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91.第2491章

第2491章

無論是坦克、飛機,還是已經下水試航的新式戰艦,其實都並非海漢軍現階段所急需的武器裝備,這些大型裝備的研發工作已遠遠超前於部隊的作戰需求。但在執委會看來,這樣的超前進度卻是很有必要,畢竟穿越者們正在逐漸老去,他們需要盡力爲這個親手建立起來的國家多留下一些安身立命的資本。

除了先進的制度和發達的經濟之外,強大的武裝自然必不可少。雖然目前的武器裝備已經領先於這個時代,但執委會深知現有的武器不能包打天下,提前預研纔是最穩妥的做法。就算穿越者們留下了相關的資料,如果要把這些技術含量較高的裝備留給後人去自行研究開發,恐怕也得百八十年後纔會有成果。現在多做一些,就能省下幾代人的時間,爲後代爭取到更大的發展優勢。

不過兵工技術的突破,還不是此次國慶期間影響最大的事件。真正對內對外引起震動的,是海漢執委會宣佈已經在三亞居住很長時間的朝鮮國鳳林大君李淏即將歸國。

當初李淏是以訪問遊學的名義來到海南島,但到了這邊之後,海漢便以留學名義將他留下長駐,這其中的政治意味十分濃厚。朝鮮國王李凒雖然是由海漢扶持上位,但他登基之後的表現並不完全能讓海漢感到滿意,朝鮮國內至今也依然還有一些警惕海漢的意見,對海漢的配合並未做到百分之百,不問可知這當然是李凒有意爲之,不甘完全淪爲海漢的工具。

而李淏是李凒的弟弟,也是有資格繼承王位的主要人選之一。雖然李凒目前已經封了自己的長子爲王世子,但海漢將李淏留在海南島,本身就有讓其作爲後備人選的目的。

執委會認爲海漢需要的是一個完全聽從安排的朝鮮國,作爲藩屬國向海漢無條件提供資源並開發市場,所以從李倧時期就一直在從政治、軍事、文化和貿易等方面對朝鮮施加控制措施,在李凒上位之後更是加大了這類措施的力度,但李凒一直以來的小動作讓海漢的措施並未收到理想的效果,這也讓執委會的耐心被消磨得越來越少。

不過李凒登基已逾十年,如今在朝鮮國內的統治局面也比較穩固了,海漢如果想要直接推翻李凒的統治,並不能一言而決,將不可避免地要動用大量兵力,甚至事後還需要在朝鮮大量駐軍來維持社會秩序,這對海漢來說並不划算。

執委會爲此舉辦了多次內部會議,最後是提出了一個比較折中的解決方案,打算把鳳林大君李淏送回朝鮮國,但不讓他返回漢城,而是將其安置在北邊的平壤城,並且準備以大同江爲界,給予李淏治理朝鮮北部地區的權力。

這個計劃的目的並不複雜,就是要將朝鮮一分爲二,南北分治,通過這樣的方式來瓦解朝鮮國內部對海漢的警惕和敵意,讓統治者的注意力放到國內的競爭者身上。今後不管是南是北,想要保住自己手中的權力,就必須緊緊抱住海漢這條大腿才行了。

這個解決方案可謂相當毒辣,而且也是看準了朝鮮無力抵抗海漢的這種手段。若是李凒不從,接下來很可能便會是海漢扶持李淏登基,朝鮮國陷入內戰的局面。李凒如果不想丟了自己的王位,那就只能捏着鼻子認賬。

朝鮮駐三亞的外交使節聽說這件事之後,自然立刻察覺到海漢的意圖,雖然嘗試說服海漢放棄這樣的做法,但最終還是沒打動心意已決的執委會。在國慶活動結束之後,海漢便派船隊護送李淏一行人返回朝鮮。

李淏在海漢已經待了好幾年,時間上要比當初到海南島留學一年的李凒長得多,對海漢的瞭解更多,思想方面受到海漢的影響也更爲深刻。在他看來,朝鮮與海漢之間的差距要遠遠超過以前與大明的差距,朝鮮既然已經選擇了歸附海漢,便應該全方位地效仿海漢模式來治理國家。

李淏甚至希望能夠改變朝鮮現在的權力結構,成立一個類似於執委會的機構來治理國家,而國王完全可以讓出一部分權力,在這個機構中扮演如陶東來這樣的組織者角色。

當然他也知道這樣的想法很難得以實現,除非他能對兄長取而代之,但那意味着又一場宮廷政變,以及隨之將會產生的大量殺戮和社會動盪。朝鮮好不容易平靜了幾十年,實在不該再陷入到動盪之中。而且他也很清楚海漢將自己留在海南島的真正目的是什麼,一旦朝鮮出現什麼狀況,他很有可能便會被推出來當王位的繼任者,至於作爲第一順位繼承人的王世子,恐怕海漢根本就不會放在眼裡。

李淏不知道自己會在海漢等多久,也許一輩子都不會再有返回故鄉的機會。他最近兩年也慢慢安下心來,打算就在海漢國當個富貴閒人算了,畢竟只要自己一直待在海漢,那就說明朝鮮平安無事,倒也是個不錯的局面。但此次海漢作出這樣的安排,的確是有些出乎他的意料,沒想到海漢人竟然打算將自己送回國去當王爺,而且還要交付治理地方的權力給自己。

李淏能想到海漢作出這樣的安排恐怕是對兄長的執政不太滿意了,但既然還是讓兄長繼續當國王,那就說明局面還沒有惡化到要撕破臉的地步,這讓他對國內形勢還是保有一絲希望。

而海漢給他的官方說法是,希望讓他爲朝鮮帶回更爲先進的治理模式,但考慮到維護朝鮮政局穩定,海漢認爲在北方劃出一些地區交給他進行治理更爲穩妥,所以纔會做出了這樣一種特殊安排。

李淏對這樣的說法信與不信,都不會影響到海漢推進這個計劃的實施,他所能做的就是盡力做好自己的差事,這或許纔能有助於朝鮮的穩定。而且李淏內心也隱隱有一種期待,驗證自己這幾年在海漢所學到的本事是否真正的有用,或許自己在治理國家這方面的能力,其實是要強過兄長也不一定。

(本章完)

第1030章 希望油田(四)第1026章 先遣隊(七)第1896章 經營之道2812.第2812章2806.第2806章3068.第3068章3100.第3100章第1288章 儋州軍演第四百零四章 偶遇故人第2096章第1328章 戰後清點第1621章 瞭解加深第九百四十九章 建國籌備第1474章 投資與開發第345章 抵達會安第1534章 地方割據第18章 遭遇戰第1865章 合適人選第四百六十四章 回到安南2532.第2532章第1886章 澎湖小憩2446.第2446章第3455章第八百四十四章 許心素的決心第2315章第1758章 國慶活動第2094章第189章 黑土港的好消息3346.第3346章2791.第2791章第四百二十六章 南洋情報網2520.第2520章第2209章第1538章 金融機構2775.第2775章第1355章 騎兵營的作用第六百五十二章 攻守轉換第69章 徵兵2850.第2850章第1687章 合則兩利第九百五十三章 互相算計第六百七十二章 禁閉第八百四十七章 弱勢一方2920.第2920章第321章 試乘火車第六百六十二章 荷蘭人的難題第2009章第1371章 退讓第1648章 令人絕望第五百四十六章 威懾作用第2148章2421.第2421章第6章 籌備進行時(二)第九百二十九章 不速之客第2157章第六百九十四章 特殊的訪客第1033章 激戰後龍溪2591.第2591章2508.第2508章第1706章 絕處逢生2464.第2464章第2096章第1362章 最後一搏第1799章 九連城第2048章第六百二十八章 荷蘭人的計劃第3423章第1563章 外交辭令第1079章 奇山所的難題第六百一十二章 性能與戰術第1425章 大戰將至第五百六十八章 幕後第2240章第1502章 逆流而上第1465章 招商會2496.第2496章第五百四十九章 可與不可第2278章第九百五十八章 蛛絲馬跡第八百三十四章 潛伏者第1974章第1139章 滲透與控制第1726章 熱鬧的三亞第七百八十九章 一唱一和2414.第2414章第1579章 使館第六百四十七章 重返南日島第234章 來自大陸的新動向第1503章 城外江畔3301.第3301章第1542章 財主們的小算盤第1855章 學習與效仿2632.第2632章第2043章2638.第2638章第2226章2797.第2797章第八百零四章 圍困第四百一十五章 測試內容第1597章 爲難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