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14.第3414章

第3414章

何夕主持的“無間計劃”,嚴格說來並非手續完整的正式行動。當時的安全部尚處於成立早期,經費和人手都極爲有限,根本沒有足夠的資源去實現何夕的構想。

所以這個計劃雖然上報給了執委會,但由於其支出龐大且行動週期極長,並未能獲得執委會的正式批准,只是允許何夕在合適的時候可以搞一搞試點。

因而被何夕選中派往大明統治區潛伏的這些人,幾乎都沒有安全部的正式編制,所有的花銷也是何夕以私人名義在支持。

無間計劃前前後後送出了數以百計的潛伏者,花銷當然是極爲巨大。還好穿越衆在海漢立國後都能獲得極爲豐厚的分紅收益,何夕才得以將這個計劃長期延續下去。

不過隨着時間的推移,這些潛伏者也被自然淘汰掉了許多人,剩下的少數基本都已功成名就,也就不再那麼需要來自海漢的經濟支持了。

但這也隨之造成了問題,這些潛伏者離開海漢的時間很早,對海漢的依賴和順從,幾乎都是靠着經濟支持在維繫,但他們成功進入社會上層後,替海漢做事的動力也在逐步減少。

不乏有人後來踏入大明官場後,乾脆就改變了效忠的對象,選擇全心全意迴歸大明,逐步脫離了與海漢的聯繫。

畢竟海漢雖然日漸強大,但能帶給他們的好處和約束都越來越少,而效忠大明卻有實打實的上進機會。

而且海漢吞併和控制的地區都在沿海,這就導致大量的財富和人口被迫回到內地的大明統治區,短期內也不會被戰火波及,反倒讓這些人所在的區域出現了畸形的繁榮,有很多機會能從這樣的形勢鉅變中獲得好處。

在這樣的情況下,何夕早年派往滇、黔、湘、贛地區的人員,還能剩下幾分忠心就很難說了。

何夕也自知這些潛伏者已經不可完全信賴,所以更不敢將他們的存在上報給執委會,以免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

但要就此放手,何夕也心有不甘,畢竟前期爲了扶持他們付出了大量心血,主動放棄可就血本無歸了。

有棗沒棗,那總得打上幾桿才知道。

不過何夕如今的身體狀況,已經很難再親自去理清無間計劃的成果,所以才準備讓得意門生張千智來接手。

這事若是失敗了,反正也不是安全部實施的正式計劃,對張千智而言不會有任何的損失。若是能撬動某些地區的官員,助海漢兵不血刃拿下幾個州府,那可就是絕對的大功了。

何夕吩咐一聲,站在不遠處的手下便快步過來送上了一本簿子。

何夕示意張千智接過去,向他解釋道:“這是無間計劃的花名冊,你先拿回去好好看一看,有問題再來問我。”

張千智應下,見何夕開始閉目養神,知道這次談話已經告一段落了,便主動請辭離開。

張千智回到衙門,讓手下取消今天的其他安排,然後閉門拿出這本花名冊開始翻看。

雖然理論上無間計劃的這些參與者並不在安全部的編制之內,但他們的個人記錄方式,卻仍是安全部慣用的格式。 而且從花名冊的紙質來看,張千智可以判斷其編撰的時間不會距今太久,顯然是經過了謄抄和更新,並非原始版本。

這種做法倒也不難理解,畢竟這個計劃執行期間已經淘汰掉了相當多的人,如果還要張千智自行去一一篩查,那未免也太浪費時間了。

如今被記錄在案的這些人,總數就只剩三十來個了,基本上都是集中於何夕所說的四地。

不過這些人能得到何夕的持續關注,他們如今的身份自然都是不同尋常,可以說個個都是事業有成。

在這些人當中,官職最高的是在某地的承宣布政使司擔任右參政,這已經是從三品的大官了。不過此人是分管糧儲、屯田之類的事務,屬於民政官員,似乎對何夕所策劃的大事起不到太大的作用。

而四品官員就有好幾人了,光知府就有兩人,另有提刑按察使司副使一人,衛指揮僉事一人,某宣撫司宣撫使一人。

再往下五六七品的官員,數量就更多了,足足超過二十人。

張千智越看越是心驚,大明官府中竟然有這麼多人跟何夕有關,這簡直超乎他的想象。他也不禁佩服何夕是真沉得住氣,這麼多年了居然都沒有動用這些棋子。

而除了這些踏入官場的人員之外,還有幾人的身份是鉅商和大地主,看資料在地方上應該也有不小的影響力。

張千智由此想到,看來何夕早年對這些人的資助方向,還是以考取功名爲主。他們當中的不少人,應該都是讀書人出身,而且有一定的才華,所以纔會被何夕選中送去大明。

如果以何夕派出去的總人數而論,那成材率還真是挺不錯的,幾百人裡就出了這麼多有品級的官員。

不過張千智認爲,這也正是無間計劃到後來對參與者失去控制的主要原因。

那些從商的人,會有比較正當的理由與海漢保持往來,甚至可以用經商的名義,親自到南方與海漢安全部的人會面。

但這些從政的官員,沒有上頭的命令,根本不能離開自己的轄區。他們的身份敏感,又不能信任旁人代爲傳信,平日就基本沒有跟海漢聯絡的可靠渠道了。

而海漢安全部的情報網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區,何夕也沒有投入資源去爲這些棋子建立專門的信息渠道,時間一長,慢慢失去聯繫也是必然。

花名冊上除了記錄這些人的個人資料之外,最後還有一項主觀評價,便是這些人目前的可信賴程度。

張千智從頭翻到尾,這項評價全是“低”或者“極低”,很顯然何夕對於這些人是否還會效忠海漢並不看好。要讓這些人回頭投靠海漢,可不是一件簡單的任務。

張千智不禁嘆了口氣,自言自語道:“這是要把死馬當成活馬醫啊!”

2580.第2580章2657.第2657章第1655章 攻打馬尼拉(五)第2109章2740.第2740章第1142章 爭奪銅礦3337.第3337章第276章 偵察行動第136章 新任巡檢(三)第1079章 奇山所的難題第1671章 權錢交易3390.第3390章第2267章第1399章 利益決定立場第1122章 芝罘灣新貌3356.第3356章第1634章 徵西行動第1573章 大買賣第1827章 接連受挫第1438章 實力差距第六百九十三章 鎮南港的調整2662.第2662章第3425章第2282章2390.第2390章3191.第3191章第六百五十章 差距第九百六十章 尋跡第四百八十二章 升職之路第1844章 工作交接3114.第3114章3260.第3260章第2169章第六百八十五章 情報蒐集第1538章 金融機構第1209章 基層官員第35章 鹽田(二)2638.第2638章第2088章第四百四十九章 口碑的威懾力第2146章2398.第2398章第242章 駐廣辦的促銷手段第2288章第2166章2559.第2559章3189.第3189章2730.第2730章第1841章 改變命運的機會第八百一十六章 下一個目標第1797章 進入敵佔區第六百二十九章 抽絲剝繭2490.第2490章第四百四十四章 主動催促3397.第3397章第1289章 不一樣的軍演2457.第2457章第1770章 跨國組合3314.第3314章第2312章第1360章 步騎之戰第四百三十五章 甕中捉鱉2864.第2864章第3436章第270章 北越軍的防禦手段第1160章 保護傘2439.第2439章2789.第2789章2382.第2382章第1678章 特權機關第1436章 攻防轉換2415.第2415章第2060章第305章 在商言商第五百一十九章 解圍第38章 快速反應第1046章 人心向背2572.第2572章第1410章 狙擊小隊第289章 重大決定第1121章 老熟人2932.第2932章第1577章 勢在必得第1220章 前往終點站第四百六十二章 官方套路2550.第2550章第1047章 特別行動第248章 海漢民團的新動向第1818章 構築基地第1706章 絕處逢生第1033章 激戰後龍溪2573.第2573章第1684章 陰差陽錯第3444章第2350章第136章 新任巡檢(三)第四百三十九章 昌化城外第68章 高橋南2705.第2705章2655.第2655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