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四十四章 接管防務

“荷蘭人不是安南的舊式軍隊,他們當中有很多人在來到遠東之前有過歐洲戰場上的作戰經歷,沒那麼好對付的。葡萄牙人在遠東這些年被他們打得節節敗退,殖民地不斷被搶走,就是一個極好的證明。”錢天敦聽了這個結果倒是沒有特別吃驚:“那穆夏柏的戰後報告怎麼說?”

當初南下奪取安不納羣島的作戰計劃,是安南軍區與軍委參謀部共同策劃制定的,執行任務的人選也是錢天敦推薦的。雖然錢天敦對當地戰局走勢沒有直接的責任,但如果穆夏柏的表現不好,那他的面子上也會不太好看。

“穆夏柏向執委會提出了求援申請,不過不是要求增加駐軍,而是讓大本營派出工程人員去當地幫他們完善防禦工事,另外就是要求增加島上的補給儲備。”寧崎介紹道:“穆夏柏認爲荷蘭人應該不會就此罷休,所以大概在今後的一段時期內,安不納島會成爲我們控制範圍內最靠南的一處戰場。”

“我覺得說練兵場比較準確。當地的特殊環境註定了對手也沒辦法投入太多的兵力,所以他們想憑藉兵力優勢吃掉我們的守軍幾乎是不可能的,就算捲土重來,也只是陪我們練兵而已。”錢天敦的語氣顯得比較輕鬆:“相比那些不擅長熱兵器作戰的敵人,像東印度公司這種水平的對手,才更有練兵的價值。我建議執委會能讓安南民團軍輪換駐紮當地,通過作戰來提升實戰能力。”

寧崎搖搖頭,豎起兩根手指道:“有兩個問題,第一,長期作戰的軍費支出不是個小數目,支出太大,與我們奪取安不納島的初衷不符。第二,按你所說的輪換駐紮,那麼參與作戰的人員也會很多,知道的人多了這秘密就很難再保守下去,別忘了現在控制安不納島的是一羣海盜。”

“這兩個問題其實都不是問題。”錢天敦立刻應道:“我們只需要死守安不納島就行,而東印度公司還得組織船隊從巴達維亞發起遠征。我沒記錯的話,這兩個地方之間的航程超過六百海里,荷蘭人的船隊至少需要一週時間才能抵達當地,只是這途中的消耗大概就已經超過我們作戰所需的費用了,相比之下我們的軍費是花得很值的。我們當初奪取安不納羣島的初衷之一,不也是爲了干擾荷蘭人的海上航線嗎?現在這個效果已經很好的得到了實現,安不納島可以給他們慢慢放血,同時也會讓他們沒有更多的精力來關注福建這邊。”

“再說第二個問題,我認爲在今年就可以找一個合適的時機,以海漢的名義從所謂的海盜手裡公開接管安不納島了。畢竟這齣戲我們也不能一直演下去,至於具體該怎麼做,我覺得你們這幫文官應該更擅長,我就不在這裡指手劃腳了。”

海漢出兵佔領安不納島的模式本來就是模仿了早前在瓊北實施的“燎原計劃”,先派出一支部隊以海盜身份爲掩飾佔領當地,然後海漢民團再打着正義之師的旗號,從海盜手裡奪下這個地方。當然了,奪下之後歸屬權並不會交還到原來的主人手中,而是順理成章地將戰利品變成海漢的轄區。瓊北地區已經在這種思路的操作之下改旗易幟變成了海漢所屬,小小的安不納島操作起來難度自然還要小得多。

而完成這個計劃的難點並不在於改旗易幟這件事,而是一個合適的時機,以及以何種方式將這個消息告知給巴達維亞的荷蘭東印度公司。如果操作得好,或許東印度公司就會知難而退,不再繼續對安不納島發起軍事行動。

寧崎苦笑道:“你這甩鍋倒是甩得瀟灑,那到時候荷蘭人不停手,這個鍋就是外交部門的咯?”

“不要說誰的鍋,這多見外,大家分工合作,都是爲海漢出力嘛!”錢天敦做了幾年地方大員,自然多多少少也學會了打官腔的本事。

“話說回來,過兩天你去南日島完成交接,我帶着使團船隊就回去了,福建這邊就靠你看着了。有什麼不清楚的地方,可以找駐漳辦的宮家父子問問,他們對福建地方上的情況比較熟。另外許心素的四兒子許裕拙,也就是今天出海迎接你們的那個水師參將,他以前曾經到勝利港留學了一段時間,政治態度應該是比較傾向於我們一方的。許心素一般都會讓他負責與我方溝通的事宜,有機會也可以多多拉攏他,原因就不細說了,你懂的。”

錢天敦點了點頭,這中間的門道他自然明白。海漢在安南駐軍期間,也同樣有意識地選擇了一些安南的年輕軍官進行重點培養和扶持。這些安南軍官的共同特點就是曾經系統地接受過海漢的軍事培訓和********灌輸,對海漢有着比較友善甚至是依賴的態度,而且其本身有一定的出身背景,這可以保障他們可以在安南的官場上能有更多的機會往上爬。執委會和軍委都相信這些年輕軍官在海漢的扶持之下進入到安南政治圈高層之後,可以帶動和影響這個國家在今後數年內都繼續保持親海漢的政治態度。

例如現任安南護****第一師師長的鄭廷,就是海漢軍事體系爲安南軍方培訓出的第一批軍官之一。他本人除了多次到勝利港軍校進修之外,還有數次與海漢民團共同行動,在一線觀摩民團軍作戰的經歷。其父鄭柏是現任安南兵部尚書,與掌握安南大權的清都王鄭梉也有親戚關係,可謂是前途無量。而海漢方面就希望能夠將他扶持到更高的位置上,最好是能在一二十年之後接掌安南的兵部大印,這樣能有助於將海漢與安南之間的盟友關係長久地保持下去。

而類似的套路在福建這邊也可以照搬過來,特別是像許裕拙這樣的出身背景和個人條件,更是值得軍方重點關注和培養。錢天敦在安南待了那麼久,對於這中間的操作手法也並不陌生。

7月15日,在經過了短暫的休整之後,錢天敦率領海漢船隊離開中左所繼續北上,來到莆田外海的南日島,與已經在這裡駐紮了一個多月的石迪文部進行防務交接。

石迪文在這段時間裡倒也沒閒着,指揮福建官府遣派過來的上千勞工對港口碼頭和南日寨的城防進行了修繕和加強。雖說這裡的防禦工事還遠不及勝利堡那般堅固,但卻已經勝過了南海安不納島上的防禦措施一大截了。

“對這裡的明軍不要太客氣,都是些好吃懶做的傢伙!”石迪文在交接完成時不忘給錢天敦提了個醒。

錢天敦點點頭,對石迪文的善意提醒表示了感謝。雖然這裡的防務是由海漢民團作爲主力,但許心素仍然堅持部署了一千步兵在島上。這倒不是許心素對海漢民團的實力不放心,而是希望藉此機會,能夠從海漢人這邊多學到一些軍事方面的先進技能。

雖然福建每年都會送出幾十名軍官去瓊州島勝利港進修留學,許心素也不會吝嗇這方面的開銷,但問題是海漢人的軍校在招生名額上有頗多限制,他就算是想要多花點銀子多送些人去也辦不到。而這次海漢人派了正規軍到福建長期駐紮,許心素認爲這倒是一個很好的學習機會,讓手下的中高級軍官都有機會看看海漢人是如何部署防禦,如何進行日常軍訓的。至於最後能學到多少東西,那就是各憑天資的事情了。

當然了,許心素自己就是個商人,也很清楚這個世界上沒有白吃白拿的道理,自己派人去學東西,不繳學費是肯定學不到什麼真本事的。因此許心素也是很知情識趣地送了些好處給海漢使團,同時派了一營官兵精銳駐到南日島上與海漢民團毗鄰而居,以便讓石迪文能夠指點指點他們的日常訓練。

這些兵在許心素眼中雖然已經算是福建的精銳,但以海漢民團的要求而言的確還差得老遠,畢竟他們過去的訓練水平以及相應的待遇,也都無法跟海漢民團相提並論。而石迪文也很清楚錢天敦在安南訓練特戰營的強度要比普通的海漢民團更爲誇張,錢天敦在這裡駐紮期間,這些明軍大概會吃不少的苦頭了。

與錢天敦帶的部隊同期抵達這裡的還有福建官府特地送來的一批補給,以各種禽畜爲主。這倒不是許心素自作主張,而是應海漢的要求。海漢駐軍的伙食供應一向不缺肉食,而南日島這種相對封閉的環境想要從外界獲取穩定的補給是比較麻煩的一件事,因此後勤部門便打算在島上自行餵養一些禽畜,甚至是開墾田地種植一些瓜果蔬菜,以補貼駐軍日常消耗所需。

這樣的待遇讓旁邊駐紮的明軍自然是看得有些眼饞,他們平時的訓練都是跟着海漢民團一起,大致內容也差不多。不過海漢士兵訓練完吃的都是白米飯,每天至少有一頓能吃到肉食,而明軍這邊的伙食就遠遠達不到這樣的水平了,能夠管飽基本已經算是相當不錯的待遇了。至於肉食,隔三差五能佔點葷腥就算不錯了。

然而伙食上的差距會間接地反應在身體素質上,加之海漢民團的訓練強度一向比較大,每天出操就不說了,幾乎是三天一小練,五天一大練。海漢的伙食水平保證了士兵們能夠跟上這樣的訓練強度,但對於明軍來說就是一個極大的障礙了。體力上的消耗無法從攝食中得到及時有效的補充,就只能造成身體的不斷透支,因此而累倒病倒的明軍士兵就開始大面積的出現。

於是跟隨海漢民團一起訓練的明軍部隊,從一開始的齊裝滿員狀態迅速滑落,參訓人數越來越少,到錢天敦來南日島接任之前,每天還跟着海漢民團一起訓練的基本就只剩下生活條件較好的軍官和親兵了。

當然這其中究竟是有多少人真的是因爲身體原因無法繼續維持訓練還不太好說,反正肯定是不乏有意裝病偷懶的狀況。儘管有一定的客觀原因,但石迪文仍然對這些明軍的印象不好,因爲這些人已經更多的是將當兵作爲了一種混吃等死的職業,而缺乏一支軍隊應有的精氣神,沒有那種保家衛國的覺悟。從精神層面來說,明軍與海漢民團的差距比起武器、戰術這些方面還要大得多,而這也是形成雙方戰鬥力差距的一個主要原因。

對海漢士兵來說,能進入民團當兵其實是一條相當不錯的出路,不但能維持自己的生計,也能爲自己的家人尋求到更好的待遇。在海漢治下不管是入籍、入學、招工、置產,有在民團從軍的親屬或者本人有民團從軍經歷都將獲得許多優惠條件。而從民團退伍回鄉的老兵都有相應的工作安排,不用擔心有朝一日脫了這身皮就沒了飯吃。就算是戰死沙場,身後事和家人也會有專門的部門負責打理照料,撫卹金水平比起明軍可要高多了。

還有很重要的一點,就是海漢處於快速發展時期,憑藉軍功晉升的速度非常快。1627年首批入伍的老兵到現在沒有退伍的,軍職最低起碼也是排長起步,連長居多,有像於鐵柱、高橋南這種表現特別出衆的,甚至已經官至副營,可以統領上千士兵了。這對於普通士兵來說都是能夠刺激他們上進的活生生的例子,因爲這些人在四五年之前也跟他們一樣,只不過是一幫剛剛放下鋤頭的農民、棄漁從軍的打漁人、捨棄了山林生活的獵手,甚至是屢考屢敗的落魄文人。在海漢民團這個體系中,可以爲這些平民出身的人提供一個相對公平的上升渠道,讓他們能夠有機會從普通人逐漸變成身份顯赫的軍官。

第九百七十七章 昌化見聞第九百六十九章 貿易洽談第五百四十七章 候補官員2945.第2945章第2310章第1121章 老熟人3129.第3129章3235.第3235章第1934章第八百一十八章 交火第167章 魏平的小算盤2707.第2707章第2143章3182.第3182章第1450章 盡在掌握第六百四十一章 外界觀感2670.第2670章第2132章2862.第2862章2543.第2543章第1964章3045.第3045章3217.第3217章第180章 地第1134章 激戰磁山第八百五十七章 當面過招3117.第3117章2610.第2610章2444.第2444章2967.第2967章第七百六十五章 打狗港第33章 北美幫第2217章第64章 火炮(三)第1009章 開國慶典(九)第1914章 高效運轉第233章 拓殖鐵爐港第1917章 利益使然第八百零五章 實力差距第1765章 不服不行3410.第3410章第56章 崖州城(三)第1160章 保護傘第七百九十七章 秘密偵查第229章 崖州局勢變化第六百零三章 遊漳州城第1380章 戰爭的意義2537.第2537章2786.第2786章第五百七十九章 行動日(二)3067.第3067章2473.第2473章第1804章 受制於人2475.第2475章第1412章 深入敵佔區第四百七十三章 港區見聞第1720章 通過考驗第370章 開闢新鹽場第188章 少壯不努力第2212章2654.第2654章第369章 新移民第九百九十六章 心機第1067章 束手就擒第八百七十四章 攻舟山第五百九十二章 福建局勢3291.第3291章3226.第3226章3383.第3383章3057.第3057章第1373章 作戰計劃2711.第2711章第303章 商家座談第1489章 漢軍旗第1337章 前程不定第1663章 攻打馬尼拉(十三)3197.第3197章第1275章 險些露底3159.第3159章3223.第3223章第256章 開發亞龍灣第1235章 偵察敵情2404.第2404章2451.第2451章2452.第2452章第2327章2435.第2435章3083.第3083章3200.第3200章3217.第3217章第九百八十二章 教育措施3015.第3015章第2306章2579.第2579章第五百七十三章 佈網3343.第3343章第2242章第1748章 就算看破也無奈第五百六十五章 各有打算3258.第3258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