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64.第2864章

第2864章

在大致瞭解撫順煤炭資源的情況後,衆人也明白了陳一鑫爲何將清陽堡的案件放在一邊,執意要親自帶着他們來撫順考察。

清陽堡劫案中損失的貨物,都已經由滿清商行付清了貨款,最吃虧的實際上是滿清商行。而海漢丟失的幾十輛馬車都有顯著標識, 歹徒也不太可能進行變賣或留作自用,多半能在邊境附近找回來。

海漢在這起案件中所遭受的經濟損失,大概還是死傷人員的撫卹金佔了大頭,但這點錢相較撫順煤礦的開發前景,也不過只是九牛一毛而已。孰輕孰重,陳一鑫可比他們這些外人看得清楚多了。

陳一鑫詳細介紹了這裡的環境和北方大區制定的開發計劃,言語間皆是期望執委會能夠儘快批准並給予相應的技術支持。畢竟以遼東目前的狀況, 要完全依賴人力來從事開採活動, 生產效率就未免太低了一些, 但若能在這裡大量投入礦山機械設備,那可能就將會是另一種局面了。

站在工業部主管的立場上,白克思的確找不到反對這個開發計劃的理由。遼東地區的煤鐵複合產業若能早日投產,那麼海漢版圖上工業化發展相對落後的北方地區就將迎來春天,其先天的資源優勢遠遠超過了國內其他地區,假以時日,這裡必將會成爲比肩海南島的工業基地,產出難以估量。

但作爲代表執委會考察遼東的高官,白克思也不得不正視發展過程中可能會出現的一些隱患。

自古以來,戍邊大將擁兵自重,甚至自立爲王的情況屢見不鮮。北方大區作爲海漢版圖的邊疆地區,也擁有着規模龐大的武裝力量,在此基礎之上如果再掌握了重工業產業,其戰爭潛力將會難以估量。

北方大區目前有錢有兵,距離起飛僅剩兩項短板,一是人口,二是工業技術。北方大區要獲得人口其實不難,既可利誘也可強取, 無非是速度快慢的差別而已。而執委會真正能拿捏住的,也就只有工業技術這一項而已。

執委會要鬆這個口子,那就必須先確保北方大區上下對國家的忠誠,以及整個地區在未來一段時期的可控性。否則就算陳一鑫對執委會忠心不二,但將來等他退休了,這北方大區是否還能聽從指揮就不好說了。

不過從這趟考察行程的見聞來看,北方大區在吏治和文教方面尚未出現執委會所擔憂的問題,目前在各地擔當重任的文武官員,也都是效力海漢多年,忠誠度得到過充分驗證的人員。哪怕北方大區官場上存在着許多子承父業,家族襲位的情況,但瑕不掩瑜,至少現階段的治理情況看起來還算不錯,各地的發展都是穩中向好,前景可期。

在完成撫順考察後的返程途中,白克思便向陳一鑫表明了自己的態度:“遼東這邊的發展情況,以及地方上的需求,我都會跟執委會如實反映。我支持北方大區的發展計劃,不過有些細節問題,我希望你能在年底前親自南下一趟, 到執委會作一次面對面的彙報。”

陳一鑫點點頭道:“老白,那我先在這裡謝過了。彙報工作是應有之義,不過到時候執委會的辦公地是在三亞,還是會搬到杭州?”

白克思道:“杭州那邊的基建工程大多尚未完工,如無意外,執委會應該還是在三亞辦公,遷都工作估計要等明年才能逐步實施,到時候你就近多了。”

陳一鑫嘖了一聲道:“還是走三亞啊!那這一趟可是夠遠的,路上來回加上在三亞辦事,估計得要一個多月了。”

白克思盯着他道:“你可別又找藉口推脫,這趟必須得去,不但要去,而且還要好好表現!”

陳一鑫聽他說得嚴肅,當即也收起了笑臉:“今年就要定人選了?”

白克思點點頭道:“按照當下的局勢,接下來你和石迪文肯定都是要進執委會的,年底前把事情定下來,明年上半年再走下流程,然後大概等國慶的時候就會正式公佈了。”

陳一鑫用力地點了點頭,表示自己已經記下了。這對於他而言,可比向執委會當面彙報工作重要得多。

海漢權力結構的頂層是執委會,而執委會的組成,又是以早期穿越行動的幾名組織者爲核心。這幾個人掌握着穿越者羣體的絕大部分資源,在穿越後順理成章地成爲了國家的執政者,並且長期掌控着執委會的大權。

這樣的局面有利有弊,好處是掌握國家大權的執委會構成比較穩定,各種大政方針可以得到長期執行,而不必擔心換一撥人就改一次國策。但弊端也很明顯,由此便形成了執政者的階級固化,權力更迭的速度非常緩慢,像陶東來、白克思、寧崎、施耐德、顏楚傑等人,更是一直穩坐釣魚臺,常年保持執委會成員的身份。

早年間執委會的成員主要是各個實權部門的負責人,如經濟、文教、工業、軍事、交通、農業等等,也便於執委會對國家的各個領域實施直接管理。

不過隨着海漢版圖的逐年擴張,執委會實際上已經很難對一些比較遠的地區進行直接管理,而其中也不乏有東海大區、北方大區這樣幅員遼闊的行政大區。由於歷史原因,海漢高層能夠在外獨當一面的官員不多,所以這些海外大區的執政官往往也是一任做到底,中間從未換過人。

爲了鞏固執委會的地位,自然有必要進行新陳代謝,讓實力能力兼具的地方大員加入到執委會中來。

隨着幾名年紀較大的官員要陸續退休,加上王湯姆已辭去職務遠走北美,執委會中已經有了空缺,像陳一鑫這樣的少壯派官員自然是被納入了重點考察的名單中。如果陳一鑫能在執委會中任職,那麼由他繼續掌管北方大區,也無需再擔心當地的政局安定了。

(本章完)

第134章 新任巡檢(一)第1258章 市場競爭3002.第3002章第七百五十九章 荷蘭使者第1305章 儋州農產品第1416章 遼東備戰第五百二十八章 戰後壓力第1960章第五百四十章 繼續南下2695.第2695章第2185章2693.第2693章第2268章2883.第2883章第1767章 朝鮮的處境3088.第3088章3171.第3171章第2193章第123章 大本營的準備工作3410.第3410章2468.第2468章第七百一十三章 南海新移民2856.第2856章第1924章第1801章 難以逾越第六百九十五章 十八芝的困境第2357章第1892章 格局2462.第2462章第1792章 去朝鮮第1453章 寶貴的人口第107章 市場變化2754.第2754章第187章 複雜的籌備工作第3431章第1970章第2037章第九百七十五章 參觀鹽場第1570章 指點迷津2950.第2950章第1799章 九連城第1382章 新任務第93章 殺雞儆猴3056.第3056章第六百零八章 兩路並進第1615章 奢望第1395章 收網日第1026章 先遣隊(七)第1104章 芝罘灣歸屬2846.第2846章第1545章 象山鹽場第2228章2893.第2893章第2021章第1290章 新戰術體系第四百八十六章 主力艦下水3392.第3392章第1486章 各憑本事第1368章 廢棄漁村第3431章第九百七十章 苛刻的交換條件第2069章3233.第3233章2732.第2732章第1256章 被逼無奈第1849章 合作的阻力第1937章3012.第3012章2919.第2919章3150.第3150章第2262章第1679章 打探消息第1849章 合作的阻力第1319章 不可能完成的任務2503.第2503章2512.第2512章第393章 城內攻防戰第1581章 騙局第九百四十三章 貿易聯盟2683.第2683章第八百六十四章 戰後清理2633.第2633章2945.第2945章第1100章 各取所需2421.第2421章3386.第3386章第298章 駐廣辦的新業務第351章 戰亂之後第87章 何夕的本領(二)第四百七十四章 造訪巡檢司第八百三十四章 潛伏者2541.第2541章第1013章 開國慶典(十三)第九百四十五章 實際利益第2166章第2355章第2321章第331章 李家莊的戰前準備第2075章第2362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