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62.第2662章

第2662章

朱子安在來時途中被允許參加了相關的準備會議,所以對於海漢爲何要主動將先進生產技術提供給朝鮮,幫助朝鮮升級各種關鍵產業,他也有一定程度的認識。

這些好處當然不是無條件提供給朝鮮,海漢的目的非常明確,就是要利用這些產能來滿足自身發展所需。換句話說,這些產業雖然在名義上是屬於朝鮮,但其產出的大部分產品卻是要以成本價,甚至是低於成本價的水平供應給海漢。

朝鮮國雖然也是這一輪產業升級的受益方,但他們只是在合作中提供了原材料和勞動力,所能獲得的收益顯然遠不及主導此事的海漢。

即便是在朱子安這個局外人看來,朝鮮在合作中所分得的收益比例也着實太小了一點,而且這些產業的生產安排和產出分配,以及地方上的民政事務管理,全部都由海漢做主。朝鮮所擁有的歸屬權,也就只是以監督生產的名義派些官員到當地駐紮,這其實只是海漢象徵性地給朝鮮保留一點顏面而已。

朱子安認爲這與當初大明對嶺南地區幾乎完全失去掌控力的情況很相似,名義上那些地方還是大明領土,但卻被海漢實際控制,對朝廷既不聽宣也不聽調,也不上繳賦稅,僅僅只開放物資和人員流動的渠道。大明雖然還是能通過貿易渠道從這些地區獲得一定的經濟收益,但實際歸屬權已經易主,顯然海漢纔是真正的受益者。

不過從參與談判的朝鮮官員們的反應來看,朱子安認爲他們應該也樂於接受這樣的合作方式。由海漢主導的產業合作已經持續了近二十年,幾乎所有人都習慣了由海漢掌控全局。

而且以現在的合作方式,朝鮮國的相關人等都能從中獲得收益,但如果做出改變,那事情的發展方向可就不好說了。現實情況是朝鮮上下包括國王在內,都是這種合作方式的既得利益者,這就導致很難再出現其他力量去主動尋求改變。

當然了,站在朝鮮人的立場上,這或許已經是他們能夠選擇的合作方案中最好的一種。拋開既得利益先不談,海漢提供的這些先進技術,如果要由朝鮮本國自行研究,恐怕花上幾代人的時間都未必等得到現在的成果。

而現在與海漢的合作,他們不但得到了一些先進生產技術,而且海漢還爲其培養了大量的技術人員和產業工人,這些軟實力提升的價值,可不是用錢能衡量的。

這些合作能爲朝鮮帶來的國力提升,在過去這些年裡已經得到了很好的體現。朝鮮過去最大的短板便是軍力,但如今由海漢協助組建的新軍有槍有炮,有成建制的武裝艦隊,實力已經勝過滿清和日本兩個鄰居,算得上是東北亞地區的強者了。

而朝鮮新軍所裝備的這些海漢制式武器裝備,有大部分都是由大同江流域的兵工產業製造,一定程度上實現了自產自銷。即便是在海漢國的盟友中,能有同等兵工能力的國家也屈指可數。

當然了,軍隊的裝備水平並不能完全跟戰鬥力劃等號,否則當年大明也不會面對滿清的攻勢守得那麼艱苦了。朝鮮想要盡力拉近自己與宗主國之間的軍力差距,僅僅只靠升級裝備還遠遠不夠。更何況海漢提供給朝鮮的兵工技術也只是外貿版本,產品相較提供給自家軍隊的武器裝備還差着一大截。

所以除了升級武器裝備,照搬海漢軍的建制和訓練模式之外,不定期舉行的兩國聯合軍演,也是被朝鮮視作提升軍力的重要手段。

由於兩國間的從屬關係,聯合軍演一般都是由海漢主動發起並安排時間和演習計劃,加之海漢近些年逐漸將軍力轉移到大明及遼東方向,所以聯合軍演的頻率並不多,規模也在逐漸減小。有時候一兩年都沒有相關安排,朝鮮就不得不自行派出部隊前往金州或舟山,主動尋求與海漢軍合練的機會。

而此次使團帶着規模龐大的武裝艦隊造訪漢城,除了展示武力之外,還有一項任務就是完成兩國軍隊的聯合演習。這對於朝鮮國掌管兵權的兵曹衙門來說,可算得上是一等一的大事。所以貿易相關的談判結束之後,朝鮮方面參與會談的官員便立刻走馬換將,由兵曹衙門爲首的武官隊伍登場。

此時掌管朝鮮兵曹衙門的官員是申學義,他的老爹申景禛早年也曾出任兵曹判書一職,傳到他手上也算是子承父業了。能有這樣的機緣,主要還是因爲他們父子當年都是堅定的世子黨,在李凒平定宮廷政變的過程中立下大功。

而且申學義曾接受過海漢提供的軍事培訓,是當時少數得到海漢認證,有資格指揮朝鮮新軍的高級軍官,他後來的仕途發展自然也得到了海漢的支持。

參加談判的高級武官除了申學義之外,還有如今掌管兵權,直接統領朝鮮水陸兩軍精銳部隊的御前大將安道石。他雖是平民出身,但卻是首批被選派到海漢軍中受訓的朝鮮武官,而且後來還隨李凒一同到三亞留學,並且在留學期間表現優異,還曾在多國軍事學員大比武中爲朝鮮爭光。

安道石學成歸國之後參加了聯軍在遼東、日本等地的多次軍事行動,靠着實打實的軍功慢慢往上升。由於他並非出身官宦世家,身後沒有別的勢力參雜,因此格外得到李凒信任,一路升到瞭如今的職位。

要論職務高低,安道石甚至比申學義還高了半級,必要時他只需接受國王李凒的直接調派,而不受兵曹衙門的管轄。此次將要參與聯合軍演的朝鮮部隊,也大多都是他麾下的兵馬。

由這兩人所率的武官陣容,幾乎集中了朝鮮軍方的精銳。而這些武官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他們無一例外,都有在海漢軍中或者軍事學院受訓的經歷。換句話說,如今朝鮮軍方的骨幹人員,都與海漢有着十分深厚的關係。

(本章完)

第九百六十六章 貿易目標第300章 瓊州聯合開發集團公司3299.第3299章第2068章第1767章 朝鮮的處境第四百零八章 深度合作第2025章第六百七十章 使團抵達第1462章 競爭關係第1854章 支持對象3113.第3113章第1317章 大題小作第1249章 從將軍到戰俘3357.第3357章3229.第3229章2892.第2892章2405.第2405章第1246章 甕中捉鱉2785.第2785章第2301章第2091章第四百五十九章 昌化的建設進度第164章 大地主3246.第3246章第1026章 先遣隊(七)第2174章3172.第3172章第四百六十八章 用人選擇第365章 參觀陳列室第69章 徵兵3032.第3032章第1084章 互相試探第1121章 老熟人第1764章 武力展示(六)第七百三十一章 戰術變化第1601章 陰魂不散第六百八十七章 破寨第1114章 計劃變更第24章 勞改營(二)第377章 翻臉動手第2208章2905.第2905章第1185章 利益爲先第1574章 有錢任性第1126章 利益相關第1490章 步騎結合2461.第2461章第1816章 消化難民3323.第3323章第1674章 逐步接管第1546章 迭戈號第八百八十七章 三六九等第1668章 攻打馬尼拉(十八)3011.第3011章第2305章2397.第2397章第七百八十四章 新殖民港第1619章 先兆線索第2358章第2132章2461.第2461章3375.第3375章第1674章 逐步接管2408.第2408章第62章 火炮(一)第1964章第七百五十六章 濁水溪畔2531.第2531章第1805章 海軍基地2600.第2600章第2267章2791.第2791章第397章 內外有別2379.第2379章第1437章 炮轟紀家堡第九百一十章 終結十八芝第五百七十四章 順藤摸瓜第1739章 海外招商第1524章 提前踩盤第366章 軍售只是開始2895.第2895章第1929章2742.第2742章3070.第3070章第2306章第五百九十七章 實際戰況第1章 那一扇上天打開的門第1533章 官方往來第1932章第1775章 曲線救國第1080章 進展順利第七百零九章 攻佔澎湖第1536章 利益劃分第2253章第八百九十七章 下一個目標第312章 各路到齊第六百六十九章 防務交接第1207章 面試3098.第3098章3400.第3400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