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41.第2841章

第2841章

從歷史發展的大趨勢來看,先進技術的外流不可能完全杜絕,只是時間遲早的問題。海漢引以爲傲的工業產品和生產技術遲早也會傳入他國,成爲效仿的對象。但只要海漢能率先完成工業化進程,跨入工業文明時代, 那麼就能有足夠大的優勢拉開與後來者的差距,並且在一些關鍵性技術的發展進程上設置壁壘,延緩同時代競爭者的追趕速度。

原本歷史上的滿清在很長一段統治期中執行的是閉關鎖國的政策,拒絕接受工業文明的發展成果,以至於後來從天國上朝變成了落後捱打的破落帝國。但這個時空的形勢大不一樣,滿清所面對的是掌握工業技術,擁有巨大軍事優勢的海漢國,他們能夠切身感受到海漢的強大,也會有更強的模仿動力。

海漢自身的發展歷程, 無疑已經讓大明、滿清這些鄰國認識到,什麼纔是正確的強國之道。雖然那些高深的工業技術在短時間內還難以複製,但哪些產業應該得到重視,投入資源優先發展,有了海漢這樣一個成功的範本,效仿起來卻並不困難。

北方大區的發展路線從一開始就是衝着工業化去的,幾乎所有主動發起的軍事行動,實質上都是爲了佔領更多的礦藏和人口資源,而這兩者正是實現工業化的必要條件。

即便滿清根本不理解何爲工業化,但按照他們的理解,鋼鐵產能與軍事實力之間是可以劃等號的,海漢對相關礦藏的開發和利用方式,都是可以效仿的對象。哪怕只能從海漢學到一些皮毛,也能大大提升其自身的產業水平,而這正是執委會所不願見到的狀況。

既然談到了這個話題,陳一鑫索性便將自己所知的一些情況也對白克思作了說明。

相較於海漢,滿清對煤鐵產業的開發還處於比較原始的階段,基本還是依靠人力開採, 效率也比較低下。不過隨着近幾年海漢在遼東陸續投產了幾處礦場,滿清也偷師到了一些開採、選礦、冶煉等方面的技術,然後立刻用到了自家礦場的生產中。

“這兩年對面明裡暗裡可是送了不少人過來當礦工。”陳一鑫說及此事,嘴角還帶有一絲笑意:“一邊給我們打工,一邊偷偷學技術,他們倒是打得一手好算盤!”

白克思道:“當礦工倒無所謂,但技術崗位一定要看緊點,別被對面鑽了空子。”

陳一鑫點點頭道:“這個你放心,要緊的技術,那可不能輕易讓他們偷學過去。”

海漢在遼東的統治區可謂地廣人稀,勞動力缺口極大,像開採礦藏這樣的產業,只能通過大範圍的公開招募來獲得礦工,其間不可避免就會混入滿清的人。不過只要不在礦場上公開搗亂製造事端,海漢一般也不會針對這類人進行身份篩查。

至於從海漢礦場學到的這些技術讓滿清的礦業產能有了多大的提升,從陳一鑫所掌握的數據來看,倒也還不需要太過憂慮。滿清目前的鋼鐵產能較之海漢開發石碌鐵礦早期的水平差不多,一年不過幾千噸而已。

這點產能除了滿足生活所需, 真正能用於兵工製造的部分極爲有限。鑄幾十門重炮, 造點火槍,剩下的打造幾百副盔甲,刀槍劍戟之類的冷兵器再來點,產能就耗得差不多了。想要武裝起一支萬人規模的強軍,估計都得好幾年才能完成。

而北方大區在鞍山、遼陽、本溪一線所開採的鐵礦規模相當可觀,就目前的開採能力而言,已探明的儲量足夠挖到幾百年之後。只要官府願意投入更多資源來提升煤鐵礦產能,那鋼鐵產量也會水漲船高隨之上漲,在很短時間內就能將滿清的鋼鐵產能遠遠拋在身後。

“對面現在還是比較落後的作坊式開採,他們又不可能得到我國的礦山機械設備,所以我認爲在可預期的一段時間內,他們的鋼鐵產能都不足以支撐起獨立的兵工產業。”

陳一鑫的看法還是比較偏向於樂觀,他認爲雙方在技術方面的差距並不是那麼容易拉近,即便滿清在努力偷師學藝,但只要沒跨入工業化生產的門檻,就不可能有真正意義上的提升。

翌日,陳一鑫繼續陪同白克思視察金州。

東江殖民區是海漢在收服東江鎮之後,特地在金州規劃出來用於安置皮島軍民的一塊地區。這塊區域毗鄰金州灣,地勢平坦,海漢接手時又沒有土地歸屬紛爭,用來安置這批移民再合適不過。

值得一提的是,東江殖民區的位置距離金州大營非常近,騎兵轉瞬即至。

白克思上次來金州的時候,這裡還只是由衆多帳篷和窩棚組成的臨時定居點,就連基本的生活設施都還比較缺乏。不過二十年後故地重遊,這裡卻已是另一幅完全不同的面貌了。

數個村鎮錯落有致地分佈於這處臨海平原上,村落周圍阡陌縱橫,全是整齊劃分的大片田地。若不是知道本地歷史,很難想像這裡二十年前還只是一片十室九空的戰後廢墟。

民政官金平向白克思等人介紹道:“東江區在六年前已經改區爲縣,如今下轄五個鎮,人口三萬一千。除了各位大人所見的農田之外,東江縣的漁業也發展得相當不錯,大小漁船有三百多艘。”

事實上除了耕種和捕魚之外,東江民衆還有一個從業方向,便是參軍入伍。大明時期的東江鎮本就是軍民一體,幾乎所有青壯都有從軍經歷,而北方大區收服東江鎮之後,雖然將其全部遷至金州劃地安置,並對其原部進行了篩選和整編,但也沒有刻意改變東江鎮的傳統,依然允許東江子弟繼續報名參軍。

而這一傳統也的確很好地保留了下來,十幾年來至少有數千東江子弟陸續在海漢軍中服役,成爲遼東駐軍的一大主要兵源。其中有不少人在服役期滿之後仍然選擇了繼續留在軍中,以職業軍人爲業。

(本章完)

第1817章 無解難題2738.第2738章2402.第2402章第269章 攻防大戰第355章 攻打爭江第四百六十八章 用人選擇第1172章 事件發酵第2037章第1891章 貿易港2554.第2554章第2166章第91章 錦衣衛(二)第1445章 全力一擊第七百九十三章 小鐵匠第1142章 爭奪銅礦第2164章第五百四十二章 石碌投產第1943章2792.第2792章3350.第3350章第371章 南越的悲劇第四百四十二章 擴軍在即第七百五十六章 濁水溪畔2727.第2727章第六百零一章 摩根的提議第九百四十七章 討價還價2934.第2934章2724.第2724章第五百七十章 來龍去脈第2041章2859.第2859章第九百七十三章 崖城外的種植園2951.第2951章第八百三十四章 潛伏者3055.第3055章第270章 北越軍的防禦手段2966.第2966章第193章 駐崖辦的不和諧因素第1960章第六百四十章 局勢惡化2829.第2829章第54章 崖州城(一)3344.第3344章第九百一十五章 第一桶金第1941章第2177章第3435章第四百零六章 新生活(二)第1384章 移民營裡的門道第57章 拖下水3110.第3110章3063.第3063章第九百五十九章 偵破進程第五百二十八章 戰後壓力2816.第2816章第2254章2896.第2896章第2011章第1966章2741.第2741章2971.第2971章第2181章第八百三十六章 樂清第1700章 流放五千裡第八百零四章 圍困第1845章 各方利益第四百七十一章 獲釋第1831章 血肉磨盤第五百八十八章 軍港建設第2314章2700.第2700章2509.第2509章第159章 參觀軍訓第1596章 真正意圖3341.第3341章2659.第2659章第1013章 開國慶典(十三)2910.第2910章第八百八十七章 三六九等第1217章 野外環境3125.第3125章3163.第3163章2863.第2863章第1779章 偷得浮生半日閒第1433章 地雷的威力第五百一十三章 行動開始第六百七十七章 參觀昌化第1241章 堅固防線第314章 觀禮第1295章 步槍演示第1685章 西管局第351章 戰亂之後第2114章2673.第2673章第1486章 各憑本事2660.第2660章2411.第2411章第2065章3343.第3343章第1134章 激戰磁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