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61.第2461章

第2461章

對於朝鮮人的一意孤行和戰敗後爆出的這些怨言,陳一鑫可沒打算直接無視,他將此狀況直接上報給了執委會,認爲這是朝鮮正在逐步脫離海漢管制的危險信號。

作爲藩屬國,朝鮮在此次出兵過程中完全違背了海漢的意見,這在幾年前幾乎是不可想象的情況。看樣子近幾年國力的增強讓朝鮮人膨脹得太厲害,已經忘了該以怎樣的態度來對待自己的宗主國了。

與大明有所不同,海漢並不會對作爲藩屬國的朝鮮放手不管,這個國家不但有海漢迫切需要的人口和市場,更重要的是朝鮮半島豐富的礦產資源。根據海漢所掌握的數據資料,朝鮮半島上有菱鎂礦、鎢、鉬、始末、重晶石、螢石等礦物儲量位於世界前十,此外煤、鐵礦的儲量都極爲豐富,這些礦藏對正在推進工業化的海漢來說都有着極爲重要的價值。

開發這些礦藏的週期會非常長,可能會以百年計,因此一個政局穩定且聽話的朝鮮王國纔是海漢所需要的藩屬國,但如果朝鮮人的野心開始滋長,認爲可以擺脫海漢自行作出一些重大決定,那有可能會影響到海漢的長遠計劃。

要解決這個問題,根子還是在朝鮮統治者身上。執委會認爲有必要讓李凒清醒一下,想清楚自己手中的權力是從何而來,由何保障。

1645年四月,朝鮮國王李凒的弟弟鳳林大君李淏受到海漢外交部的邀請,代表朝鮮國到三亞參加海漢國慶典禮。隨後便有消息經海漢外交部傳回朝鮮,稱李淏將在海漢長期留學,短時間內不會再返回朝鮮。

這個消息對朝鮮朝野上下都十分意外,因爲李淏離開朝鮮的時候可並沒有在海漢長期留學的計劃。如果說他到了三亞之後才臨時改變主意,這似乎也有些牽強,因爲王族子弟在海外留學需要涉及方方面面的事情,操作起來很是複雜,肯定要提前準備才行。

最後還是海漢自行揭開了謎底,稱這樣做的目的是爲朝鮮培養另一位同樣具備治國能力的統治者,以備不時之需。至於這樣的舉動是意味着什麼,李凒和他身邊的謀士應該能讀懂氣氛。

李凒目前雖然已經有了子嗣,但他的親兄弟在王位繼承權的順位排序依然是在極爲靠前的位置,如果出現國王退位的情況,那麼誰能得到海漢的支持,誰就最有可能繼承王位成爲下一任朝鮮國王。這就意味着如果海漢認爲李凒的執政有問題,便可以直接推李淏上位取而代之。

你如果不老實,那我就換一個老實聽話的人上來,這就是海漢想通過此舉向李凒傳遞的信息。

李凒就算再怎麼自信,當下也不會有跟海漢對抗的勇氣。他在登基之前就去海漢訪問留學,親眼見識過海漢所擁有的可怕實力,自然明白朝鮮不太可能有追上海漢與其平起平坐的一天。如果海漢想趕他下臺,扶持二弟上位,那他並沒有應付這個危機的把握。

李凒意識到事態的嚴重性之後,便立刻秘密傳召了海漢駐漢城的外交使節,向其表示了對之前沒有聽從陳一鑫安排的歉意,並保證今後不會再發生類似的狀況。

李凒的及時表態挽救了自己的政治生命,但海漢也並沒有要讓李淏立刻回國的意思。只要李淏一直在海漢手中,那就相當於是爲朝鮮準備了一個隨時可以替補上位的國王人選。如果李凒的執政再次出現嚴重問題,或許海漢執委會就將會使用這張王牌。

至於由此所將引發的後果,執委會認爲並不會太嚴重,朝鮮國本就不長的歷史充滿了各種政變,換一個統治者對這個國家來說簡直就是司空見慣,只要繼任者仍是李氏子孫就行,文武百官和國民已經也對此習以爲常了。而且如今朝鮮已經是海漢的藩屬國,那麼海漢對統治者的冊封纔會被視爲正統,朝野對海漢主導更換新統治者的接受度肯定會更高。

當然了,即便目前海漢並不打算更換已經表示悔意的李凒,但也不會就此對朝鮮的局勢罷手。既然已經意識到了目前對朝鮮的影響力還不夠,那就得加大力度才行。

朝鮮的少壯派高級武官幾乎都有在海漢軍中受訓的經歷,因此對海漢的認同感會較普通官員更高一些,而海漢便是以其爲目標,要求朝鮮軍今後在國境之外的軍事行動要先向海漢進行報備,獲得許可之後方能行動。

這對於朝鮮武官們是一個不小的考驗,到底是選擇效忠君王,還是以海漢的意志爲準。而海漢也是要通過這樣的手段,來篩選真正值得投入資源進行扶持的對象。

1645年秋,已經持續一年的戰事讓大明入不敷出,不得不向海漢申請了第二次的戰爭貸款,而這次的代價便是整個兩廣地區的治權。儘管崇禎心有不甘,但目前的局勢已經陷入消耗戰,明顯對大明更爲有利,或許再咬咬牙就能擊潰滿清,這個時候可不能卸了勁。待解決了滿清這個心頭大患之後,再掉轉頭對付海漢不遲。

然而崇禎還是把海漢想得太善良了,既然他都能想到以滿清的國力肯定耗不過大明,那作爲一直在旁邊觀察局勢變化的海漢又何嘗注意不到。海漢能給大明提供戰爭貸款,自然也能拉滿清一把。

雖然海漢堅決不賣軍火給滿清,但其他的物資一直沒有禁售,而且也同樣給滿清提供了用土地換戰爭貸款的條件。遼東半島雖然是以山區地形爲主,但與金州相連的南部地區倒是有面積不小的臨海平原。

這些地區在1639年簽署金州和約之後就一直作爲緩衝區存在,如今也是作爲滿清的貸款抵押物全部劃入了海漢的版圖。海漢在遼東半島的統治區由此擴大了三倍,而滿清的實際控制線則在1639年和約的基礎上又向北退出了百里。

(本章完)

3122.第3122章3040.第3040章2682.第2682章第2180章2409.第2409章第1910章 並不簡單第八百一十四章 妥協3176.第3176章2794.第2794章第1214章 抵達安不納第1225章 軍事培訓第1657章 攻打馬尼拉(七)第2275章第385章 可疑對象第100章 庭審第359章 房產開發第357章 三亞港的新客人第九百五十章 形勢變化第6章 籌備進行時(二)第六百六十九章 防務交接3399.第3399章第1176章 海漢的要求第2360章第220章 越南之行(三)第五百二十五章 另一種方案3196.第3196章第八百六十三章 追剿殘匪第2267章第2166章第2241章第八百七十六章 舟山招商會(一)第四百六十一章 昌化的對黎政策第1979章第七百五十章 前進的方向第八百四十一章 繼續北上第1674章 逐步接管3219.第3219章第1422章 大軍到來3098.第3098章第四百七十七章 處境相似第1123章 立場決定觀點第1493章 無用信息第1606章 隱藏信息第五百一十六章 勢如破竹2602.第2602章第2072章2430.第2430章第2章 入夥第1641章 正面對決第1545章 象山鹽場第1043章 浙江局勢第九百四十八章 聯盟雛形第248章 海漢民團的新動向第九百七十四章 生產力差距第2262章3304.第3304章第230章 人口結構與土地政策第八百四十八章 開門投降2569.第2569章第1957章第九百九十章 駐地軍情2515.第2515章第1209章 基層官員第1870章 前進方向2763.第2763章第1864章 差距所在3307.第3307章第1858章 共享富貴第1319章 不可能完成的任務3305.第3305章第1476章 東江移民區2862.第2862章3181.第3181章第63章 第六十三 火炮(二)第五百二十七章 學員兵2751.第2751章2927.第2927章第1038章 後撤3032.第3032章第1268章 入籍手續第2221章第四百五十一章 再次談判第1844章 工作交接第173章 推銷技巧第六百八十五章 情報蒐集第1501章 朝鮮人的態度第2259章第1837章 拖延時間2756.第2756章第2343章第2284章第1456章 東江鎮的利益第九百九十六章 心機3329.第3329章第2175章第247章 貨幣兌換第1557章 野心勃勃2840.第2840章2675.第2675章第六百零四章 刺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