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57章
對易守難攻的溧陽圍而不打,先去攻打北邊的應天府,聽起來似乎是個不錯的主意,但石迪文卻並不認同這樣的想法。
如果不先把溧陽這顆釘子拔了,海漢軍即便將戰線推進到應天府境內,後勤補給免不了還是會一直處在溧陽守軍的威脅之下。
更何況應天府的南京城,那可是經過歷朝歷代上千年營建的大城,城防堅固無比,也有比較充分的時間調集援軍,跟這些僅靠炮火就能轟開的小縣城根本不是一碼事。
石迪文掌握的情報表明,南京城最近這些年還一直在加固城防工程,顯然對方也知道與海漢這一戰遲早會爆發,提前做了不少備戰工作。
即便以海漢軍的戰力,石迪文認爲也不太可能在短時間內拿下南京,說不定會在城下相持很長時間,想先攻克南京再回頭勸降溧陽守軍並不現實。
先拿下溧陽,消除後顧之憂,才能放心集中所有資源去攻打南京。
石成武對戰局的理解顯然更接近於石迪文的想法,至於用船在護城河搭建浮橋發起攻城的方案是否可行,這在石迪文看來倒是次要問題。
作爲一支軍隊的統帥,制定目標掌控全局最爲重要,具體的戰術和實施,那是前線指揮官們需要考慮的問題,這也是石迪文打小就給石成武灌輸的意識。
石迪文早已年過半百,還能帶兵征戰的時間也會越來越少,麾下這支花了無數精力財力打造的武裝力量,遲早都會交付出去。人不可能沒有私心,他坐鎮東海大區這麼多年,當然是希望能夠把這支強大的軍隊交到自己後人手裡。
石成武能夠繼承自己的戰略思想,石迪文才敢慢慢將兵權交給他。這件事對石迪文來說,要遠比一個小小的縣城更具價值。
但相較於戰事頻繁的北方大區和南海周邊,東海大區近年來的軍事行動並不多,沒有多少給石成武刷戰功的機會。所以此次攻打大明,石迪文也是特地將石成武帶在身邊,讓他以作戰參謀的身份參與決策,藉此機會多積累一些指揮大型戰役的寶貴經驗。
在陸路順利向北推進的同時,由顏楚傑率領的海漢艦隊,也在長江上穩步推進。
從舟山出發沿長江逆流而上的這支艦隊,幾乎集中了東海艦隊八成以上的主戰力量。艦隊中不但有東海艦隊的最強戰力光榮級首艦舟山號,甚至還有從日本佐世保基地跨洋趕回來參加行動的數艘戰艦。
這也是舟山號自服役以來,正式參加的第一場戰爭。雖然將這種海戰鉅艦投入內河作戰有點牛刀殺雞的嫌疑,但由此也足見石迪文對這場戰事的重視程度。
而相較於擁有堅船利炮的海漢艦隊,大明的水面武裝力量更側重於數量,這也是與其目前的處境相呼應。
由於海漢幾乎完全控制了海岸線,大明水師也被迫放棄了對海權的爭奪,轉而集中資源發展內河艦隊,用以防備海漢這個唯一的水上對手。
相較於正在不斷大型化的海漢戰艦,大明水師的戰船仍是保持着傳統的式樣,絕大多數戰船的排水量都不大,以此來獲得在各種內河航道上的適航能力和靈活性。
但船小就意味着能夠搭載的武器裝備有限,在面對體形龐大且裝備了大量火炮的海漢戰艦時,劣勢就非常明顯了。
爲了彌補這個短板,大明唯一可以採用的方法就是儘量擴大水師艦隊的規模,用數量來補足質量。必要時採取蟻羣戰術,或許也能有一戰之力。
如網梭船、鷹船、赤龍舟、蒼山船、車輪舸等航速較快的小型戰船,都是秉承這樣的戰術思路打造。戰時一口氣出動上百艘,在河面上以混戰模式展開圍攻,用數量去分攤敵軍的火力。
而內河作戰與海上的環境不同,戰術的制定與河流流向和水文條件密切相關,身處上游的一方多少都會佔有一定的優勢,這也是明軍水師爲數不多可以加以利用的條件。
如子母船、連環船、火龍船之類的戰船,所採用的戰術都是利用上游的優勢,在部分可分離的船體上放火或是放置爆炸物去衝擊下游敵船。
明軍費了不少心思制定出這樣特殊的作戰方式,可以說就是針對海漢軍這個對手量身打造。
但這套戰術自身同樣也會受到客觀環境的限制,比如在水流平緩的開闊水域就不太適用,效果會大打折扣,所以對於交戰地點的選擇也十分重要。
鎮江以東的長江下游江段,江面寬度動輒三四里,如果在這種環境跟海漢艦隊正面對抗,簡直就無異於飛蛾撲火之舉。
所以在進入長江之後,海漢艦隊基本沒有遭遇什麼抵抗,明軍水師的船隻也只是在上游數裡之外盯梢,與海漢艦隊同步往上游行進。
不過顏楚傑還是不敢大意,他知道明軍水師雖然就那三板斧的本事,但要冷不防使出來,還是有可能砸到人的,不可不做防備。
艦隊向上遊行進期間,派出了數艘偵察快艇在前方沿江岸行進,確保不會有明軍水師躲藏在江汊、河灘、漁港之類的地方搞偷襲。
“大人,前面過了夾江江口,就進入鎮江江段了。”
顏楚傑點點頭道:“知道了。傳我命令,發信號,全體降低航速,艦隊進入二級戰備。”
夾江長度不到百里,並不是一條完整的江河,而是夾在江中間的太平洲與長江南岸中間的一條狹窄水道,故而得名夾江。
原本夾江連同太平洲都是屬於鎮江的地界,不過前次兩國簽署停戰協議時,涉及此地的劃界,在海漢的堅持下,將包括夾江在內的這一截長江江段都劃給了由海漢控制的揚州府。
當時在地圖上這一筆劃下來,連帶着長江南岸的常州府,也被劃了近半的區域給東邊處於海漢治下的蘇州。
自長江入海口溯流而上數百里,纔算是抵達了大明在長江上的第一道防線。據軍情局查獲的情報,明軍水師在鎮江至少擁有兩處軍港,各式戰船過百艘,水軍數千人,想必他們也不會坐視海漢艦隊安然通過此處。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