我深思熟慮自然是情理之中了。”

李濟深也笑道:“都督實在看得太過細微了,各有各的看法罷了。”

吳紹霆緩緩的嘆了口氣,露出一個懶洋洋的笑容,說道:“換作是我,只怕我會比蕭耀南更加鬧心了。蕭耀南這個人功利心太大,甚至對他的頂頭上司曹錕都有所不服。南征軍第一次戰敗已經讓他顏面盡失,如今好不容易看到東山再起的希望,結果稀裡糊塗把我們請到這裡來做俘虜,只怕比殺了他都難受呢。”

鄧鏗和李濟深對視了一眼,兩個人都深有體會。

當天中午,吳紹霆在第一師師部這邊吃飯,下午又吩咐後勤部多準備一些食材,晚上要爲何應欽等人輕功。整個白天偶爾仍有戰事的消息,不過都是不痛不癢的小規模交火。雖然整個韶關戰役進行才十一天時間,可是雙方大規模投入的攻守作戰,彼此都到了精疲力竭的地步。就算北洋軍要從後方更換作戰部隊,這其中也需要很長的時間。

在吳紹霆的想法裡,他已經認爲這場戰役該走上謝幕的時刻,而真正拉下謝幕繩索的人,還是要看早先動身進京的岑春渲。

廣州到北京的路途不算短,不過隨着津浦鐵路線的竣工,總算在時間上縮短了不少。

正月五日的早上,岑春渲經過幾番舟馬勞頓,好不容易在天津火車站走下了火車。在上海停留了兩日,一些官紳友人都打算爲岑春渲出資在火車後面加掛一節單獨的花車,這樣對長途旅行來說要舒適許多。不過岑春渲雖然有身份有資本,卻不習慣這種迂腐的作派,所以這一路上還是擠在普通車廂。

好在隨行的護衛人數不少,剛好佔了大半截車廂,相互之間有所照應,算不上真正跟普通乘客記載一起。

剛下火車,北京政府已經電聯天津交通局負責迎接。雖然北洋派仍在與廣東交戰,不過北京政府嚴格上來說並不完全代表北洋派,大總統的班子是實權,縱然國會和內閣大部分都是虛設,但在名義上依然是國家中央的象徵。更何況北洋派要對付的是吳紹霆的軍事集團,廣東軍政府的官員仍然是有北京政府承認的身份。

站臺上早有幾個天津交通局的官員等候,不過岑春渲在北方的名聲並沒有南方那麼豁達,從這些官員的臉色和迎接的派場上就能說明問題。昔日前清還在時,岑春渲彈劾了不少官員,很多從清朝政府轉到民國政府的人士依然心有餘悸,自然而然對其有所隔閡。

岑春渲不在乎天津交通局的怠慢,將就的跟着他們出了火車站,來到天津交通局招待所稍作休息。在天津停留不到三個小時,簡單的吃過一頓午飯,前往北京的火車安排妥當,即刻又動身前往北京。

北京政府秘書處早在五天前將岑春渲北上訪談的消息通知總統府,袁世凱聽說之後,很快判定廣東方面打算求和。雖然農曆新年之前平定廣東的計劃未能達成,可是從前線傳來的戰況足以說明拿下廣東是板上釘釘的結果。

袁世凱並不喜歡岑春渲,從前岑春渲就是妨礙自己奪得實權的大障礙,如今這老頭子又堂而皇之的站在南方的立場上,這分明還是要與自己作對。若有可能,他寧願閉門拒客,甚至還打算把岑春渲驅趕離去,反正這次會見對自己並無好處,省的心煩意亂。

只是岑春渲這次北上是打着與北京政府洽談的名義,他這個大總統總不能脫離政府單幹,因此在形式上還是要跟岑春渲見上一見。

當天晚上從天津來的火車進站,北京政府派遣專員前來迎接。

政府專員都是有些年輕人,在態度上要比天津交通局的官員好多了。專員告訴岑春渲,大總統特意在中華門招待所設宴,不過因爲大總統公務繁忙不能親自招待,特命總統秘書長張一鏖代爲接塵。

岑春渲只是笑了笑,沒有多說什麼話,上了北京政府派來的小轎車前往新華門,廣東隨同的護衛則乘坐馬車跟在其後。

在招待所的宴會上,張一鏖儘量扮演好和氣的角色,與岑春渲把盞言歡。

岑春渲一如既往的淡笑應之,簡單吃了一頓不算壞的晚餐,隨後以旅途勞累爲由告辭,來到安排好的單獨套房休息去了。

散席之後,張一鏖小送了岑春渲一段,之後又快步來到了瀛臺的蓬萊閣。

自過了晚飯時間,袁世凱一直就在蓬萊閣這邊小坐,悠閒的先喝了一碗人蔘珍珠羹,之後又上了去歲剛剛收上來的大紅袍,一副怡然自得的神態,慢慢品茗。直到聽到樓下的侍從官通報張一鏖到來,才收拾了一下情緒,命人多添了一副茶杯,順便請張一鏖上來。

張一鏖來到蓬萊閣二樓的大廳,大廳十分空闊,四周的窗戶全部打開。雖然初春的寒意依然凌厲,不過靠近座位的地方添置了火爐,不禁保持了室內空氣的爽朗,也有幾分舒適的溫暖。他來到袁世凱跟前行了一禮,袁世凱只是懶洋洋的應了一聲,然後招手讓其落座。

“仲仁啊,那老頭子是什麼底細呀?”袁世凱慢條斯理的問道,說完話之後,又抓起茶杯吸了一口熱乎乎的茶水。

“岑老還是以前的脾氣,愛理不理,不過今天頭一遭見面,也看不出什麼所以然。岑老一路上着實辛苦,上海鎮守使鄭汝成本來給他安排了一節花車,可他硬是沒有接受,還是擠在普通的車廂裡面。早幾年楊杏誠楊大人去過上海回來說過,岑老發福了不少,不過先前見面時卻發現岑老又有幾分憔悴,也不知是在廣東累的,還是一路上折騰的。”張一鏖詳詳細細的說了一大堆話。

“哦,是嗎?這老頭子從上海到廣州前後待了也不足兩個月,他能勞累什麼?來,你先喝口茶,再跟我說說你個人的看法。”袁世凱不疾不徐的說道,伸手親自爲張一鏖的茶杯注滿了熱滾滾的茶水。“來,嚐嚐,嚐嚐,去歲收上來的大紅袍,那棵茶樹從明朝嘉靖年都在了,活了這麼多年,真是難得的很。”

“謝大總統。”張一鏖深知這些純種大紅袍一年就只產幾公斤,縱然他這個總統府秘書長一年到頭也難得喝上幾次,當即連忙捧起茶杯細細品嚐了一番。

好不容易喝過這杯茶,張一鏖長長的舒坦了一聲,然後放下了茶杯,調整一番坐姿,接着說道:“若依在下看,岑老這次大張旗鼓豪不避掩的北上,十之**與廣東戰事有關聯……”

袁世凱冷笑道:“這還用你說?”

張一鏖急忙補充道:“不過岑老這個人向來剛正,如過說廣東的吳紹霆派岑春渲背上來‘求’和,未免有些太難爲岑老了。世人都知道,大總統與岑老昔日素有過節,如今岑老犯不着爲吳紹霆這個毛頭小子來向大總統卑躬屈膝呀。”

聽到最後一句話,袁世凱一下子皺緊了眉頭,重重把手中的茶杯磕在了桌子上。他身爲堂堂大總統,手握中華民國最龐大的軍事集團,南北雖然仍然有裂痕,可是也沒有多少人敢在自己面前強硬。

張一鏖趕緊收聲,他知道隨着廣東戰事勝券在握,袁大總統居高驕傲的心態越來越嚴重,這也讓他這個跟隨袁世凱多年的老幕僚感到越來越難伺候了。

“你繼續說。”袁世凱沉了沉氣,冷冷的吩咐道,自己這把歲數了,在曉明利害的分析上還是有十足耐心。

“剛纔在晚宴上,在下觀察岑老的態度,也絕對沒有一絲一毫的自降身價。所以在下琢磨着,岑老這次北上未必是求和。”張一鏖接着說道,他再次在“求”這個字上加重了語氣。

“這老頭子從廣北上,若不是爲了求和,難道還是爲了求職嗎?”袁世凱冷冷哼道。

“大總統說笑了,”張一鏖尷尬的笑道,他早先已經說過岑春渲北上肯定與廣東戰事有關聯,就算八竿子也打不着求職這一說上面,“在下的意思,也許岑老不是來求和,而是來議和。說到底,這一戰爭對咱們北洋也有頗大的消耗,說不定吳紹霆手裡就有了什麼籌碼。”

“議和,他憑什麼跟我議和?”袁世凱咬牙切齒的說道。

“大總統您想想,岑老從上海南下到廣州也就這兩個月之內的事,兩個月前廣東的戰況雖說不如現在這麼明朗,可是有點遠見的人都能看得出來,大總統是鐵定要拿下廣東的。岑老雖然退出官場許久,但他在上海寓居的這幾年,一直密切關注着國內時事的發展,不可能沒料到咱們北方的打算。可岑老毅然選擇南下,可見他對吳紹霆十分有信心。”張一鏖仔細的分析道。

袁世凱陷入了沉默,他現在不得不重新審視岑春渲此番北上的用意。儘管張一鏖分析的有道理,可是他依然想不出來,岑春渲或者吳紹霆手裡能有什麼樣的籌碼?他沒有繼續追問張一鏖,顯然張一鏖現在也只能感到疑惑,暫時還沒有確切的定論。

“仲仁,你等下就去一趟參謀本部,讓徐樹錚跟我安排一些人,好好的把岑春渲一行人給我盯死了。”

“大總統,這……不太合適吧……更何況這也沒必要呀。”張一鏖有些擔憂的說道。

“如果你猜測的不錯,他們這次進京肯定會有一些額外的小動作,一定要給我看好他們,我可不想在這個緊要關頭出什麼差池。另外讓陸軍部把這幾天廣東的戰況送到我的官邸,我要確認一下南方的戰況。”袁世凱用命令口吻的說道。

“是。”張一鏖暗暗嘆了一口氣,只好遵從的應答了一聲。

第12章 ,小恩小惠第605章 ,後事之前奏第333章 ,本性之舉第616章 ,突然之間第593章 ,師團計劃第1058章 ,越南制度第953章 ,毒氣彈第938章 ,山縣有朋的決定第967章 ,師部行動第375章 ,泄露第1046章 ,弗倫奇軍團第414章 ,青雲閣見蔡鍔第742章 ,最後的北洋第1044章 ,伏筆第399章 ,訂婚宴上的合作第971章 ,另一種戰場第533章 ,朱成貴變節第978章 ,協約國決議第138章 ,欲擒故縱第676章 ,座談鬼胎第443章 ,提防丹尼士第126章 ,全身而退第899章 ,到福州第116章 ,將軍家宴第419章 ,遇刺第25章 ,值班首日第665章 ,威壓第143章 ,趙聲妥協第1143章 ,雙方算盤第460章 ,上海行動第653章 ,大言第996章 ,從嚴辦理第869章 ,與唐紹儀一談第687章 ,雲南聲勢第1085章 ,危急關頭第46章 ,志同道合第171章 ,佔領將軍府第533章 ,朱成貴變節第610章 ,瀘州第一戰第967章 ,師部行動第1031章 ,風捲殘雲第886章 ,中央政府工作會議第839章 ,竹本公久第384章 ,善後第469章 ,血洗結束第270章 ,親臨前線第40章 ,擒李福林第707章 ,曹錕策略第656章 ,夜談第512章 ,漳州求援第103章 ,總督午餐第1135章 ,改制第1100章 ,按部就班第722章 ,大勢已定第848章 ,唐紹儀與熊希齡第761章 ,婚姻第115章 ,班師凱旋第624章 ,寒冬未去第589章 ,西南密謀第833章 ,預備手段第1080章 ,大陸橋兵團出擊第937章 ,預計第598章 ,突發事件第361章 ,進步黨的出現第1184章 ,破壞行動第769章 ,北京大本營第1119章 ,貿易共同體第341章 ,戰壕鼓舞士氣第984章 ,可大可小的爭執第103章 ,總督午餐第596章 ,佈局四川第1218章 ,直接干涉沙俄第254章 ,巷戰第555章 ,梁啓超返回第500章 ,德國福克式飛機第703章 ,換督第472章 ,大發展之前第627章 ,恆榮貿易公司第643章第109章 ,趙聲暗害第699章 ,督導海衛隊第859章 ,倒數準備第476章 ,德國人的大生意第431章 ,絕不善罷甘休第710章 ,西線有戰事第389章 ,南征軍內變第1063章 ,高空轟炸第96章 ,一番切談第1003章 ,北京大動第61章 ,突來意外第643章 ,激流之下第982章 ,肇事第567章 ,第二次會議第13章 ,展開訓練第250章 ,先發制人第1125章 ,貿易中心制度第643章第661章 ,前奏第693章 ,國防軍計劃第534章 ,潛入福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