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51.第2551章

第2551章

石成武的年紀與衆人相當,也都是高官家庭出身,所以言談間倒也不會有什麼隔閡。

不過白樂童還是對石成武的成長經歷有些好奇,主動試探着問道:“石兄既然與我等年紀相仿,那照理說應該也在三亞待過很長時間吧?怎地我好像對石兄沒什麼印象!”

石成武道:“在下去過三亞幾次,但並非去留學讀書,只是隨家父上京,沒待多久就返回浙江了,大概當時也沒什麼機會結識各位。”

“所以你不是在三亞完成的學業?”白樂童驚奇地追問道。

通常駐守海外的海漢高官都是在子女幼年時就將其送回三亞就讀,以保證其所接受的通識教育不會與主流脫節,待學有所成之後再返回父輩所在的地方。還有一些人在三亞讀完中學之後就直接留下了,以便後續能在京城謀個好職位,比如哈建義便是這樣的情況。

而石成武似乎是一個少見的例外,居然沒有在三亞留學的經歷,也難怪白樂童等人對他沒什麼印象了。

石成武對此倒是沒什麼忌諱,很大方地解釋道:“家母是浙江人氏,所以在下早年在寧波、杭州等地的書院求學,也方便就近侍奉父母。”

白樂童愕然道:“那石兄所學,豈不都是前明那些經史子集的東西?”

石成武微微搖頭道:“那倒不是。在下自幼所學,仍是以我國所制的教材爲主,與各位並無二致。到前明治下地區遊學的目的,主要還是爲了增長見識,瞭解民生。”

話雖如此,衆人心裡卻不太相信。就算他們幼時所學的課本一樣,但在三亞爲穿二代授課的都是各行各業的頂尖人物,這石成武在浙江又如何能享受到同等的教學條件。

他們卻不知這石成武的母親曲氏也是官宦家庭出身,當年石迪文娶親,未嘗不是看上了對方家庭在當地的影響力。而石成武作爲雙方聯姻的結晶,代表的是兩大地方勢力的共同利益,打小便享受各種頂級資源,教育方面自然也不例外。

雖然他沒有被安排回到三亞接受正統的海漢教育,但其所學也是天上地下無所不包,遠不止四書五經而已。而且石成武從小便在東海各國間遊歷行走,其經歷和見識也遠非一直窩在三亞的同齡人可比。

在場幾人之中,也只有王安國與其相識較早,對石成武的實力有所瞭解。但當下這種局面,倒也無需主動發聲替石成武辯解。

石成武也不想在這個話題上浪費太多口水,便主動轉移了話題,詢問衆人到杭州之後是否已經安頓妥當,還有什麼需要幫忙的事情。

衆人閒聊一陣,管家莫元又來到廳中,稱石迪文已經送走訪客,請衆人移步到宴會廳用餐。

石迪文見衆人到了,便招呼他們落座:“今日是家宴,也沒有外人在,大家都可輕鬆自在一些,不必太拘束。”

果然石迪文並沒有安排其他陪客,讓妻妾和年紀較小的一雙兒女出來與衆人見禮後,又讓她們都離開了,只留了長子石成武一同用餐。

或是擔心陶弘方等人吃不慣江浙口味,這頓宴席倒基本都是地道的海漢風味,連酒水也都是海南島那邊所產。衆人連連舉杯,感謝石迪文的款待。

酒過三巡,石迪文放下酒杯道:“我這裡很少會有這麼多年輕人來做客,看到你們,就像是看到了二十幾年前的自己一樣。那時候我和你們的父輩叔伯們剛到三亞,那裡還只是一片荒蕪的偏僻漁港,但我們那時候就已經開始暢想,若干年後統治天下的場景。”

衆人見石迪文談及正事,也趕緊都放下手中的酒杯筷子,恭敬地聆聽他的發言。

石迪文道:“我們這一代人用了將近三十年的時間,完成了當年到三亞時制定的目標。但走到這一步之後,我們的國家要如何繼續發展下去,對我們來說也是一個新的挑戰。不過作爲你們的父輩,我們這一代人的身體和精力都已經開始衰老,有很多新的挑戰也只能交給你們去完成了。你們對自己可有信心?”

王安國應道:“石伯父過謙了,您正當壯年,何來衰老一說?我等後輩也需要叔伯們繼續教誨提攜,方可在未來繼承大業。”

石迪文笑道:“你也不用安慰我,說起來我已經五十多快六十的人了,你們的父輩有不少歲數比我還大一些,又還能幹得了幾年呢?遲早都要把國家託付給你們!”

“但在那之前,必然會要求你們經過重重考驗,有足夠的能力來治理國家,我們這一代人才能安心交接。”石迪文的眼光從衆人臉上緩緩掃過:“你們的父輩將你們派到杭州來辦事,也未嘗不是在考驗你們的能力。事情辦得好,未來就可放心委以重任,辦得不好,那大概就得再回爐學習學習。”

石迪文一語道破衆人被派來杭州的真正原因,在場的年輕人都沉默不語,各自琢磨這話裡所蘊含的意思。

石迪文接着說道:“改朝換代,在中國歷史上並不稀奇,但我海漢國的出現,絕對算是前所未有之大變局。或許你們當下還不太明白爲什麼,或許要再過十代、二十代人,才能瞭解這一次的朝代更替對全世界的影響有多大,但我希望你們明白,你們都是歷史的參與者和塑造者,你們所做的事情,就跟你們的父輩一樣,今後會被寫入史書,流傳後世!”

石迪文停頓片刻,繼續說道:“你們或許還不太清楚自己該做些什麼,能做些什麼,作爲父輩,我們這一代人會繼續給你們指引前進的方向。但再過些年,就得由你們來引領這個國家繼續前進了。所以從當下開始,我希望你們能夠提起幹勁,完成好每一項交給你們的任務,這是爲你們自己,也是爲了這個國家的未來!”

陶弘方肅然應道:“晚輩定當努力,不負重託!”

衆人回過神來,也都齊聲響應,心中卻在各自琢磨,爲何石迪文要在接風宴上發表如此鄭重的講話。

(本章完)

2616.第2616章第四百二十二章 循序漸進第九百零五章 臺北建設第六百二十三章 錢天敦的彙報3107.第3107章2463.第2463章第187章 複雜的籌備工作第280章 構建陣地第335章 第二批援軍抵達3162.第3162章第九百七十二章 範迪門的三亞見聞第336章 王湯姆的真實目的第九百三十三章 對抗與合作第1180章 變本加厲3274.第3274章第2138章第1249章 從將軍到戰俘2546.第2546章第1741章 性能升級2943.第2943章第八百九十六章 甕中捉鱉第八百一十三章 奪權第四百二十八章 嚴查第1898章 隆重迎接第四百八十五章 賑災第1601章 陰魂不散第1479章 真正的戰爭第1209章 基層官員2539.第2539章2654.第2654章第1312章 看不懂的情報第5章 籌備進行時(一)3406.第3406章第6章 籌備進行時(二)第1015章 開國慶典(十五)第1320章 跟蹤與擺脫3146.第3146章第1883章 漳州見聞第2314章2993.第2993章第九百八十章 各得其所3087.第3087章第88章 僕役市場第128章 華夷之辨第175章 經濟與文化第37章 緊急情況第58章 考察彙報2582.第2582章2649.第2649章第1936章3111.第3111章3055.第3055章第1635章 征途漫漫2787.第2787章3045.第3045章第八百零五章 實力差距第2283章第1716章 培訓期第2135章第七百七十四章 媒體的作用3239.第3239章2660.第2660章第五百七十三章 佈網第四百三十五章 甕中捉鱉第六百七十四章 談判第七百八十五章 合作開發2969.第2969章第九百八十七章 職業培訓第1622章 備戰第1680章 不擇手段2884.第2884章第1411章 雪原遊弋2593.第2593章第77章 崖州工作組(一)第1866章 落後就要捱打第1358章 再戰旅順口第1665章 攻打馬尼拉(十五)第1441章 陸戰隊的威力2835.第2835章第1155章 掃蕩金州灣第49章 海漢第259章 北越軍情報告第388章 先頭部隊第1119章 眼見爲實3145.第3145章3121.第3121章第五百二十八章 戰後壓力第308章 第一次全體大會2598.第2598章2511.第2511章2591.第2591章第七百八十五章 合作開發3314.第3314章第1940章第1504章 強力手段第1920章2667.第2667章第1534章 地方割據第六百八十四章 等待集結3176.第3176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