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55.第2855章

第2855章

眼見海漢軍的攻勢並未因爲交戰時間拉長而衰減,反而愈發猛烈,清廷上下決戰瀋陽,殲敵於城下的信心也越來越弱。不少人都開始暗自盤算,要是這一仗打輸了又該如何。

滿清此時在位的是皇太極的第九子福臨, 即順治帝。他在六歲時便繼位,現年才十八歲。雖然瀋陽之戰時他已登基十多年,但皇太極死後一直是被攝政王多爾袞把控朝政,小皇帝也只是名義上的統治者而已。

而海漢發動北伐,正是看準了多爾袞剛過世,和碩親王阿濟格謀亂未遂, 清廷發生內亂,順治還未完全掌握大權的這個空檔期。

彼時順治年紀尚幼, 權威未立, 在滿清內部的影響力還遠遠比不了皇太極和多爾袞。而實際掌握兵權的各旗旗主,對於這位小皇帝自然也不會百分百地信服。

瀋陽城防愈發吃緊,清軍損失慘重,於是便開始有人向順治建言,應當保存實力,放棄瀋陽,不要爲一城之地耗盡了滿清的氣運。

順治本人倒是想血戰到底,畢竟這裡可是滿清都城,在他看來放棄瀋陽跟亡國也沒多大差別了。但怎奈他手裡直接掌控的兵馬數量其實有限,絕大部分作戰行動仍然只能依賴於八旗各部的武裝力量,如果各旗都不願再戰,那他總不能自己上戰場去跟海漢人拼命。

於是到了這個階段,清軍陣營中開始顯現出各種怪現象。在作戰中互相推諉責任,藉故避戰,見死不救甚至落井下石者頻頻出現,讓清軍的作戰效率越發低下,戰鬥意志也大受影響。

一些走折中路線的漢人文官也開始向順治建言,既然戰局危急, 應立即與海漢展開停戰和談,來換取緩衝的時間。

和談派比棄城派稍好一些的地方是,他們並未提及放棄瀋陽,而是希望通過談判,來保住滿清對瀋陽的控制權。至於爲此要付出怎樣的代價,和談派都是模糊言辭,不願主動提及。

畢竟古今往來,戰敗者想通過談判獲得和平,無非是投降稱臣、割地賠款這些被動選項,真要把話說得太明白了,小皇帝礙於顏面,也未必肯接受以談判的方式解決當下危機。

順治權衡再三,也覺得和談可能是這時候最爲可行的解決方案了。不過談判這事,他可信不過那些只會誇誇其談的漢人文官,最終還是授權給自己的叔父濟爾哈朗,讓他率領熟悉海漢情況的平南王尚可喜、靖南王耿繼茂,去與城外的海漢軍展開和談。

擁有戰場優勢的海漢見對方主動送上門來, 那自然是獅子大開口, 開出了一系列的條件。

首要條件便是清廷必須無條件向海漢公開投降,並且立即解散八旗武裝力量, 停止一切針對海漢的敵對行動。

其次,滿清需向海漢割讓包括遼河平原在內,原大明遼東都司所轄的全部區域。當然了,這個區域中也包括了瀋陽城在內。

最後,纔是涉及戰爭賠款及戰後雙邊關係的內容,其中還包括了遣返原籍在遼東都司轄區內的漢人民衆,向海漢開放貿易市場等內容。

這幾項停戰條件任選出一條來,也很難讓清廷接受,更別說疊加在一起了。不過海漢本就沒指望對方能夠一口答應下來,只不過是爲談判多製造一些籌碼而已。只要談判這個口子開了,對方繼續死戰的意願自然也會被削弱。這次雙方談了七天都沒能達成一致意見,於是又接着開戰。

就這樣打打停停,停停打打,中間又穿插了幾次談判,進展依然不甚理想。直到海漢軍在戰場上接連取得幾場大捷,重創了清軍爲數不多尚有戰鬥意志的幾支部隊,滿清內部意識到時日無多,繼續交戰只有城破國亡這一個結局,於是便又一次回到了談判桌前。

“這次濟爾哈朗可就老實多了,除了一些細節問題,接受了我們所提出的大部分條件。與滿清簽訂停戰協議那日,在下也有幸在場旁觀,那些韃子全都是一副吃了屎的表情,我到如今還記得一清二楚!”孫真說起當時情形,仍是不免眉飛色舞,十分興奮。

陳一鑫也補充道:“瀋陽之戰雖然打得非常艱苦,但總算是得到了一個比較圓滿的結果,也讓遼東持續二十多年的戰事暫時告一段落了。”

白克思道:“我看過送回三亞的停戰協議原件,上邊雖然蓋了順治的印章,但實際簽字的人是濟爾哈朗。這個停戰協議對滿清而言可謂是喪權辱國,誰籤誰背鍋,想必這濟爾哈朗後邊的日子不會好過了。”

陳一鑫點點頭道:“其實從順治讓濟爾哈朗全權負責談判事宜那時候開始,他就已經成了替罪羊。但這是沒辦法的事,要結束戰爭,總得有人出來扛下責任,但這個人絕不能是皇帝本人。順治明白這一點,濟爾哈朗也明白。所以談判結束後,濟爾哈朗就主動辭去了所有官職宣佈退休,後來就很少再有他的消息,去年已經病死了,還不到六十歲。順治還專門爲此詔令休朝七天,並且爲他立碑記功,可見還是感念他所作出的犧牲。”

按照雙方所達成的停戰協議,清軍主動撤離了南邊防線已經告破的瀋陽城,而海漢軍在此期間沒有進行追擊。清軍遵守協議沒有對瀋陽城內房屋設施進行破壞,所以皇城建築基本都保持了原本的風貌,只是各種金銀細軟,也還是被清軍悉數帶走了。

陳一鑫和孫真說起當時戰況,似乎海漢軍一直佔據優勢。但瀋陽一戰持續了百日之久,這在海漢軍戰史上是絕無僅有的一場漫長的攻城戰,也可見當時戰況之膠着。

海漢軍雖然佔得上風,並且取得了最終的勝利,但其間參戰部隊也付出了上千人陣亡的代價。以海漢軍的標準而言,就只能算是慘勝了。只是當時國內的宣傳着重突出攻克瀋陽,逼降滿清的重大意義,卻大多避過了這一戰的投入和損失不提。

(本章完)

第1156章 艦隊南歸第九百九十六章 心機第六百三十七章 交手(六)第1584章 特殊情況第279章 登陸開始2631.第2631章第262章 商量條件2570.第2570章2593.第2593章第2343章第2311章2714.第2714章2754.第2754章第2252章第1912章 行程安排3177.第3177章第238章 勝利港造船廠(三)第七百二十七章 圍城戰2637.第2637章第2144章2760.第2760章第260章 介入還是不介入第2166章3102.第3102章2493.第2493章2939.第2939章第1973章第四百七十八章 參觀三亞港第1943章第1786章 惹不起第六百零九章 刺殺案的影響第1932章2972.第2972章第九百二十章 頭頓港第1640章 迅雷之勢第1668章 攻打馬尼拉(十八)第93章 殺雞儆猴2452.第2452章2714.第2714章3312.第3312章第1317章 大題小作第七百七十六章 商定細節第1712章 特殊招募第1279章 天下第一第1075章 一路向北3252.第3252章2636.第2636章第五百零三章 王湯姆的憂慮第159章 參觀軍訓第九百一十一章 飛雷炮3014.第3014章第五百七十三章 佈網2705.第2705章第1419章 緊鑼密鼓第1290章 新戰術體系第1139章 滲透與控制第四百四十七章 昌化進展第九百零九章 順利推進第1642章 佔領甲米地3349.第3349章第七百五十六章 濁水溪畔第八百二十六章 通報情況第2149章3360.第3360章第五百八十八章 軍港建設第3447章第七百二十五章 難得的機會第2340章2662.第2662章2495.第2495章帝五百九十八章 信心十足第2146章第2108章第五百一十六章 勢如破竹第七百八十章 因地制宜第1505章 強者風範第1671章 權錢交易3044.第3044章第1356章 洗劫馬場2372.第2372章第2046章3037.第3037章第1311章 軍營演出第1952章第1245章 切斷退路2549.第2549章第1975章第1409章 以戰代練第2275章第四百六十二章 官方套路第2178章3099.第3099章第七百一十六章 治安部隊第2325章第五百三十四章 刷新三觀3175.第3175章第275章 會師永安港第五百章 亮出利齒第1051章 前往杭州第1598章 李奈的決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