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0年7月26日,葉楓以總統和國家軍委主席的身份簽署發佈了晉銜令和授於前線有功將士勳章令。
相比授勳令,最引人關注的當然是萬衆矚目的晉銜令。
因爲這次晉銜是阿拉斯加有史以來第二次晉升元帥和第三次晉升大將軍銜,也是自1919年4月9日獨立日後第一次晉升元帥和大將這樣非大貢獻與大戰功不可晉升的榮譽軍銜。同時也是第一次在戰時授予如此高級的軍銜。此前幾次晉升元帥和大將銜幾乎都是在大型戰役完全結束之後方纔授予,而這一次只能算是中途晉銜。
可以想像這次晉銜不是終點,但卻很重要,因爲現在是戰時,那麼戰後,肯定還會有戰功要賞,肯定還會有晉升,而將在這次榮升元帥的且不提,但元帥以下包括大將上將在內的大部分軍官來說,這次如果佔據一個好位置,就有可能在下一次授銜中再進一步。現在只是上將,但下一次也有可能直接成爲元帥,就跟這一次的李明澤、習正保等人一樣。
這次的晉銜涉及面很廣,由葉楓親自簽發的晉銜令就有元帥十二人,大將十五人,上將三十七人。
其中最受人關注和熱議的當然是十二個新元帥。這可是全阿拉斯加第二批元帥。
阿拉斯加在1919年4月9日晉升的十三名元帥和歸入這一次晉銜但事實上是在1919年11月17日成爲阿拉斯加元帥的高爾察克在內,共計十四人,這十四人當中如今已經大半退役,甚至不少人已經消失在了公衆的眼中,還在現役的就只有蔡鍔,蔣百里和吉姆.梅森三人,正坐鎮阿美邊境的宋智周和擔任預備隊司令部司令的馬功成事實上也都已經退役,現在只是做爲特殊情況在發揮餘熱罷了。
而這次晉銜,雖然蔣百里、蔡鍔、吉姆.梅森功勳卓著,但再次晉銜軍銜已經沒有空間,所以他們得到的就是最高級的一級獨立勳章、一級自由勳章,這種勳章可是在獨立戰爭後才頒發過一次,後來雖有頒發過獨立勳章和自由勳章,但都是二、三極的,所以這個獎勵也算夠分量了。
不過這次一次晉升十二名元帥,讓阿拉斯加的的現役元帥jī增到十五人,是阿拉斯加有史以來現役元帥最多的時候,倒也蔚爲壯觀。
十二名新元帥當中只有四個人是順位晉升,這就是1919年的十大將當中剩下還在現役的四個,即尼爾.弗萊徹、朗.帕多、樑忠誠、嚴石,除他們四人之外,剩下的路遠成、陳國清、吳鶴棋、劉頌亭、馮可齊、李明澤、鄧遠強、習正保八人全是由上將銜跳級晉升。
其中第一個晉升的現任總參謀長尼爾.弗萊徹大將完全是順理成章,做爲1919年的大將,數十年來立功無數,歷任加拿大軍區、中央軍區司令等很多要職,現在更是高居總參謀長之職,這次對蘇戰爭,能夠勢如破竹,他這個總參謀長的功績根本不需多說。
這次排名第二的朗.帕多也是衆望所歸,他一直很受葉楓喜愛,也一直深受重用,這在阿拉斯加不是什麼秘密,但他也從沒有給葉楓丟過臉。
做爲一名前加拿大自治領降將,他在阿拉斯加軍隊服役正好超過二十五年,二十五年裡,他以前所立的戰功都不用多說了,自1919年成爲大將之後,他曾參加過攻打西伯利亞和遠東的戰爭,是第一次蘇阿大戰最高指揮官之一,有過阿爾泰山口大戰的勝利,此後鎮軍貝加爾,北方軍區。
在此次大戰前他更是前往非洲擔任過非洲最高司司令,指揮奪取了赤道幾內亞、西北非、佛得角、聖多美和普林西比、幾內亞比紹、加那利羣島等新殖民地的戰鬥,雖然這些戰鬥從難度上來說不算太強,但政治較量很多,奪取的這些新殖民地對阿拉斯加更有着極爲重要的戰略意義,爲環非島鏈的建成立下了汗馬功勞。
這次對蘇戰爭,他指揮第一方面軍在最艱苦的環境下作戰,卻屢立功勳,在北烏拉爾幾成橫掃之勢,出è的完成了南北對進的戰略,這些連普通人都耳熟能詳的功績自然足以支持他順位晉升爲元帥。甚至從表面的功績來看,此次晉升的十二大元帥,他的功勞似乎是最顯眼,最大的,最多的。若不是弗萊徹同樣光芒萬丈,他排名第一也不會有多少爭議。
第三個晉升的樑忠誠說起來也有些意思,就跟以前的幾乎每一次晉升一樣,這一次他所任憑藉最顯眼的並非是直接的戰功,而在於其牽制作用。高加索和黑海戰區與烏拉爾及中亞戰區是同時成立的,但烏拉爾和中亞打得如火如塗,在高加索,敵我雙方卻是百萬雄兵遙遙對峙,樑忠誠似乎經常做這樣的事情,以前在南洋,他的作用在於鎮守威懾,在高加索還是這樣,不過成功的牽制住蘇軍一百多萬大軍不敢動彈,加上他做爲現役四大將之一,又屢鎮邊陲海疆,穩如泰山,所以晉升元帥並沒有什麼非議。不過當年的十大將排名,樑忠誠在朗.帕多之前,這一次卻是被朗.帕多超過了,估計多少也是受了一點影響的。
第四個新晉元帥嚴石,嚴石1919年成爲大將時,是從中將跳級晉升的,而且當年他也缺乏太多明顯的大規模戰役的戰功可以宣揚,所以以前他所受到的非議不少,但這一次卻有不少人爲其鳴不平,做爲中亞戰區司令,在中亞戰區差點遭受危險時,力挽狂瀾,一場南哈薩克大戰,不但扭轉了阿雷斯湖大敗後的危勢,還引發了克孜勒奧爾達起義,最終啓動了中亞民族運動的按鈕,隨後指揮一百多萬聯軍在中亞大戰連場,將蘇聯軍隊徹底全殲,結束了蘇聯在中亞的統治,而且這場大戰中另一場堪稱決定的戰役伊爾吉茲大戰雖然主要由第四方面軍獨立完成,但做爲中亞戰區所轄的部隊,這場大勝,嚴石多多少少也是有一定功績的。
可以說嚴石在中亞戰區的作爲,的確可稱驚也一掃以前所有人對其的輕視,很多人都認爲憑這次的功績,嚴石不說超過弗萊徹和朗.帕多,至少也應該排在樑忠誠的前面。
第五個晉升的元帥路遠成,總政治部長,雖然位高權重,甚至這次晉銜,最重要的意見就來自總政治部,但他自己卻承受着最大的非議,八個跳級的元帥當中,他的排名最靠前,但論表面的功績,顯然他是最iǎ的最不顯眼的,甚至看上去,他的工作跟戰爭能否勝利並沒有太多的實際關聯,排除他的職務,很多人都認爲他能晉升大將就非常不錯了。
好在他的晉升在葉楓頒佈晉銜令時,按照新標準已經給予瞭解釋,至少國防軍內部的大多數人也是可以看出總政治部在軍隊當中所發揮的積極作用。那些高級將領更是很清楚,他們之所以能坐在現在的位置上,能夠帶領部隊殺敵建功,總政治部的建議審覈甚至任用極爲關鍵,若不是總政治部有識人之能,現在帶領部隊的還不知道是誰,這場戰爭是否能夠勝利也不知道。
所以非議多是來自不明真相的普通人,在軍隊內部特別是中高級將高當中倒是理得非常順,並沒有太多爭議。
第六個晉升的後勤裝備部長陳國清與路遠成的情況有些相似,不是直接做指揮工作的,甚至他根本沒有在部隊一線工作過,他是從軍科院一步步的走到後勤裝備部長職位的,算是一個比較純粹的技術軍官,跟直接的戰功可以說搭不上太多的邊。
不過與路遠成不同的是,他的爭議反而很iǎ,因爲就算普通士兵也知道,這麼一場龐大的戰役,後勤工作的組織是否得利,是否順暢是多麼關鍵,而裝備呢,這就更不用說了,就算是普通平民都知道,阿拉斯加的軍事裝備工作在全世界都是最爲出è的,阿拉斯加軍隊之所以百戰百勝,跟裝備的不斷更新進步有着很大的關係,所以陳國清這個後勤裝備部長晉升元帥比路遠成似乎更讓人信服。就算有少許非議,多半也是認爲他的排名有些高了。
排名第七的是空軍司令吳鶴棋,而他也是第二個出身空軍的元帥,空軍前後已經歷三任司令,第一任司令謝纘泰號稱空軍之父,是阿拉斯加首批元帥,第二任司令白雄飛退役前是大將,吳鶴棋做爲第三任司令,一舉成爲元帥,對空軍來說也是一個鼓舞。
與謝纘泰不同的是,謝纘泰當初晉升爲元帥在於他使空軍奠定了技術優勢,論戰功,說實話,當初的阿拉斯加空軍一家獨大,就算換了其他人,也很容易建立功勳,而吳鶴棋這次晉升卻是實打實的打出來的。
雖然在技術方面,他確保阿拉斯加空軍的技術優勢始終存在,但目前世界空軍畢竟不像以前,英德美蘇等國都已經有了相當發展,距離阿拉斯加的技術差距也不如以前那麼遙遠,所以這次對蘇作戰,阿空軍全面壓制蘇聯空軍,固然有技術方面的優勢,但如此全面徹底的壓制,與空軍整體戰術、素質、訓練、經驗的優勢也大有關係。
一場伊爾吉茲空戰大勝就是最明顯的例證。伊爾吉茲大戰是一場決定的戰略層面的大勝,而伊爾吉茲空戰則是間接奠定了這場大勝的基礎。正是後來依靠空中的全面壓制,使得第四方面軍在這場伊爾吉茲大戰中,在雙方基本實力對稱的情況下取得了一場輝煌勝利。
所以不管是作爲大軍種司令的職務地位還是戰功,吳鶴棋晉升元帥都是順理成章的事。
排名第八的劉頌亭這次晉升看上去有些意外,但事實上爭議並不大。
首先,他是1919年的上將,而且排名靠前,資歷比路遠成、吳鶴棋等人都要高,而且雖爲上將,但他擔任大軍區、聯指司令的時間卻已經長達近二十年,這一點,這次的十二元帥當中,只有排在前四的弗萊徹等此前的四大將可比。
第二,他跟樑忠誠一樣,多年鎮守邊陲海疆,治軍有方,可說無功也有勞,能確保邊疆穩固安寧就是大功一件,何況他向來擔任聯指司令,從這方面來說,一個聯指雖然所轄部隊數量可能比不得大軍區,但卻包含海、陸、空各大軍、兵種,擔任聯指司令向來考慮一個人的治軍和協調指揮能力,他能一直擔任這樣的職務就足以證明他的本事。
第三,構建環非島鏈,奪取西北非、佛得角、聖多美和普林西比等新殖民地和自治領等,他擔任西非聯指司令,當時朗.帕多是非洲最高司司令,而劉頌亭是副司令,並直接指揮了這些戰鬥。所以硬要說戰功,不管有沒有難度,開疆拓土就絕對是大戰功。
排在劉頌亭之後的馮可齊與劉頌亭的情況幾乎大同iǎ異,同樣是1919年排名靠前的上將,同樣是長達近二十多年的大軍區、聯指司令生涯,此前同樣的沒有多少直接大戰績可以宣揚,但也同樣的在非洲有過開疆拓土之功。
不同的就是他在劉頌亭之前擔任西非聯指司令,在他任內,打通了東西非大通道,將盧旺達和布隆迪、北剛果、西撒哈拉等地控制在了阿拉斯加手裡,雖然其中有些是拿錢買下的,但其中也多次展開軍事行動。
當年同樣在此事上有卓越貢獻的東非聯指司令朗多.查克大將已經退役,但馮可齊還是現役,這個功勞自然不能不記。何況馮可齊在這次對蘇戰爭的後半段率領第一方面軍加入了戰鬥,攻克過秋明,參與攻打葉卡捷琳堡,也是屢戰屢勝,這樣的資歷和功績加在一起,如果還不能成爲元帥,那才真會有非議。
排名第十的就是在這次對蘇戰爭中大出風頭的李明澤(歧),就在去年底,當時習正保甚至德邁爾這些中將都上位大軍區司令,但李明澤這個1919年的上將卻仍然擔任集團軍司令時,曾讓人以爲李明澤失寵,但進入今年,似乎李明澤開始鴻運當頭,先是以集團軍司令之職超越習正保這個貝加爾軍區司令成爲第三方面軍參謀長,然後在圍殲蘇軍東南方面軍時表現出降庫利克,爲此次對蘇戰爭取得第一場大規模勝利貢獻了很大的力量。
隨後組建第四方面軍,他又成爲方面軍總指揮,在聯軍經歷阿雷斯之敗後,率領第四方面軍進入西哈薩克,雖前後分屬烏拉爾和中亞戰區管轄,但事實上除了在南哈薩克一戰,佔領阿斯塔納、卡扎林斯克,參與阿雷斯圍殲戰外,第四方面軍基本上獨立作戰,在西哈薩克蘇軍實力大增,與第四方面軍實力基本對等,甚至整體情況還稍弱西哈薩克蘇軍的情況下,伊爾吉茲一戰定乾坤,取得了這場決定的戰略層面的輝煌大勝,然後席捲西哈薩克,不但完成了控制烏拉爾河的最重要任務,還縱馬入歐洲,兵鋒直指伏爾加,到現在仍然以六十萬大軍壓得蘇軍伏爾加百萬大軍不敢動彈,可說風頭一時無倆。
有資歷,有巨大戰功支撐,李明澤上位元帥理所當然。
第十一位晉升的元帥爲海軍司令鄧遠強,嚴格來說,鄧遠強這次的晉升主要還在於他現在所擔任的職務,做爲大軍種司令,鄧遠強成爲元帥是合適的,要說戰功,海軍大戰不像陸地戰爭那麼多,也不是想立就立的,光是海軍的建設就不是陸軍可比的,阿拉斯加海軍能越建越強,也是大功,而且奪取非洲的那幾場仗,海軍有參與,對芬蘭的援助,海軍有參與並確保航線安全,在法羅羣島海域力壓英國海軍、奪取格陵蘭也都與海軍有關,所以他晉升元帥雖有少許爭議,但還是有說服力的,阿拉斯加現在強大的海上力量就是保存甚至延伸阿拉斯加海外影響力的保證。
十二位元帥當中最後一位是第三方面軍司令習正保,習正保是十二大元帥當中最年經的,要說資歷,習正保自然也是十二個元帥當中資歷最低的一個,許多新晉大將甚至上將的資歷都比他高,不過他能晉升元帥,是實打實打出來的。
雖然他在1919年還只是一名校官,六年前才成爲上將,去年底才上位貝加爾軍區司令,以這個資歷來說,國防軍當中確實有不少人比他的資歷要高,但那些資歷高的卻沒有他現在這樣高的戰功和職務。
習正保跟李明澤一樣,看上去這一年鴻運當頭,自大戰開始不久,他就開始獨立率軍作戰,先是帶領裝甲集羣突襲卡拉幹達,奠定了覆滅蘇軍東南方面軍的基礎,不久後接替蔡鍔擔任第三方面軍總指揮,歷經阿克莫拉大戰,科克切塔夫大戰,奔襲庫斯塔奈,到連克車里雅賓斯克、馬格尼託哥爾斯克、奧爾斯克、奧倫堡,最後葉卡捷琳堡大戰,圍殲西岸方面軍,可以說這次對蘇戰爭中規模最大的幾場戰役,殲滅最多俘敵最多的幾場戰役,多是由第三方面軍主導,最少也有他們參與。雖然其中少不了有其他將領的功勞,也有其他方面軍部隊的協同,但怎麼說,這些輝煌的一次次勝利,與他這個方面軍總指揮都大有關係,都足以證明他這個指揮官的能力。
若以這樣的戰功不能上位元帥,才真會讓人不服氣。
除了萬衆矚目的十二元帥,這次新晉大將不像上一次只授予十人,比元帥還少。這次新晉大將達到了十五人,自然都是功勳卓著,聲名顯赫之輩。
這十五個大將分別祖文輝、布拉德.範迪、顧項鵬、劉敬文、赫馬克、蔣清槐、司馬文傑、韋哲元、謝苗諾夫、格拉德.利夫曼、德邁爾、巴斯圖爾克、方恕忠、範.德維克、伍靖鬆。
列名首席的祖文輝跟李明澤一樣,也曾是升遷較快的老資格上將,雖然在1919年時他只晉升中將,但1920年晉升爲了上將,參加過攻佔西伯利亞、遠東的戰役,也曾參加過第一次對蘇戰爭,歷任遠東軍區多個職務,直到參謀長和軍區司令。這一次對蘇戰爭,作爲第二方面軍中第一批渡河的部隊,他這個方面軍副總指揮帶領第十四集團軍參與過阿克莫拉、科克切塔夫等多個戰役,從資歷地位和功績來看,成爲大將當然沒有問題,爭議多是來自其排名。
排名第二的布拉德.範迪,這個曾在克盧恩演習時進入葉楓法眼的iǎ營長,眨眼二三十年過去,已經從的尉官登上了大將的寶座,做爲裝甲部隊司令,這次阿拉斯加重裝部隊在各個戰場逞威,與他自然也大有關係,且他後來加入第三方面軍擔任參謀長兼副總指揮,攻克魯德內、庫斯塔納、鐵路出口等,都有很出è的戰績,最後的葉卡捷琳堡大戰,圍殲西岸方面軍也都有出è表現,這次晉升倒也不枉當年葉楓的一番刻意栽培了。
排名第三的顧項鵬這次晉升並且高居第三位,不得不說與葉楓解釋的新標準大有關係,也是最直接的受益者,雖然顧項鵬本人指揮的大戰非常少,但有一點貢獻的確不可否認,做爲阿拉斯加裝甲部隊第三任最高指揮官,他主持裝甲部隊(包括裝甲師)的時間是最長的,長達十幾年時間,可以說阿拉斯加裝甲部隊能有現在的輝煌,固然與托馬森和範迪等人大有關係,但最關鍵的發展時期還在於顧項鵬任職的時候。
總體來說他與劉頌亭、馮可齊等人的情況極爲相似。是老資格的大軍區、聯指級的指揮官(兵種司令等同大軍區司令),這一點這次的十五個大將當中無人可比。所以說沒有功勞也有苦勞,光論資歷,他也足以當得起大將軍銜了。
排在顧項鵬之後的劉敬文是總參的第一副總參謀長、年初還兼任了國防部長,光以這個身份來看,就可以肯定這次對蘇戰爭,從作戰計劃的制定與執行,肯定少不了他的功績,戰爭進行的越順利,計劃完成的越快越好,他的功勞就越大。晉升大將自然不存在什麼爭議。
不過排在劉敬文之後的赫馬克的爭議就比較大了,甚至可以說是這次所有的十二元帥、十五大將當中爭議最多最大的,一個最重要的原因就是赫馬克從軍資歷是高,但前半段是在加拿大自治領軍隊(加拿大降兵降將的服役期計算包括加拿大軍隊時期),加入阿拉斯加軍隊後更從沒有擔任過團以上部隊的一線指揮官,而是一直擔任參謀職務,甚至都不帶長的,從團參謀到師參謀,直到師參謀時才當過參謀長,然後先後在第三集團軍、河東、中南、貝加爾三大軍區擔任作戰參謀,又直到貝加爾軍區時才擔任副參謀長,最後在去年成爲軍區參謀長,不久後又成爲預備隊司令部的參謀長,第四方面軍組建,又成爲方面軍參謀長,光從他的履歷來看,就像爭議中形容最多的,一個從頭到尾都一直是在紙上談兵的將領。
他能晉升大將,所有人都知道主要是因爲第四方面軍在伊爾吉茲大戰和橫掃西哈薩克時的出è表現,但這個勝利大多數人認爲主要是李明澤這個指揮官的功績,即便這次大勝有着非常重要的戰略意義,堪稱推動了整個對蘇戰爭第一階段的進程,赫馬克籍此可以成爲大將勉強說的過去,但他的排名卻實在太高了一些。
不說其他人,就說排在他後面的蔣清槐,赫馬克還在加拿大軍隊服役時,出身炮兵的蔣清槐已經高居阿拉斯加集團軍級別的指揮官了,科雷馬河戰役時就是第六集團軍副司令,論資歷比赫馬克還要高得多,1919年就晉升上將,只是後來運氣不大好,攻佔遠東,擊敗日本後,他隨第六集團軍長鎮日本、朝鮮和臺灣等地,很少有發揮的機會了,後來更是調入炮兵部隊籌辦霍林斯克(位於湖南省)炮兵學院,擔任霍林斯克炮兵學院院長近十年,最後調入國防大學擔任副校長,直到三年前才升任炮兵部隊司令。可以說不論蔣清槐在阿拉斯加炮兵的發展和炮兵素質的培養上所建立的不可磨滅的功勳,光說資歷職務、就算是順位接替也足以當得起大將,且對比資歷比他只是稍高一線的顧項鵬的排名,那蔣清槐不說超過顧項鵬和劉敬文,但排在赫馬克前面似乎沒有問題。
當然表面看上去超過赫克馬的不在少數,不只是蔣清槐,排在赫馬克後面的人似乎都不比赫馬克的競爭力弱。
排蔣清槐之後,列七位的司馬文傑,資歷也是高得嚇人,雖然其職務很長時間都不怎麼顯赫,但說起來他卻是謝纘泰時代阿拉斯加空軍的另一個技術研發上的主要主持者,長期擔任空軍後勤裝備部長、軍科院副院長、軍科院空軍分院院長,雖然因爲技術軍官的身份,加上太高(獨立戰爭後已經是中將,1919年已經成爲上將),鮮少升遷的時候,但光是阿拉斯加空軍能稱霸全球這一點,司馬文傑這個謝纘泰之後空軍技術的第一主持人就足以可說是功勳卓著。
1929年後調後勤裝備部擔任副部長,去年升任後勤裝備部第一副部長,更兼任陳國清留下的軍科院院長職務,後勤裝備部的一系列成績自然都有他一份。不管資歷、貢獻、職務地位,成爲大將對司馬文傑來說實在是一個再自然不過的事情,非議沒有,爲他的排名叫屈的倒是不少。
排名第八的韋哲元資歷相對較低,一戰時,還只是一名團級校官,不過後期升遷很快,任職過的部隊也很多,參加過攻佔西伯利亞、遠東、擊敗日本的戰役,參加過第一次蘇阿戰爭,還參加過非洲的那幾場不大不iǎ的戰役,可以說一戰後爲數不多的或大或iǎ的歷次戰役幾乎韋哲元都有份參與,也許正是因爲這樣的幸運,所以他後期的升遷較快,立的功勞很多,1933年晉升上將,擔任過第十二集團軍司令,第十一集團軍司令,第五重裝集團軍也是在他手上完成建設的,後來擔任西伯利亞軍區副司令、去年升任參謀長,這次對蘇戰爭,他是第二方面軍的參謀長,職務還在副總指揮祖文輝之前。光從這一點來看,韋哲元晉升大將也是無可爭議的。
排名第九的謝苗諾夫就有些意思了,論資歷,他的資歷無疑是最淺的,因爲他是降將(沙俄降將的服役期計算只有當年的西伯利亞方面軍即高爾察克軍隊才能把沙俄時期的服役經歷計算一起,其他的都是從投降並加入阿拉斯加軍隊時算起),而且是目前阿拉斯加爲數不多的身居高位的沙俄降將。
謝苗諾夫1919年在劉敬文說服下,在伊爾庫茨克率領哥薩克騎兵旅投降,並殘酷鎮壓了當時伊爾庫茨克的社工黨和孟什維克黨員,隨後他的部隊改建爲阿拉斯加的騎兵師,參加過第一次對蘇戰爭,現在阿拉斯加的幾大騎兵師都是從這個騎兵師衍生出來的,所以要說地位,謝苗諾夫甚至可以說是阿拉斯加現代騎兵之父了。
不過跟大多數降將一樣(這一點加拿大降將要遠好於沙俄降將),謝苗諾夫後來也少有擔任一線指揮官了,第一次對蘇戰爭結束後不久,謝苗諾夫被塞進國防大學再教育,足足學了三年畢業,但沒有再回騎兵師擔任指揮官,而是進入總參,隨後籌辦騎兵學校,當過校長,此後擔任過裝甲部師副師長,加拿大軍區副參謀長,貝加爾軍區副參謀長,裝甲部隊副司令,五年前回到總參任副總參謀長。
而他的主要任務就是主持擴建騎兵師,並參與裝甲部隊的相關作戰計劃制定,可以說這次他能晉升大將,除了副總參謀長這個職務外,擴建騎兵且騎兵在這次戰爭中表現不錯是主要原因。當然,自高爾察克和帕達諾夫退役後,人口位居全國各民族第二位的俄羅斯族(含原屬沙俄統治的各少數民族)需要一個新的在軍事上的有分量代表也大有關係。謝苗諾夫是其中最符合晉升條件又不會引來太多爭議的人選,所以他的晉升是多方面因素綜合後的幸運獎。
排名第十位的格拉德.利夫曼,又是一個資歷高得嚇人的大將,曾與蔣清槐同在第六集團軍擔任高級指揮官,當時蔣清槐是副司令,而利夫曼則是政治部主任,與路遠成一樣,他也是聲名卓著的政治部的高級將領,而且同樣的,他們作爲資歷高,從軍時間長的政治軍官,在早期,他們也曾擔任過師長、參謀長等指揮參謀類職務的,相比現在大部分政治軍官,他們雖非專業出身,但綜合能力更爲出
同樣做爲1919年的上將,利夫曼名氣也不比路遠成iǎ,而且利夫曼擔任過很多個集團軍和軍區的政治部主任,在非洲打通東非通道和建立環非島鏈時,他擔任東非聯指政治部主任,後來還擔任非洲最高司的政治部主任,功績是有不少的。
而支持他這次晉升大將的除了他的資歷與在非洲的貢獻外,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中亞戰區成立後,他是中亞戰區五個最高級指揮官中除嚴石外的唯一一個阿拉斯加將官,擔任戰區政治部主任,中亞戰區的一系列戰功,他這個政治部主任自然也有份。而且中亞戰區涉及的軍隊成份最爲複雜,政治工作極多,他這個政治部主任顯然比其他戰區的政治主官更有用武之地,功績也更爲明顯。所以他成爲大將毫無爭議,甚至是十五個大將當中最缺少爭議的一個。不少人倒是認爲他的排名還是太低了一些。
排在利夫曼之後列第十一位的是援芬志願軍司令德邁爾(正式職務是東太平洋聯指司令),應該說德邁爾是幸運的,因爲他是去年才晉升上將並擔任大軍區、聯指司令職務的,但他被選爲擔任援芬志願軍司令讓他有了在這次大戰中建功立業的機會,在芬蘭戰場,雖然戰事遠未結束,光芒也遠不如烏拉爾和中亞吸此眼球,甚至可以說在這個戰場,敵多雙方的戰局僵持,並沒有多少重大勝利,但畢竟這裡的蘇軍幾乎全是主力,更先後有鐵木辛哥、伏羅希洛夫、梅列茨科夫、科涅夫、崔可夫等幾個經驗較豐富的蘇聯將領指揮,且背靠蘇聯最發達地區,裝備補給都很方便,而志願軍缺乏重裝備,補給方面也遠離本土,多有不便。所以綜觀這個戰場雙方的實力對比,德邁爾能夠確立這種僵持,把八十餘萬蘇軍拖住就是重大勝利。
以這個功績,他時隔幾個月之後再次晉升,成爲大將倒也不缺乏說服力。
值得注意的是,德邁爾晉升大將,使得他成爲了這次晉升的全部二十七名元帥、大將中最年輕的一個,比僅次於他的方恕忠還要年輕四歲,今年的德邁爾纔不過四十三歲,即便是現在全國所有的上將當中比他更年輕的也非常少。光是這點,德邁爾也值得驕傲了。
排名第十二位的巴斯圖爾克也是一個幸運者,跟德邁爾一樣,巴斯圖爾克也是在去年才晉升上將並正位河東軍區司令的,時隔不到一年又晉爲大將,他靠的就是在第一方面軍的戰功,做爲第一方面軍的副司令和參謀長(參謀長職務後爲馮可齊取代),其實他多半都在率軍獨立作戰,其功績自然也就相當明顯,在漢特、謝羅夫、伊希姆等各大戰場都少不了他和他的第三集團軍。做爲在最艱苦環境下作戰的領軍大將之一,所獲得戰功的含金量也會稍微加重,何況他的排名也不算靠前,所以他的晉升自然也不存在多少爭議。
排在巴斯圖爾克之後的方恕忠跟路遠成、利夫曼一樣屬於政治軍官,不過他要年輕許多,他與德邁爾是這次二十七名元帥大將中僅有的兩個五十歲以下的將領。不過方恕忠可不簡單,他雖然是出身專業的政治軍官,但曾長期擔任指揮及參謀工作。
從國防大學政治系畢業進入總政工作,後來下放南洋聯指擔任海軍陸戰隊一師任師政治部副主任,後來臨時兼任過師副參謀長,由此開始慢慢開始指揮工作。擔任過一師參謀長,師長,南洋聯指副參謀長,後來調東非聯指,擔任過第二集團軍參謀長,直到五年前調任西伯利亞軍區任第十一集團軍司令,去年又突然轉回老本行,任西伯利亞軍區政治部主任,對蘇戰爭爆發,他任第二方面軍政治部主任,烏拉爾戰區成立後不久,他接替轉任參謀長的伍靖鬆任戰區政治部主任,位高權重,又有一線部隊指揮經驗,烏拉爾戰區的一系列大勝自然也有他的份,晉升大將排名也靠後,自然不存在什麼爭議。
排名第十四位的範.德維克又是一員資深老將了,做爲海軍參謀長,論年紀他是十五個大將中年紀最長的,就算把元帥也算進來,他也是二十七個新晉元帥大將中年紀排第二大的,僅次於年長他一歲的朗.帕多。嚴格來說,此前做爲上將,62歲的他已經超期服役兩年,本來明年就肯定會要退役的,不過他也算幸運,趕上這次晉銜,做爲海軍二號人物,在海軍建設上他也是功不可沒,最終在新標準的支撐下排上了這個大將名單。好在他的資歷夠深,在海軍的地位也是有目共睹,這次排名他也算極爲靠後,爭議就算有,也不是很多。
十五個大將中排名墊底的伍靖鬆,爭議之多可能是僅次於赫馬克的,不過與赫馬克不同的是,對他的爭議卻不是認爲他不夠資格,而是認爲他的排名太低。
當然他的排名低也是有原因的,畢竟他是十五個大將中唯一一個由中將跳級晉升爲大將的。不過爲他叫屈的人也不是找不到理由。
因爲伍靖鬆雖是中將跳級,但論資歷,他也不算低,曾是布拉德.範迪的搭檔,都曾受到葉楓的賞識栽培,而且在一戰時他在紐芬蘭,在科雷馬河以東等戰役中有過出è表現,擔任過團、旅、師主官,有過出è的指揮參謀工作經歷,在政治工作上更是一直有出è表現。
在1919年他已經晉升爲中將了,只是因爲此後他一直擔任集團軍或軍區、聯指的政治部主任,又沒有參加過多少戰役,導致他在中將的位置上一呆就是二十年。不過此前幾年,在非洲他有一定貢獻,這次對蘇戰爭,他從非洲調到西伯利亞,從第十三集團軍政治部主任一躍成爲第三方面軍政治部主任,後來更成爲烏拉爾戰區政治部主任,直至轉任參謀長,仍然表現極爲出烏拉爾戰區成立後的幾場重要戰役的作戰計劃,幾乎都是由他主持制定的。所以嚴格來說,以他的資歷、地位和功勞來說,就算是跳級晉升的,他的排名也可以高上幾位,甚至以他戰區參謀長的身份來說,排入前五都不會有太多爭議。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