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四十六章 強勢

在座的絕大部分人都對“星島”這個地名感到很陌生,顏楚傑命人掛出南海地圖,向衆人指明瞭這個位於馬來半島南端,剛剛被海漢命名的島嶼。

除了隨海漢艦隊一同南下的占城、安南兩國,以及“受害者”柔佛國之外,其他與會各方基本都是直到此時才得知海漢竟然向馬六甲海峽地區派駐了一支軍隊。隔得遠的如大明、安南等國,倒也沒什麼特別的感覺,但周邊鄰近的亞齊、柔佛以及葡萄牙的代表,臉色可就各自起了變化。

這幾國爲了爭奪馬六甲海峽的控制權,幾乎從來就沒有停止過爭鬥,而今這本已非常複雜的棋盤上居然又殺進來一家,而且這這一家的實力要遠遠超出了棋盤上現有的玩家,今後這一地區的形勢走向,對他們來說可能就比較麻煩了。

葡萄牙代表裡卡多幹咳了一聲道:“爲南海貿易聯盟提供必要的武力保障,本國是支持的,不過派艦隊進駐這個……星島,這是不是有點不太妥當?按照目前的實際情況而言,這個地方應該是屬於本國的勢力範圍,即便需要武裝人員進駐,那也應該由本國負責組織安排實施。”

顏楚傑還沒應聲,柔佛國代表阿吉沙已經開口反駁了:“這個島是本國所有,與你們葡萄牙人毫無關係,請不要自說自話。”

旋即亞齊代表也加入了辯論:“你們不要爭了,這個島在五年前就已經被本國軍隊攻陷,這個地方應該是屬於亞齊國纔對。”

對於星島周邊的國家來說,這裡的確是一個值得爭奪的戰略要地,但以這幾方的實力而言,卻都難以在島上建立起長期據點,只能採取自己站不穩,別家也甭想坐下來的策略,對其他試圖在島上建立據點的勢力進行攻擊騷擾,使其無法在這裡安然落腳。

當然這招在過去能夠奏效,是因爲爭奪這裡的幾個國家都實力有限,在武力方面無法徹底地壓制住競爭對手。但如今介入這一地區的是武力強大的海漢,這一招就未必能奏效了。曾經跟海漢對着幹的人也不少,可沒有任何一家嚐到過甜頭——南越政權被打到徹底覆滅,葡萄牙人服軟當了海漢跟班,荷蘭人雖然比較強硬,但這次巴巴地跑來安不納島參加會談,其實已經說明了其態度的轉化。

這三方中只有亞齊國還沒跟海漢正面交過手,但關於海漢軍隊的種種“兇名”,卻早已經傳揚海外,南亞諸國對海漢過去的戰績也並不陌生。這三家爭辯星島的歸屬權,卻並沒有任何一方要將海漢拉下水,似乎這樣做就可以把海漢排除在外了。

“各位,我認爲你們不用繼續爭辯下去了。”最終還是顏楚傑開口,終止了三方的爭論:“關於星島的日後歸屬,並不在這次會談的討論內容當中,我現在只是代表海漢告知你們這個狀況,不是要各位討論出這個島到底是歸屬哪一方。”

“請各位把注意力回到我們現在真正需要關注的事情上來。”施耐德也再次開口道:“我們派出軍隊進駐星島的目的,是爲了確保這一地區能恢復和平,讓連通東西方的海上航線能得到安全保障。如果有誰試圖破壞這種局面,那可能就不僅僅只是得罪這一區域的國家,而是會成爲今後南海貿易聯盟的共同敵人!我們會採取各種必要的手段,對破壞和平的人實施懲罰和制裁!”

施耐德和顏楚傑隻字不提星島的主權歸屬,先把“維護和平”、“保護貿易”這樣的旗號豎起來再說,誰反對海漢派兵進駐當地,誰就是心懷不軌,要跟整個南海貿易聯盟作對。這個罪名可不會有哪家願意扛,雖然心頭不服,但這幾方的代表還是隻能先偃旗息鼓,另等機會再拿出來辯個高下。

軍事手段終究是爲了政治目的服務,海漢自然也不會例外,派艦隊進駐星島,主要的目的還是爲了震懾周邊國家和武裝勢力,而不是真打算要佔領整個馬六甲海峽地區。海漢需要的是這一地區的市場、原材料和勞動力供應,以及海上的通航安全,而非單純佔領這裡的土地。當然如果有類似柔佛國這種不夠安分,嘗試挑戰海漢的好鬥分子,海漢自然也會利用擅長的軍事手段給予一定的迴應。

施耐德沉聲道:“我希望各位不要把貿易聯盟當做一隻怪獸看待,成立這個聯盟的目的不是爲了入侵任何一國的領土,也不是爲了掠奪任何一國的財富,而是要向所有成員提供一個公開的貿易平臺,讓大家都能從國際貿易中賺取收益。合作共贏,這纔是我們的目的,我希望在座的各位都能理解,並且在加入聯盟之後予以配合。”

“那如果不願意加入這個聯盟,會有什麼後果?”發話的人是葡萄牙代表裡卡多,他的提問當然並不真正代表葡萄牙陣營的意見,只是配合海漢發問,免得被某些對海漢抱有敵意的人先問出來,場面可能就不太好控制。

施耐德咧嘴笑了起來,露出兩排潔白的牙齒:“也不會怎麼樣啊,就是以後跟這個聯盟內的國家做生意會被抽取比較高的關稅,享受不到聯盟成員才能擁有的各種優惠和特殊待遇。”

“哦?那就請施耐德先生給我們講講有什麼優惠和特殊待遇吧!”裡卡多立刻就坡下驢,幫施耐德帶了一下節奏。

施耐德輕輕拍了下手,旁邊的人立刻換下了牆上掛着的南海地圖,換上了一張新的掛圖。

“這是我們制定的南海貿易聯盟運作草案,接下來就由我來向各位說明一下具體的內容……”施耐德一邊說,旁邊的工作人員也一邊將更爲詳細的說明材料分發到在座的人手中。讓與會者眼前一亮的是,他們拿到手上的說明材料居然有不同的文字標註,以確保他們能夠看懂上面的內容。

施耐德籌建的這個貿易聯盟在運作方案上大量參考了後世國際貿易組織的模式,並不單單只是各國代表坐下來談談條件籤個書面協議就算完事,還有大量的具體工作需要一項一項進行實施。

比如未來南海貿易聯盟向成員國所提供的服務職能,就包括了商業、通信、運輸、銷售、教育培訓、金融、旅遊等等十餘個大項,每個大項下面又包含有若干小項目。如商業服務下又細分爲法律、會計、稅收、建築、工程、研發、地產、租賃、廣告、印刷、諮詢等等諸多專業項目,這一細說下來,可就不是一時半會兒能夠說得完了。

雖說各國派來的代表基本都是專業比較對口的負責人,對商貿方面也比較瞭解,甚至有多年的實際操縱經驗,但也從未見過在理論上把商業運作細化到這種地步的先例。即便是先前對海漢這個計劃抱有疑慮的一些人,在聽取施耐德講解的過程中,也能感受到海漢方面對於這個計劃的認真程度非同一般。原本看似很玄乎的構想,在拆解爲一項項具體的工作之後,似乎可行性也隨之提升了不少。

這個方案並不是與會者此前預想的那樣,大家坐下來談一談一起減免進出口貿易關稅就算完事,而是涉及到了國際貿易的方方面面,但凡有人能想到的問題,幾乎都被寫入了海漢商務部起草的這份說明材料當中。

關於貿易聯盟運作細則的說明,足足進行了兩天才算告一段落,對所有與會者來說,這兩天裡都像是在接受一堂內容極其充實的高級培訓課程,但短時間內被強行灌輸進腦子的概念和理論實在太多,以至於一時間難以進行徹底的消化。

但施耐德其實也對此並不是特別滿意,因爲這樣的講解在他看來還是太過粗淺,難以將這條方案的精妙之處完整地傳達給與會者。只是客觀條件也不可能讓他花上十天半個月來給這些與會者們上課,能夠做到目前的程度就已經算是相當不錯了。

雖說施耐德講授的這些內容並不是每個人都能完全理解吸收,但其實效果還是有的,聽了兩天課之後,絕大多數與會者都歎服於海漢構想的貿易聯盟方案,同時也深深理解了爲何海漢人做生意能如此厲害,因爲人家對於經商這個領域的理解深度簡直就不是常人所能企及的。施耐德就如同指揮千軍萬馬的將軍,早在行軍打仗開始之前,就已經把一切都部署妥當,這樣一支部隊在戰場上出成績的機率,自然是要大大超過臨時組織的散兵遊勇了。

當然與會者們在歎服完貿易聯盟計劃的博大精深之後,最終考慮的重點還是自己所代表的國家或陣營,能夠從加入這個貿易聯盟中獲得什麼樣的實質好處,如果拒絕加入,又將會面臨什麼樣的困難局面。

關於是否聯盟的利弊,在經過施耐德接連兩天填鴨式的教學說明之後,大多數人其實已經有了比較清楚的認識,這不僅僅是貿易壁壘、關稅標準等等明面上容易注意到的問題,而且還涉及到很多長期的影響。長遠來看,成員國肯定能從聯盟體制中獲取到各種有形無形資產的收益,並且獲得更多的外貿商機,但爲此所需付出的代價,就是必須要引入海漢倡導的各種運作機制和技術標準。作爲統治階級的代表,這些與會者的眼光並不會單單隻看中所謂的經濟利益,同樣也會注意到一些引入海漢機制之後的負面影響。

別的不說,這漢語漢字肯定就得先學起來,否則如何跟海漢人打交道?海漢人可是毫不客氣地把這貿易聯盟的法定文字定爲了中文,今後各種官方協議,甚至是民間貿易協議,恐怕都得要使用中文才會具備法律效力。

類似安南這種毗鄰大明的國家倒也還好,畢竟跟中原文化一脈相承,國內所使用的官方文字本來就是漢字,沒有什麼太大的文化障礙需要跨越。不過其他國家實施起來相對就困難一些了,好在漢人在東南亞地區的分佈也極廣,不愁在當地找不到懂中文的人。

但文字、度量單位、體系機制這一系列的東西引進之後,當地的政治文化走向是否會受到海漢的影響,這幾乎是可以肯定的結果。並不是每一國都願意像安南一樣敞開國門緊抱住海漢大腿,畢竟安南是依靠海漢立國,而其他國家卻並沒有這樣的經歷,或多或少都保持着警惕之心。

要說爲了國家和民族的獨立性,直接放棄加入海漢主導的貿易聯盟,這些人卻又未必能狠得下這個心了,畢竟通過施耐德的詳細說明之後,未來將由貿易聯盟帶來的巨大經濟利益也是無法忽視的,何況還有海漢向衆人承諾的技術輸出,那也是各國都夢寐以求的東西。

海漢準備向貿易聯盟成員國輸出的技術除了商貿方面的經營模式之外,還有大量的實用技術,比如各種農林原材料的深加工技術,基建、造船、採礦、冶煉等領域的專業知識,甚至還會有武器製造方面的內容,任選其一出來都是會讓各方爭破頭的熱門。這些無法在市面上用錢買到的好東西,假如自己得不到而讓鄰國得了去,可能數年之內就會拉大兩國間的國力差距,到時候這失誤就不是那麼容易彌補了。

施耐德倒也不着急催促各國代表立刻表態,在接下來的幾天中開始密集地與各國代表分別進行會談,磋商具體的加入條件。而與此同時各國代表之間也開始頻繁的互訪,一邊打聽其他人的態度,一邊盤算自己該做出何種選擇纔是最爲有利。當然其中也不乏有一些聰明人,開始在各國間拉幫結派,積聚力量,以求能在接下來與海漢談判時獲得更好的優惠條件。

3071.第3071章3142.第3142章第2229章第四百六十六章 戰船與戰略2417.第2417章第2088章2562.第2562章第3432章第1802章 擋住去路第357章 三亞港的新客人第七百三十四章 艱苦的攻守戰第九百零三章 北上考察(五)第1704章 棱堡工地第2307章第1388章 秘書第1573章 大買賣第八百五十八章 帶路黨vs帶路黨vs帶路黨3256.第3256章3110.第3110章第七百五十三章 開荒屯墾第92章 移民第八百三十八章 引蛇出洞第四百四十三章 由擴軍所引出的問題第1947章第七百四十八章 輕重緩急第1521章 利益交換第1741章 性能升級第七百四十三章 移民交接第124章 人道主義救援第329章 決定出兵2843.第2843章第242章 駐廣辦的促銷手段2604.第2604章第九百六十五章 籌備工作2826.第2826章3098.第3098章第2284章2814.第2814章第1989章2687.第2687章第1736章 國際貿易3289.第3289章第四百八十二章 升職之路第1298章 海上打靶第293章 貿易談判(二)第九百一十章 終結十八芝第1269章 宣傳系統2591.第2591章第1214章 抵達安不納第370章 開闢新鹽場第160章 海漢民團的戰鬥力第2050章第五百五十三章 李奈的套路第33章 北美幫第1653章 攻打馬尼拉(三)3091.第3091章第1444章 破局第七百二十二章 巴達維亞城3059.第3059章第373章 僵持的談判第八百九十四章 明目張膽第九百零四章 北上考察(六)第五百八十三章 無法照搬的模式3054.第3054章第1887章 高雄見聞第2366章3314.第3314章第1926章第1447章 善後事宜2655.第2655章3377.第3377章第2053章第2047章第23章 勞改營(一)第七百二十三章 情報工作第1399章 利益決定立場2803.第2803章第1203章 發展綱要第九百八十五章 考察書院的收穫第1604章 接盤條件第1806章 據江而守2623.第2623章第2237章第1222章 星島現狀第六百四十四章 接管防務第1429章 正面交鋒第1947章第2261章第2236章第1699章 事後餘波2762.第2762章第1942章2885.第2885章2721.第2721章第六百零八章 兩路並進第1452章 後勤安排2819.第2819章第五百八十七章 接管港島3124.第3124章第395章 兵臨內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