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95.第2695章

第2695章

有些事看似吃虧,實則佔便宜。但便宜不能白佔,必然也得付出相應的代價。到底是誰吃了虧誰佔了便宜,雙方心中各有一杆秤衡量利弊得失。重點在於海漢與朝鮮都在這個過程中得到了各自想要的利益,這纔是達成合作的真正原因。

只是檯面之下的這些利益交換,並不會以公告的形式對外宣佈。只有極少數能夠接觸到內部信息的官僚,纔會瞭解其中奧妙。

當然了,像朱子安這種初入仕途的新人,對於國際關係也所知有限,如無陶弘方給他詳細講解,想要自行理解這中間曲曲拐拐的利益糾葛,也還是頗有難度。

但即便兩國已經達成共識,也還是需要完成大量前期工作之後才能推動這事的實施。現在所進行的貿易資料審計便是其中之一,接下來還要在本地組建相應的機構來處理稅務、財會方面的事務。不過這些事情應該無需再由使團跟進,後續自有財政部門調派專人過來負責了,說不定此時已經在來釜山的途中了。

朱子安道:“如此說來,那完成審計工作之後,使團是不是就要離開釜山了?”

陶弘方道:“離開之前應該還有一件事情要辦。難得能有這麼龐大的武裝艦隊造訪本地,我想地方官府應該會趁着這個機會,玩一玩狐假虎威的遊戲。”

朱子安道:“大人的意思是,朝鮮人要借勢嚇唬嚇唬日本人?”

陶弘方點點頭道:“那位文大人已經替我們安排了時間,要跟本地日本商會的頭面人物碰一碰面。他希望我們能夠站在盟友的立場上,向日本人施加一點壓力,讓朝鮮能在雙邊貿易中得到更多好處。”

朱子安不禁笑道:“他們倒是想得好,從我們這邊丟掉的,要從日本人那邊撈回來!”

陶弘方也笑道:“這個忙,不幫不行。我們接下來就要去往日本訪問,也有很多需要跟官方會談的事務,先跟日本人接觸一下通個氣也好。對了,你晚上抽時間再看看相關的資料,到時候也一起出席。”

海漢使團抵達釜山之後一直公務繁忙,也沒有主動去與本地的日本商會進行接觸,而日本人也同樣沒有選擇主動出擊。但最先按捺不住的卻是地方官府,見海漢使團都已經在準備啓程出發了還沒有動靜,只能站出來牽頭組織一次會面,試圖藉助海漢的力量來解決自己與日本商會之間的一些問題。

朱子安晚間便按照陶弘方的叮囑,特地去找了相關的資料,連夜翻看學習,對釜山本地日本商會的情況也算有了一個初步的瞭解。

雖然商會是以日本爲名,但實際構成其實是以日本對馬藩藩主宗氏爲核心,與貿易相關的一應事務也基本都是由對馬藩說了算。

之所以會有這麼奇怪的狀況,主要還是因爲對馬藩獨特的地理位置所致。對馬藩的主要轄地是位於朝鮮和日本之間的對馬島和壹岐島,其中壹岐島更靠近日本本土,而對馬島則是正好居於海峽中間位置,其北端離釜山港僅百里之遙,貿易優勢得天獨厚。對馬藩藉助這樣的地理優勢,逐步控制了日本與朝鮮間的海上貿易通道。

值得一提的是,也正是因爲距離朝鮮半島海岸線如此之近,與海峽兩邊都有着密切的貿易往來,所以對馬藩的政治立場其實並不是特別堅定,在歷史上一度左右搖擺。

1419年朝鮮將軍李從茂以討伐倭寇的名義,出兵佔領了對馬島,而島上的統治者宗氏接受了朝鮮官職,並且在之後很長一段時期內還代表朝鮮從事對日的貿易活動。

但到了1592年的壬辰倭亂,對馬島又變成了日本入侵朝鮮的前線基地。豐臣秀吉以此爲跳板,率十餘萬大軍攻打朝鮮,第一戰便是從對馬島渡海攻入釜山。當時朝鮮一度丟掉了大半國土,若不是後來大明出兵救援,多半就已經亡國了。

而對馬藩當時也曾出兵入朝作戰,日軍連克漢城、開城、平壤三京的戰鬥中,都有對馬軍的參與。當時的藩主宗義智親率藩軍兩千餘人,一度推進到平壤以北地區。直到明將李如鬆率兵打到平壤,日軍不敵,宗義智纔跟着大部隊往南撤離。

不過戰事結束之後,第一個跳出來當和事佬的同樣也是對馬藩。宗義智反覆斡旋多次之後,終於成功讓朝日兩國重新開通了跨國貿易通道,並於1609年簽署了《慶長和睦約條》。

而對馬藩作爲兩國唯一信賴的中間人,便由此將通過朝鮮海峽進行的跨國貿易都牢牢攥在了自己手中,而藩主宗氏也因此得到了延綿至今的榮華富貴。

如今的藩主宗義真是宗義智的孫輩,據說也是頗有手段之人,上任之後不僅大力發展造船、航海等與貿易密切相關的產業,而且還投入大量物力人力,在對馬島上開挖一條打通東西兩岸的運河。這樣往來於對馬島與釜山港之間的商船,就無需再繞行半個島嶼之後才能駛入對馬島的主港阿須灣了,可以縮短航程百餘里。不過此項工程的預計工期據說將會長達十餘年,至今仍在施工當中。

如果不是有可觀的貿易收入作爲支撐,以對馬藩的條件要進行這樣持續若干年的大型土木工程,無異於癡人說夢。

由此可以看出,這一代的藩主是一個頗具長遠眼光的統治者,願意投入大量資源去營建造福後人的大型工程。但如果換一個角度來看,也足以暴露出對馬藩對於跨國貿易的依賴程度十分嚴重,必須要不斷通過各種手段來鞏固自身的地理優勢,才能保證自己對跨國貿易的掌控不會流失。

由於對馬藩代理了朝鮮國相當一部分的對日貿易,這就意味着貿易過程中有相當一部分利潤是流入了對馬藩的口袋。而作爲釜山港管理者的朝鮮地方官府,大概早就不滿意這樣的分配方式了,只是一直沒有手段來改變這樣的現狀而已。而海漢使團的到來,便給地方官府提供了一次千載難逢的機會。

(本章完)

第1451章 改建工程2908.第2908章第1632章 馬尼拉警報2625.第2625章第70章 新兵(一)第1756章 應急措施第八百五十六章 林家兄弟的顧慮第1206章 運作機制第2137章第1225章 軍事培訓第323章 軍官進修班3301.第3301章2923.第2923章第332章 肥肉與陷阱3242.第3242章第1919章第四百七十七章 處境相似2512.第2512章2561.第2561章2444.第2444章2576.第2576章第八百九十九章 北上考察(一)第276章 偵察行動第1827章 接連受挫第六百三十三章 交手(二)第3459章第3446章第1073章 打探口風3202.第3202章3029.第3029章第29章 勞務輸出第1838章 前有堵截後有追兵第1570章 指點迷津第七百九十二 尋找新目標2880.第2880章第九百二十四章 歸屬感3062.第3062章第1420章 談判砝碼第九百零五章 臺北建設第1947章第1444章 破局第1904章 繁榮背後第1503章 城外江畔第1649章 勸降第2246章第1399章 利益決定立場3355.第3355章第1996章第225章 越南之行(八)第1109章 登遼海道第1713章 特權機構第四百一十七章 探訪昌化3004.第3004章2559.第2559章2661.第2661章第2076章第1218章 章運的傑作2704.第2704章第六百六十五章 敵意第五百六十三章 不速之客第1188章 知情人第1268章 入籍手續第372章 求和使者第1709章 戴罪立功第1224章 人口問題第2118章2850.第2850章3370.第3370章第1151章 重返長山羣島第1751章 孰強孰弱第四百四十三章 由擴軍所引出的問題第八百六十七章 轉移焦點第1079章 奇山所的難題第五百七十二章 真相漸明2818.第2818章第1722章 新舊後臺3382.第3382章第2084章第2133章3388.第3388章第39章 港灣激戰(一)第八百七十章 抱團取暖2895.第2895章2672.第2672章第2288章第五百七十四章 順藤摸瓜第2004章第2301章第1236章 集結點第七百八十五章 合作開發第1321章 正式遭遇第2078章2949.第2949章第103章 計劃提前第九百九十九章 機構調整3073.第3073章第六百五十五章 進退維谷第六百一十章 聯合軍演2932.第2932章第九百零五章 臺北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