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六十二章 荷蘭人的難題

一支千人規模的武裝部隊,超過千人的移民,再加上大量的物資裝備,這就是即將從三亞大本營前往安不納羣島的陣容。爲了能夠保證將人員和物資一次性投送到位,海運部需要調集麾下超過三十艘的運輸船來承擔這次的任務,而這也是自安南內戰之後,海運部出動的遠洋船隊中少有的規模。

然而這還不是執委會打算投放到當地的全部力量,除了陸軍和移民之外,海軍也將加大對當地海上防禦的投入力度。駐防安不納羣島的戰船將在原有的兩艘“探索級”基礎上再增加四艘同級戰船,以保證當地遭受來自海上的攻擊時不至於只能一味地退守內陸進行被動防禦。待當地的港口碼頭改擴建工程完成之後,軍委極有可能還會部署一到兩艘噸位更大的“探險級”戰船。

至於在各個艦隊中都被當作旗艦使用的“威嚴級”戰艦,對港口條件和綜合補給維護能力的要求則要高得多,安不納島受客觀條件的限制,很難達到海軍所要求的標準,軍方也只能將其部署到安南的金蘭灣軍事基地,待戰時需要再派往南海執行作戰任務。

八月中旬,福建方面終於傳來消息,當地官府與東印度公司的談判宣告破裂,正如執委會事前所預計的那樣,荷蘭人拒絕了任何形式的賠款和承諾,態度依然十分強硬。雖然這對並不希望繼續打下去的福建官府而言可能並非好消息,但卻正是海漢一方想要獲得的結果。算算時間,從大員出發前往巴達維亞報信的船隻估計已經出發了多日,海漢便也委託了與東印度公司有着貿易往來的的詹家船行,帶一封措辭嚴厲的外交信件前往巴達維亞,遞交給東印度公司的高層。

在詹家船行的船隊出發五日後,由羅傑率領的龐大船隊也從勝利港軍用碼頭和三亞的移民碼頭兩處同時啓航。兩支船隊將在三亞外海會合,然後進行簡單的海上編隊之後一起南下,前往安不納羣島。由於船隊規模太過龐大,在途中至少要停靠安南沿海港口進行兩次補給,算下來大概需要二十天左右的航程才能抵達安不納羣島。在此之前,駐紮在當地的穆夏柏和安南民團軍依然需要依靠自己來組織防禦。

不過幸運的是這個時候巴達維亞的東印度公司總部正陷入一場激烈的意見紛爭之中,而其原因就是因爲公司組織的軍事行動在外連續受挫。

六月下旬,原本派出去搜救失蹤商船的船隊在納土納羣島撞上了正主,並且爆發了一場武裝衝突。由高級軍官斯派克斯和布勞沃兩人指揮的船隊在一開始還是打得比較順利的,強頂着對手的炮火實施了登陸作戰,並且成功突破了對手的岸防炮臺防禦線。就當他們認爲可以順利剿滅這股來歷不明的海盜,並且奪回納土納島的時候,接下來的戰局就急轉直下,令人跌破眼鏡。

在兩棲登陸作戰中取得優勢的荷蘭軍隊,竟然在圍攻島上小鎮的陣地戰中被對手打得擡不起來頭。布勞沃本人也在突襲小鎮的戰鬥中戰死,這也是後來導致荷蘭軍隊發生潰敗的主要原因之一。最終逃離當地的船隊已經無力再發動第二輪攻擊,只能在海上兵分兩路,一路由範隆根帶領,依然北上前往大員港。另一路由斯派克斯收攏的殘兵敗將則是原路返回巴達維亞,並向公司呈報了這次交戰的經過。

自從進入遠東地區以來,東印度公司的武裝船隊在絕大部分的衝突中都以勝利而告終,這也是公司所轄殖民地能在短短十多年內迅速擴張的根本原因。即便是天啓年間在澎湖敗給了明軍,那也是因爲雙方的兵力差距實在太過懸殊,抵抗了半年之後已經幾乎要彈盡糧絕纔不得不選擇了撤退。然而一支陣容齊整,訓練有素,有高級軍官指揮的武裝部隊,居然會在納土納島敗給了一羣不知何時從何地冒出來的海盜,而且結果可以用慘敗來形容,這讓董事會的絕大多數人都感到實在難以接受。

在斯派克斯的描述中,這羣海盜被形容爲“訓練有素的軍隊”,其裝備的槍炮數量甚至超過了武裝船隊,並且從其在島上修築的工事狀況來看,這些傢伙並不是打算搶劫一番就離開,而是要在當地長期落腳了。

這樣的描述在董事會中也掀起了一片譁然,東印度公司在數年前奪下這個島之後,還從沒有外來勢力打過當地的主意,就連一直不那麼對付的葡萄牙人,也並沒有將納土納島羣島當作爭奪的目標。這倒不是葡萄牙人打不下這個地方,其實當地的防禦力量並不算強,勉強能夠自保不受海盜騷擾而已,真正的原因是這個地方的港口條件有限,即便奪下也無法進行大規模的開發建設,而且也沒什麼天險可以據守,戰略價值比較有限。

然而這羣來歷不明的海盜卻似乎並沒有這樣的覺悟,不但不聲不響地攻佔了當地的港口和小鎮,而且還實施了規模不小的工程——以斯派克斯的觀點,當地的防禦工事至少需要上千勞動力花費一個月以上的時間才能建成,而這樣的工程量也正是當地多年以來都一直沒有像樣防禦工事的客觀原因。

不得不說斯派克斯的推斷還是有一定的事實根據,而且與荷蘭商船在這條航道上開始失蹤的時間也比較相符,可信度是相當高的。但公司高層們所不能接受的是代表公司戰鬥力的武裝船隊竟然會在作戰中敗給一羣海盜,而且斯派克斯關於戰鬥的描述中似乎也存在着相當多的漏洞。

比如說斯派克斯聲稱這羣海盜的裝備水平相當高,甚至還超過了自家的武裝,但據東印度公司所知,在遠東地區並沒有哪支海盜具備了這樣的武裝程度。就連大明沿海那支號稱遠東第一的十八芝,也僅僅只是船多人多而已,單論武器裝備水平也遠不及東印度公司的武裝部隊。至於說南亞這邊的海盜武裝,還遠不及十八芝,往往是一羣衣衫襤褸的海盜操着一堆破銅爛鐵就敢出海打劫,要說普遍實力偏低的南亞海盜有能力擊敗東印度公司的武裝部隊,公司高層們是決計不信的。

當然後來斯派克斯又補充了一個重要的信息,那就是他認爲這夥海盜應該與去年攻打大明瓊州島的是同一夥人,即同爲安南前朝餘孽糾集所成的武裝勢力。這些人當中有不少在改行之前都是軍人,軍事素質遠非一般海盜可比,並且也有一定的渠道獲取大量制式武器。這夥人去年被海漢和大明的聯軍逐出瓊州島之後,很可能選擇了南下另行尋找落腳點,而納土納羣島很不幸就落入了他們的計劃之中。

至於他們所掌握的武器在這種推論的基礎上也很容易得到解釋。衆所周知,葡萄牙人和盤踞在瓊州島上的海漢人都是著名的軍火商,他們最近賣給安南和大明的武器可不是一個小數目,而其中一部分流入到海盜手中也是說得過去的——說不定就是他們直接賣到海盜手裡的,畢竟這種事也不新鮮,十八芝手裡的制式武器就有相當一部分是由東印度公司提供的。

不過這種推論也僅僅只是來自斯派克斯個人的想法,沒有什麼實質性的證據能夠證明其真實性,士兵們甚至都沒能從島上抓回一名俘虜來獲取口供。因此公司董事會的大部分人對於這種說法仍然將信將疑,然而他們所不知的是,斯派克斯誤打誤撞之下,居然作出了無限接近事實的推論。

穆夏柏率領的這支駐紮在當地的武裝,其成員的確有相當一部分都參加過前一年的燎原行動,而當時他們所扮演的也正是來自安南的海盜。值得一提的是,這種扮演海盜的經驗在經過戰後的總結之後,再次被運用到安不納羣島的時候,參戰人員的演技也都普遍得到了提升。當時島上第一批被俘的荷蘭人,就幾乎沒人懷疑過這幫突然出現的海盜是否還有其他不爲人知的真實身份。

即便這種作戰能力能夠得到合理的解釋,斯派克斯仍然無法向董事會說明爲什麼海盜們會選擇了納土納羣島這麼一個孤懸南海之中的地方作爲長期基地。要知道當地甚至連糧食都無法自產,一定程度上還得依靠從外面運送補給才行。東印度公司是因爲常年都有船隊在這條航線上往返,才能維持這個補給點,一方面從外向島上運送糧食和生活物資,另一方面在當地補充淡水和果蔬。

而島上一直維持着三四千人的人口規模,也正是因爲島上的自產水平和外界的補給能力有限,無法支撐更多的人口長期定居所致。如果這夥海盜真的要選擇納土納島作爲其窩點,那麼也勢必會面對同樣的難題——除非他們有能力進行大規模的遠程補給,亦或是在島上開墾大量農田種植糧食作物。但如果是有心組織大規模農墾來維持生計,這些人又何必來當海盜?

還有一點斯派克斯無法解釋的是,以他所說的狀況,佔領當地這股海盜的兵力至少也在五至八百人左右,這麼多的人員物資跨海而來,那他們的船隊何在?如果是藏在附近的島嶼海岸,爲何在荷蘭船隊靠港作戰期間,沒有從海上向其發動攻擊?

斯派克斯只能猜測這支船隊或許正好是到出海捕捉新的獵物去了,但這種解釋又帶來了一個新的問題:如果主力出海劫掠期間,留在島上看家的海盜都是如此強悍,那麼這支海盜勢力究竟會有多大的戰鬥力?這顯然太玄乎了,董事會的人並不願意相信一支名不見經傳的海盜會有如此強大的實力。如果連海盜能經營出這樣的一支軍隊,那東印度公司這麼些年是到底在幹嘛?

就連對斯派克斯一向信任有加的科恩總督,在這種情況之下也很難再對他描述當中的種種漏洞、矛盾視而不見。當科恩總督義正辭嚴地責問斯派克斯是否存在着謊報軍情的狀況時,斯派克斯只能大呼冤枉,同時聲稱有人可以爲自己作證——範隆根帶着他剩下的商船北上去了大員港,等他回來之後,董事會大可向其詢問,看看所說的狀況是否與自己的描述相符。

然而按照行程,範隆根大概要等到八月底或九月初才能返回巴達維亞,這還得要路上順利才行。董事會商量再三之後,決定暫時不對斯派克斯施加懲罰措施,但鑑於他的描述中有頗多可疑之處,科恩總督宣佈將他軟禁起來,直到範隆根返回巴達維亞,證實他的說法屬實爲止。

雖然到最後也沒弄清楚納土納羣島究竟是怎麼一個情況,但這場失利還是引起了東印度公司董事會的高度重視。斯派克斯的描述中有一個非常重要的信息,那就是公司此前失蹤的幾艘帆船,居然都出現在當地的海港——當然了,船上連人帶貨都已經消失無蹤,只剩一個被拆掉船舵無法航行的空殼而已。很顯然在此之前的失蹤帆船都是這幫人下的手,倒是不需再滿世界去尋找它們的下落了。

區區幾條帆船並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情,但海盜已經開始威脅南海航道的安全,而且實力還不可小覷,這就不得不引起董事會的重視了。毫無疑問這個毒瘤必須要儘快除掉,否則今後公司在東北亞地區的海上貿易也會大受影響。但如何下手,卻是成了一個讓衆人爭執不休的難題。

一部分人認爲應該先等範隆根回來證實斯派克斯的說法屬實,纔好制定相應的作戰計劃,而另一部分人認爲必須要儘快動手,否則島上的海盜紮下根了就更難剷除了。

第五百四十二章 石碌投產2865.第2865章第1683章 妥協第1096章 調兵遣將第九百四十三章 貿易聯盟第2140章第2227章3266.第3266章第1971章第1553章 官商與皇商第九百八十八章 海口城2614.第2614章第1114章 計劃變更第22章 碰頭會(二)第七百七十四章 媒體的作用3251.第3251章3028.第3028章第九百二十章 頭頓港第1761章 武力展示(三)第1608章 大明使臣2441.第2441章第五百八十三章 無法照搬的模式第294章 客串神棍第七百四十三章 移民交接第40章 港灣激戰(二)第1602章 雨過天晴3135.第3135章第1586章 昌化鉅變2983.第2983章第1970章3064.第3064章第320章 董煙雲的借兵計劃第1155章 掃蕩金州灣2873.第2873章第1871章 見世面第67章 試炮第四百四十六章 當面提問第1103章 收拾殘局第七百八十七章 艱難處境2419.第2419章第2200章第3435章3288.第3288章第六百七十章 使團抵達第六百三十二章 交手(一)第1985章2618.第2618章2464.第2464章第1559章 排查線索第2078章2994.第2994章第四百五十四章 規矩與目標第66章 火炮(五)第1529章 真假錦衣衛2833.第2833章第2183章第1943章第2055章第1388章 秘書第40章 港灣激戰(二)2540.第2540章3079.第3079章第八百二十三章 自由的代價2550.第2550章第1777章 一代名將第1268章 入籍手續第五百八十四章 南下作戰第九百二十四章 歸屬感第1454章 未來打算第128章 華夷之辨第1071章 不同兵種第30章 嚮往2849.第2849章第七百七十二章 官方喉舌第六百五十七章 弱肉強食第1067章 束手就擒第94章 人口輸入第九百五十六章 先下手爲強第七百零一章 無心應戰2966.第2966章第1088章 福山縣城第七百八十四章 新殖民港第四百五十二章 超出預計的順利第六百九十五章 十八芝的困境2917.第2917章第九百二十九章 不速之客第357章 三亞港的新客人2885.第2885章第八百八十一章 舟山招商會(六)第253章 占城形勢2469.第2469章第2155章第1848章 深入合作第1941章2916.第2916章第2013章第五百九十一章 解決方案第1698章 互相推脫3198.第3198章第1929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