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43.第3143章

聽到這個答案,陶東來眉頭微微一皺,這個預期產能的確是低了一點,似乎跟馬力科如此賣力吆喝有些不太匹配。

馬力科連忙解釋道:“不能這麼簡單類比啊!昌化是我國目前生產規模最大的鋼鐵基地,放在全世界範圍內也是第一,哪怕是十分之一的產能,就已經非常可觀了!”

馬力科連忙列舉了以前大明全國,以及佛山地區的鋼鐵產能數據,即便是佛山的預期產能只有昌化的十分之一,那也已經較大明統治時期翻了十倍有餘。

更何況以前這些冶煉作坊受技術所限,出產都是以鐵爲主,而產業升級會大大提升優質鋼材的產出比例。

當然了,產業升級四個字說來就只是上下嘴脣一碰的事,就算兩廣大區能自籌資金,但要真正付諸實施,工業部要投入的人力和資源肯定不會是小數目,而這也正是這個項目遲遲未能獲得批准的主要原因之一。

喬志亞對此也作出瞭解釋:“工業部去年從三亞和昌化抽調了兩百多名工程技術人員,派到了遼東援建當地的鋼鐵基地項目。另外呂宋大區的銅礦,星島大區的鋁土礦,也都在建設冶煉廠,如今還在排隊等工業部調人過去。”

“實話實說,佛山的冶煉項目,對國家來說不算是要儘快推動實施的重點項目,所以優先度沒那麼高。老馬你要推動這個項目實施,工業部肯定支持,但很難給予特殊照顧,只能照正常流程來。”

馬力科道:“老喬你就給個準信,什麼時候能成,我回廣州也好給出錢的金主們一個交代。”

喬志亞道:“技術人員到位,最快也得今年年底,明年年初了。至於生產設備,可能需要等更長的時間。遼東的鋼鐵基地是目前我們在北方大區最重要的工業項目,相關的設備必須得先提供給那邊。”

馬力科雖然對喬志亞給出的答覆不太滿意,但也知道這已經是工業部最大程度的讓步了。前幾次向工業部提交的項目計劃書,收到的批覆甚至還沒喬志亞說得這麼詳細,今天能這麼耐心地解釋內情,也算是給足了面子。

馬力科當下也不再就此糾纏,轉而講起了其他的項目。

馬力科這次南下香港雖然有些倉促,但也是有備而來,工農商學兵各個領域都準備了相關的項目。難得有機會能面見執委會,他自然是要盡力爲兩廣大區多爭取一些資源。

涉及珠江流域多個州府的大型農場計劃,預計將以官府名義建設超過五十處大型農場,開墾百萬畝耕地,用於安置如今不斷從兩廣北部地區,以及湖南、江西、貴州等內陸地區遷入的大量移民。

商業方面,將分別在陽江縣、遂溪縣兩地修建貿易港,以此來增加兩廣中部地區的出海通道。

文化產業方面,兩廣大區準備在未來五年內新建五十所官辦小學,十所官辦中學,以及啓動座落在廣州,已經接近完工的兩廣大學。

不過這些教育項目需要大量的教師資源,僅憑兩廣大區自身,肯定解決不了這麼大需求,自然還得由執委會提供幫助。

另外官辦的廣州出版社因爲近年業務過於繁忙,準備通過技術升級來提升生產效率,目前就等着花重金在三亞購買的新式印刷設備能早日到位了。

這又正好是工業部的管轄範圍,而且這買賣已經提前收了兩廣大區的錢,馬力科的催單也是顯得理直氣壯。

海漢主管農業、商業、文教的官員都在場,當下就能對馬力科提及的這些項目作出最直接的迴應。不管最終能不能滿足馬力科的要求,但至少是給了他一個像樣的交代,省下在公文往來和層層審批中浪費的時間。

最後的話題,便是最爲敏感的軍事領域了。

與佔領海外大區的一般流程有所不同,海漢奪取兩廣地區控制權的過程是比較和平的,海漢軍所到之處都是望風而降,幾乎沒有爆發過大規模的戰事。

而當時的大明正處於內憂外患之中,相較於農民軍制造的內亂和來自北方清軍入侵的壓力,已經無法再在南方開闢一個新戰場,跟實力強勁的海漢爭奪嶺南地區的控制權。

在平靜中完成交接,這對大明而言也不失爲一種體面。兩國於1654年簽署的停戰協定中,更是白紙黑字確認了海漢對兩廣地區的統治權。

正因爲如此,兩廣大區所面臨軍事壓力不大,所以駐軍規模和軍費預算,也幾乎是各個大區中最低的。

不過馬力科此時提出,隨着海漢在兩廣地區的控制範圍逐步向北延伸,原本的駐軍規模已經難以承擔起護衛地方平安的責任,是時候擴編增容了。

馬力科的話倒也不是瞎說,兩廣大區的海上防區本就不大,南北兩邊又分別跟海南島和福建的防區重疊,所以僅在海岸線上保留了幾處規模不大的海軍駐地,艦隊規模甚至還比不了南海艦隊四大支隊的任中一個。

而駐防兩廣大區的陸二師,更是被拆得七零八碎,派駐到各個州府。大的州府駐紮一個營,小的州府可能就只有一個連的駐軍,象徵意義遠遠大過實際作用。

近幾年大量民衆從內陸的大明統治區遷移到兩廣大區定居,隨之而來的也有一些嗅到味道的山賊土匪。

從陸路進入兩廣大區的移民,以及由廣州走陸路運往北方內陸的貨物,在途中會被這些賊人劫掠,官府當然不能對此坐視不理。

官府雖然組織過數次剿匪行動,但粵北地區有大面積的山區可供藏身,加之官府所能投入的兵力極爲有限,所以效果並不是太好,賊人在邊遠地區的活動依然十分猖獗。

馬力科在諮詢軍方人士後,準備成立一支專司山地作戰的武裝部隊,用以剿滅那些躲藏在粵北山區裡的土匪武裝。

人可以直接在本地招募,但所需的訓練和裝備,僅靠兩廣大區自身的力量是解決不了的,仍然需要求助於執委會和國防部。

第3429章2556.第2556章2374.第2374章第1379章 安全部介入3119.第3119章2624.第2624章3387.第3387章第293章 貿易談判(二)第270章 北越軍的防禦手段第269章 攻防大戰第五百五十八章 下馬威第3458章2513.第2513章2975.第2975章第2105章2384.第2384章第五百五十二章 軟釘子第2190章2808.第2808章第2017章第347章 恩裡克的見聞第200章 駐廣辦成立第1692章 盤根問底第五百四十六章 威懾作用第49章 海漢2580.第2580章第2200章2722.第2722章第137章 新任巡檢(四)第2297章第1994章第1910章 並不簡單第四百三十五章 甕中捉鱉第76章 貨比貨第2047章2423.第2423章第九百九十章 駐地軍情2543.第2543章第七百五十三章 開荒屯墾3061.第3061章3067.第3067章第四百五十六章 顧凱答疑第1381章 備戰期第八百八十五章 山中追剿第320章 董煙雲的借兵計劃第2315章第364章 花式促銷第1394章 小小浪花第五百七十一章 輕重緩急2560.第2560章第2221章第四百一十一章 福建局勢第九百零四章 北上考察(六)3143.第3143章第1683章 妥協第1186章 杭城見聞第2110章第1126章 利益相關第265章 羣體效應2935.第2935章2469.第2469章2826.第2826章第1427章 春季攻勢第九百五十八章 蛛絲馬跡第1694章 雙重身份第29章 勞務輸出第2271章第1925章第1856章 朝鮮市場2497.第2497章2380.第2380章第2061章第1018章 苗栗第2193章2403.第2403章第七百二十八章 艱苦的作戰第1852章 強國之路第2009章第151章 移民安置第339章 率先動手2516.第2516章第1002章 開國慶典(二)第281章 打頭陣第1699章 事後餘波3046.第3046章第2076章第259章 北越軍情報告3041.第3041章2630.第2630章第1835章 難以脫身2866.第2866章第2027章第六百九十六章 軍方的備戰第九百二十二章 安不納島第2329章第2297章第1342章 軍民融合第六百三十七章 交手(六)第1432章 易地再戰第1728章 國際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