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71.第3371章

在石迪文不加掩飾地表明態度之後,宗義真終於意識到,不管他是否願意,對馬藩都無法避免被海漢強行拖入日本內戰。

對於完全依賴過境轉口貿易的對馬藩來說,爆發內戰絕對是一個壞消息,這勢必將會打斷目前良好的發展勢頭。

如果戰局不順,又或是長期持續下去,那甚至有可能會把對馬藩的家底全都搭進去。

但宗義真不敢拒絕石迪文,因爲那樣做只會讓對馬藩踏上另一條風險更大的不歸路。

聽從安排起兵參戰,或許尚有不小的機會成爲戰勝方的一員,但要是跟海漢作對,那可真就是死路一條,距離對馬藩僅百餘里的平戶藩就是前車之鑑。

當初的平戶藩無論貿易規模還是武裝力量,都遠在如今的對馬藩之上,但就是因爲得罪了海漢,曾經繁榮一時的平戶藩便被戰火夷爲了平地。

宗義真可不會以爲自己能比當年平戶藩田川家強到哪裡去,避免重蹈覆轍纔是對馬藩最明智的出路。

於是在石迪文的施壓之下,宗義真最後只能選擇了妥協,答應加入海漢的計劃。

石迪文隨即對他許以更多的好處,比如對馬藩可在本州攻佔的地區,就包括了從馬關海峽至能登半島跨度超過千里的海岸線。

當然這麼大的蛋糕,僅憑對馬藩一家肯定是消化不了,屆時還會有其他九州勢力出兵至這一區域內。至於誰能佔得最好的地盤,那就要各憑本事了。

當天下午,石迪文便主動提出要求,希望與宗義真一同檢閱對馬藩的武裝部隊。

宗義真原本就有此安排,讓石迪文看一看這幾年雙方在軍事領域的合作成果。不過現在石迪文提出要讓對馬藩發動戰事,這就意味着要將他好不容易組建起來的新軍送上戰場,不免就有些五味雜陳了。

而對方提出要檢閱對馬藩的部隊,這顯然是打算先看看貨色,再在之後的戰事中給對馬藩分配相應的任務了。

宗義真的心態很是矛盾,他當然不希望自己的人馬去戰場上當炮灰,最好是領到一些後勤輜重之類的任務,這樣既在名義上出戰了,又能最大限度地保存實力。

只是照海漢的行事風格,對馬藩若是在戰場上溜邊了,到戰後分蛋糕的時候,恐怕就撈不着什麼油水了。

但不管如何,宗義真也是不敢在這種環節藏私的。

目前對馬藩組建的這支新軍,骨幹都是送去佐世保基地接受的培訓,主要的武器裝備也是購自海漢,再加上常駐本地的海漢官方機構,部隊的信息對海漢來說幾乎是透明的,絕無可能在石迪文面前隱藏實力。

在金石城內小小的校場上,集合了對馬藩的主力作戰部隊,兵力約莫在六七百人上下,按照海漢軍的編制大約有一個營。

這些士兵被稱作“足輕”,他們全身上下的裝備都是由官府統一提供,上半身是結構簡單的護身鎧甲,加上腰間的草折,頭上是被稱作陣笠的尖頂頭盔。足輕身上這些護具所能提供的防護力其實極爲有限,頭上的陣笠甚至是由牛皮或者多層紙張製成,頂多也就能起個防曬防雨的作用,戰場廝殺的時候就基本只是個擺設了。

在與海漢進行軍事合作之前,對馬藩的軍隊主要由農兵組成,平時務農戰時爲兵,常備部隊僅有爲數不多的二十來名武士和一百多人的武裝衛隊。

即便是到了戰時,臨時擴軍也只能增加大約四五百名農兵,以及大致相同數量的隨軍民夫。至於海上的作戰力量,也只有幾艘武裝商船,頂多就能應付一下零星海盜。

軍中的作戰兵種主要分爲長槍兵、弓箭手及爲數不多的火槍兵。之所以火槍兵的比例最小,沒能成爲軍中主力,並不是因爲對馬藩沒錢購買火槍,而是那時購自西方國家的火繩槍使用極爲複雜,作戰效率不高,唯一的長處就是火槍兵比較容易訓練而已。

直到與海漢合作之後,對馬藩的武士軍官纔開始接受正規的火槍兵訓練,並且有了使用燧發槍的機會。

如今這支部隊中,火槍兵的比例已經上升至六成左右,在軍中充當作戰主力。弓箭手和長槍兵的比例有所降低,而且還有了二十多名炮兵,負責操作購自海漢的幾門火炮。

當然最重要的是,這支部隊的主要構成已不再是過去的農兵足輕,而是脫產的全職士兵。就其戰鬥力而言,早已與過去那支對馬軍不是一回事了。

一分錢一分貨,對馬藩前前後後已在這支新軍身上砸進去了幾十萬兩白銀,才換來了如今的軍容齊整。

在宗義真看來,這支部隊的實力雖然尚無法與幕府或是其他地方強藩相比,但也足以爲對馬藩自身提供保護了。

但如果要把這支部隊拉出去攻城掠地,前往數百里甚至千里之外的陌生地域作戰,似乎能力還是有所欠缺。

石迪文在結束檢閱之後,也不加掩飾地對宗義真道出了自己的觀感:“對馬藩的這支精兵訓練水平不錯,但可能實戰經驗相對欠缺,還是需要找機會拉到戰場上鍛鍊一下。沒經歷過實戰的部隊,永遠不可能形成真正的戰鬥力。”

宗義真連連稱是,既然已經答應了石迪文出兵,這個再矯情也沒有任何意義了。

石迪文見他態度端正,便繼續點撥道:“現有的這點兵力肯定遠遠不夠,宗大人要儘快安排徵兵,爭取在年底之前訓練出一批可用的人馬。”

宗義真小心翼翼地問道:“不知石大人認爲,對馬藩應該出動多少兵力才合適?”

石迪文道:“那就要看宗大人的野心有多大了。要佔的地盤越大,所需的兵力當然也就越多。我的建議是多多益善,考慮到對馬藩的人口數量,起碼也要有三倍於此的兵力,才適合出征本州。”

三倍?宗義真聽了不禁暗暗叫苦。

對馬藩湊出兩三千青壯當然能辦到,可如此一來,那從事生產的勞動力就要大爲減少了,勢必會影響賦稅徵收。而且如此大量徵兵之後,要爲其砸進去的軍費又將是一個極大的數目,這搞不好就得掏空對馬藩的金庫了。

3055.第3055章第1430章 難啃的骨頭第1477章 定心丸第1501章 朝鮮人的態度第1982章第八百二十七章 眼光向北第1611章 參觀軍營第七百七十七章 優勢巨大第七百八十七章 艱難處境第七百零九章 攻佔澎湖3184.第3184章第2065章3357.第3357章第2203章2686.第2686章第2145章第88章 僕役市場第165章 隔空算計第2264章第1149章 互相推諉第1278章 甘蔗產業第1195章 苦役營的規則第1573章 大買賣第九百三十五章 形勢比人強2467.第2467章第1986章第1009章 開國慶典(九)第1341章 立場搖擺3296.第3296章第2338章第八百四十五章 攻打石浦所第五百七十章 來龍去脈第八百六十章 碾壓之勢第七百八十一章2882.第2882章2612.第2612章2717.第2717章第1855章 學習與效仿第1551章 長遠眼光第四百二十八章 嚴查第九百七十六章 前往昌化港2688.第2688章第1014章 開國慶典(十四)第五百二十八章 戰後壓力第五百三十六章 吃緊的財政2961.第2961章第1899章 軍官學員2647.第2647章第1602章 雨過天晴2992.第2992章第1883章 漳州見聞第2093章2533.第2533章第七百一十三章 南海新移民2882.第2882章第1120章 現實的差距第1985章3030.第3030章第1230章 捉襟見肘第252章 試航第1320章 跟蹤與擺脫第2042章第19章 失敗的伏擊第1011章 開國慶典(十一)第150章 災後重建2371.第2371章第1233章 戰爭陰雲第九百七十四章 生產力差距2730.第2730章第1322章 海上交鋒第2066章第四百一十二章 勸說武森第七百八十四章 新殖民港第八百一十三章 奪權第九百四十五章 實際利益第1694章 雙重身份3373.第3373章3229.第3229章第九百二十一章 南下安不納第九百二十三章 多國部隊2430.第2430章第六百九十三章 鎮南港的調整第2009章第2106章3051.第3051章第1914章 高效運轉第1231章 戰爭可能第2047章3312.第3312章第2265章第八百零九章 改換門庭第2288章第九百零五章 臺北建設第2171章第230章 人口結構與土地政策第1273章 意外收穫第262章 商量條件2399.第2399章第九百八十五章 考察書院的收穫2988.第2988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