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60.第3360章

石成信的工作主要是對內,平時與日本方面的接觸不算太多,對其西南諸藩的軍事實力也不甚瞭解。他所掌握的信息多是來自半公開的資料,只知道幕府統治着日本絕大部分地區,因而對這些地方勢力的信心不是太足。

但石迪文作爲海漢諸多對日政策的制定者,對最近這些年海漢通過佐世保基地向西南諸藩提供的軍事援助,這世上恐怕沒有人能比他更清楚其中內情了。

這期間當地的外軍訓練計劃和對外軍售貿易,都是由他簽字審批,甚至不少項目是由他親自制定和主持。

這些年間賣了多少槍炮給當地這些軍閥勢力,利用佐世保基地替他們訓練了多少軍官,這些藩國又各有多少已經成型的作戰部隊,石迪文都是一清二楚。

相較於統治着日本絕大部分地區的德川幕府,西南諸藩治下的地盤和人口都很有限,綜合實力的確是要比幕府差了一大截。但唯獨在軍事方面,長期得到海漢扶持的這些地區,實力卻並不比幕府的舊式軍隊遜色,部分軍種甚至還要稍勝一籌。

西南諸藩遵循海漢的建軍思路,也逐漸在將手裡的農民軍改造成少而精的職業軍隊。

在幕府軍隊仍然以老式火繩槍作爲火器部隊主力裝備的當下,西南諸藩已經有了成建制裝備燧發槍的部隊,並且開始在軍中列裝大口徑火炮。

儘管這種精銳的編制規模十分有限,但在火器時代的戰場上,兵力多寡已經不再是決定性的因素,海漢提供的“先進武器”和配套戰術,足以彌補他們在兵力上的劣勢。

如果在陸上戰場與幕府軍對戰,石迪文認爲西南諸藩的新軍足以應付數倍於己的敵人。

不過這些地方武裝也仍有處於明顯劣勢的領域,那就是在海上。

造價昂貴的海漢戰船,對於經濟條件有限的西南諸藩來說,那簡直就是一頭頭的吞金獸。截止目前,都沒有哪個藩國能憑一己之力,組建一支全海漢化的作戰艦隊。

而這筆不菲的開支對於財力相對雄厚的幕府來說,就尚在還能承受的範圍內了。德川幕府向海漢購買的戰船,數目就要比西南諸藩加起來還多好幾倍。

如果不是海漢這邊有意對交船的進度加以控制,以平衡雙方的軍事實力,幕府的海上武裝力量恐怕早就擁有了絕對優勢。

西南諸藩想推翻幕府,卻缺乏海上作戰和投送兵力的能力,只在陸上戰場稍具優勢。這種跛腳狀態,想要在日本島鏈有一番作爲,一路向東推進到兩千裡外的江戶城下,當然也不是那麼容易實現的目標。

而幕府雖然在海上佔優,但要消滅西南諸藩,光靠武裝艦隊是遠遠不夠的,最終還是要通過陸上決戰來達成目的。

更何況幕府如今也不太敢將自己的寶貝艦隊派到九州地區轉悠,海漢跟西南諸藩交好,萬一海漢人哪根筋不對,突然出手把幕府的艦隊給打了,那可就真是白送了。

石成信恍然道:“父親的意思,就是要讓他們在戰場上達成一種微妙的平衡,誰也滅不了誰,就這麼一直耗下去!”石迪文點點頭道:“沒錯,不過這兩碗水要怎麼端才能端得平,還不能讓碗裡的水灑出來,那就得看我們掌握的力度了。”

不管石迪文是不是端水大師,但僅僅只是海漢外交部這邊放出了一些有關他出訪日本的風聲後,日本各支勢力的駐杭機構就全都忙成了一鍋粥。

像薩摩藩這種得到消息的時間比較早,自家又有船在杭州的,負責人島津久通當天便已啓程返回日本。

但自己有船的也僅有兩三家,更多的駐杭機構在杭州本地並沒有隨時可以調用的海船,要將消息儘快送回日本,只能立刻去錢塘江碼頭僱傭能出海的大船。

錢塘江碼頭上的大船不少,但大多數都有運輸任務在身,而飄揚過海去日本這種耗時且有一定風險的差事,哪怕有人肯出高價,也不是每艘船都願意接單。更何況要走這麼遠的地方,採買所需的物資也要一定的時間,並不是說走馬上就能走的。

整個九州地區十來個藩國的駐杭機構,都急着要找船回去,瞬間就將市場上的出海船價拉昇了一大截。

懵逼的船老大們雖然不知道發生了什麼大事,讓這些日本人都要趕着回國,但這送上門來坐地起價的機會,他們當然不會輕易放過。

僅僅一天之內,從杭州去往日本的包船價格,就打着滾漲了三倍之多。而這對於經費本就不是很充裕的駐杭機構來說,絕對算是一筆頗大的開支了。

不過日本人很快也發現,在碼頭上競價的幾乎都是自己的同行,而各方急着要趕回日本的原因,不問可知應該都是一樣了。

於是幾個關係較好的藩國,便商量着一起僱一艘船分擔船費,等到了日本再分道揚鑣,這樣不僅省錢而且也能省下不少時間。

最終有幾艘船悄悄接下了這趟肥差,外界不得而知,不過塵埃落定之後,沒了這羣冤大頭擡價,出海的船價立刻就恢復到了正常水平。

而德川幕府作爲日本現階段的實際掌控者,當然爲增山正利配有可供隨時調用的海船,而且還不止一艘,所以他倒是不需去碼頭跟同行們擡價競爭了。

不過碼頭所發生的情況,也很快就傳入了他耳中,這更是坐實了他對石迪文出訪計劃的猜測——海漢人此行是將九州地區的各個藩國作爲了目的地,並且有意對幕府隱瞞了這種安排。

如果不是增山正利嗅覺靈敏,主動找上門去質詢石迪文,那對方很可能就真當什麼事沒發生過,根本沒有將此告知幕府的打算。

即便如此,也很難確認石迪文會不會在行程中加上與幕府高層會面的安排。但爲以防萬一,增山正利也得跟其他同行一樣,把消息儘快送回國去,以便於後方早做準備。

2459.第2459章2400.第2400章3035.第3035章第347章 恩裡克的見聞第1301章 打擊信心第1274章 厲害人物第1084章 互相試探3165.第3165章第1036章 遭遇戰第2139章第1339章 意想不到第六百三十八章 交手(七)第2023章第五百三十三章 軟硬兼施2710.第2710章第六百一十八章 南日島之戰(五)第82章 生活問題第1154章 炫耀武力3066.第3066章3414.第3414章第四百二十一章 誰當家第2259章第2296章第2104章第八百三十二章 謹慎的許心素第2054章第112章 彈藥儲備3345.第3345章3336.第3336章第270章 北越軍的防禦手段第1180章 變本加厲3083.第3083章第1082章 懷疑對象2972.第2972章第1715章 掩護身份第1075章 一路向北第八百九十章 斷人財路第1978章3372.第3372章2865.第2865章2676.第2676章第326章 開發與拆遷(一)第1433章 地雷的威力2704.第2704章第1529章 真假錦衣衛第2078章2632.第2632章2776.第2776章第2011章2728.第2728章第1998章第1609章 初來乍到第292章 貿易談判(一)第四百五十六章 顧凱答疑第1049章 跨部門合作第四百八十四章 苛刻的條件第七百五十五章 條件艱苦第五百七十五章 李進的態度第九百零四章 北上考察(六)第2043章第1243章 沒那麼簡單第2172章2855.第2855章第2237章第1401章 病毒危機3070.第3070章第1851章 政治目的第1531章 幕後主使第1203章 發展綱要第2291章第341章 試射新槍3199.第3199章第八百二十三章 自由的代價第1792章 去朝鮮第1818章 構築基地第393章 城內攻防戰2451.第2451章第七百九十二 尋找新目標第3440章第1610章 外交難題第373章 僵持的談判第七百五十章 前進的方向第1816章 消化難民3135.第3135章2720.第2720章第1353章 內部溝通2642.第2642章第五百零四章 瓊州府城第65章 火炮(四)2785.第2785章3293.第3293章3211.第3211章第2295章第102章 管理的學問第295章 全面推進第273章 行動開始第195章 初上廣州第八百五十一章 武裝走私商第156章 種種震撼2556.第2556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