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六十二章 走訪民情

拿同樣的報酬,乾的活兒熟門熟路而且要比當力工輕鬆得多,這些衙役自然是樂得輕鬆。至於說替海漢監視知州大人日常言論,甚至是起居行爲,這件事在他們看來並沒有多少道德包袱。這些衙役的存在感一向都是依附於強者,如果沒有庇護,那他們與普通的百姓就根本沒有兩樣——就如同他們此前在工地上做力工那樣。

如今在儋州誰纔是掌握了大勢的人,普通百姓或許並沒有他們這種曾經在公門供職的人看得清楚。大明在儋州的整個統治機構已經被海盜軍清洗過一遍,海漢人來了之後根本沒有試圖恢復原本的模式,而是直接引入了海漢人式的統治體系——以管理委員會爲首的新機構。而協助管委會行使統治權的也不再是他們這些三班衙役,換成了海漢警察和民團。毫不誇張的說,現在大明在本地的影響力跟海漢相比已經差了不止一個數量級。就算朝廷派了五品大員來儋州,對於改變這裡的局勢也於事無補,新來的嚴大人就算再能幹,也不可能以一己之力對抗有錢有勢的海漢。

“跟着海漢人有飯吃”,這句話不但已經成爲了本地民衆的共識,他們這些公門中人也是有同樣的體會。雖說海漢人的規矩又嚴又多,但給的報酬和相應的保障的確要優於大明的水平。

最關鍵的是,海漢人現在所做的事情,都是大明官府無力完成,或者根本沒有去構想過的事,而海漢人正在井井有條地把這些構想一點一點地實現,從社會中下層民衆的角度來看,海漢的施政管理能力顯然比大明的地方官府要強出不少。而海漢跟大明相比,誰更靠得住,本地民衆已經從去年的那次匪災中有了比較明確的認識。

時隔數月,朝廷沒有一兩銀子的賑濟發下來,也沒有派一兵一卒來恢復儋州這裡的社會秩序,最後只等來了一文一武兩名光桿司令,這是來重建儋州還是來應景的?就算不會有人公開談論這種事,但民衆心中自然會對這樣的時局有看法。再相比海漢人一直在儋州所做的事情,孰優孰劣,民衆只要沒瞎就能分辨得出。

嚴明君吃過早飯之後,換上官服又來到前院,看衙役們正將桌案、牌匾等原本儋州州衙大堂所使用的東西擡進來。海漢給準備的這套院子原本是東廠所用,倒也有一個小小的公堂,但要將州衙大堂這些東西全塞進去,地方就顯得有點侷促了。

嚴明君見狀也只能自嘲道:“這樣也好,不然地方大了,你們幾人站在公堂上也顯得空蕩蕩的。”

雖然辦公場所佈置好了,但頗具諷刺意味的是,眼下並沒有任何的公務需要嚴明君處理。目前儋州轄區內的軍政事務都是由儋州臨時管委會進行管理和協調,嚴明君想手頭有事情做,那就只能等管委會把需要處理的公務轉送到他這邊來。當然了,以他昨天在接風酒席上所表現出來的態度而言,管委會在短時間內是肯定不會主動遂他這個願的。

嚴明君本身也不是個閒的住的人,否則就不會上下折騰求來這千里之外的候補官職了。在臨時衙門裡坐了沒多久,嚴明君便索性回到後院換了便裝,然後讓衙役們散去休息,唯獨叫住了頭目何琦。

“何琦,你對本地民情可熟悉?”嚴明君打算出去微服私訪一下,不過幹這事還是得有熟門熟路的人帶着才行,而在他看來,身邊暫時也就只有何琦稍微有那麼一點可信度了。

何琦應道:“回大人,小人便是儋州人氏,若大人想出去探訪民情,小人願做個隨從。”

“如此甚好。”嚴明君點點頭道:“你且去換身行頭,隨本官出去走走。”

何琦也換了一身便裝,然後兩人便出了這臨時衙門。對於新任官員所提出的各種要求應該如何應對,海漢有關部門都在事前對何琦進行了簡單的培訓。類似微服私訪的這種行爲,海漢給何琦的命令就是隨他去,只要安排好人員貼身監視就行。當然了,既然嚴明君點將點到自己頭上來,那這份加班費何琦並不打算讓給別人來掙。

儋州作爲瓊州島上的文化中心,城中還是相當熱鬧的。去年那場戰亂在城市所造成的破壞其實相當有限,主要都集中在城北的官衙區。而何琦帶着嚴明君去的,卻是城南的商貿區和文化區,這邊非但沒有留下什麼戰亂的痕跡,反倒是因爲海漢商貿在戰後的強勢介入,讓這裡的市面變得比戰前更爲熱鬧繁榮了。

嚴明君隨意進了路邊的幾間商鋪,很容易就注意到這些商鋪所出售的物品至少有一半都是海漢所產,而且這些物品明顯要比大明所產的同類商品便宜許多,價格比嚴明君當初在羅定州看到的同類海漢商品也低出一截。當然這個道理很簡單,畢竟從三亞把貨物運到儋州的費用,跟運到廣東內陸是兩種截然不同的概念了。

然而這些在廣東內陸都極有價格競爭力的商品,在這裡的售價更低,就可想而知其市場佔有率有多高了。嚴明君轉了幾家店鋪之後發現,像米、鹽、煤這些生活必需品,似乎都已經被海漢貨給壟斷了。他可不是隻知道圖便宜的愚民,畢竟是有過地方執政經歷的官員,他對於這樣的壟斷式經營還是有一定的敏感度。

拋開經濟方面的複雜原理不說,如果瓊州島在物資供應方面逐步脫離了對大陸的依賴性,那朝廷還能如何控制這片海外飛地?靠軍事手段很顯然已經不可能了,瓊北都已經是如此境地,瓊南那邊是海漢人的老巢就更不消說了。靠民心也不太實際,這島上本來就有數萬跟大明若即若離的黎人苗人,如今從儋州的情況來看,民心似乎也在逐漸偏離大明這邊,而海漢人倒是通過各種各樣的“花招”拉攏了不少擁躉。剩下的手段就只能單純的行政命令,然而嚴明君自己的遭遇已經說明了這種手段在本地已經失效了,他現在可是被徹徹底底地架空,而且連一點反抗的手段都沒有。

出了店鋪,嚴明君對何琦問道:“本官聽說這儋州也有官家鹽場,爲何市面上所見的鹽卻全是標註海漢所產?”

何琦應道:“回嚴大人,本地的鹽場,兩年前就已經停產了,之後本地的商販便只出售海漢所產的精鹽。”

“本地鹽場是因爲價格不如這海漢鹽才經營不下去的?”嚴明君也算是聰明人,結合剛纔所看到的情況,便推理出了正確的答案。

何琦道:“大人明鑑,這海漢鹽比本地鹽便宜近三成,且精細得多,本地鹽商自然是選便宜的進貨。時間一長,本地鹽場的鹽戶們沒了收入,自然就不肯繼續做事了。海漢人又出了價,把這些鹽戶都僱走,送去他們自己的鹽場做工了。”

嚴明君道:“鹽課提舉司遠在廣州,想必也是管不了海漢人在瓊州島上販運私鹽。不過海漢人把鹽價定那麼低,那他們如何能養活那麼多鹽戶?”

何琦心道海漢人何止在瓊州島販運私鹽,就算是海峽對面的雷州、廉州、高州,大部分地方的民衆也都是在吃海漢鹽了。再說海漢人運鹽隊伍都是武裝押運,本島的海運甚至是打着大明水師的旗號在公開走私,那鹽課提舉司就算來了又能把他們怎樣?

“回嚴大人,小人雖未去過海漢人的鹽場,但聽說他們的鹽場都建得頗大,曬鹽的並非本地鹽場所用的石槽,全是數丈見方的大池子,且製鹽之法所需的勞力比傳統制鹽法要少得多,所產之鹽勝過大明鹽戶十倍,是以價低卻仍有豐厚的利潤。”何夕腹誹歸腹誹,但還是原原本本地照自己所知回答了嚴明君的提問。

“那這稻米、生鐵、煤炭,也俱是如此?”嚴明君繼續問道。

何琦應道:“大人所料不差。”

嚴明君雖然已經有所預料,但聽到何琦的回答還是難免有些喪氣。這些民生所需的商品全都被海漢所把控,大明想要再奪回本地的控制權可就不是簡單的行政手段或者軍事手段就能解決了。不然就算拿回儋州,本地沒了足夠的生活物資供應,那民間一樣會發生大亂。

嚴明君搖搖頭,沒有興趣再逛商鋪了,轉身走了一間茶樓,打算歇一歇腳。小二見嚴明君穿着不像平民,又帶着隨從,便招攬二人上了二樓雅座。嚴明君也沒什麼架子,讓何琦也在下首坐了。

這雅座之間是以屏風隔開,小二上完熱茶糕點之後,嚴明君便聽到隔壁一桌人正好在談論新官上任的事情,他便立刻豎起了耳朵。

便聽其中一人說道:“這次朝廷新派了兩位大人來儋州赴任,看樣子朝廷還是沒有打算丟掉這地方。”

另一個稍粗些的聲音應道:“朝廷怎麼打算,如今已經不是重點,儋州今後局勢如何,還得看海漢人的意思。”

先前那人問道:“鄭兄可是有什麼內幕消息?”

被稱作鄭兄的人說道:“昨天家父也去參加了新來兩位大人的接風宴,回來之後簡略說了一下當時的情形。今後儋州這地方,恐怕是由不得大明做主了。”

“此話怎講?”

“這次來儋州接任的兩位大人,一沒帶銀子來,二沒帶兵來,到了這裡就想從海漢人手裡把權力接過去,你要是海漢人你會怎麼做?管委會的張主任可是一點都沒客氣,當場就拒絕了新來那位嚴大人的要求。在場三桌人,沒一個站出來幫新任知州說話的。家父說如果不是那嚴大人立刻服軟,搞不好張主任當場就要跟他翻臉。那樣的話,只怕要等兩三個月之後,纔會有下一任知州再派過來了。”

這種說法立刻得到了旁人的贊同:“鄭兄說得有理,想那上任儋州同知薛大人,便是不肯跟海漢管委會合作,還說什麼要將海漢自行推選出的首領繩之以法,結果沒幾天就從儋州城裡消失了。海漢人說他是勾結海盜,私自外逃,本人是不信的。”

“慎言!海漢治下,這種話豈是隨便亂講的!”立刻有人在旁邊阻止了這個口無遮攔的大嘴巴。

那一桌說得興起,嚴明君在屏風這邊卻是聽得冷汗連連。這海漢人在儋州無法無天的程度,已經超乎了他的想象,還好昨天那個場合沒有把話說死,否則今天一早登門的大概就不是復工的衙役,而是前來抓捕自己的海漢民兵了吧?

嚴明君忍住心頭不快,繼續聽下去,隔壁那一桌所談及的也幾乎都是本地時事,倒是有一多半都跟海漢人有關,倒是由此又知道了不少事情。

嚴明君聽了大概半個時辰,便確定了隔壁這桌人的身份,幾乎都是本地的官二代富二代,這些人對於海漢的態度敬畏居多,反感也有,但程度並不強烈。這也是因爲他們的家庭與海漢之間有着各種利益糾葛,很難說清海漢的到來對他們的利弊。

但這些人在其中一件事上態度非常一致,那就是絕不能輕易得罪海漢人,因爲不管是他們自己還是他們身後的家族背景,都必須要看海漢人的臉色行事。他們的家族利益,也與海漢息息相關。在這個方面,大明的影響力再一次遠遠地落後於海漢。

後來這些人的話題慢慢偏離到生活瑣事上,嚴明君便沒興趣再聽下去了,讓何琦去結了賬,兩人出了茶樓,慢慢朝着南門方向走去。沒走多遠便有人在後面大聲招呼:“嚴老弟!”

嚴明君回過頭去,見同樣是一身便服的李進正大步走過來:“還說過去找你吃飯,結果你家人說你出來了,叫我好找!”

嚴明君道:“李兄找我何事?”

“去那邊看看。”李進指了指南門:“我打聽過了,以前儋州駐軍的軍營就在南門下面,正好閒着無事去看看。”

第四百四十三章 由擴軍所引出的問題第143章 登陸新港第2032章2880.第2880章第1044章 菸草貿易第1330章 權限之爭3305.第3305章第77章 崖州工作組(一)2821.第2821章2786.第2786章第四百三十二章 無法無天第1713章 特權機構第六百二十六章 天降橫財第1260章 說書先生第2036章3317.第3317章第94章 人口輸入第2215章2529.第2529章第2268章3232.第3232章3247.第3247章第2171章第1428章 三路齊發第2258章第1206章 運作機制3292.第3292章2638.第2638章第1181章 親自出面第2284章3032.第3032章第1761章 武力展示(三)第四百一十二章 勸說武森第46章 達成合作第2171章第1631章 兵分三路第1166章 再見面2463.第2463章第1877章 國家實力第八百一十二章 說客3220.第3220章第1362章 最後一搏第197章 李大掌櫃第九百二十二章 安不納島3291.第3291章第1041章 剿殺第2063章第1757章 依法處置2580.第2580章第四百二十章 勘探完成第1879章 軍火貿易第1121章 老熟人第七百二十八章 艱苦的作戰第1991章2936.第2936章3229.第3229章第1823章 大同江防線2637.第2637章第四百零二章 新移民第241章 魏平的作用第1796章 偵察行動第102章 管理的學問第1020章 先遣隊(一)第1890章 香港島3129.第3129章第九百九十六章 心機第1313章 勝利堡的真面目第五百四十章 繼續南下第1345章 脅迫2368.第2368章2893.第2893章3076.第3076章第2277章第六百六十二章 荷蘭人的難題3235.第3235章第1650章 教會的寶藏3409.第3409章第1493章 無用信息第六百七十九章 參觀石碌第2015章第2167章第2328章2943.第2943章第1495章 朝鮮使者2379.第2379章第1852章 強國之路第六百四十章 局勢惡化第317章 瓊聯發掛牌2896.第2896章第1085章 收買拉攏第2181章2639.第2639章2805.第2805章2465.第2465章第1467章 利益交換第152章 內河航運系統第100章 庭審2860.第2860章第1165章 真相大白第1884章 中左所城軍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