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買賣

今個三更,這是第一更。

日照之名,始於元佑。祖曰:天台山有河上公丈人題字雲:“雲自天出天然奇石天下無,日照臺前臺後勝景臺上有”,“日照”之名蓋出於此,謂之“海上日出,曙光先照”之地是也***:。

《紀年》亦云:“東海外有山曰天台,有登天之梯,有登仙之臺,羽人所居。天台者,神鰲揹負之山也,浮游海內,不紀經年。惟女媧斬鰲足而立四極,見仙山無着,乃移於琅琊之濱”。

所謂:“琅琊之名,天台之勝”,指的就是日照。而且《山海經》中記載的羲和祭祀太陽的湯谷和十日國就在日照,用現在的話來說這是個好地方,歷史悠久,人文鼎盛,而且風景怡人。

乾隆三十九年,初夏。王經隆、顏六等一行人帶着辛苦籌集來的三萬兩銀子,一路馬不停蹄的趕到了事前說好的接頭地點——日照石臼咀。

此次和王、顏二人一同來的除了八個清水教門徒外還有梵偉,作爲清水教的二號人物同時也是王倫的軍師,在大事上的佈局一直都是出自他之手,這次如此重要的舉動怎會少了他。

“大師,前面就是石臼咀了。”王經隆擦了擦臉上的汗水,指着前面隱隱可見的一個小鎮說道:“那裡有家“興光雜貨”的鋪子,就是和大秋島接頭的地方。掌櫃的是個老頭,姓李,他兒子是島上的頭領,是那大當家的心腹之人。”

梵偉“哦”了一聲,“如此說來這還是一個不能得罪的主了”,收回遠望的目光,梵偉回頭向跟隨後面的八名教徒吩咐道:“到了地方誰也不準枉自狂爲,給我老老實實的,聽清了嗎?”

迴應的自然是一片應和:“是……”。

++++++++++++++++++++++++++++++++++++++++++++++++++

“哈哈,這不是王小哥和顏六爺嗎?”李和笑呵呵的迎了出來,他剛纔正好在前臺料理東西,一轉眼就看到了不遠處的一行人。“我說這大清早的屋前的喜鵲”嘰嘰喳喳“的叫個不停,趕都趕不走。原來是貴客上門了。”李和到底是半截身子入了土的人,做事極爲老道:“快請進,快請進。”話說間,鋪子裡的三個幫徒已經迎上去接過了王經隆、顏六和梵偉的擔子,引着看着就是隨從的八名清水教徒到了後院。

這李和就是李狗兒的老爹,今年五十有三,這在清朝已經是上了年紀的人了。當年事發後沒多久,樑明就使人將李狗兒他們七人的家眷接到了島上,雖然起因是因爲樑明可還是讓他們感激不盡。待到“家業”發達了,樑明思慮着在幾個常去的地方按個點,想來想去最適合的就是李和這幾個老人了。

他們這幾個人根本不存在叛變問題,極爲可靠。所以到了乾隆三十七年夏天時,李和就帶着老伴到了石臼咀開了一家雜貨鋪,幫手的就是島上挑選出來的“忠誠”之士。同時在蓬萊等地這樣的小店也開了四五家。

李和帶着梵偉三人到了客廳,四人閒嘮了幾句,就轉到了正點子上。這點李和不含糊,早在王顏二人離島時樑明就給他特意囑咐過,李狗兒也藉着看望他老兩口的機會給他說道過。“幾位放心,老漢這就傳去消息,多則三日,少則兩日就會有船來的。”李和對這件事真的是熱心急了,因爲這不僅關係到樑明的大計,也牽連到了李狗兒。

自從王權、何亞東、張建科上島後李狗兒的地位持續下降,至少明面上看是在一直向下走。雖然李狗兒知道只要自己在樑明心中的位子不動搖,他在島上的身份永遠就不會降,但俗話說得好:人活一張臉,樹活一張皮。面子這事說大不大說小不小,可永遠是掛在嘴邊的。所以,這兩年李狗兒心中的火一直憋着,現在終於有機會揚眉吐氣了,他爺倆又怎會不用心。

李狗兒自從上島之後一直在主管“彈藥”儲存,可這個職位的重要與否一直都是受人評議的,特別是何亞東上島後,權利再次萎縮。

但對於這些李狗兒是無話可說,身爲樑明的親信他自然知道樑明的用人標準,所以他從沒說過一句嘮叨話。這一點是否真確已經不用懷疑了,樑明這幾年來的高度信任就是最好的回答。但是不說話不代表心中沒怨火,要證明自己的重要與否,最好的證據就是用事實說明一切。此次清水教的來意就是最好的機會,只要“震天雷”和“散花雷”能打動王倫,使之拿出大筆的銀子來買,那李狗兒這個大秋島彈藥總管的位子是否重要就不言而喻了。

李勾(以後就這樣叫李狗兒了)有心藉此事漲一下威風,樑明也有心縱容一下,這兩年李勾的情況他自己心中很明白。當面叫着頭領,背後被人指指搭搭,這種滋味是誰也會有氣,所以讓他灑出來也是個法子。

中國人從古到今都有一個習慣——客至酒飯足。四人一番談說後,酒席早已經擺上了。

酒足飯飽之後,按李和的說法是梵偉等人遠道而來,一路鞍馬勞頓是該好好歇歇了。所以,一招手堂下的弟兄便將清水教衆人帶入已經準備好的房間中。

不過他們是註定睡不下的,因爲李和給了他們一張紙條:

震天雷:一兩銀子/一枚。

散花雷:一兩五錢銀子/一枚。

三斤山炮:一千兩銀子/一門,重三百斤。

五斤山炮:二千兩銀子/一門,重六百斤。

實彈:一兩銀子/一枚。

霰彈:三兩銀子/一枚。

開花彈:五兩銀子/一枚。

火繩槍:五十兩銀子/一支。

彈丸:十兩銀子/一百發。

火yao:二十兩銀子/一桶,一桶重一百斤。

PS:作爲中國出身的,自己製造的,沒理由,也不可能用西方的“磅”作爲火炮大小的標準。三斤炮,即是炮彈重三斤。

四十五章 決戰津南中五十九章 兩江也危險二十五章 土着很懶散十五章 監察四十一章 海戰四十五章 現實十七章 開戰三十章 過路費三第18節 定居大秋島六十九章 冀西北決戰三十七章 天津第1章 東方颶風(一)一百零六章 清廷失德四十章 海戰三二十八章 文字獄前奏第4節 山東的私鹽第18節 定居大秋島二十五章 順利七十章 火彈顯威九十八章 一統中原上一百二十五章 插手日本一百四十九章 戰略四十章 海上行程三十三章 鏖戰馬六甲一六十二章 硝煙起三十四章 兵發尤溪第7章 化解二十七章 起義五十六章 驅滿一十三章 不是戰鬥是屠殺五章 凡爾賽宮十二章 硬仗一百三十五章 塔淄河戰役七十九章 軍變古北口上一百一十章 佈局天下三十章 過路費三二十五章 土着很懶散一百一十章 佈局天下十七章 天津二十三章 攻城五章 登陸十九章 危局三十一章 大戰再起九十八章 一統中原上第13章 山東大亂三十五章 勝敗之間克尤溪七十四章 乾隆之死上八十五章 鐵血意志第21章 內政二十三章 攻城一百四十一章 伏爾加河畔的蒙古人下三十一章 大戰再起二十五章 殲敵六一百三十三章 中亞十章 中華軍力第22節 火炮一百二十二章 收北海完第15節 禍事第4節 山東的私鹽一百零四章 劫殺八十三章 練兵第8節 錢財第14節 曬鹽之事一百三十七章 輜重上一百零六章 清廷失德一百四十五章 出奇不足以制勝八十章 軍變古北口下十三章 軍容八章 掃蕩七十三章 祥瑞動乾隆四十八章 津南大捷上三十五章 勝敗之間克尤溪五十七章 驅滿二二十章 覲見一百三十章 中日江戶條約一百章 一統中原下二十七章 起義九十四章 贏面三十四章 兵發尤溪第14章 天高三尺一百二十六章 海軍出擊第1節 雷啊,永遠的首選第4章 大秋島十七章 開戰八十八章 戰火第34章 反映二十七章 起義一百五十章 漁翁得利一百二十五章 插手日本七十八章 絕地逃亡二十七章 起義十五章 現實九章 火炮十六章 曲江營第20章 解放軍的沒良心炮第18章 初戰掖縣九十八章 一統中原上十三章 生活一二十二章 海軍三將第14章 天高三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