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4章 ,官場改革

龍雲推開元首辦公室的大門時,吳紹霆正與馬寅初在討論“東亞經濟復甦計劃”的進展。

儘管整個計劃才啓動不到二十天的時間,但目前一切都很順利,從印度、英國和美國出口到日本的工業原材料已經連續上漲了兩週。在瑞士設立的海外辦事處同樣在緊鑼密鼓的收購日元,不單單是從官方市面上吞貨,連一些地下錢莊、黑市或者私人外匯者手裡都不放過。

馬寅初告訴吳紹霆只要照這個勢頭髮展下去,不用等到明年年初就會有明顯效果。

“志舟,有什麼事嗎?”吳紹霆看到龍雲站在門口的地方等候,於是問道。

“元首,威海衛發來電報,遼海支隊在黃海上跟日本第一艦隊遭遇,打了一場硬仗。”龍雲走上前來說道,同時把剛剛收到的電報文件遞到了吳紹霆面前。

吳紹霆沒有急着去看,先讓馬寅初回去繼續跟進經濟戰略計劃,等馬寅初離開後他纔拿起電報來仔細看了一遍。

“長風號貨船被擊沉,東海號與敵艦同歸於盡,東風號重傷行駛至渤海交界處沉沒。”他喃喃自語似的念出聲來,臉上的神色漸漸沉重起來。

“南京號、長城號都遭到嚴重損壞,還是讓德國遠東艦隊的掃海艦拖回來的。”龍雲嘆了一口氣說道,這些內容並沒有在電報裡面註明,而是先前海軍代表官告訴他的。

“第一艦隊怎麼突然出現在黃海?情報部門都是幹什麼吃的?”吳紹霆只感到心中有一股怒火,但是他也知道這種事不能全部依賴情報部門,於是儘量剋制着自己的情緒。

“目前還不清楚第一艦隊爲什麼突然出現,不過中情局已經排除是日本破獲遼海支隊航向的情報,總得來說這是一場遭遇戰。推測可能是第一艦隊準備前往旅順提供海上支援,與遼海支隊在海上不期而遇。”龍雲說道。

“這次損失實在太嚴重了。僅僅只撞毀了一艘驅逐艦,擊傷了兩艘裝甲巡洋艦。總結,一定要好好總結,我們在陸戰上的優勢絕不能丟失在海戰上。我中華海軍不能永遠都擡不起頭。”吳紹霆鄭重其事的說着,說完重重的把電報文件摔在了桌案上面。

龍雲不知道該如何接話,只好默不作聲。

“善後工作處理的怎麼樣?”沉默了一會兒之後,吳紹霆再次開口問道。

“東海號據悉暫無生還人員的報道,東風號在沉沒前有六十七人登上救生艇。其他艦艇的陣亡人數三十三人,輕傷重傷者合計有一百二十二人,目前都已經得到妥善安置。”龍雲有條不理的回答道。

“這就好,東海號的事情一定要莊重對待,所有遇難軍官和士兵全部以最優撫卹,讓新聞部做好相關報道,英雄事蹟必須記入史冊。他們不僅是爲中華海軍的事業奉獻生命,同樣更是爲了保家衛國而做出如此壯舉。若有必要,我會親自出席東海號的悼念儀式。”吳紹霆長長的嘆了一口氣,語氣頗有沉重。

“元首放心,我一定會親自安排這件事。”龍雲點頭應道。

吳紹霆這時想到了“航空戰列艦”計劃,經過這次黃海遭遇戰之後,讓他認識到中國海軍力量確實太過落後。從中日開戰之始,遼海支隊和遠東艦隊每次執行任務時,都採取儘量避免與日艦駁火的方式,越是如此,越是積弱,海軍永遠不會有出頭之日。

就在這時,龍雲忽然又開口說道:“元首,關於東風號的事情……”

吳紹霆疑惑的問道:“東海號?還是東風號?”

龍雲說道:“是東風號,原本六十七人登上救生艇,但生還者只有六十四人,其中有一名軍官和兩名士兵因爲傷重未能得到及時救治,犧牲在路過的美國商船上。”

吳紹霆沒聽明白龍雲的意思,因爲搶救無效而犧牲這是很正常的事情,爲什麼要特別強調這一點呢?他嚴肅的問道:“到底怎麼回事?”

龍雲說道:“當時東風號沉沒的地方是渤海黃海交界的位置,東風號船員在海上漂流了大約一個小時,遇到了從天津出發的美國籍‘貝拉斯星’號郵輪。‘貝拉斯星’號郵輪的船長是聘請的英國籍人士,船長本來是以中英開戰爲理由不肯接納這些中國軍人,但船上的一些旅客認爲這是違反國際海難的公約,強烈要求搭救落海者。”

吳紹霆冷冷的說道:“然後呢?”

龍雲說道:“儘管最終‘貝拉斯星’號還是救上了所有士兵,但船長堅持拒絕提供其他的照料,除了供應少量的淡水和食物,醫療救治一律不許。因此致使那三名傷勢嚴重的官兵犧牲。東風號祝艦長說,當時哪怕提供一些止血劑都能挽救三個人性命。”

吳紹霆臉色驟然大變,他豁然站起身來,怒道:“祝洪波是傻子嗎?是白癡?當時沒有槍嗎?哪怕佔領這艘商船又如何?”

龍雲嘆了一口氣,說道:“當時的情況我也不清楚,祝艦長可能沒有攜帶武器上船,畢竟只有兩艘救生艇,裝載六十多人已經很困難了。”

吳紹霆對於這種自以爲是的洋人非常反感,如果說因爲中英開戰而拒絕救助對方國家軍人,那在戰場上也不必存在俘虜一說了。更何況“貝拉斯星”號是美國商船,英國船長只不過是替美國人打工的而已,中英雖然宣戰,但畢竟沒有爆發正式的戰爭,如果英國人真要把事情分的這麼清楚的話,那索性就打一場真正的戰鬥。

“把這件事通知外交部,讓外交部追問美國公使館,同時給香港發一封電報。”

“給香港發的電報……該怎麼說?”龍雲問道。

“就拿這件事來質問他們是不是要打一仗!”吳紹霆鄭重其事的說道。

“我明白了。”龍雲肅然的說道。

“另外給我安排,讓鄧士元來一趟奉天,我有任務要交代。”吳紹霆又說道。

“是。”

鄧鏗這段時間仍然留在北京處理整風官場的事務,經過這兩個月大刀闊斧的整改,整個北京已經煥然一新。官員們根本不再有任何劣跡可言,稍有一些風吹草動那可不是烏紗帽不保的問題,甚至丟掉小命都有可能。

在公開的官方通報上,其實並沒有多少被判處死刑的官員,除了個別幾個爲非作歹、惡貫滿盈的人,實在是紙包不住火的情況纔會大肆行動,全部從重從嚴並且昭告天下的處理。當然,在避開檢查機關的情況下,軍事統計局和政治監察部卻還私設了地下審判所,一旦被軍事統計局或者政治監察部秘密逮捕的人,從此以後便下落不明。

地下審判所所處理的人物並非是什麼貪官污吏,也不是像張漢舉那樣假公濟私的官僚,而是那些對中央政府存在威脅,並且背地裡搞小動作的人物。不單單是官僚,包括極端革命分子、知識分子,都會被列入黑名單。

正是這套地下審判系統,弄得北京滿城風雨。

不過鄧鏗並沒有爲了處理政治犯而喪失理性,所有列入黑名單的人名基本上有理有據,即便存在冤枉好人的情況但也不會過多。因此真正聞風喪膽的都是那些做賊心虛者,大部分老百姓對此事毫不知情,只知道中央政府在打擊貪官污吏。

整風運動一直是北京各大報紙這段時間的主要話題,連帶的街頭巷尾、茶樓酒肆的公共輿論也都在談論相關的內容。

“照我說,這是大好事,你可不知道,以前咱們那條街的警察署探長,嘖嘖,那個壞是壞到骨子裡的,不僅每個月到處收規費,還調戲良家婦女,簡直就是禽獸不如。咱們這些街坊鄰里見了他的面,還敢怒不敢言,得跟人家點頭哈腰,你們說說,這是什麼世道。”

“你說的是那個王扒皮王探長吧?這人連我都聽過。這不,半個月前我親眼看到憲兵帶走的,就經過我家門口。帶走的時候還批青臉腫的,聽說是憲兵在帶人之前先關到小黑屋裡打了一頓,真解氣。”

“是啊是啊,以前那些王爺貝勒們在京城裡橫行霸道,後來又是當兵的開洋行的胡作非爲,前段時間還有什麼官家大少、商家大少亂來。呵呵,現在可真好,那些當官的都夾着尾巴做人,可算讓咱們小老百姓喘口氣了。”

社會輿論在中央政府的監控之下自然是向着良好方向發展,人們津津樂道那些昔日的土霸官爺落馬,爲這太平盛世感到大快人心。

當然,打壓官僚集團、整頓官場風氣的直接目的是改善地方政府行政效率,拋開排除政治異己不算,北京還是要建立起一套全新的官場秩序。按照吳紹霆的說法,北京是他的行營之地,自然要大有建設做爲纔是。

因此北京大本營在政治官場的同時,也在探索長久保持廉政的方案。張孝準擬出高薪養廉的思路,決定規範公務員的福利和待遇,爲所有公務員提供高質量的保障,並輔之思想教育,以此來避免公務員腐敗墮落。

思想教育自然不能是走形式,這種精神主義似的支柱要從基層開始抓起。就是要讓所有官員都明白一個淺顯的道理,自己能吃得飽、穿得暖、住的好,同時還有富餘的保證父母妻子兒女的生活,沒必要再問額外的用不完的錢來頂風作案。

歸根結底,這是需要官員有足夠的精神信仰和素質品性。

正好利用這次北京的大清洗,張孝準大膽的啓用了一批從高等學校畢業的年輕官員,大部分是來自韶關南洋政經大學,因爲這所大學在創立之初就重視思想教育,以清廉、自我昇華爲主要訴求,所有大學生都保證高聲的道德操行。

張孝準還特意與教育部長朱執信、副部長蔡元培進行會談,希望通過教育部的牽線搭橋,把南洋政經大學的教學特色傳遞到更多的高等學府,爲日後越來越多具備高素質的人才鋪設搖籃基礎。這一點讓朱執信和蔡元培都覺得大有可行,當然前提是必須摒棄政治色彩的薰陶,保證中國教育的人格獨立。

北京、天津等地的整風運動正是高潮迭起之時,在南京、廣州、武漢三地同樣在醞釀着一場風暴。吳紹霆早先給鄧鏗的指示,就是利用北京事件把官場整頓的勢頭推向全國,而做爲中國目前重要的政治核心城市,南京、廣州、武漢三地自然首當其衝。

不過此三地僅僅是在潛移默化的準備着,並沒有立刻開始大張旗鼓的掀起風浪。

畢竟真正的動作要配合“獵獾計劃”,來掀起由下而上、舉國範圍的大行動。

到了十一月底,美國公使賴茵施特意爲“貝拉斯星”號商船事件前往南京總統府,向中國外交部部長伍廷芳做了正式的道歉,同時告知已經嚴肅處理“貝拉斯星”號船長違反國際公約的行爲,解聘其船長的職位並永遠不再錄用。

美國人之所以對這件事感到特別重視,自然是爲了保證與中國建立的貿易關係。

之前中國爲了拉攏美國這個中立大戶,不得不說是下了血本,把一些賺錢的貿易全部用來與美國分享。做爲商業至上的國家,美國也意識到中國在遠東地區擔任角色的重要性,自然會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保證優待。

同樣是在這一天,在朝鮮境內作戰的中國軍隊發動了對咸興的強攻,首次投入列車炮參與作戰,不僅如此,在江界的三十三師和三十五師調轉方向開始從後方進攻新義州和惠山,導致第七師團和第十七師團遭受嚴重的損失。

正是鑑於朝鮮戰場的局勢定型,美國對中國的態度更加友善了許多,相反對日本的看法則發生了重大改變。之前因爲明治天皇臨死時強行修訂日美通商協議,導致美國在遠東地區的利益突然銳減,這一點至今仍然讓許多美國商閥懷恨在心。

正因爲如此,這次中國經濟戰略辦公室策劃的工業原料價格上漲,美國各大工業商人紛紛響應,尤其是那些把控日本命脈工業原材料的供應商,可謂是不遺餘力的加大對日本的趁火打劫。日本正處於戰爭膠着時期,若是得不到進口物資來補充戰場消耗,對於日本目前的戰爭進展來說將會更加困難,最終只能忍受這種莫名其妙似的漲價。

第2章 ,郵輪奇遇第58章 ,雞毛令箭第1173章 ,上海陰謀第756章 ,對話吳佩孚第595章 ,袁世凱命令第96章 ,一番切談第477章 ,盛業重工第701章 ,浙省內訌第193章 ,地動山搖的前兆第979章 ,七月第1031章 ,風捲殘雲第139章 ,故意泄露第887章 ,中央凝聚第1016章 ,新的戰況第795章 ,夜襲第444章 ,推廣新武器第421章 ,北洋政府的嫌疑第826章 ,損傷第1015章 ,黃雀在後第844章 ,慶元會議的爭端第639章 ,第五師團之解第627章 ,恆榮貿易公司第782章 ,國會大會第735章 ,梟雄病逝第1170章 ,國際利益的誘因第619章 ,下手第95章 ,調任營長第253章 ,戰賀州第866章 ,場面失控第989章 ,空中騎兵第774章 ,大隈重信之憂第12章 ,小恩小惠第1013章 ,第二階段進攻第721章 ,由內而外第4章 ,陸軍衙門第1035章 ,斬首行動第204章 ,庫銀事件第1081章 ,應對之策第941章 ,接見朝鮮人第114章 ,下山之後第669章 ,陰謀陽謀第40章 ,擒李福林第1185章 ,中美會談第1000章 ,分拆計劃第1173章 ,上海陰謀第275章 ,陸榮廷的覺悟第667章 ,通宵之會第1070章 ,軍團行動第973章 ,投機計劃第856章 ,信與證第1164章 ,章太炎直闖總統府第606章 ,重慶成都第824章 ,中德夜談第322章 ,騎兵團的大破襲第421章 ,北洋政府的嫌疑第903章 ,預計數據第598章 ,突發事件第523章 ,鬆坡對百里第111章 ,借力用力第665章 ,威壓第355章 ,硝煙中的愛情第668章 ,壯士暮年第843章 ,海軍副官第899章 ,到福州第496章 ,貌合神離第51章 ,設計營救第1187章 ,風險投資第1002章 ,蔡鍔的反應第1140章 ,佈政第808章 ,第二階段作戰第336章 ,韶關防線第218章 ,全省一統第408章 ,虛情假意第2章 ,郵輪奇遇第847章 ,病況第1028章 ,閉門會議第375章 ,泄露第907章 ,東三省陰雲第847章 ,波瀾漸起第530章 ,急流第664章 ,動變第190章 ,韶關慘案第991章 ,事露第1016章 ,新的戰況第1068章 ,重要消息第523章 ,鬆坡對百里第804章 ,艱難作戰第796章 ,黎明行動第644章 ,陳宦之決第542章 ,船政學堂和造船廠第425章 ,返回廣州第477章 ,盛業重工第516章 ,克廈門第1164章 ,章太炎直闖總統府第137章 ,無奈陣亡第222章 ,高談闊論第870章 ,新一輪輿論第681章 ,圍攻桂林第322章 ,騎兵團的大破襲第26章 ,協助進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