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零一章 北上考察(三)

打發走了李子安之後,陳一鑫沒有把這事放在心上。這些大明海商是出了名的膽大包天,很多所謂的海商在私下的另一重身份就是海盜,商船上的武裝也並不見得都是用於自我保護,也有可能是方便在海上隨時變身爲劫匪。特別是這些能夠常年在日本與大明之間進行貿易的海商,往往都不是什麼省油的燈,否則早就被在日本近海活動的倭寇和浪人洗劫一空了。陳一鑫雖然對待李子安客客氣氣,但那是看在他有些見識的份上,心裡並沒有真把李子安當作弱者看待。

插手日本國的進出口貿易並非陳一鑫此行的任務,他來到長崎的使命,主要還是爲了瞭解日本目前與各國的貿易狀況,以便爲執委會今後制定對日策略提供參考。從第二天開始,陳一鑫便讓請來的嚮導帶着去長崎各處瞭解大宗商品的交易價格和狀況,順便也拜會了一些常年旅居本地的大明人士,以向其瞭解日本目前的政治狀況。

雖然這個時期的日本史在三亞的大數據庫中都有記載,但對於具體的人和事,顯然第一手資料的詳盡程度和可信度都更高一些。而這個時代的人對於經濟情報的重視程度相當低,在陳一鑫蒐集信息的過程中幾乎沒有遇到什麼阻礙,反倒是有不少人希望從陳一鑫這裡獲得海漢貨源,因而對他感興趣的事知無不言言無不盡,陳一鑫幾乎不費吹灰之力就能獲得自己想要的各種信息。

陳一鑫率領的這支船隊爲了掩護真正的目的,從舟山定海港啓航的時候也裝運了不少貨物,在長崎港逗留期間,裝運的這些貨物就派上了大用場。類似李子安這種能夠去往舟山進貨的海商並不多,所以海漢商品在日本的市場上也極爲搶手,陳一鑫利用手上的貨物作爲交換條件,拿到了不少有價值的情報,其中甚至還包括了長崎港的水文數據和軍事佈防方面的信息。

長崎港主管港務的官員在送到家中的海漢玻璃器和成箱白銀面前沒有保住節操,當然或許他根本就不知道節操爲何物,收完賄賂很痛快地就把自己所掌握的信息來了個竹筒倒倒豆子,悉數告訴了海漢人。

相較於正處於高速發展期的三亞,長崎這邊的貨物貿易量或許稍勝一籌,畢竟這裡的進出口貿易集中了整個國家的資源。但論市面上的繁榮程度和城市發展狀況,新興海港城市三亞卻是要遠遠超過長崎。這裡的碼頭設施和城市建設狀況還遠不及寧波這樣大明海港城市,在陳一鑫看來,這裡的港口建設水平只能用“簡陋”來形容,頂多也就跟海漢進駐之前的舟山定海港差不多。

不過港口的建設水平還在其次,畢竟海漢旗下控制的各個港口在建設初期也都好不到那裡去,真正的差距還是在於港口運營水平,日本同行幾乎是野生放養式的管理方式與海漢的精細規劃比起來就難免會顯得十分落後了。在港口的管理和運作方面,海漢有領先於這個時代數百年的經驗積累,這個優勢是同行們完全不可能趕上的。

假以時日,三亞港、高雄港乃至剛剛被納入海漢版圖的定海港,經營規模肯定都會超過長崎港,而未來海漢若是真的安心要在日本西海岸開闢一處港口殖民地,那麼長崎的地位也會因此而變得岌岌可危。

考察船隊在長崎港逗留了三天半的時間,然後才離港出發繼續沿着海岸線北上。在經過大約三十海里的航程之後,便抵達了佐世保灣的入口。這個由南北半島合圍形成的鉗形入口寬度不足一公里,且兩岸都有制高點,可以算是軍方最爲喜歡的港口地形,只需在高處架設堅固的火力點,就能輕鬆控制出入港的航道了。

駛入佐世保灣,南邊是面積巨大的封閉港灣大村灣,這個海灣南北長約26公里,東西長約11公里,面積超過300平方公里,通過寬度僅200米的水道與佐世保灣和外面的大海相連。而大村灣的南端,便是在長崎港以北二十里的內陸。

而佐世保灣主要的天然良港區域都集中在港灣北部,這也是考察隊此行考察的重點項目。美國人在佐世保灣所修建的軍事基地和軍用港口,也幾乎都集中在北部海灣當中,並且港灣內還建有規模龐大的造船廠。美國人對於佐世保港灣的規劃建設方案,也將會成爲海漢今後開發此地的參考資料。

不過17世紀的佐世保灣還是人煙稀少的地方,目前這裡只有少數的漁民定居,甚至連倭寇都不願選擇這地方作爲落腳點,原因也很簡單,這裡的出入航道太狹窄,倭寇如果遭受圍剿,就很難駕船從海上逃跑了。這倒是給海漢今後可能會實施的開發計劃提供了比較便利的條件,也無需再像在舟山羣島那樣花費大量人力物力財力組織剿匪了。

艦隊指揮武森很謹慎地先派出小船對港灣內近岸處的水情進行了調查,然後才下令船隊在靠近後世佐世保賽車場的海岸附近下錨停泊。在陸軍士兵登陸對附近海岸進行簡單的搜索之後,陳一鑫也率隊登陸。後世這一區域常年駐紮着至少兩位數軍艦,陳一鑫也有意要替軍方先考察一下這裡的水文條件,看看如何進行開發才最符合軍方的需求。

這種野外考察活動就相對比較艱苦一點了,不過這次跟着艦隊來的陸軍都是隸屬於特戰營,山地叢林本來就是他們所擅長的作戰環境,這樣的野外活動對於他們來說沒有任何的不適應,反而會有一種如魚得水的自在感。

部隊首先按照標準操作規程,在海岸上建立了營地,部署了外圍防禦措施。武森留下了一艘船和一個排的水兵作爲策應,然後帶着剩下的船離開,對佐世保港灣的其他區域進行巡視,對照實際狀況修改手頭由衛星地圖作爲依據繪製出的地形圖。這個任務非常耗時,但又不得不做,因爲這也既有可能影響到未來對本地的開發建設進程。

武森對於首長們手中居然會掌握這種地方詳細地圖這件事是非常佩服的,因爲很顯然首長們此前也並未來過這個地方,這高精度的地圖是怎麼畫出來的,真是隻有天知道了。不過海漢歸化民中一向都將首長們視爲無所不能的天神,傳說“天上知一半,地上全知”,這可真不是說着玩的。首長們在各種事件中展現出來的未卜先知,以及各種如同神蹟一般的發明創造,都充分顯示出了他們近乎半人半神的能力。而武森本人目前也已經成爲狂熱的海漢擁躉,在這個體系內待的時間越長,就越是能感受到首長們的種種神奇能力。

武森所在的船上有一部電臺,並且配備了一名經過專門培訓的發報兵,這樣他就可以隨時與陸地上的陳一鑫保持聯繫。對於這種千里傳訊的能力,武森除了佩服得五體投地真沒別的可說了。他身爲軍人,自然知道這玩意兒在軍事上的作用有多大。

海漢民團其實對軍職到達一定級別的歸化籍軍官也有電臺操作的培訓課程,武森是有資格學習收發報的軍官之一,不過他認爲掌握這門技能實在太困難,而且不想輕易觸碰電臺這種“神器”,所以上了兩次課之後就主動放棄了,還是將麾下電臺的操作交給了專職的通信兵。

當晚水陸兩支分隊分別在佐世保灣和大村灣內紮營歇息,一夜無事。不過第二天一早,武森便收到陳一鑫部用電臺發來的消息,稱佐世保灣附近發現可疑武裝船隻,要求武森立刻趕回支援。武森不敢怠慢,趕緊下令轉頭往北返航。

發現異狀的是部署在佐世保灣入海口處的輕型偵察船“旗魚號”,這種仿製後世單桅縱帆船外形的小船最大的優勢就是航速夠快,在理想狀態下的航速已經不亞於穿越集團當初從另一個時空帶過來的兩艘雙體帆船了。旗魚號發現海上有數艘武裝船隻快速向佐世保灣靠近,趕緊調轉船頭駛回駐地,向岸上的駐軍示警。

陳一鑫對此的應對倒是不慌不忙,他帶在身邊的這批戰士全是身經百戰的老兵,雖然僅僅只有一個排的編制,但依靠他們的裝備和營地之外的標準防禦工事,應付十倍於己的敵人也問題不大。陳一鑫讓旗魚號和留在這裡的另一條補給船都立刻駛離,憑藉它們的航行性能優勢,在海上自保是沒有問題的。

不過對手的能力比陳一鑫預計的更差,召集全員進入戰鬥狀態已經過去了一個小時,卻根本沒見到敵人的蹤影。原因其實也很簡單,因爲海漢民團所駐紮的地方經過有意識的挑選,從海上觀察並不顯眼,不到近岸處很難發現。身份不明的武裝船隊雖然駛入了佐世保灣,但追不上航速飛快的旗魚號,就只能沿着海岸慢慢尋找海漢的船隊,然而海漢另兩艘作戰船隻正在從南邊大村灣趕回的途中,很難在這裡找到那支完整的海漢船隊。

戰鬥在早上九時許終於打響,武裝船隊好不容易發現了隱藏在海岸線上的海漢營地,但其與海邊的距離顯然並非他們的武器所能企及,只能選擇靠岸登陸,而這也就給了海漢民團足夠的觀察機會和反應時間。

陳一鑫拿着望遠鏡確認了來者的身份,大多數都是日本浪人裝束,看樣子是一幫倭寇。他身邊的天草四郎也隨即確認了這個判斷:“首長,這幾艘船都是倭寇的八幡船,應當是衝着我們的錢財而來!”

前幾天考察船隊在長崎港出手豪闊,市面上都知道這幫人特別有錢,被倭寇給盯上倒也不算是什麼意外的事情。考察船隊離港的時候,大概就已經被人跟上了,直到駛入了佐世保灣這個“死衚衕”,對方纔糾集人馬殺了進來,看這架勢也是打算要硬吃下考察船隊這筆買賣了。

當然如果他們知道海漢人前幾個月在舟山羣島的戰績表現,或許就不會這麼衝動地送菜上門了,這實在是跟主動申請自殺沒有什麼區別。以駐地爲陣地,對付這種以冷兵器爲主的散兵遊勇,海漢民團早就有了十分完備的戰術體系,依靠原始的衝鋒戰術基本不可能摧垮海漢的防線。

wWW .ttκд n .¢ O

倭寇手裡也有少量的火繩槍和燧發槍,但其質量與海漢民團裝備的制式步槍相比就不是一個檔次的武器了,而且海漢這邊的陣地上還設置有完備的掩體,將作戰人員中彈的風險降到了最低程度。雙方在百米距離上的開火互射,結果基本上是呈現出一邊倒的局面。

不過真正阻擋倭寇衝鋒的還是海漢民團慣於部署在營地之外的蛇腹式鐵絲網,這玩意兒應付缺乏大型器械的衝鋒步兵簡直堪稱神器,只要稍稍在鐵絲網面前放慢了行進速度,距此僅二十米的胸牆後面就會射出成排的子彈,將這些活靶子打倒在地。如果後面的人反應夠快心夠狠,果斷將前面的傷者或死屍當作墊子來穿越鐵絲網,那麼還有衝到海漢陣前的希望,但大多數在第一時間都很難做出這樣的反應。

即便有少數人能衝破這道防線,在前方仍然還有一道鹿砦橫亙在他們前進的路線上。這些鹿砦都是紮營時現做的簡易工事,並不能真正阻擋進攻,頂多也就是延緩那麼片刻的推進速度。但在閉着眼睛開槍都能打中人的距離上,這麼片刻的延緩就足以讓人丟掉性命了。

倭寇在鐵絲網防線丟下三十多具屍體之後,才總算找到了一個突破口,然而沒等他們衝到第二道防線,海上卻傳來了隆隆炮聲。武森所率領的兩艘武裝帆船,恰到好處地出現在了倭寇的背後。

2521.第2521章第312章 各路到齊第2142章第208章 新來的小夥伴們第1245章 切斷退路第324章 進修生的軍訓安排第273章 行動開始第2127章第1340章 如釋重負3277.第3277章第九百九十章 駐地軍情第2156章第63章 第六十三 火炮(二)第1842章 繼任者3110.第3110章第八百四十九章 戰利品第五百七十章 來龍去脈第2118章第七百三十八章 荷蘭人的反擊2654.第2654章2888.第2888章3072.第3072章第六百零七章 被選中的人第1164章 啼笑皆非第1662章 攻打馬尼拉(十二)3268.第3268章第1298章 海上打靶第五百三十六章 吃緊的財政第1141章 勘探銅礦2396.第2396章第2171章第1749章 皆爲利來第1045章 代理商第1558章 競爭關係2661.第2661章3279.第3279章第1442章 險情2566.第2566章第1015章 開國慶典(十五)第2037章第四百二十三章 實際困難第6章 籌備進行時(二)2817.第2817章第1745章 區別對待第四百三十一章 錦衣衛行事第六百七十八章 投資環境2634.第2634章第1128章 兩種態度第1979章第1374章 北上幹部第六百九十七章 來年形勢第1220章 前往終點站第373章 僵持的談判第69章 徵兵第259章 北越軍情報告3075.第3075章第254章 門庭若市第2250章第2159章第九百三十三章 對抗與合作2831.第2831章3151.第3151章第2361章3369.第3369章第1798章 壓迫式偵察3333.第3333章第355章 攻打爭江第四百五十七章 漁民上訪第2343章2854.第2854章第九百三十三章 對抗與合作第1207章 面試第八百六十章 碾壓之勢第2288章第1820章 拖延作戰第1395章 收網日第1280章 鶯歌海縣第九百七十七章 昌化見聞第2078章2439.第2439章2521.第2521章2675.第2675章第1554章 小人物大生意第285章 驅趕第1153章 再訪遼東第1564章 馬打藍人的考量2384.第2384章2636.第2636章第1352章 不識時務第八百九十八章 考察任務2969.第2969章第1025章 先遣隊(六)第五百三十一章 最壞打算第1271章 前路不明第59章 組建公社3333.第3333章2495.第2495章第1984章第1942章2424.第2424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