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50.第2450章

第2450章

在進行了數日的談判後,海漢和朝鮮都先後與滿清達成了和解意向,如今便只剩下了楊嗣昌還未鬆口,因爲他與尚可喜之間仍然存在着巨大的意見分歧。

雙方的分歧焦點,主要還是集中在國界的重新劃分上。對大明來說,滿清目前的控制區全都是從自家遼東都司轄區強搶過去,承認滿清對遼東地區的實際統治就已經是最大程度的讓步了,哪可能再另行割地給對方。更何況山海關這種軍事要地的歸屬會直接影響到大明的安全,根本不可能將其控制權交到滿清手上。

但尚可喜在領土劃分問題上並不打算讓步,這大概也是因爲清軍最近幾年的戰績完全壓制對手,讓他有足夠的底氣提出這樣的要求。

“貴國如果不答應這些條件,那日後只能在戰場上見真章了。但我要提醒楊大人一句,如果真到了那個時候,貴國可就不會再有此時這樣坐下來談判的餘地了!”作爲一名武將,尚可喜更崇尚以武力方式來解決分歧,而不是像當下這樣一連數天都在磨嘴皮子。但談判就是談判,達成停戰協議纔是他此行的主要任務,就算對大明有諸多不滿,他當下也不能暴起一刀砍了楊嗣昌,只能多說幾句狠話威逼對方就範。

可楊嗣昌乃是堂堂大明兵部尚書,崇禎皇帝面前的紅人,又哪會對尚可喜這麼一個叛將輕易服輸,當下便反駁道:“貴國若是能以武力解決所有爭端,那閣下又何必委屈自己來金州談判?打仗就打仗,我大明何時曾怕過你們!想搶山海關,就先拿人頭來填護城河吧!”

雙方脣槍舌劍,互不相讓,而海漢和朝鮮兩國也不主動干涉,就在旁邊看熱鬧。朝鮮是跟着海漢的安排走,自然不會出聲,而海漢則是打算等大明被逼迫到無路可退的時候再伸出援手,以此來向大明提出一些別的要求。

“人的精力總是有限的,如果每天睜開眼就想着怎麼跟人吵架,而且還不能輸了氣勢,思想壓力應該也不小。讓他們再折騰幾天,等精神沒那麼好了,我們再出手不遲。”陶東來對於這兩國的爭執卻保持很樂觀的態度,在這天結束之後,也是對海漢的談判策略又做出了新的調整。

鑑於目前的情況,海漢只需對後續談判作個見證即可,三人一起出席已經沒有太大必要,便調整爲每天安排一人蔘加會談,三人輪換着來,等着兩家談出了結果再說。

而朝鮮使團中沒人能夠頂替金尚憲的位置,因此他也沒法模仿海漢的偷懶方式了,只能繼續堅持出席會談,見證大明和滿清的漫長談判。

楊嗣昌和尚可喜兩人也真是強韌,竟然就這麼一對一又接着吵了四五天,但也還是沒能吵出一個雙方都能接受的結果來。不過根據與會者的觀察,這兩人的精神狀態已經明顯下滑,大概也撐不了太久了。這天的會談結束之後,陶東來派人到大明使團的營地,邀請楊嗣昌私下密會。

自楊嗣昌到達金州之後,他與陶東來的接觸並不多,對方也從未邀請自己私下會面。但海漢人在這個節骨眼找上自己,楊嗣昌卻也隱隱能猜到幾分對方的用意。

不過楊嗣昌並不打算拒絕這個邀請,他知道這場談判已經陷入僵局,如果沒有外力介入,那與滿清代表的爭執恐怕還會持續很長時間。這都還是其次,楊嗣昌當下最擔心的是海漢一直冷眼旁觀是因爲其立場有所鬆動,否則怎麼會在短短兩三天內便與滿清達成了和解意向。要知道在這場談判開始之前,雙方可是已經在戰場上交手好幾年了,各自都有不少死傷。楊嗣昌不認爲雙方那麼快就能化解矛盾,但如果海漢有轉變立場的可能,那一切就都說得通了。

按照楊嗣昌的理解,海漢與滿清在遼東交戰,其實對這雙方都沒什麼實質性的好處,海漢軍實力雖強,卻也沒有餘力向北推進戰線,幾年下來就一直守着金州這麼一小塊地方動彈不得。而滿清每年須在遼東半島方向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財力,才能跟海漢維持目前的對峙狀態,自然更是沒有半分好處。

所以說起來這兩國都有充分的停戰理由,雖說海漢主動提議將大明也納入停戰和談的範圍,並且邀請大明派人到金州參加和談,但楊嗣昌仍然很擔心海漢會被滿清說動,與其一同將作戰目標轉移到大明頭上來。他知道不論對滿清還是海漢來說,大明其實都是一隻肥羊,如果這次會談讓滿清佔到上風,那海漢的立場也有可能會動搖,到時候兩家聯手攻打大明,那才真是要完。

楊嗣昌一直想弄清海漢的真實態度,但出於謹慎,他又不便主動求見陶東來,只能就這麼幹耗着。到金州已經十多天了,這才終於得到了跟陶東來私下會晤的機會,他自然不會放過。

但楊嗣昌沒想到海漢安排的見面地點依然是已經再熟悉不過的那間大會議室,而且在屋內等待他也不止陶東來一人,錢天敦和王湯姆兩名海漢將領都在,說明這次見面顯然不帶有任何私人性質,而是正兒八經的官方會晤。

“本來不該叨擾楊大人休息,但白天事務繁忙,也不太方便安排,所以只能在這個時候請楊大人出來,見諒見諒!”陶東來說話仍是十分客氣。

楊嗣昌也不敢在這三人面前託大,沉聲應道:“好說好說。不知三位大人有何事相商?”

陶東來道:“楊大人,那我就開門見山說了。相信你也清楚,談判進行到目前這個狀況,其實就是卡在大明這裡了,如果你和尚可喜還是談不攏,那就不會有和平到來。”

楊嗣昌道:“但這並不是我方造成的局面,尚可喜提的什麼條件,三位也很清楚,如果站在大明的角度,你們覺得有可能答應這樣的條件嗎?本官雖然是來金州議和,但絕不能因此賣國,就算跟他一直咬下去,我也不會鬆口!”

“楊大人立場堅定,我是很佩服的。”陶東來應道:“我國組織這次會談,就是不想看到戰爭持續下去,但如果你們談不攏,那整個遼東地區,包括大明北部,都不會得到和平。大明還能撐得起幾次國戰,我想楊大人應該比我清楚,趁現在還有機會獲得和平,楊大人應該好好把握時機纔是!”

楊嗣昌道:“陶大人,你我兩國本就結有盟約,這種時候不是應該同仇敵愾,對建奴施加壓力纔對嗎?”

陶東來道:“同仇敵愾,那也得貴國願意放下架子與我國合作才行。”

楊嗣昌道:“此話怎講?”

陶東來道:“爲了幫貴國分擔壓力,我國常年在遼東抗擊清軍,但貴國除了派官員過來督戰,就沒主動提供過什麼協助吧?不管物資還是人員,所有問題都是我國自行解決,這在道義上說得通嗎?”

“這……”楊嗣昌沒料到陶東來突然提到這一茬,當下也不知該如何答覆他。

海漢雖然是不請自來從滿清手中搶下了金州,並且也沒打算把這塊地區還給大明,但的確是將矛頭對準了滿清,客觀上也幫大明緩解了壓力。可大明的態度其實是希望這兩國拼個你死我活,然後由自己來扮演漁翁角色收拾殘局,自然不會主動給金州的海漢人提供什麼援助。

“金州本是我大明屬地,貴國應該先將這裡歸還我國,再商議聯合出兵迎戰滿清之事,這樣才合乎常理。”楊嗣昌還是很快就調整過來,把大明不提供援助的原因歸結於海漢對金州的非法侵佔。

陶東來笑了笑道:“把金州還給你們,你們就能守住嗎?沒過幾天就又交到對方手上了,與其那樣,還不如把這地方一直借給我國,讓我國掌管起碼還能長期拖住幾萬清軍主力。”

陶東來這話傷害性不高,但侮辱性極強,絲毫不給楊嗣昌留面子。楊嗣昌雖然聽得心頭暗惱,但也知道陶東來所說的確是實情,大明若有能力守住金州,當初也不會丟了這地方。但海漢人借金州,那可就真是有借無還,根本沒打算讓這地方再回歸大明版圖了,大明又豈肯低聲下氣地向駐紮在這裡的海漢軍提供援助。

“話雖如此,但尚可喜所提的和談條件,本官是肯定不會答應的。陶大人如果是想勸說本官接受他的條件,那還是不必費心了。”楊嗣昌知道爭論金州歸屬於己無益,乾脆便跳過這話題,重新回到正事上來。

陶東來道:“楊大人誤會了,我們並不是要求你答應滿清提出的和談條件,而是打算助你一臂之力,向滿清施加壓力,迫使他們妥協。”

楊嗣昌狐疑道:“讓對方妥協?這要如何做到?”

陶東來信心十足地說道:“很簡單,我只需明確告訴尚可喜,如果滿清不跟大明達成和解,那麼接下來就會有包括海漢在內的多國聯軍一起攻打遼東,屆時滿清想要再進行和談,可就不是當下這樣的條件了。”

“多國聯軍?攻打遼東?”楊嗣昌聽完陶東來的話之後也不免有些驚訝,沒想到海漢人一邊談和解條件,一邊卻在暗中備戰,做好了撕破臉的準備。

“恕我直言,貴國即便是要發動進攻,也很難直接動搖到建奴在遼東的統治吧?”楊嗣昌回過神之後,還是對陶東來的說法提出了質疑。海漢這麼幾年都一直守着金州沒動,這個時候就算要改變策略主動出擊,又何以在短時間內給滿清造成真正的威脅?

陶東來似乎知道楊嗣昌心頭所想,當下解釋道:“我國只拿下金州,並不是因爲沒有能力給滿清製造更大的麻煩,只是覺得沒這必要而已。湯姆,你給楊大人簡單說說我們的作戰計劃。”

王湯姆站起身來,走到牆邊拽了一根細繩,牆上掛着的一幅布卷立刻自上而下打開,原來是一張巨大的遼東地圖。

王湯姆擡手指向遼東半島西邊與大陸連接的地方道:“楊大人請看,這裡是蓋州,如果我軍從這裡登陸,距離瀋陽城也不過三百里而已,而且這中間的區域地勢平緩,沒有什麼障礙,以騎兵推進的速度,三四天就能兵臨城下。而且這裡是大遼河入海口,上游的支流渾河可直達瀋陽城附近,以我軍的水運能力,完全可以通過內河向瀋陽附近投送大量兵力和物資。一旦我國下定決心要打,那滿清就很難攔得住了!”

楊嗣昌雖然不善帶兵打仗,但身爲兵部尚書,當然也不是酒囊飯袋,這遼東地圖他早就研究過千百次,王湯姆一說作戰計劃,他便知道對方的確不是說着玩的。類似的作戰計劃,大明兵部早就研究過,畢竟這是攻擊滿清京城瀋陽最近的一條路線,如果有辦法在蓋州附近投放大量兵力,那就有機會直搗黃龍。但最終兵部還是沒有將其付諸實施,原因無他,以大明水師的能力,並不足以支撐起這樣的跨海作戰計劃,就算知道蓋州是一個極好的登陸地點,也沒法在短時間內跨過遼東灣向該地區投放兵力。

但如果這個作戰計劃的執行者換作海漢,那倒是有實現的可能了。海漢本就以海運能力著稱,其海軍艦隊更是號稱無敵水師,這幾年將滿清的水師剿殺得一乾二淨,遼東海岸幾乎是片帆不得出海。以這樣的實力,要在蓋州地區實施登陸戰的確不難,至於後續是否能如王湯姆所說的那樣,順利打通三百里的行軍通道,直逼瀋陽城下,那倒還有待商榷。畢竟盡人皆知海漢軍的活動範圍從來只在海岸附近,幾乎沒有深入內陸數百里的作戰經歷。

但海漢人想幹的事情,誰又敢說他們做不到呢?楊嗣昌彷彿在一片黑暗之中,看到了一絲希望的亮光。

(本章完)

第五百四十二章 石碌投產2989.第2989章3077.第3077章2573.第2573章3229.第3229章第1072章 被人惦記第1593章 別樣的聚會3338.第3338章2975.第2975章2441.第2441章第2245章3152.第3152章第1529章 真假錦衣衛第1887章 高雄見聞2436.第2436章3193.第3193章第147章 黑土港的發展前景第111章 肥皂與火柴第1130章 懟上門來第1165章 真相大白第155章 修炮臺的海商第五百一十八章 說服王尊德第1697章 息事寧人第1537章 各取所需2398.第2398章第1167章 緣分使然第1607章 充分的理由第1521章 利益交換第1317章 大題小作第1795章 備戰工作第1489章 漢軍旗第1392章 劉尚的選擇3256.第3256章3300.第3300章第1285章 蒸汽挖掘機第1411章 雪原遊弋第八百四十七章 弱勢一方3083.第3083章第2183章第67章 試炮第四百五十九章 昌化的建設進度第九百六十九章 貿易洽談2390.第2390章第2166章第五百八十四章 南下作戰第1648章 令人絕望2655.第2655章第五百一十三章 行動開始第41章 打掃戰場第2282章2521.第2521章第294章 客串神棍第1635章 征途漫漫第六百六十四章 與總督大人對話第2211章第2076章3062.第3062章第1985章第1831章 血肉磨盤第1906章 結業考覈第1534章 地方割據第七百七十四章 媒體的作用第1409章 以戰代練2511.第2511章2417.第2417章第五百八十六章 善後工作第五百八十六章 善後工作第七百二十五章 難得的機會第320章 董煙雲的借兵計劃第八百六十二章 如何處置第1046章 人心向背第1934章第五百零三章 王湯姆的憂慮3050.第3050章第1398章 清理第九百三十八章 經營之道第1922章3243.第3243章第1532章 偷雞不成第2106章第四百二十六章 南洋情報網第八百九十三章 順藤摸瓜第306章 換屆選舉第185章 生產與銷售的合作2852.第2852章第1193章 婚嫁之事第1875章 先進技術第67章 試炮第219章 越南之行(二)第1202章 南方以南3065.第3065章第五百六十八章 幕後第2160章第四百四十八章 解決個人問題2758.第2758章第28章 黎人(三)第2056章2838.第2838章第1331章 各有打算第七百九十八章 聖多明哥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