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98.第2498章

第2498章

雖然崇禎是認栽了,但兩國間要完成權力的交接,卻也不是一朝一夕能辦完的事情。

海漢在軍事上做好了逐鹿中原的準備,但對於治理地域這麼遼闊的國家,在人力資源方面卻還遠遠沒有做好充分的準備。很多地方仍需在一段時期內維持現有的統治體系,海漢能做的頂多就是把衙門換塊招牌而已。

一些內陸偏遠地區的民衆,可能要到兩三年甚至更長時間之後,纔會明白這個天下的統治者已經換作了別家。

但大沽口和談的結果傳回海漢國內後,依然引發了極大的轟動。對於一個成立不過二十多年的國家來說,對大明的取而代之簡直就是可望而不可及的目標,甚至很多已經加入海漢國籍的民衆仍將大明視爲正統。但真當這一天到來的時候,所有人卻發現這個實現目標竟然比想象中容易多了。

仗纔打了幾個月,大明竟然就降了,這可比戰前動員時執委會所說的做好三到五年苦戰準備要快多了。大明皇帝已經詔告天下,不得再對海漢採取敵對行動,估計很快就會正式退位了。

但海漢軍的行動並未就此停止,正如陶東來所說的那樣,大明既平,那滿清也就沒有存在下去的必要了。

數以萬計的海漢軍隨即被運往遼東灣北部登陸,然後向北推進,對滿清展開攻勢。

守衛瀋陽城的明軍此時已經收到崇禎的聖旨,開城迎入了海漢軍。指揮此次戰役的顏楚傑,便將前線指揮部設在了城中。

陶東來如約邀請崇禎一起到遼東觀戰。而崇禎此時已經沒什麼好顧忌,便又一次從京城來到大沽口,然後與陶東來一同乘船前往遼東。

海漢最新型風帆鐵甲艦讓崇禎很快就明白了爲何大明水師會毫無還手之力。這種戰艦的噸位足足是大明水師最大型福船的八倍之多,無論火力輸出還是海上航速,都遠非福船所能及,打起來只能是一邊倒的局面。

他們在蓋州衛登陸之後,便乘坐提前準備好的汽車沿官道趕往瀋陽。崇禎對於這種不需畜力牽引的交通工具大感新奇,陶東來見狀便表示等平定東北之後,會送一輛汽車給他作爲代步工具。

滿清此時雖然弱勢,退到了瀋陽以北,但地盤卻並不小,基本完全接管了原奴兒干都司的轄區,向北直到庫頁島北部。從遼東半島到其疆域北端,幾乎跟三亞到金州的距離差不多了。

這些區域內地廣人稀,缺乏基礎設施,要集結大部隊作戰,無論是交通還是補給,都將會成爲大問題。像海漢軍這樣極度依賴後期的作戰方式,就並不適合這種特殊環境。

即便海漢軍在實力方面完全佔優,但要想徹底剿滅滿清勢力,其實也不太現實。所以海漢制定的目標並非是要屠盡女真一族,而是要讓滿清徹底臣服,成爲海漢的藩屬國之一。

而滿清自1639年與海漢簽署金州協議之後,便已經向海漢開放了貿易。這些年來在海漢的有意經營之下,已經基本成了滿清唯一的對外貿易通道,而滿清對此的依賴也是越發顯著。

類似鹽、鐵、茶、糖、煙等必不可少的物資,都必須依賴於海漢提供。遇到年景不好的時候,甚至還得向海漢求購糧食來度過難關。

滿清攝政王多爾袞前幾年已經過世了,如今執政的順治才年方十六,他六歲即位時,滿清就已與海漢停戰了。而他對海漢的認知,便是“海漢軍兇猛異常,不可力敵”之類的看法,也很難生出將海漢視作主要對手的念頭。

海漢去年與滿清開戰的時候,順治身邊還有人蠢蠢欲動,認爲這是一個夾擊大明的好機會。但滿清非但沒有等到合適的出擊時機,反倒是等來了突然出現在遼東方向的數萬海漢軍。

海漢方面讓滿清商人帶回了消息,要求清廷無條件投降,降格稱藩,臣服海漢,否則便是全面開戰。當然了,作爲開戰前的必要措施,兩國間的所有貿易活動都已被海漢叫停,近期也不會再有任何物資從南邊輸送到滿清境內了。

而與此消息同時傳回的,還有另一個說不上是好是壞的消息——大明已經與海漢停戰,並且由崇禎帝親自請降。

看到老對手倒黴自然是一件開心的事,但大明沒了,海漢得以騰出手來全力對付滿清,這可就笑不出來了。

年輕的順治帝並不想招惹如此強大的對手,何況大明都已經被打垮了,難道滿清還能挺得過去嗎?

但滿清朝堂上也有一些喜歡鑽牛角尖的狠人,所以兩軍最終還是在瀋陽以北三百里的平原上進行了正面對決。

戰局結果當然毫無懸念,滿清在這一戰中折損了超過兩萬名戰士,而作爲對手的海漢,傷亡率僅有其百分之一左右。

值得一提的是此時的清軍部隊中也已有大量的火槍火炮列裝,但在面對武器裝備更爲先進的海漢軍時仍然毫無還手之力。

親臨前線的崇禎目睹了兩軍交戰的整個過程,這次他是真的服氣了,海漢軍號稱天下第一的戰鬥力可不是吹出來的,收割敵軍性命的速度快得難以想象。崇禎也有些慶幸自己之前的決斷沒有做錯,否則難以想象所將造成的慘烈後果。

而滿清方面的好戰分子幾乎都在這場決戰中消耗殆盡,留給順治的只有兩條路,要嘛帶着民衆往北逃,逃到海漢軍無法企及的苦寒之地;要嘛就果斷乞降,讓滿清部族還能繼續在家鄉生活下去。

順治最終選擇了後者。

半個月之後,受降儀式在滿清曾經的京城瀋陽舉行。崇禎沒有在戰後立刻離開返京,而是選擇留下來觀看這一幕。

大明和滿清打了幾十年,雙方的統治者卻是第一次會面。但諷刺的是雙方都是亡國之君,在這裡唯一的勝利者是海漢,他們都只是陪襯而已。

在降書上籤下名字後,年輕的順治如釋重負,而目睹這歷史性一幕的崇禎卻若有所失。

只存在了不到二十年和擁有兩百多年曆史的兩個國家,在同一年裡走到了盡頭。

(本章完)

第2272章第345章 抵達會安第七百章 聯合行動3246.第3246章2765.第2765章第1705章 意見分歧2571.第2571章3361.第3361章2993.第2993章2898.第2898章第1579章 使館第1350章 情報來源第1543章 看你骨頭有多硬第92章 移民第1547章 半殖民地第四百六十七章 來自安全部的報告第1196章 重獲自由的機會第2175章第337章 最後一擊第2204章第五百三十一章 最壞打算第1906章 結業考覈第340章 攻佔擔杆島第1314章 勝利堡內第122章 海外考察(九)第2238章2928.第2928章第1152章 北方商業航線2527.第2527章第145章 殺雞儆猴第1547章 半殖民地第1166章 再見面第182章 突如其來第1278章 甘蔗產業第140章 抵達清化3013.第3013章3007.第3007章第八百六十六章 來勢洶洶第1780章 大局爲重第1440章 前後夾擊第1689章 掙表現第八百四十一章 繼續北上3001.第3001章第六百七十五章 陷入僵局第2286章第1820章 拖延作戰第70章 新兵(一)第六百九十八章 出兵與移民2622.第2622章3207.第3207章第1764章 武力展示(六)第1731章 商業契機第2297章第313章 頂替第1385章 收買第六百九十六章 軍方的備戰2600.第2600章第1907章 奮力追趕第1280章 鶯歌海縣第七百零一章 無心應戰3095.第3095章第1008章 開國慶典(八)2701.第2701章第1627章 自1627年以來2787.第2787章第1486章 各憑本事第2176章2935.第2935章第305章 在商言商第1011章 開國慶典(十一)第八百五十五章 準備開戰第四百八十九章 戰艦的威懾力2890.第2890章2860.第2860章第七百九十六章 移民與建設3171.第3171章第1776章 誠意謝禮第1973章第310章 海漢軍工的新起點第181章 一語滅國第22章 碰頭會(二)第七百七十一章 三亞新貌第1403章 臨時調令第154章 廣州來客2769.第2769章第九百六十四章 結案第六百一十章 聯合軍演第265章 羣體效應第376章 惱人的談判2825.第2825章第1672章 無路可逃2570.第2570章第1350章 情報來源第1593章 別樣的聚會第2207章第1章 那一扇上天打開的門2763.第2763章2950.第2950章第1789章 大軍過境第1080章 進展順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