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2章 ,迎回李熙

四月十六日,日本議和代表正式與中國簽署停戰和約。-_()消息一經傳出,全國上下轟動一片,中國與朝鮮的老百姓們歡欣鼓舞之極。

在和約的附加條款裡面明確規定,中日雙方分別以春川和旅順爲停戰區域,雙方軍隊立刻停止交火。日方需在一個月之內完成所有軍隊從朝鮮撤離,在撤離前的這段期間,雙方軍隊不允許生任何摩擦。

中日雙方俘虜人員的交回工作以日本支付第一期賠償金爲準,屆時中日雙方在規定停戰區內履行俘虜交回事宜。但是中國額外要求,日方必須停戰生效之日先行釋放所有被俘軍官,並且送回朝鮮國王李熙及其他王室成員。

關於朝鮮南部、旅順、臺灣和對馬島的交接工作,先有行政官員進行公務交接,等到日方所有武裝力量撤離之後,再由中方軍隊接手。所有這一切的交接工作都必須在一個月之內完成,一旦逾期中方有權採取軍事幹涉措施。

當陸宗輿與日方議和代表團主席伏見宮貞愛親王分別在彼此的和約文本上簽字時,兩個人的心情截然不同。陸宗輿不得不感慨,這是自己出任外交官以來第一次與外國簽署的戰勝國和約,是自己代表國家、民族的一次“挺直腰板”的外交活動。

短短几個鐘頭之後,日本投降議和的消息傳遍整個中國,大街小巷到處有人奔走通知,這等盛大的好消息生怕不能告訴全世界的人。

中午十二點整,聚集在春川附近的中日雙方部隊,各自接到上司的命令停止作戰。

軍用廣播循環播放日本投降議和的消息,那些堅守在前線的士兵們一個個自豪不已,正是他們打敗了小鬼子,爲祖國、爲民族爭取到一份難得的榮譽。

沒過多久,日本陸軍大臣上原勇作與參謀本部總參謀長長谷川好道帶領朝鮮國王李熙等人,在平漢鐵路搶修連接完畢後,一行人前往平壤。蔡鍔於三天前剛剛將在平壤設置統帥部前沿參謀部,此時他人正在平壤城內。

上原勇作等人抵達平壤是下午四點鐘,蔡鍔派遣一名參謀官到火車站接應。朝鮮臨時執政府駐平壤先行政府代表團的官員們,也紛紛趕到火車站迎接朝鮮國王李熙,許多在平壤的朝鮮平民們聽說了消息,很早就聚集在火車站外恭迎國王的歸來。

參謀官代表蔡鍔向朝鮮國王問好,然後由朝鮮人自行安排李熙的善後工作,他則帶領一衆日本人從火車站另外一邊出站,向統帥部前沿參謀部前去。

當朝鮮國王李熙在一衆臨時政府官員簇擁下走出火車站時,外面聚集的老百姓們立刻下跪行禮,更有不少忠於朝鮮皇室的遺老們痛哭流涕。看到這一幕,李熙心中感慨萬千,又是爲幾十年國家遭人奴役大爲傷感,又是爲這些仍然忠於自己的臣民們感到欣慰,真正是百感交集,一時不知道該說什麼好。

在朝鮮士兵和中國憲兵的護衛之下,李熙與臨時政府的官員前往臨時政府辦公大樓。

內政大臣李瑋鈡已經安排好爲國王洗塵的儀式,同時臨時政府還需要國王親自主持政府會議,授權臨時政府成爲正式政府。

與此同時,在統帥部前沿參謀部大廳,蔡鍔接見了上原勇作和長谷川好道。

儘管在戰場上彼此是敵人,但同是身爲國家軍事長兼戰場最高指揮官,大家都還保持着理性的身份禮儀。在簽署投降之前,蔡鍔很中肯的讚揚日本士兵在戰場上的頑強作戰,並且寄託了“戰爭的目的是和平”的願望。

上原勇作和長谷川好道同樣以嚴格的禮節向蔡鍔鞠躬問好,對蔡鍔精湛的軍事戰略部署表示由衷的欽佩,同時也附和了蔡鍔所說的“戰爭目的是和平”之言。

傍晚六點整,長谷川好道代表大日本帝國全軍簽署投降。日方諸人沒有多做停留,甚至連晚宴都沒有留下來參與,帶着恥辱的投降灰溜溜的乘坐火車返回漢城去了。

在處理完接受日本人投降的簡單儀式之後,蔡鍔又趕到朝鮮臨時政府辦公大樓,出席朝鮮國王主持的政府會議。

會議一開始,是在中朝雙方代表見證之下,恢復朝鮮國王李熙的正統身份,這是一連串的朝鮮王室古典儀式,儘管條件簡陋,可任何一步都嚴格遵行。隨後身穿舊式朝鮮國王盛裝的李熙退避,換上新式朝鮮國王禮服再次出現在會場。新式國王服侍是仿效中國元與日本天皇的禮服樣式,採用中西合璧的風格,同時也保留部分朝鮮周衣的特點。

身着新禮服的李熙走上主席臺,莊重宣佈朝鮮王國正式復國,從今日開始施行君主立憲制,廢除跪禮和舊有王典,授權臨時政府頒佈正式《憲法》。

儘管在遭受日本吞併國土之前,李熙已經登基稱帝,不過臨時政府衆多官員考慮到吳紹霆本人以及中國官方各級文件用詞都以“朝鮮國王”稱呼,因此他只好屈尊自稱爲王。

如今國家得以恢復,國家領袖的身份得以保全,已經是可喜可賀的事情了。再者吳紹霆曾經做出承諾,只要朝鮮人民願意支持李熙稱帝,中國絕不會干涉朝鮮內政。當務之急還有更多國務需要處理,等到日軍撤離之後,此事再從長計議不遲。

在進行會議最後一項內容時,朝鮮國王李熙以詔形式向到場中國官員表示感謝,稱自己會永遠銘記中國幫助朝鮮復國之恩,並宣佈中朝世結友好、永爲同盟。除了詔之外,他還將早已準備好的“朝鮮王國木槿花榮譽勳章”親自配給蔡鍔和一衆中國高級官僚,以彰顯蔡鍔等人對朝鮮的貢獻。

蔡鍔莊重接受了朝鮮國王的詔和勳章,向朝鮮國王轉達了中華民國元吳紹霆的慰問和祝願,隨後也用李熙之言“中朝世結友好、永爲同盟”做爲結束語。

(未完待續)

第246章 ,窗戶紙第1206章 ,舞會陰影第807章 ,第三天到來第658章 ,見馮玉祥第35章 ,相互推卸第939章 ,交換條件第46章 ,志同道合第536章 ,福州之變第357章 ,雙喜臨門第237章 ,刺殺宋教仁第1203章 ,一戰預測第363章 ,隆重招待第94章 ,明降實升第663章 ,揭底第101章 ,得償所願第695章 ,鬆坡將軍一談第259章 ,臨陣換將第525章 ,胡宗南發現敵情第624章 ,寒冬未去第1035章 ,斬首行動第880章 ,鞏固第892章 ,朝鮮人第752章 ,中華革命黨第758章 ,全國軍事整編會議第996章 ,從嚴辦理第455章 ,爆發前的沉默第787章 ,空軍基地第720章 ,浙軍起義第677章 ,鉅變發生第846章 ,造勢第914章 ,變第856章 ,信與證第1080章 ,大陸橋兵團出擊第786章 ,諜報戰第338章 ,前線督師第893章 ,初次聯繫第691章 ,最後的聯合會議第602章 ,在宜賓第226章 ,丁家花園重逢第610章 ,瀘州第一戰第528章 ,攻進泉州第201章 ,授勳第1016章 ,新的戰況第284章 ,陳炯明迴歸第332章 ,思索第552章 ,北京的冬天第96章 ,一番切談第857章 ,前奏之動第838章 ,討價還價第184章 ,龍濟光的計劃第504章 ,吳紹霆會見第641章 ,致命搗毀第1184章 ,破壞行動第196章 ,蔡乃煌的彙報第320章 ,三省危機第36章 ,識野追蹤第258章 ,變中變第1188章 ,美國參戰第37章 ,追擊行動第62章 ,堅持到底第867章 ,掌握之中第132章 ,一鳴驚人第865章 ,直接攤牌第714章 ,軸心互制第145章 ,五月之後第33章 ,天價贖金第244章 ,北方的反應第261章 ,絞肉機第501章 ,袁世凱的算計第346章 ,突然反攻第647章 ,卓如交心第806章 ,彼此的計較第1175章 ,沙俄兩大政權格局第71章 ,商業同盟第526章 ,飛機作戰計劃第172章 ,趙聲的不滿第241章 ,應接不暇第385章 ,捧殺第876章 ,決裂第285章 ,粵桂戰爭結束第373章 ,外國勢力的野心第367章 ,醞釀聲勢第893章 ,初次聯繫第175章 ,周小虎之死第1001章 ,返回奉天第1174章 ,中華革命黨的態度第310章 ,打垮蕭耀南第1079章 ,南亞進展第755章 ,宋教仁的態度第990章 ,三十八師第804章 ,艱難作戰第762章 ,徐州戰事第914章 ,變第1050章 ,行前事務第277章 ,北面大戰第958章 ,鏖戰第1000章 ,分拆計劃第299章 ,退和攻第360章 ,緊盯第550章 ,淺嘗即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