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九十五章 軍事援助

雖然海漢的真正目的是爲其自身謀取利益,在軍援大明的過程中也玩了不少貓膩,但羅升東也不得不承認,如果海漢不在福廣兩地出手相助,僅憑大明官府自身的力量,的確很難應付自然災害和流匪、海盜團伙所製造的麻煩。這兩地目前沒有變成跟中原腹地一樣混亂的狀況,甚至比天啓年間還更繁榮了一些,海漢在中間所起到的穩定作用的確是不可忽視的。

當然海漢通過軍援從大明所換到的好處也顯而易見,一方面獲得了自身急需的人力、資源、市場這些很直接的收益,另一方面拉攏了大明的地方官員與其合作,並通過這些官方渠道取得了更多向大明施加影響力的機會。比如文化、金融、商貿等海漢特有體制的推廣宣傳,都在一點一滴地改變着福廣兩地民衆對海漢的觀感。如今這種模式已經向北延伸到了浙江沿海,以海漢的做事風格,大概也不會滿足於現狀,還會繼續將他們的海上控制區向北擴張。

不過寧崎現在所談及的軍援,其性質顯然是跟以前的交換條件有所差別了,海漢希望能用軍援從大明換得分量更重的好處,比如說得到朝廷承認的海漢國政權以及相應的正常化邦交關係。

羅升東遲疑道:“跟朝廷談條件……只怕不是那麼容易的事情。早年葡萄牙人、荷蘭人都試過類似的辦法,葡萄牙人不但賣炮給大明,還派了炮兵團去京城幫着明軍打仗,事情着實做了不少,但所換得的條件也不過就是澳門的長久租住權而已。”

羅升東言下之意,這種辦法在此之前已經有葡萄牙人嘗試過,靠着軍援能從大明朝廷換得的待遇可能達不到海漢期望的程度。

羅升東所說的情況,寧崎自然也是知道的。葡萄牙人爲了讓自己在澳門的駐地合法化,除了每年向大明繳納稅金和地租之外,還一直都在向大明提供先進的火炮及相關的炮兵訓練。1621年明廷派了張燾、孫學詩爲欽差,持兵部檄文前往澳門,購買火炮並聘請炮師。葡萄牙人很是賣力地從印度、馬尼拉、日本等地招募了百人的炮兵部隊,並且向大明出售了英制大炮26門,隨同欽差一同歸國北上。這些火炮部分留守京城,另一部分被兵部尚書董漢儒調往山海關部署,後來又運至關外的寧遠城。1626年寧遠大捷中所使用的火炮,就是此前從葡萄牙人手裡買來的。

1628年崇禎帝命兩廣大員李逢節、王尊德委託葡萄牙商人購炮募兵。次年二月,澳門葡萄牙人捐獻大炮十門火槍若干,由專人押送北上進京。崇禎帝將火炮部署於京城要地,並賜名“神威大將軍”。同時還任命了徐光啓爲總提協,讓葡萄牙人在京城協助鑄炮並訓練炮兵。不過由於客觀存在的技術障礙,這些措施所取得的實際效果並不理想。

於是1630年,崇禎帝再次下令,讓葡萄牙人從澳門購炮募兵。這次葡萄牙人的反應同樣相當積極,不但嚮明廷提供了300餘人的炮兵隊伍,還有40門火炮。但此時明廷內部出現意見分歧,一部分反對派認爲不能讓葡萄牙人在軍事上過多介入,特別是京城重地的守備,更不應該交給外國人來負責,而崇禎帝后來也採信了這種意見,不再接受葡萄牙人提供的大規模軍援。

這一時期大明軍中裝備火器最多最先進的,大概山東登州的駐軍應該算是其中之一了。徐光啓和孫元化將葡萄牙人提供的火炮、炮師和造炮工匠都集中到登州,試圖在這裡打造出一支強大的火器部隊。孫元化的部隊擁有佛郎機炮20餘門,西洋銃320支,鳥銃千支,還擁有一批掌握了西洋火炮技術的炮手。

但可惜的是在登州之亂中,這支精銳之師幾乎毀於一旦,葡萄牙僱傭軍在戰鬥中有包括炮隊統領公沙在內的十二人戰死,另有十五人傷重被俘。活下來的葡萄牙人在戰後離開登州,南下返回了澳門。而之後叛逃去東北投後金的孔有德等人帶去當地的造炮工匠和武器裝備,基本都是出自這支由大明花重金打造出來的火器部隊。

考慮到葡萄牙人在澳門當地的常駐人口不過一兩千,能夠爲大明提供這種程度的軍援已經算得上是盡心盡力了。而相較於他們的付出,從大明所得到的好處其實還是比較有限的,比起海漢如今的待遇差了足有十萬八千里。但海漢顯然還並不滿足於現狀,希望能借助軍援獲得更多的好處,這在羅升東看來多少有一點不太現實。

寧崎道:“此一時彼一時,天啓年間,大明要面對的內外壓力遠不如現在,葡萄牙人想談條件也沒法談。但如今的大明正陷於內憂外患之中,如果我們海漢決定繼續冷眼旁觀下去,十年之內,大明的天下就保不住了!”

“十年?這……應該不至於吧?”羅升東對寧崎所說的這個數字並不相信。

雖然大明近年來的確在走下坡路,但這麼一個統治天下兩百多年的帝國,豈會說完就完?在見識過海漢發家史之後,羅升東不相信中原作亂的農民軍能搞垮大明,在他看來這些人終究只是流寇,既沒有政治目標也沒有地方根基,只靠着蝗蟲式的燒殺擄掠,根本不可能成就大事。

而關外的東北野豬皮說白了就是一羣開化還不夠徹底的野蠻人,羅升東以前聽海漢人提及後金時,語氣大多都極爲不屑,印象裡自然也不會認爲他們能有多厲害。雖然大明自1626年之後與後金軍的對陣中就一直處於敗多勝少的局面,但這還是不會妨礙羅升東對大明軍力的盲目自信——就算打不過海漢,那打個關外的部落武裝總該沒問題吧?

然而羅升東並不知道,在原本的歷史中,關外的後金在兩年後就會改國號爲大清,並效仿明朝建立政權機構。十年之後的1644年,李自成率農民軍攻入京城終結了崇禎帝的統治,接着便是清軍在吳三桂的配合下大舉入關,大明雖沒有立即亡國,但卻已經成爲了弱勢的一方,從此就一蹶不振,說其自此時起丟了天下倒也不爲過。寧崎給大明批下的十年壽命並非隨口胡謅,而是具備了很客觀的史實依據。

寧崎道:“羅總兵,你跟我們打交道也有七年了,應該見過我們預測局勢發展的事例,有哪一次是沒兌現的嗎?”

“這……倒是沒有。”羅升東的確佩服海漢這百發百中的預測命中率,以至於現在很多官場中人都將海漢對局勢走向的看法視作了金科玉律。但預測國運這件事的性質嚴重得多,羅升東雖然並不再把自己的身份視作大明官員,但對此的態度也仍是十分慎重。

寧崎接着說道:“大明現在面臨的問題如果得不到我們的幫助,今後形勢只會越來越艱難,但我們要設法讓大明朝廷明白這個現狀,意識到跟我們做交易的必要性,這樣才能實現我之前所說的打算。要達成這個目標,只靠我們海漢是遠遠不夠的,必須要有一些人能在朝堂上爲我們說話才行。”

羅升東下意識地應道:“熊大人……”

“沒錯,我們認爲熊大人就挺適合做這件事。”寧崎點點頭道:“熊大人先後在福廣兩地都擔任了總督,足見他深得朝廷的信任,相信他向朝廷提供的意見,應該也會具備了一定的分量。我們本來是打算藉着這次慶典的機會,請熊大人來三亞面談,但熊大人應該是有一些顧慮,所以最終還是未能成行。”

羅升東心想熊文燦豈止是有些顧慮,簡直是顧忌得要命好嗎?海漢立國他作爲兩廣總督巴巴地跑來三亞站臺,這種行爲屬於什麼性質?被朝廷知道了,多半一個叛國投敵的罪名是跑不了了。就算熊文燦不對海漢建國一事表示異議,在這種節骨眼上也肯定不會輕易表態的。

寧崎繼續說道:“不過這件事也不急在當下,等慶典結束之後,我們準備再與熊大人聯繫,看看能不能安排一次會面。到時候可能還得勞煩羅總兵北上肇慶居中聯繫。”

羅升東連忙應道:“此乃羅某分內之事,自當盡力完成。”他這倒不是客氣話,現在爲海漢做事就是爲他自己做事,兩者的利益是一致的,要是能有辦法讓朝廷認可海漢的存在,羅升東肯定是樂見其成的。

寧崎對羅升東這種態度很是滿意,點點頭道:“公事就談到這裡吧,你最近先在三亞待着不要出遠門,我這邊準備好了就通知你下一步的安排。”

羅升東嘴裡應着,屁股卻沒挪地方,寧崎見狀猜他應該是還有話沒說完,當下便主動問道:“最近有什麼生活工作上的難處需要我們幫忙解決嗎?”

羅升東連忙應道:“在下確有一點小事,望首長能指點一二。”

寧崎道:“你說來聽聽。”

“在下先前去廣州時順便拜會了駐廣辦的各位首長,聽說海漢有意要在李家莊附近建一座新城。在下回三亞這一路上便一直在想,這其中可有什麼能爲海漢效力的地方。”羅升東斟酌着說道:“只是在下愚笨,想來想去還是覺得要向首長請教才行。”

寧崎聽完之後,大致便猜到這羅升東打的什麼算盤了。海漢打算在番禺建新城,這個規劃的確是已經提上了議事日程之中,而且跟番禺當地的大地主李繼峰也將徵地條件談得七七八八了。

海漢之所以會有這個規劃,主要目的還是爲了逐漸控制珠江流域的貿易大權,將這一區域的貿易中心從廣州城轉移到海漢的控制區內。雖說這番禺縣名義上仍是大明的轄區,但實際上就連距離番禺四十里的廣州城都很難再插手當地的事務了,基本默認了番禺這片法外之地的存在。

但說是建城,卻並非傳統意義上的修築城池,在距離廣州城這麼近的地方搞建城這種大工程,對海漢來說肯定是不划算的,那還不如把建城費用換做軍費,直接攻下廣州了事。與其說是建城,其實更類似於建設一個綜合貿易中心,將這裡原有的碼頭、倉儲、交易等功能設施全部擴大規模,把原有的移民營地的職能公開化。說到底其實只是擴大現有的經營規模而已,不過這羅升東去駐廣辦的時候,或許聽那邊的人說法有些差別,所以纔會認爲海漢打算在當地建城。

不管怎麼說,這肯定也是個大工程,羅升東既然已經聽說了這個消息,想要早點介入撈取一些好處,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寧崎問道:“那你是想在當地投資點什麼買賣,還是打算置產買地?”

羅升東應道:“這便是在下拿不準的地方,照理說拿錢置產買地纔是正道,但在下這次去駐廣辦,聽馬主任跟我聊了聊什麼流動資金,以錢生錢,在下聽了之後也覺得很有道理,只是過去幾年一直跟鹽打交道,對其他行當的瞭解也不多,不知道該如何操作纔好。”

寧崎心道你小子有私鹽生意做還不滿意,野心倒是不小,還想投資別的行當。這大概也是去了趟廣州見識了李繼峰家族的豪富之後有點眼紅,纔會突然有了這樣的想法。馬力科也是個忽悠能力超強的主,這羅升東撞在他手裡,那被忽悠瘸了也是難免的事。但寧崎主管的工作領域並非商貿,對於廣東那邊的貿易經營狀況,他也只是一知半解,實在給不了什麼穩妥的建議。

“要不這樣,待會兒施總要到我這裡來討論個文件,讓他給你一點專業意見如何?”寧崎覺得既然羅升東已經開口求到這裡來了,那還是得想辦法給他一個答覆才行。後面還得差遣他去跑腿辦事,這草總得給馬喂足了才能跑得起來。

第七百章 聯合行動2995.第2995章3323.第3323章第1894章 學習方向第七百一十章 打掃戰場第163章 推銷大成功2540.第2540章第96章 貨幣(二)第1578章 有得有失第2341章2846.第2846章第六百三十三章 交手(二)第1715章 掩護身份第2043章第1372章 回撤第146章 勘察道路第9章 籌備進行時(五)2539.第2539章第七百九十六章 移民與建設第1140章 長遠打算2589.第2589章2591.第2591章第2094章第1866章 落後就要捱打3248.第3248章第390章 交戰第1827章 接連受挫第1151章 重返長山羣島第39章 港灣激戰(一)第2165章第1341章 立場搖擺第九百六十七章 一切爲了慶典2649.第2649章第1415章 戰果第1363章 攻克中左所城2780.第2780章3128.第3128章第八百章 刷功勳3004.第3004章第324章 進修生的軍訓安排第1737章 暗中操作第2285章2502.第2502章2708.第2708章2792.第2792章3091.第3091章第294章 客串神棍第四百零六章 新生活(二)第22章 碰頭會(二)第四百五十四章 規矩與目標第37章 緊急情況2680.第2680章第1159章 陰差陽錯第八百二十章 形勢所迫第1272章 無法成事第四百六十七章 來自安全部的報告第1721章 糧食新政第2094章3315.第3315章第1854章 支持對象第七百五十二章 初探濁水溪第1847章 正式接手2850.第2850章2949.第2949章第348章 兵發南越第2032章第191章 關於駐廣辦的討論2540.第2540章3140.第3140章第1514章 互相試探第五百六十九章 特派專員第14章 漫長的一天(四)第2149章2509.第2509章第八百一十九章 壓制2376.第2376章3229.第3229章2958.第2958章第64章 火炮(三)第1465章 招商會第10章 穿越之前的最後準備第七百七十五章 遊說高層2401.第2401章2709.第2709章第九百二十七章 南下爪哇第2237章第2041章2440.第2440章第七百八十六章 官商一體第21章 碰頭會(一)2383.第2383章第1088章 福山縣城第1840章 戰後清算3373.第3373章第222章 越南之行(五)第1730章 外交手腕第1341章 立場搖擺第2073章第356章 拉鋸戰第1148章 登州府的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