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七十章 苛刻的交換條件

葡萄牙人通過最近這幾年的合作已經把局勢看得很清楚,自行開拓殖民地固然好,但其所需投入的資金巨大,建設週期也非常長,中間還充滿各種不確定的變數,運作效率反而遠遠比不上跟着海漢的腳步走來得快。過去葡萄牙人要前往東北亞地區貿易只能從澳門出發,冒着風險穿過荷蘭人和西班牙人控制的海域,到了舟山雙嶼港還得與當地的海盜商人打交道,着實不是一件輕鬆的差事。

但海漢人在去年打通兩廣到浙江的海上航線之後,葡萄牙人只需在海漢控制的地區建設商棧,就可以輕鬆地享受通商的好處。而且這整條航線上的安全隱患基本都已被海漢人提前清理乾淨,從澳門前往舟山也不再是商人口中的“冒險之旅”。雖然葡萄牙人在這條航線沿岸沒有屬於自己的殖民地,但他們不得不承認,海漢人控制區的基建工程搞得非常不錯,遠遠超過了自家所能達到的水平,在海漢人的控制區建立貿易站,遠比自行開發殖民地能更好地運轉,連當地的治安問題也無需葡萄牙人操心。

此外過去葡萄牙要與大明通商,總會遭遇到種種隔閡,只有爲數不多的大明商人願意向他們出售商品,數量和種類一向都很有限,連挑三揀四的空間都沒有。但跟海漢人合作之後,這種略顯窘迫的局面也得到了改觀,雖然採購過程需要通過海漢人的中介,難免會被颳走一筆費用,但可挑選的商品種類卻是比以前大爲增加了,而且有海漢在中間擔保,無論是貨物交割還是貨款結算,都比以往要方便可靠多了。

此次托馬斯聽到風聲,從廣東到浙江航線上的數處海漢控制下的港口都將會有招商項目,立刻便主動跑來找施耐德聯繫了。托馬斯知道在此之前其實已經有明商入駐這些港口,但像他們這樣的西方海商卻一直沒能拿到海漢的許可,如今等了大半年之後終於等來了好消息,那自然是要搶在前面纔對得起他身上這駐三亞總領事的職位。

“施耐德先生,我們希望能獲得舟山定海港的入駐權,如果能在當地給葡萄牙商人劃出一片專屬的碼頭,那就最好不過了。”托馬斯言簡意賅地向施耐德提出了己方的要求。相較於已經取得通商機會的福廣兩地,更北邊的江浙地區纔是葡萄牙目前亟待拿下的市場,而位於杭州灣外海的舟山定海港,無疑就是這片區域內絕佳的海上貿易場所。

“專屬碼頭?像三亞港這樣?沒問題啊!”施耐德笑眯眯地說道:“不過這建設經費得由你們自己掏腰包才行,我們可以代爲組織施工。”

托馬斯倒也爽快,根本不問價錢,便立刻應承下來:“那就這麼說定了。”

施耐德不急不慢地補充道:“另外出入當地的人員、船期、航線,運送的貨物種類、數量,都需要向當地港務中心報備。賬款結算,也都必須走海漢銀行的渠道。”

托馬斯心裡算計了一下,也點點頭全部應承下來。這些條件雖然有點苛刻,會讓葡萄牙商人在當地的貿易狀況完全處於海漢的監控之下,但相比能從當地獲取的貿易收益,這種程度的付出也是值得的。

“不過我們也有一個小小的條件。”托馬斯迴應道:“我們希望貴方能夠控制荷蘭人在海漢殖民地的貿易活動,至少要對其可採購的商品種類進行適當的限制。”

施耐德不置可否地笑道:“你們倒是想得挺遠啊!”

荷蘭人在安不納島的貿易磋商中已經基本答應了海漢提出的條件,準備加入未來的南海貿易聯盟,這就意味着荷蘭人的商船今後也會出現在三亞港、高雄港甚至是處於開發初期的定海港,而葡萄牙人也將繼續面臨荷蘭人面對面的貿易競爭。要想在競爭中佔據上風,最有效的辦法自然是通過海漢的協助來獲取先機。只要海漢人一句話,葡萄牙人就可以憑藉貿易政策上的傾斜輕鬆打敗競爭對手了。

托馬斯毫不掩飾地說道:“荷蘭人與我們爭奪的其實是歐洲市場,他們從遠東運回去的貨物越多,留給我們的利潤空間就越少。作爲海漢忠實的盟友,我們希望貴方能夠在這種時候堅定地站在我們一邊。”

施耐德笑道:“這事倒也不是不能商量,不過本着合作的精神,貴方是不是也應該拿出一點交換條件來?”

托馬斯忽然覺得自己有一種被野獸盯着的感覺,彷彿自己已成了對方眼中的獵物一樣。雖然暫時還想不出施耐德所指的交換條件會是什麼,但托馬斯隱隱覺得自己似乎已經被算計了。

“那麼施耐德先生有什麼建議?”托馬斯還是決定直接發問。

“我們的條件很簡單,馬六甲海峽的通航權。”施耐德的答覆同樣簡單直接。

托馬斯乾咳了一聲道:“其實馬六甲海峽的通航權也不完全在我方手中,這一點相信施耐德先生也瞭解,再說我們兩家是盟友,海漢船隻要通過馬六甲海峽,我方自然不會有什麼意見。”

“我覺得你有點誤會我的意思了。”施耐德解釋道:“我們要的不是海漢船隻通過馬六甲海峽的許可,而是對海峽通航權的掌控。換句話說,我們希望今後能由海漢來決定哪些船才能通過這個海峽。”

托馬斯聽了之後忍不住臉上變色道:“恕我直言,貴方提出這個條件有點過火了!我國在馬六甲海峽修築堡壘,駐紮武裝船隻,維護當地海上航運安全已經有百年曆史,從未打算過要將當地的管轄權移交給別家!”

“托馬斯先生,你先不要激動,聽我把話說清楚。”施耐德不急不慢地解釋道:“我們並不是要把貴方逐出馬六甲海峽,你們在當地現有的領地依然有效,以前怎麼做海上貿易,以後也可以照做不誤,對貴方的利益不會有明顯的損害。但對於當地海域的掌控權,還是由海漢來做主比較好。”

托馬斯心道這都踩臉上了還叫我別激動,你這勸法還不如不勸。葡萄牙人從1511年第二任葡屬印度總督阿爾布克爾克率軍攻陷馬六甲城,到現在已經一百二十多年時間,在此期間葡萄牙人雖然沒有完全掌控馬六甲海峽兩岸,但基本的制海權卻的確是一直牢牢掌控在手中。就連荷蘭人多次試圖用武力介入這一地區,也都被葡萄牙成功拒之門外。如今你一句話,便要讓我拱手讓出馬六甲海峽的控制權,這怎麼可能答應。

值得一提的是,也正是從這一時期開始,大明徹底失去了在南海的影響力。在葡萄牙人攻陷馬六甲九年之後,馬六甲王子的使者才向大明禮部送來求援信,而到這個時候明廷才知道南海發生了這樣的狀況。但面對馬六甲的淪陷,明廷根本就沒有意識到其中對自身長遠厲害的損害,而隨後所作出的迴應也相當無力——不許葡萄牙入貢,同事將葡萄牙出使中國的使者一行人全部羈押在廣州,作爲對方歸還馬六甲疆土的人質。

這種無能而短視的表現主要還是因爲明王朝在東南亞地區沒有部署任何軍事力量,所謂的朝貢體系也僅僅只是一紙蒼白無力的政治承諾書。明王朝的屬國中有三分之二都在東南亞,但西方殖民者到來之後,這些屬國都陸陸續續被迫脫離了與明王朝的關係,僅僅在百年間便丟掉了這片巨大的戰略緩衝區。

不過海漢來到這個時空之後,便將南海的制海權作爲自己向外擴張的第一要務,在穿越後的第七年年頭上,海漢才終於在馬六甲海峽附近設立了自家的據點,可謂是得來不易,但也已經表明了海漢對這一區域掌控權的志在必得之心。

前次在安不納島的會晤中,海漢有意識地淡化了自家在馬六甲海峽東端建立據點的影響,而與會者的注意力也基本都是放在了海漢推出的一系列貿易制度上,沒有就馬六甲海峽通航與管轄權的問題進行具體的磋商。而這次葡萄牙人主動找上門來談合作條件,施耐德認爲這算是一個比較好的攤牌機會,便果斷將話題帶到了這上面。

在此之前施耐德也料想到葡萄牙人聽聞此事的反應,托馬斯沒有立刻破口大罵,已經算是涵養不錯的表現了。當然了,從他現在陰沉的臉色上也能看得出,葡萄牙人對此事是持有怎樣的態度。

“施耐德先生,我必須鄭重告訴你,你所提出的這個條件是不可能得到滿足的。我們不會讓出馬六甲海峽的控制權。”托馬斯儘量剋制住自己的情緒,對施耐德所提的條件表示了不滿。

“話先別說這麼死,很多事計劃永遠趕不上變化快。”施耐德倒是不着急,依然慢條斯理地說道:“我覺得你們應該眼光放長遠一點,不要只盯着眼前,長遠利益纔是你們應該注重的部分。托馬斯先生,請你好好想想,你們以前通過佔領馬六甲獲得了多少好處,現在控制馬六甲海峽又有多少收益,未來這種局面是否還能持續?”

要說葡萄牙人在馬六甲的收穫,恐怕還是百年前攻陷馬六甲城的時候。當時的馬六甲王國有三分之二的財富都集中在城中,而這些財富在城市陷落後,幾乎全落進了葡萄牙人的口袋。正是因爲這樣,葡萄牙人才有了足夠的動力和財力繼續向東行進,並在數年之後抵達了大明海域。

但在那之後的百年當中,葡萄牙人控制了這條東西方世界之間十分重要的貿易關口,但卻沒有多少直接的收益。雖然荷蘭人因此需要從蘇門答臘島外圍繞行巽他海峽進入南海,但這也僅僅只是造成了荷蘭人在時間和運輸成本上的增加,並沒有從荷蘭人手裡收到過哪怕一個銅板的實際好處,反倒是與其爲了爭奪馬六甲海峽控制權的作戰花費了不少錢財。

而同樣位於馬六甲海峽的柔佛國、亞齊國也沒閒着,這兩國跟葡萄牙動手的時候不比荷蘭人少,雖說屢戰屢敗,勝少負多,但對葡萄牙來說也終究是甩不掉的麻煩。以葡萄牙的實力,只能擊敗他們的攻勢,但卻沒有將其滅國的能力,在未來可見的一段時期內,馬六甲海峽的武裝衝突依然不會停歇。

至於今後,在海漢已經踏足馬六甲海峽的狀況下,托馬斯還真不敢打包票說大話。海漢武裝部隊的戰鬥力已經盡人皆知,所到之處無不披靡,葡萄牙人當初在安南會安城之戰就已經吃過大虧。這幾年裡海漢軍南征北戰,成長的速度遠勝葡萄牙人的半職業武裝,實力差距早就比當年更要大出不少了。如果今時今日雙方再對上,恐怕戰鬥結果會比當年更加慘不忍睹。

退一萬步講,海漢人就算不主動出手,葡萄牙現在有能力將星島上已經駐紮下來開始建碼頭的海漢人趕走嗎?如果對其視若無睹,那托馬斯敢說頂多半年之後,當地就會開始正式運轉起來,成爲海漢在馬六甲海峽的前進基地。屆時當海漢人的武裝帆船在馬六甲城外的海面上游弋時,葡萄牙人不管是提出口頭抗議還是裝作沒看到,都會是非常軟弱無力的反應。

托馬斯心裡其實也明白己方的劣勢,但要讓他答應海漢人的條件,卻也決計做不到。道理很簡單,要是他把這事應下來了,那事後清算責任需要背鍋的就是他托馬斯。這個責任實在太過重大,托馬斯不願背也背不動這口大鍋。

“對不起,施耐德先生,你提出的交換條件太苛刻了,恕我無法接受。”托馬斯盤算了一番利弊之後,還是開口拒絕了施耐德的提議。

第七百四十六章 招收新兵第206章 第二梯隊第143章 登陸新港第294章 客串神棍3191.第3191章第1185章 利益爲先第1642章 佔領甲米地第274章 再遇冤家第1397章 攻入馬宅第1235章 偵察敵情2754.第2754章第3446章第1282章 昌化縣第96章 貨幣(二)第1554章 小人物大生意第2102章第41章 打掃戰場第1227章 繼續培訓第1169章 各有打算第1662章 攻打馬尼拉(十二)2698.第2698章第八百八十三章 移民問題3046.第3046章第九百零三章 北上考察(五)2607.第2607章第1052 角色扮演第1816章 消化難民第2146章第七百一十二章 調任2630.第2630章第七百二十二章 巴達維亞城第2142章2809.第2809章2449.第2449章2743.第2743章2801.第2801章第1656章 攻打馬尼拉(六)2621.第2621章第1908章 留學生活第303章 商家座談第1124章 成本與收益第1841章 改變命運的機會2995.第2995章2387.第2387章3306.第3306章2658.第2658章第3452章第8章 籌備進行時(四)3404.第3404章第四百八十章 新港開發3163.第3163章2758.第2758章3093.第3093章第1166章 再見面第九百九十六章 心機2991.第2991章第2288章第60章 鹽場公社第90章 錦衣衛(一)3291.第3291章第341章 試射新槍第1995章第3454章2503.第2503章2871.第2871章2388.第2388章第七百五十四章 豐榮村第1488章 還手之力第九百四十章 戰略要地3155.第3155章第1080章 進展順利第1523章 地下世界第2154章第223章 越南之行(六)第1734章 態度轉變第七百六十章 交易條件第2162章第2180章第282章 花式吊打第1278章 甘蔗產業第四百三十七章 突審第四百八十二章 升職之路第1052 角色扮演2467.第2467章3367.第3367章第1342章 軍民融合第八百五十一章 武裝走私商第八百八十五章 山中追剿第六百五十八章 局勢走向第1260章 說書先生第2124章第九百章 北上考察(二)第2048章2971.第2971章第九百七十七章 昌化見聞第七百五十七章 部落土著第179章 公心與私心第四百六十八章 用人選擇第1916章 好學之人3344.第3344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