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43.第2443章

第2443章

“福山縣這邊,一定要看緊,不管是難民還是銅礦,對我國來說都意義重大,萬萬不容有失。但金州的事情有眉目之前,也儘量不要跟大明起正面衝突。”臨行之時,陶東來特地對陳一鑫叮囑再三,要求他不能對山東局勢放鬆大意。

海漢這些年在大明沿海地區佔領了不少地方,但目前唯有山東這邊尚存變數。大明對於這一區域的影響力仍然強過海漢,陶東來仍然擔心大明會對福山縣有所行動,以此來作跟海漢討價還價的條件。雖然這種可能性不大,但如今山東正是兵荒馬亂的時節,萬事都要以小心爲上。

陳一鑫心領神會,點頭讓陶東來放心。如今福山縣這邊駐軍兵力充裕,而且還有特戰團和陸戰隊兩支精銳的部分人馬,即便是發生了什麼狀況,這樣的兵力配置應該也足以平息事態。

從芝罘港到金州旅順港只有兩百多裡,只需一天時間便到了。原本金州有旅順和大連灣兩處港口可選,不過陶東來打算先順路看看旅順軍港的建設情況,所以便選了旅順作爲上岸地點。

由於金州到目前爲止都仍是戰區,因此來這邊從事貿易活動的商船並不多,而旅順港的建設方向也是以軍事用途爲主。在一年中的絕大部分時間,這裡都是被海軍北海艦隊作爲母港基地,而與之配套的還有海漢在黃渤海地區規模最大,設施最爲齊全的造船廠——這可是一處貨真價實的兵工廠。

陶東來抵達旅順的第一件事,便是參觀這處隸屬於軍方的造船廠。雖然這裡暫時還無法建造目前海軍艦艇中噸位最大的威嚴級戰艦,但也已經能夠滿足北海艦隊的編制擴充和艦船日常維修維護需要,甚至連威嚴級戰艦上的蒸汽動力系統也能進行簡單的維修操作。

陪同陶東來參觀船廠的是剛剛從南關嶺大營趕回旅順的王湯姆,執委會每年都在這地方投下了大把的軍費,他作爲海軍司令,自然也有義務向陶東來說明這些錢花出去之後取得了什麼樣的效果。

“去年在這裡下水了探索級和探險級戰船各一艘,另外還有兩艘運兵船和兩艘綜合補給船。”王湯姆一邊帶路一邊向陶東來介紹道:“爲了能充分利用船塢,還順帶造了幾艘商船,不過基本上都是陳一鑫老丈人家的訂單。”

陶東來聞言笑道:“那想必這商船訂單也沒賺到什麼錢了?”

王湯姆點點頭道:“基本上就是成本價了。不過本地的海上貿易本來就是由馬家佔了差不多一半,也需要他們的商船來支撐這些生意,所以給他們成本價其實也沒什麼。”

陶東來問道:“聽你意思,還有別家也是類似的大戶?”

“沈家啊!”王湯姆提醒道:“沈家叔侄當初投靠我們,可不只是帶了東江鎮的人馬過來,他們自己名下其實也有些產業。沈世魁到了金州不用帶兵了,就安心做買賣搞錢去了。”

當初沈世魁爲了東江鎮上萬軍民的生存,選擇投靠海漢,條件之一便是要向海漢交出兵權,他麾下的明軍部隊全部被打散重新編制,其中大部分人要麼直接退役,要麼被送去南方各地部署。

而沈世魁所做出的這些犧牲當然也不是白費,他侄子沈志祥便因此而在海漢軍中得到了一個少校職位,雖然暫時沒有掌握實權,但好歹也是有了個正式的身份,今後往上爬的機會可能比沈世魁在大明軍中的前景還好得多。

沈世魁雖不掌兵,但也沒就此閒下來,他以前掌管東江鎮的時候有些商業資源,如今便正好利用起來,自己開了一間商行,專做朝鮮、金州、山東三地間的貿易和運輸業務。雖說北方的海貿行情不如南方那麼繁榮,但他正好對這幾個地區的情況十分熟悉,背後又有海漢撐腰,經營起來自然是得心應手,比以前在軍中摳摳搜搜吃那點空餉強多了。

這金州地區的民間貿易,目前馬家和沈家這兩家合起來便佔了大約八成的份額,剩下的兩成則是由其他商人瓜分。而旅順船廠所造的商船,自然也有相當一部分訂單是來自沈家的商行。

王湯姆繼續說道:“如果這次談成了,今後說不定還能跟滿清做買賣。這貿易量一上來,那金州的發展前景可就會大不一樣了。”

陶東來笑道:“說到這個,你們是不是都很希望跟滿清達成停戰協議?”

王湯姆正色道:“也說不上希望,但如果真能停戰,對我國來說應該是利大於弊。我們不用再在金州部署重兵,每年無謂地消耗大量軍費。如果能夠把跨國貿易經營起來,那這地方還能創造一些收入。這裡外裡算下來可不是小數目!”

陶東來也認真迴應道:“湯姆,你也知道,我們當初決定奪下金州,從一開始就沒考慮經濟收益的問題。”

“我知道。這都是爲了拖住滿清,讓他們沒辦法全力進攻大明,好讓大明繼續苟延殘喘幾年。”王湯姆說到這裡話鋒一轉道:“可是看大明最近的狀況,我們這種措施的效果好像已經不如前幾年了。清軍該出兵還是照樣出兵,因爲他們大概也吃準了我們的實力,知道我們也很難把戰線繼續往北推進,自然也就沒前幾年那麼忌憚了。”

“還有一個原因。”陶東來主動補充道:“我們雖然一直在金州方向用兵,但每次滿清從陸上攻打大明,海漢軍都從未出現在戰場上。我們出兵朝鮮,卻從不出兵大明,站在滿清的角度,自然會認爲我們是在默許這事,沒有幫助大明抵抗清軍的意願。他們認定了我們不會直接出兵參與正面戰場作戰,那動起手來當然也就沒什麼顧忌了。”

王湯姆聽得連連點頭道:“的確是這樣。我們在金州的部署已經沒有辦法再讓滿清保持足夠的忌憚,他們應該是認爲我們不幫大明應戰,是不想再將戰事持續下去,所以纔會有了跟我們和談的想法。”

陶東來道:“錢天敦也是跟你一樣的意思?”

“他其實不太在乎滿清的態度如何。”王湯姆微微搖頭道:“我們之前討論這個話題,他認爲即便與滿清和談,也只是暫時性的措施。大明衰落的趨勢已經無從挽回,今後接手天下的只能是我們,而不是滿清,所以遲早都還會跟滿清開戰。就算現在達成停戰協議,但還是要繼續備戰,因爲下一次再開打的時候,可能就不會再有和談的空間了。”

陶東來道:“他倒是看得透徹。但今後該打就打,現在該談還是要談。如果能夠騰出三五年的時間窗口用於發展,我們就能有更多底氣在北方開闢正面戰場。”

對於大明的前景,穿越者們的看法無疑是一致的,走下坡路的頹勢已經無可挽回,哪怕海漢在軍事方面給予支援,也只是延緩這個趨勢的速度而已。當大明瀕臨崩潰的時候,滿清絕不會錯過補刀的機會,必然像原本歷史上一樣出兵入關剿滅大明。

就算這個時候談出了所謂的停戰協議,也不可能讓大明一勞永逸地享受和平,屆時清軍入關,海漢肯定也不會袖手旁觀,讓清軍先行一步奪下大明江山。而到那個時候海漢如果還是隻有目前的軍力,其實很難拉開戰線與清軍展開全面廝殺。錢天敦的眼光放在了幾年之後的國戰上,這倒也沒有錯。畢竟穿越者清楚今後的歷史發展方向,那就不必有任何的僥倖心理,早些開始擴軍備戰就對了。

而陶東來的眼光則是停留了船塢里正在建造的一艘戰船上,從目前的進度來看,這艘戰船再有兩三個月就能下水舾裝了。而海漢如果全力開動戰爭機器,這樣的戰船至少能在十處左右的造船廠同時開建二十艘以上,一年之內至少可以服役兩批,數量已能滿足至少兩支作戰艦隊的編制需求。

但問題在於海漢目前沒有這麼多訓練有素的士兵,即便海漢軍在東亞地區已經難有對手,但要開打真正意義上的國戰,那就意味着海漢要向大明沿海投送部署大量部隊,這的確不是目前的海漢軍所能完成的任務。

“希望天下大亂的時候,我們已經做好了充分的準備。”陶東來現在只能給出這樣的表態。雖然歷史的走向已經很清楚,但那一天會在何時到來,卻沒人能有一個確切的預判。穿越者們所能做的,也就只是盡力在那之前完成準備工作,一旦開戰便要以雷霆萬鈞之勢擊敗對手,儘可能減少戰事對大明社會的破壞,以最小的代價完成權力交接。

對旅順船廠的參觀結束之後,陶東來又順路去看了港灣內的海軍基地。以港口條件而言,旅順港甚至比舟山定海港還要更好一些,不過由於兩地的經濟水平完全不在一個檔次,對於港口和基地的經濟投入自然也有較大的差距,因此這裡的基建設施比起舟山也就顯得十分簡樸了。包括營房在內的大部分建築都是純粹的木結構,而不像舟山那樣有很多磚石修建而成的房屋,相信這樣的差異也是出於建設成本上的考量。

不過基地內目前倒是沒什麼人氣,偶爾纔會看到其他軍人的身影。王湯姆解釋說一部分海軍部隊已經抽調去了山東,還有一些在渤海黃海兩個方向進行日常巡航,目的主要還是爲了表明自己隨時可以在遼東半島兩側實施登陸作戰,以此在開始談判之前向滿清施加軍事壓力。

“你這麼一搞,尚可喜恐怕會坐不住了,他肯定會擔心我們藉着和談的時機發動突然襲擊,一舉攻破大黑山防線。”陶東來聽完之後打趣道:“別還沒開始談,他就被嚇得縮回去了。”

王湯姆應道:“尚可喜既然敢來金州,應該也沒這麼膽小。而且他要是沒談就回去了,恐怕也很難向皇太極交差。不管能不能談成,他來都來了,肯定還是會嘗試一下。”

陶東來道:“走吧,現在就去南關嶺大營,既然三方的人都到了,那就準備開始會談吧!”

王湯姆道:“大明還沒派人過來,不等他們了?”

陶東來道:“到現在都沒還有迴音,也不知道他們的具體態度是什麼,總不能就這麼一直等下去。大明來與不來,這會談都是要進行的。”

王湯姆當下便不再多問,讓部下去將馬車帶過來,然後與陶東來一同乘車前往八十里外的南關嶺大營。

南關嶺大營最近幾日熱鬧非凡,原因無他,這裡竟然出現了滿清和朝鮮兩國的使團。海漢即將與滿清展開和談一事已經在本地傳開,而民衆對此的態度也褒貶不一,有人認爲如能就此獲得和平,那自然是好事一樁,今後就不用再擔驚受怕了。但也有人覺得既然滿清已經有頂不住的跡象,那爲何不一鼓作氣繼續往北打,讓滿清直接投降豈不美哉?

這些傳聞和議論滿天飛,自然就會有很多好奇的民衆來到南關嶺大營附近圍觀,試圖更多地瞭解兩個外國使團的消息,以此來判斷他們是否真的是來金州和談。

而此時也有態度堅決的主戰派,正在對錢天敦進言,希望他能放棄與滿清和談,繼續將戰事進行下去。

這規勸錢天敦的就是前東江鎮總兵沈世魁。他反對和談的原因,其實錢天敦也很清楚,他與尚可喜之間恩怨頗深,互相都是懷有殺心,尚可喜叛出大明投奔後金,很大程度上都與沈世魁當時的態度有直接關係。尚可喜當初若是走得慢些,可能早就被沈世魁給殺了,如今尚可喜來了金州,沈世魁自然不希望這人能有機會跟海漢坐下來談判。要是有得選,他甚至希望錢天敦能夠直接殺了尚可喜。

(本章完)

第1399章 利益決定立場第374章 反射弧略長2811.第2811章第299章 武裝押運的背後2889.第2889章第八百一十章 內部擊破2801.第2801章2811.第2811章第1256章 被逼無奈第226章 越南之行(九)第1812章 碼頭攻防第3440章3259.第3259章第3433章2997.第2997章第1538章 金融機構第354章 北越變局第七百八十九章 一唱一和第1031章 希望油田(五)2706.第2706章第170章 參觀鹽場3343.第3343章3102.第3102章第2321章第七百六十四章 脅迫第1731章 商業契機第七百三十章 被動的局面第1347章 非常手段2390.第2390章第1929章2764.第2764章第1643章 天公不作美第2260章第1057章 應對乏術第1064章 請君入甕第八百七十三章 代價慘重第119章 海外考察(六)第六百六十五章 敵意第205章 父子對話第88章 僕役市場2923.第2923章2662.第2662章第六百八十三章 步步爲營第1章 那一扇上天打開的門第206章 第二梯隊2483.第2483章第1150章 各行其是第四百五十一章 再次談判第1572章 競價與競爭第1165章 真相大白3186.第3186章第1696章 一查到底第21章 碰頭會(一)第2120章第九百一十章 終結十八芝第233章 拓殖鐵爐港第1143章 進退兩難3341.第3341章2434.第2434章2433.第2433章第199章 駐廣辦的工作規劃第1814章 各行其是第1240章 正面交鋒2447.第2447章3326.第3326章第1104章 芝罘灣歸屬3284.第3284章第202章 產能與市場第1469章 北方航線(二)第21章 碰頭會(一)第1873章 實話實說第1562章 軍購競爭第1436章 攻防轉換第1212章 治安官的職責第103章 計劃提前第1754章 爲難之處第五百七十八章 行動日(一)第3417章3332.第3332章第五百九十章 小動作四百一十四章 入職考評第305章 在商言商第六百六十章 荷蘭人的應對第六百二十章 南日島之戰(七)第2319章第1555章 硬撐到底第341章 試射新槍第365章 參觀陳列室2531.第2531章第2278章第357章 三亞港的新客人第3419章第304章 神秘的拜訪者第2213章第3442章3113.第3113章第2200章第六百五十七章 弱肉強食第225章 越南之行(八)3313.第3313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