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29章

正如何夕所說,衡量海漢對外軍事行動是否激進的標準,並不是行動頻率的高低,而是通過行動所取得的實際戰果。

星島大區在年初實施的軍事行動,師出有名,對內對外都能有所交代;過程順利,自身消耗和人員傷亡都能控制在極低的程度;成果斐然,將海漢版圖向西擴展至印度洋。

如果每次對外軍事行動都能有這樣的高質量,那執委會當然不會認爲這是激進的做法,反而會巴不得海外大區都能照此操作,多多益善。

而星島大區有了成功的範例在前,再向執委會提交類似的行動計劃,自然就很容易得到批准了。哪怕需要投入大量軍費,擴編部隊採購軍備,相較於成果而言也還是值得的。

不過開疆拓土的行動也並非紙面報告上寫的那麼簡單輕鬆,即便目前暫時還沒遇到強勁的對手,海外大區也得花時間來消化新近佔領的地區。在這個過程中不僅需要向當地遷入移民,同時還得完成大量的基建工程。

星島大區不斷從國內招募移民和管理人才,正是爲了要在這些新殖民地快速建立起與本土一樣的社會體系,才能使當地變成海漢繼續拓展版圖的跳板。

在此期間,星島軍方也正在爲下一輪的擴張做準備。從國內訂購的大批軍火、戰船,也正是備戰工作的一部分。

“我國要打通連接西方世界的海上航路,必然需要規模龐大的武裝艦隊在沿途各地駐紮,現有的編制當然遠遠不夠。你現在覺得星島大區的艦隊擴張太快,編制過於龐大了,但等到十年後再回頭看,你就會知道這個時期的擴軍整備,僅僅只是一個開始罷了。”

“不管是錢天敦率部南下,還是星島駐軍大舉擴編,目的其實都是爲了今後幾十年乃至幾百年間的制海權,能夠長久地控制在我國手裡。你如果還是不懂,就好好想一想星島是怎麼來的。”

何夕的聲音沉穩而有力,張千智一邊聆聽一邊在心中細細琢磨。

海漢的發展日新月異,即便張千智已經在這種環境中生活了三十年,也還是很難憑空想象,海漢在十年後會是怎樣的強盛景象。但過往的經驗表明,他應該無條件相信執委會和何夕的遠見,因爲這些高官纔是國家發展方向的決策者。

如果沒有超乎想象的遠見卓識,海漢又怎麼會在剛建國才幾年的時候,就派出羅傑率部去到距離三亞足足四千裡外的南海另一頭,去佔下當地一個幾乎荒蕪的島嶼。

直到過了好些年,星島的基建和人口都發展到了一定的程度,對馬六甲海峽航道的影響纔開始逐漸顯現出來。

而這些在二十多年前就開始實施的手段,最終目的就是爲了確保連接東西方世界的海上航路,能長期掌控在海漢手中。

張千智自知不具備這樣的長遠眼光,既然何夕稱星島的行事方向是對的,那他也就不會再質疑了。

他正待告辭離開,何夕又叮囑了兩句,讓他趁着星島西擴的機會,儘快安排安全部的機構也在當地開枝散葉,不要次次都讓軍情局佔了先。

張千智雖然最近張羅着招募了不少人手,但這些新人還需經過一段時間的培訓,至少也要明年年初才能正式入職。在那之前,安全部的人手短缺問題還將持續一段時間,恐怕是抽不出人手去到數千裡外的印度洋當差。但何夕既然將此事當作一項任務交給自己,張千智也只能苦笑着先應下來。

如果是去往大陸地區辦差,張千智倒是可以按照之前處理無間計劃的辦法,先從內勤人員中抽調幾個人應個急。

但何夕所要求開設的新分支機構是要針對印度洋地區,目前只能選擇年初新佔領的普吉島作爲落腳地,如果從三亞出發,得在海上漂足足一個月才能到達目的地。

即便是就近從星島出發,前往普吉島的航程也長達兩千餘里。

這麼遠的地方,如果從三亞這邊派人過去,性質幾乎與流放無異了,他也不得不考慮下屬接到這樣的任務會產生怎樣的情緒。

張千智回到安全部,拿着花名冊翻看了半天,終於是被他找出了一個合適的人選。

安全部在星島的負責人黎大貴,已經在這位置上一連待了二十多年。之所以一直沒有調動或升遷,是因爲沒人能接替他的職位。

這一是因爲星島地處偏遠,並沒有什麼人願意主動去當地常駐。二來黎大貴深得星島一把手羅傑的信任,甚至在星島開發前期兼任過當地招商辦的負責人,安全部要是另外安排個人把他換下來,很難得到羅傑的認可。

時間一長,當地情報體系裡全都是黎大貴的親信和徒子徒孫,換人很可能會影響到派駐機構的正常運作,再加上星島並非安全部重點關注的方向,何夕也就默許了這種局面一直維持下來。

當然了,何夕對此也不是沒有控制手段,黎大貴的長子在少年時就被送到了三亞這邊上學,成年後通過特招進了安全部,就一直在何夕眼皮子底下待着。

不過此人就職的既不是外勤行動部門,也不是內勤情報分析部門,而是在安全部下屬的技術處。

這個部門的職責,是爲安全部設計開發各種專用裝備,小到外勤人員所使用的抓捕工具,傳遞情報的各類器具,大到帶有各種特殊功能的車輛、船舶。

在技術處任職的人員,一般並不涉及具體的情報事務,工作內容倒更接近搞技術研發的工程師,屬於純粹的技術官僚。

張千智的想法是,乾脆就把此人派去南方,負責印度洋方向情報機構的搭建任務。

反正他家人都定居在星島,派他去當地任職屬於衣錦還鄉,也不會有故意流放的嫌疑。而且星島當局和黎大貴肯定都會給予充分的支持,或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當然這事也還得再當面徵詢一下本人的意見,張千智定下主意後,便讓秘書去通知這人立即來面見自己。

第九百七十二章 範迪門的三亞見聞第八百九十二章 合作套路第九百五十四章 信使第400章 不服2378.第2378章第1581章 騙局第七百四十章 情報傳遞2820.第2820章第1954章2564.第2564章3222.第3222章第五百三十四章 刷新三觀第九百章 北上考察(二)第四百七十八章 參觀三亞港第五百零一章 亮明態度第2089章第1454章 未來打算第四百零二章 新移民第326章 開發與拆遷(一)第七百六十三章 壓力山大第2207章第2134章2781.第2781章第七百四十三章 移民交接3070.第3070章第1600章 好事多磨第59章 組建公社第九百七十五章 參觀鹽場第九百八十二章 教育措施第1892章 格局第382章 全方位介入第四百八十九章 戰艦的威懾力第六百六十章 荷蘭人的應對第2136章2924.第2924章第2121章第1028章 希望油田(二)2554.第2554章2578.第2578章3121.第3121章第107章 市場變化2833.第2833章第1050章 專業人士第1432章 易地再戰2602.第2602章第1273章 意外收穫第2079章第1766章 收錢辦事3247.第3247章3229.第3229章第2281章第1603章 商業談判3225.第3225章第2204章第2334章第九百七十三章 崖城外的種植園2825.第2825章第1388章 秘書2953.第2953章第1905章 陸軍基地第1443章 突破防線第183章 防災減災第八百七十七章 舟山招商會(二)第2184章第1116章 鎮江堡3326.第3326章第1215章 安不納見聞第七百零六章 叛逃者的下場第280章 構建陣地3034.第3034章2504.第2504章3144.第3144章第五百三十九章 峴港狀況2608.第2608章第1626章 心癢難耐第1895章 實力說話3090.第3090章第235章 附加條件3416.第3416章第165章 隔空算計第九百九十九章 機構調整第1487章 攻防轉換3141.第3141章3079.第3079章第1022章 先遣隊(三)第九百四十四章 資源整合第2054章3047.第3047章第2048章第156章 種種震撼3238.第3238章2471.第2471章第九百九十四章 官方態度第3451章3018.第3018章第1684章 陰差陽錯第3447章第64章 火炮(三)第九百六十二章 兇案背後2954.第2954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