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六章 損耗品

1630年3月7日,位於昌化內陸某處的工地指揮部。

“八個月的施工期,你這邊的苦役營死了五百多人,平均每天兩條命啊!”陶東來翻看着昌化項目的事故記錄清單,忍不住感慨道:“你這死亡率要是放在田獨那邊,恐怕我們這幾個主管工業的執委全都得因此而下課了!”

喬志亞輕輕搖頭道:“陶總,情況不一樣,不能這麼簡單比較數字。田獨那邊有嚴格的管理制度,有操作規程,有醫療保障,我們這裡可什麼都沒有。昌化到石碌這條路,絕大部分都是在野外施工,最危險最累的活,也都是交給這些苦役在做,我們沒有多餘的藥物和食物來保證他們的身體狀況,有限的資源只能儘可能用在自己人身上。你可以看一看開工以來歸化民的傷亡情況,到目前總共也只有十幾人,起碼歸化民的折損還是在可以接受的程度。”

陶東來道:“現在安排在工地上的苦役大概還有多少人?”

“一千二百八十三人。”喬志亞立刻就報出了一個精確的數字:“苦役營每天都會清點人數,上報到我這裡,這個數字是昨天晚上收工時的統計結果。”

陶東來正待說話,一名歸化民幹部急匆匆地走進來道:“報告首長,工地上出了事故,有兩名苦役被石頭砸到,目前工地上已經暫時停工,請首長指示!”

陶東來與喬志亞對視一眼,這還真是說什麼就來什麼。陶東來主動站起身道:“既然出了事,那我們就過去看看吧!”

出事的地方距離工地指揮部並不算太遠,一里多地的距離,走路幾分鐘就到了。陶東來和喬志亞到達出事地點的時候,這裡已經被一個班的民團士兵隔出一道圈子。在現場處理事故的是臨時被作爲技術人員抽調過來的安西,看到兩人到來,他也只是無奈地搖搖頭道:“沒辦法,傷了兩個,一個死透了,另一個也殘廢了。”

出事的地方是一處不算太高的土坡,昌化至石碌的軌道線要從這裡穿過,施工隊便在土坡中間挖出了一道大約六米寬的豁口。不過由於豁口兩邊的坡壁並沒有來得及做進一步的固化處理,結果今天就有一塊鬆動的石頭從坡頂掉落下來,在下面施工築路的兩名苦役就倒了黴,一人正中頭頂當場就掛了,另一人則是被砸到大腿上,現在還倒在地上大聲呻吟着。

陶東來看了現場,也沒什麼好指責安西的。雖然照正規作業程序來說,肯定應該先把工地上的危險因素消除之後才能繼續施工,但執委會給這條路的工期壓得非常緊,如果按照標準程序,先處理道路兩邊的坡壁,那麼整個工程進度可能就會因此而延後三到五天的時間。而安西選擇一邊繼續築路,一邊處理兩側的坡壁,也是爲了工期考慮。

“陶總,這得趕緊處理了,不然放這兒也是耽擱工夫。”喬志亞見陶東來沒有很快表態,便低聲提醒道。

陶東來回過神來點點頭道:“好,按照你們平時的方式處理吧。”

喬志亞立刻下令道:“來人,把死者傷者都擡走。安西教練,派人檢查一下坡頂還有沒有鬆動的地方,沒問題就儘快復工!”

幾名勞工很快用擔架擡走了死者和仍在哀號的傷者,另有勞工上前將出事地點的血跡用浮土蓋住。監工們喝斥着蹲在一旁的近百名苦役趕緊起身,讓他們重新回到工地上開始勞作。

陶東來沒有追問那兩名被擡走的苦役會怎麼處理,在這種荒郊野外的地方,大概也只能隨便找個地方挖坑把死者埋了。至於斷了腿那人估計更慘,醫療人員頂多也就能給他腿上綁個夾板了事,然而像這樣因傷而不能出工的苦役,伙食供應是要扣去一半的,這傢伙有沒有命熬到骨頭重新長好的那天,就只能憑運氣了。

“類似這種事基本每天都會發生一兩起。”喬志亞苦笑着說道:“這些苦役不是專業的施工人員,他們在工地上也沒有多少自我保護的意識,就算有工頭警告他們,也起不了多大的作用。而且這中間有不少人是南越的戰俘,他們大概連我們說的話都聽不懂,所以我們還特地招了一批安南裔的歸化民在這邊當工頭,指揮他們勞作。”

在這片工地上勞作的苦役,其中的絕大部分是被安南朝廷以抵押戰爭債務的名義輸送給海漢的南越戰俘,這些南部人既不會說漢語,血統也更接近馬來一帶的土人,難以對海漢產生認同感和歸屬感,對執委會而言並沒有太大的招安價值,除了少量有水手、工匠等從業經歷的人被篩選出來之外,絕大部分的戰俘都被直接送進了苦役營當作純粹的勞動力使用。

這些人在苦役營只能得到最基本的生存所需,而且也沒有明確的刑期,默認就是要一直幹活幹到死的結局,從執委會到基層的工頭幾乎都是將他們視作了消耗品。陶東來雖然先前也有質問喬志亞的舉動,但他的出發點也是將這些人視作了海漢名下的財產,而並不是在意他們的性命。如果能夠以類似這樣的方式來換取成倍的基礎設施建設速度,那執委會大概會很樂意吸納更多的這種超級廉價的勞動力。

儘管這種做法並不是很人道,但穿越者們也很清楚自己來到這個時空並不是來做慈善事業,而是來征服這個世界,對弱者的壓榨與殺戮必然會貫穿海漢逐步擴張的歷史,這是絕對無法避免的現實。就算苦役營的傷亡比現在再增加一倍,執委會也頂多就是追究一下管理上的疏漏,儘可能減緩苦役損耗的速度,但絕對不會質疑這種做法的合理性,因爲建立苦役營這件事本身就是當初執委會所作出的決定。

在前些日子陶東來向葡萄牙代表托馬斯提交的新交易方案當中,海漢的購物清單中就赫然加入了“勞動力”這一個獨立的項目。當時托馬斯也曾向陶東來徵詢過需要什麼樣的勞動力,陶東來的回答非常簡單——只要四肢健全,能夠有正常人的勞動能力即可。至於單個勞動力的價格嘛,可視葡萄牙這邊所能提供的數量和質量再做進一步的協商。

托馬斯可不是什麼老實人,一聽陶東來這話就已經明白了——海漢人這是要大量購買奴隸啊!這可就真是找對人了,葡萄牙人開始做奴隸買賣的時間,幾乎可以跟他們在大海上開闢跨洋航線的時間劃等號,幹這個還真是熟門熟路。

早在1441年,由安陶·貢薩爾維斯所率領的一支葡萄牙探險隊,就在毛里塔尼亞附近沿海擄掠了數名非洲黑人,帶回到里斯本作爲奴隸出售,這大概就是葡萄牙最早的有記載的黑奴貿易開端了。到了15世紀的後半葉,葡萄牙人從西非販運了大量的黑人奴隸回國充當勞動力,還賣到了馬德加羣島、加那利羣島、佛得角羣島等大西洋島嶼上的甘蔗園裡工作。

而到了一個世紀之後,葡萄牙人的販奴生意轉向了美洲,位於非洲幾內亞灣的聖多美島成爲了當時最主要的奴隸轉運站,每年從這裡轉運去美洲的黑奴多達數千人。直到1576年葡萄牙人在羅安達灣建立了更爲便捷的新轉運基地,聖多美島才逐漸失去了功用。

葡萄牙人自然沒有忘記把他們的這項傳統生意帶到亞洲來,不過因爲在遠東地區並沒能有佔領到面積較大的殖民地,因此也沒有多少諸如種植園這樣的勞動密集型產業,商人們對於黑奴的需求量非常有限。雖然就連托馬斯身邊都帶着黑奴侍從,但葡萄牙人一直都沒有意識到可以把這個產業向海漢人進行推銷。

直到陶東來代表海漢主動提起這件事之後,托馬斯才發現原來自己一直都沒有意識到海漢在勞動力方面的需求竟然是如此迫切。他只知道海漢人在瓊州島的西邊又開始了一個極其龐大的工程計劃,以至於抽調走了三亞幾乎全部的工程技術人員和苦役營奴隸,但從海漢提出的要求來看,很顯然現有的勞動力還並不能滿足他們的工程所需,以至於要想辦法從其他途徑獲取更多的廉價勞動力——比如說直接向葡萄牙人購買。

陶東來甚至還當場暗示了他,可以考慮用武器換勞力的方案,這對於葡萄牙來說絕對是一個值得認真考慮的建議。畢竟在非洲捕奴的成本極低,肯定要比用真金白銀購買海漢人的武器划算得多。而後托馬斯便已經讓人前往馬六甲送信,委託印度半島上的果阿殖民地儘快在當地籌集一批黑奴運往三亞,這至少要比從非洲現抓一批快得多。

當然了即便是從果阿出發,這消息一來一去,大概也得要半年上下才會有第一批奴隸到貨,因此在那之前,海漢各個工地上的各種危重體力勞動還是得依靠苦役營這些勞動力頂着。儘管因爲各種事故而造成的折損率相當高,但正如喬志亞先前所說的那樣,至少歸化民的傷亡率是控制在了一個相對較低的水平,而這也正是執委會所比較看重的指標之一。

在這起工傷事故發生之後的一週內,昌化至石碌交通線的各處工地上又死了四名苦役奴隸。其中一人是病死,一人是在試圖逃跑時被民兵當場擊斃,剩下的兩人才是正兒八經的工傷丟了性命——在昌化江鐵路橋的施工現場不慎落水,直接就被江水給沖走了,兩天後有人在下游的河灘上發現了他們的屍首。

三月中旬,陶東來離開昌化港返回勝利港。還有半個月時間就是穿越三週年到來的日子,而這已經成爲了海漢治下地區每年固定慶祝的主要節日之一,執委會有很多的準備工作要提前安排,陶東來也必須回到自己的崗位上去主持大局了。

除此之外,各個駐外機構的主要領導人都會在這段時間返回勝利港,履行一年一度的述職任務。而執委會的主要成員,在此期間也基本不會外出,都要留在勝利港參與商議下一年度的各種規劃。

不過在週年慶慶典到來之前,讓海軍盼星星盼月亮的蒸汽機操作維護人員終於是到位了,“威嚴號”在某個清晨用嘹亮的汽笛聲宣告了蒸汽戰艦時代的來臨——這要比世界上的首艘蒸汽輔助動力戰艦,法國人於1849年建造的“拿破崙號”足足提前了兩個多世紀的時間。

當“威嚴號”的煙囪裡冒着煤煙駛離軍港碼頭的時候,對岸民用碼頭上的很多人都看直了眼——這艘大戰船明明沒有升起船帆,爲何還能在海面上航行?還有這船上不斷噴出的黑煙,難道是失火了不成?

在“威嚴號”駛出勝利港的過程中,王湯姆臉上一直都掛着淡淡的微笑。作爲推動蒸汽戰艦計劃的主力之一,王湯姆非常享受這種得來不易的快感。另一艘同級別姊妹艦“威風號”戰艦,也將在上半年之內正式加入海軍編制。這兩艘代表了民團海軍最高等級戰力的新式戰艦將分別駐紮在勝利港和新落成的香港島南港,併成爲三亞和珠江口海域兩支艦隊各自的旗艦。

當然了,在造艦方面也不盡然都是好消息,由於建造這種新式戰艦的費用過於高昂,執委會已經下令暫緩第三艘蒸汽輔助動力戰艦的建造工作——這第三艘船本來是要分配給駐安南的海軍使用,不過因爲安南內戰已經宣告結束,執委會認爲將這麼強大的武力常駐在中南半島似乎有一點浪費,而南方的幾處港口才剛剛開始動工,即便今年造出來,也只能駐紮在並不會爆發戰事的北方,實際所能起到的作用不大。

第3434章2905.第2905章第八百三十七章 誘惑第2201章第2126章3009.第3009章3246.第3246章3016.第3016章第1637章 戰略與戰術第1196章 重獲自由的機會第1755章 都是表演第3448章第1076章 膠州灣第四百五十四章 規矩與目標第六百二十四章 利益相關2654.第2654章第2244章第3436章第五百八十一章 餘波第3434章3251.第3251章第1471章 北方航線(四)第390章 交戰第2245章第九百一十四章 戰後清點第2172章第1251章 各懷心思第1274章 厲害人物第1887章 高雄見聞第八百八十五章 山中追剿第六百一十二章 性能與戰術2969.第2969章第1236章 集結點第七百八十五章 合作開發2906.第2906章第八百一十九章 壓制第1190章 抓捕第1750章 民間傳聞第八百二十六章 通報情況2397.第2397章第1960章第307章 獻禮工程2554.第2554章第2016章第2318章第3439章第1485章 海漢模式第1866章 落後就要捱打3010.第3010章第七百四十二章 引入移民第1258章 市場競爭第九百七十章 苛刻的交換條件第四百九十七章 三週年慶3010.第3010章第213章 說服工作第1438章 實力差距2464.第2464章第2062章2385.第2385章第五百三十七章 照葫蘆畫瓢第153章 關於新航路的意見分歧第1231章 戰爭可能第1991章2523.第2523章第2116章第2119章第1262章 看家護院第2210章2996.第2996章3273.第3273章第303章 商家座談第1786章 惹不起第八百九十章 斷人財路第1486章 各憑本事2834.第2834章3080.第3080章第103章 計劃提前第四百九十四章 新港落成第1332章 令人絕望第1684章 陰差陽錯第2286章第307章 獻禮工程第136章 新任巡檢(三)第1820章 拖延作戰第七百五十六章 濁水溪畔第394章 受降2848.第2848章第1440章 前後夾擊第1807章 聯合行動第1743章 各有目的第1237章 萬事俱備第31章 水電站開工第1982章第1364章 戰爭的開始第2340章第1361章 兵臨城下第1448章 伏擊第七百一十三章 南海新移民第1793章 落腳之處第八百四十六章 強行接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