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五章 甕中捉鱉

“貨已經裝完了,老闆簽字吧!”碼頭工作人員在確認貨物移交完成之後,便要求宋三在相應的單據上簽收。

宋三不會寫字,便用印泥按了指印上去,然後招呼水手們集合清點人數,準備出發。當然他也沒忘了派人去通知民團的人,讓他們趕緊登船。

李清揚倚在船舷,看着這一隊大約二十人的武裝民兵從碼頭棧橋魚貫登船。很顯然這些士兵並不是第一次乘船出海,臉色都顯得很輕鬆,如果不是背在身後的帆布揹包和火銃,李清揚很難將他們作爲一羣士兵看待。

突然間李清揚感覺到有人在盯着自己,轉頭望去卻見那名姓蕭的海漢軍官正站在碼頭上朝自己微笑揮手道別,這個動作讓他舒了一口氣。如果這姓蕭的海漢人也要登船,那李清揚的神經大概就真得全程緊繃了,他可不想在去往三亞的這些天裡一直都被這個可怕的海漢人所注視。

“解纜升帆,出發!”宋三一聲令下,甲板上的水手們頓時忙活起來,幾名水手站在船舷邊,用竹篙將船身緩緩地撐離岸邊,另外幾人合力將下到水中的錨鏈拉起,帆船在風力作用下慢慢在河心調頭,駛往東南方向的珠江河道。

登船的民兵隊伍並沒有進入船艙休息,而是在帶隊軍官的指揮下,在甲板上靠着左右船舷坐成兩列。

從李家莊附近水道駛入珠江,距離萬山港還有大約六十海里的距離。這點航程對“探索級”的帆船而言大概就是半天多一點的時間,但對李清揚所達成的這艘廣船來說,卻需要大半天的時間才能完成。在天色開始擦黑的時候,負責瞭望的水手終於堪堪望見了大萬山島上的燈塔。

“那便是萬山港?”聞訊走出艙房的李清揚,望着遠方海平面上的一點亮光問道。

“沒錯,大概還有半個時辰就能到了。今晚在萬山港住一夜,明天一早再接着出發。”眼看目的地在即,宋三也是顯得十分輕鬆。

抵達萬山港的時候,天色已經黑了下來,儘管港口兩岸都有指引船隻進出港口的燈火,但這個時候已經看不清島上的岸防炮工事了,這讓李清揚不禁感到有些遺憾。

帆船緩緩靠上碼頭的時候,李清揚注意到岸邊有一隊全副武裝的海漢民兵在等着,這讓他的神經又再次緊張起來。不過他看看船上其他人都沒有特別的反應,便料想這大概也是海漢人的某種例行手段而已,倒是不可因此而自亂陣腳露出破綻。

李清揚環顧四周,雖然天色已經暗了下來,但從港灣岸邊的燈火,還是能夠大致推斷出這個港口的規模其實並不大,不過地形天然向內凹進,倒也算是一個不錯的海上避風港了。

船隻靠岸之後,首先登船的便是萬山港港務中心的工作人員,首先要登記船上的人員和貨物情況,如果有需要登陸的人員,還要單獨進行登記,以便安排住宿。

那一隊搭船的民團兵這個時候便先行下船了,他們可不需要任何形式的登記,只需服從本地的軍事主官的命令就行。

李清揚在途中便與同伴商量好,這一夜一人留船,一人上岸。李清揚現在跟船長宋三已經基本混熟了,本身的職位也勉強算是管理層,上岸住一晚旅店這種待遇還是能夠享受到的。他提出之後,宋三也欣然同意——接下來還得在海上漂泊數日,能在陸地上多住一夜也是好的。

在完成登記之後,宋三、李清揚等人在工作人員的帶領下登陸來到岸邊的一處小院,並安排了他們的食宿。工作人員離開前還特地叮囑他們夜間不要隨意走出院子之外的地區,以免引起不必要的誤會。

待那人走後,李清揚才向宋三詢問道:“此地管理一向如此嚴格?”

宋三搖搖頭道:“那倒也不是,萬山港給外來人員專門劃有一塊活動區域,只要不出這片區域就沒事,倒是沒有限制過不讓出院子。待我稍後找人問問,或許是有什麼變故。”

李清揚點點頭,心不在焉地吃了晚飯,便回到給自己安排的小單間中。以海外孤島的條件而論,這小單間的條件已經算不錯了,房內有一張三尺寬的木牀,上面有薄被和竹蓆。另外屋內還有一張小書桌和一把椅子,一個小小的衣櫃,櫃子上點着一盞海漢出的玻璃罩防風油燈。地板均是木製,上面刷了一層清漆。屋內乾乾淨淨,沒有任何的異味。隔壁有洗浴的地方,茅廁在院子另一頭,都是公用的設施。

因爲只在這裡休息一晚,李清揚的個人行李幾乎都放在船上並沒有帶出來,李清揚拿了屋內的銅盆去隔壁打水洗漱之後,便回到屋裡躺在牀上,細想着今天的經歷見聞。

相比南鎮撫司之前所得到的各種隻言片語的信息,李清揚這次率隊南下所獲得的消息無疑更爲詳實和全面。海漢人絕非傳聞中爲數僅三五百人,只是單純從事海上貿易的海外漢人遺民,這幫人不但有賺錢的手段,而且也顯露出了極大的野心,對大明朝廷來說絕對算是一個潛在的威脅。

這支勢力選擇了在天高皇帝遠的瓊州島南端落腳,而整個瓊州島的駐軍纔不過萬人水平,戰力更是堪憂,反觀這海漢人組織的所謂民團,竟然是清一色的制式火銃,連軍服都是統一的,這哪裡還是什麼民團,簡直就已經是私人軍隊了!雖然暫時還不清楚海漢民團的具體規模有多大,但從海漢人控制的地盤和人口來推算,只怕兵力要以千計了,考慮到海漢民團的裝備水準,其戰鬥力大概已經不是瓊州島駐軍能夠對付的水平了。

最讓李清揚擔心的還是海漢人的水師,如果傳言屬實,那海漢人的戰船武裝水平也超出了大明水師一頭,而這種戰力的差距恐怕要以五倍十倍的兵力才能重新將雙方拉回到同一起跑線上,而兩廣地區的水師顯然離這個目標還有相當大的差距,別說什麼作戰,恐怕連封鎖海漢人的貿易航道都做不到。

李清揚受命南下時還認爲這應該是一個比較容易的差事,只要查實罪名,然後報請地方官府調兵掃平這幫外來者就是了。但隨着瞭解到的狀況越來越多,李清揚也意識到自己當初把事情想得太過簡單了。就目前所掌握的消息,已經足以給海漢人定下數條大逆不道的罪名,但要如何才能處置這些人?人家有錢有兵有地盤,當然不可能接到官府發過去的一紙文書,就自己戴上腳鐐手銬去大牢裡待着。想要平了這股“亂黨”,最終恐怕還得動武才行。

然而據李清揚的瞭解,兵部恐怕並沒有在瓊州島大動干戈的這部分軍費預算。從天啓年間開始,國家的戰略中心就已經放在了北疆,爲籌集軍費所徵的遼餉,數量幾乎每年都在增多,朝廷財政的相當一部分都用在了東北前線。如果要動海漢人,那華南地區至少得調動上萬的作戰部隊出征瓊海,這需要調集的船隻和糧草、補給都絕非短時間內能夠籌措到的數目,但要對付海漢人,最緊要的恐怕就是時間問題了。

根據現在所掌握到的信息,海漢人在崖州落腳,距今也不過才兩年多時間,然而其實力已經隱隱成了瓊南地區的實際控制者,並且在兩廣乃至福建地區的官場和民間都有了不小的影響力,假以時日,就算這支勢力沒有公開造反,以他們的手段,也足以把瓊州島變成一塊法外之地,脫離朝廷的實際管轄。

打,不見得能順利地解決掉問題,甚至會給朝廷造成很大的麻煩。但不打,日後這個問題遲早也會發展到無法收拾的境地。李清揚赫然發現自己甚至都還沒有去到目的地,便已經陷入了兩難的境地。

“待到了三亞落腳之後,需儘快修書回報,這頭疼的事情還是交給上司們去決斷吧!”李清揚輾轉反側到後半夜,才終於想出了一個不是辦法的辦法,迷迷糊糊地睡着了。

天色剛矇矇亮,李清揚便被一陣高亢的號聲給鬧醒了。他穿好衣服來到外面,見其他房間的住客也已經紛紛出來了。

李清揚一眼看到睡眼稀鬆的宋三伸着懶腰走出來,便湊過去低聲問道:“宋三哥,這號聲是何道理?”

宋三打了個大大的哈欠道:“這是島上的民團軍要出早操了!這裡跟別的地方不太一樣,是民團軍直接管轄的地區,所以什麼都得照着民團軍的規矩來。他們出早操,別人也都別想睡懶覺了。”

李清揚愕然道:“難道****都是如此?”

“****皆是如此。”宋三一副理所當然的神情點點頭道:“海漢民團打仗厲害,那可是實打實練出來的本事。哪像朝廷的軍隊,嘿……算了不說了。”

李清揚對此也無言以對,就算是朝廷的精銳部隊,也不可能每天出操,地方駐軍半月一操甚至一月纔出一次操的情況非常普遍,雖然平時沒人覺得這有什麼不對,但跟海漢民團的訓練一比就高下立分了。他雖然不是軍人,但也知道軍隊如果疏於操練,就很難確保他們能夠在戰場上有傑出的表現,特別是在面對海漢民團這種裝備好訓練又勤的對手,最終恐怕又得依靠兵力優勢來拉近戰鬥力上的差距。但這又會回到惡性循環的出發點——朝廷大概不會有多餘的軍費提供給南方進行規模龐大軍事行動。

李清揚正略感沮喪之際,聽到院外傳來一陣整齊的跑步聲,以他的經驗這至少是百人以上的部隊在集結時纔會發出的響動。李清揚很想出去看看這海漢民團出操究竟是如何個操練法,但又擔心自己的行跡太過招搖被海漢人注意到。正舉棋不定之際,卻聽到那腳步聲竟然就在院落外停了下來。

片刻的寂靜之後,四周的屋頂上突然冒出了不少人頭,然後是一排槍管伸了出來,居高臨下指向院內目瞪口呆的衆人。

“一號院的各位稍安勿躁,這是正常的軍事演習,聽從指揮,不要亂動,不會有人受到傷害!”有人拿着鐵皮喇叭,趴在牆頭上朝院內的人大聲喊話道。

李清揚的第一反應就是出事了,他下意識地便開始左右觀察可供逃跑的缺口。然而這個院子是四方結構,四面都是平頂住屋,只有一扇朝向港口的大門進出,而每間屋子的窗子都是朝向院內,就連茅廁和浴室都沒有通向外面的出口,除了大門之外就只能翻上屋頂才能逃離這個院子了。但在十幾支槍口的瞄準下,李清揚不敢確定自己是不是有機會能夠毫髮無傷地攀上這大概八尺高的屋頂。

昨晚入住時已經天黑,李清揚並沒有留意到這個院子的奇怪佈局,此時發現不對,已經爲時已晚了。這院落的設計簡直就是一個小小的囚牢,住在其中的人對於外界的管控根本就沒有反抗或逃脫的機會——這正是他此時此刻處境的真實寫照。

李清揚正彷徨無措的時候,宋三倒是在旁邊出聲安慰道:“莫怕,民團軍是不隨便抓人的,既然只是演習,你且好好站着,不會有事。”

李清揚心道這隻怕並非是海漢人安排的演練,而是衝着自己來的,只是不知道自己究竟在哪裡露了馬腳,竟然會被他們留意到。船長宋三一直就跟自己在一起,也沒有發現什麼不對,那海漢人到底是如何揪住了自己的把柄?

大門吱呀一聲打開,一隊荷槍實彈的民團兵魚貫而入,跟在後面的是一名面相非常年輕,甚至可以用稚氣未脫來形容的海漢軍官。不過李清揚能從這個年輕人的身上感受到與李家莊那位蕭姓軍官類似的氣勢,這種帶着殺氣的威懾力與他外表的年輕不太相稱,不難推斷出這名年輕海漢軍官已經經歷過了戰爭的磨練。

第1251章 各懷心思3290.第3290章第1470章 北方航線(三)第2193章3128.第3128章2588.第2588章第1887章 高雄見聞第九百七十八章 石碌礦場第1344章 利益衝突第四百一十五章 測試內容第1819章 戰局吃緊第188章 少壯不努力第2149章第1061章 計劃變更第1977章第332章 肥肉與陷阱2961.第2961章3316.第3316章第2136章第1222章 星島現狀2491.第2491章第1533章 官方往來第1978章2628.第2628章3170.第3170章第1136章 無處可逃第1355章 騎兵營的作用第1678章 特權機關第1501章 朝鮮人的態度第六百一十九章 南日島之戰(六)第1251章 各懷心思第212章 駐廣辦的改造工程第107章 市場變化第九百八十一章 社會變革2570.第2570章2394.第2394章第八百九十九章 北上考察(一)第221章 越南之行(四)第2074章第1973章第2083章第1497章 夾縫中的朝鮮人第九百五十九章 偵破進程2571.第2571章3370.第3370章2846.第2846章第2038章第1684章 陰差陽錯第309章 機構和人事調整第1296章 新式火炮第1376章 工作交接第1603章 商業談判2770.第2770章第1593章 別樣的聚會第142章 轉運策略第2235章3370.第3370章3370.第3370章第四百零五章 新生活(一)2403.第2403章第2171章3177.第3177章第1134章 激戰磁山2422.第2422章2879.第2879章第1712章 特殊招募第1436章 攻防轉換2547.第2547章第1328章 戰後清點第3451章2740.第2740章2603.第2603章第2289章第262章 商量條件第1773章 靈活應對第290章 殘酷的現實第231章 駐崖辦的人員調整第2341章第2077章第七百六十七章 談判與妥協2984.第2984章第1395章 收網日第九百九十二章 重返三亞港第1936章2452.第2452章第1973章3240.第3240章第183章 防災減災第1040章 脫險3327.第3327章3136.第3136章第五百八十三章 無法照搬的模式第335章 第二批援軍抵達2513.第2513章第六百四十八章 島上夜襲第2274章2538.第2538章2641.第2641章第2233章第1118章 援助與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