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99.第2399章

第2399章

成百上千的難民被堵在海漢軍設置的關卡前,他們必須接受海漢提供的安置方式,才能被獲准進入福山縣。在獲准通過關卡後,每百名難民被編作一隊,由數名海漢士兵帶他們前往指定的難民營接受安置。

黃曲見狀對陪同他參觀海漢軍官問道:“雖然進入福山縣的官道不多,但要是這些難民繞過關卡從其他地方進入福山縣又當如何?”

那名軍官應道:“未經允許就進入福山縣的流民在本地不會得到任何來自我方的救助,而且一旦被發現,我們就會直接對其實施抓捕,屆時這些人也無法再得到正常的安置待遇。”

黃曲道:“話雖如此,但應該也還是無法杜絕有人嘗試用這類方法進入福山縣吧?”

軍官坦承道:“的確如黃大人所說,雖然我們會盡可能告知難民不要嘗試自行進入福山縣,但總會有一些人抱着僥倖心理想試試看。他們終究對我國提供的救助措施還缺乏信任,這也是我們請黃大人出面幫忙的原因之一。”

黃曲心想要是早知道海漢人對難民的流入有如此嚴格的管控,自己又何必跟着張普成這麼折騰一出,這一個多月裡在芝罘島一進一出,就已經欠下海漢人兩次人情,還得厚着臉皮求人家給一個反悔的機會。黃曲越想越覺得不是滋味,至於這些難民的遭遇和去向,他也並不是很在意,只要福山縣不亂,這些難民最後去了哪裡都無所謂。

至於海漢人爲什麼要收容這些難民並將他們運到海外安置,黃曲其實大致也能想到,但他早就顧不了那麼多了,如今保住自己的飯碗纔是最重要的事。再說海漢要做的事情,連朝廷都阻止不了,又豈是他一個小小把總能干涉的。

黃曲看了一陣,大致已經看懂了海漢軍在關卡這裡的操作流程,便主動問道:“那在下可以幫上什麼忙?”

黃曲所能做的事情,自然便是在這裡扮演一個替海漢搖旗吶喊的傀儡角色。海漢這邊甚至還特地爲他安排了一隊明軍裝扮的士兵替他撐場面,這些人當然並不是真正的明軍,而是馬家莊的民團,所聽命的對象當然不會是黃曲。不過有了這樣一隊明軍往關卡處一站,然後照本宣科地執行海漢制定的難民准入規定,果然現場質疑的聲音就小了很多。

絕大多數難民都認爲福山縣仍是大明的領地,所以很多人對於海漢軍在這裡設卡阻擋他們進入福山縣的措施不太能接受,但如今換作了明軍來執行這個措施,民衆的接受度顯然就要高得多了。

這對於海漢來說可以省去不少麻煩,也能讓難民進入福山縣並接受安置的過程變得更爲順暢。黃曲雖然在海漢人面前唯唯諾諾,但對付這些普通民衆卻是很快就進入了角色,下令從堵在關卡外的人羣中抓了幾個刺兒頭出來,按在地上各賞了二十記馬鞭,打得這些人叫苦不迭,場面頓時就清靜了許多。

“對付這些人不能光講道理,這該動手還是得動手,很多人只服這樣的管教方式,只要不定時抓一些人出來殺雞儆猴就行了。”黃曲見動手之後有了明顯的成效,也忍不住替自己吹噓起來。

黃曲的手段雖然有些偏激,但在當下這種環境中的確是能起到不錯的效果。亂世之中有太多人爲了存活下去可以放棄做人的底限,如果沒有一些強力手段對難民加以限制和警告,那的確很容易會生出亂子。海漢畢竟是外來者,在福山縣雖然具有比較強的控制力,但對外來難民的影響力就遠遠不如黃曲的身份有用了。他代表大明官府對這些難民施加懲戒手段,基本上沒什麼人敢於反抗,效果的確是更爲明顯。

相較於近乎無序狀態的官道關卡,設置在福山縣內的難民營顯然要有秩序得多。按照海漢民政部門所制定的方案,每個難民營的接收人數上限在五百人左右,以免單個難民營規模過大而出現失控的情況。

而距離馬家莊比較近的幾個難民營都是早年興建,房舍和生活設施都較爲齊全,如果不是外圍有專門搭建的籬笆牆與外界隔開,大概也很難想到這地方是接收難民的機構。

當然像這樣環境條件較好一點的難民營,自然不會一視同仁地接收所有難民,能被送到這裡暫住下來的難民大多都經過了初步的篩選,屬於條件比較好的民衆,比如讀書人、匠人,或是有一定身家的小商人小地主等等。這些人雖然無法像甄朗之流那樣住進本地的客棧,但卻是海漢想要爭取的優質移民對象,那自然是要給他們提供稍好一些的暫住條件。

張普成視察移民營的第一站便是這樣的一處所在,當年劉尚還在福山縣當宣傳幹事的時候,便曾在這個難民營工作過一段時間,所以由他來擔當嚮導,給張普成介紹這裡的情況,簡直就是再合適不過的人選。

“張大人請看,這處難民營的營房都是早年修葺,全是按照海漢軍營房的標準來設計建造,平均每間營房可容納二十人左右。”劉尚一邊帶路一邊向張普成介紹這處難民營的情況:“如今在這裡住下的人員,已經是今年以來的第三批了。”

前兩批難民去哪裡了,劉尚沒有明說,但張普成卻已經想到了答案。既然有資格入住環境較好的難民營,那麼這些人肯定也是被海漢優先吸納的移民了,應該已經在前些日子搭乘帆船離開了山東。

張普成知道這些人出去之後,應該就很難再有回來的機會了,即便是能回到山東,大概也不再是明人的身份了。就如這劉尚一樣,雖然出身大明,但如今卻已經做了海漢國的官,身份自然也就不再屬於大明國民了。

張普成意識到,海漢在大舉吸納難民的同時,他們也在對難民羣體進行細分,將高價值的人羣篩選出來提供更好的待遇,並且會以更快的速度安排他們離開大明。這些優質人口被迫變成了海漢國民,兩國的實力也會在這種特殊環境下發生此消彼長的變化。張普成甚至在想,名不見經傳的海漢國能在南方迅速崛起,或許便是得益於這種趴在大明身上吸血的手段。

當然了,腹誹歸腹誹,這種想法肯定不能在海漢官員面前宣之於口,不但如此,他還得順着劉尚的話頭,不時誇上幾句,讚揚海漢出錢出力拯救處於飢寒交迫中的山東難民。

劉尚是何等人物,這些恭維話聽在耳中仍是絲毫不爲所動,他很清楚上司給張普成這些人第二次機會的原因是什麼,如果這些地方官員不能在處理難民危機的過程中爲海漢出力,那他們對海漢來說就沒有什麼實際價值可言了。這裡的情況已經介紹得差不多,是時候該輪到他出力幹活了。

劉尚道:“張大人,這個難民營中安置的民衆相對來說比較通情達理,也能夠體諒官府的種種難處,如果你能出面給這些民衆講講道理,勸說他們接受我國的安排,或許他們會很樂意接受你給出的建議。”

這些難民是不是樂意接受張普成的建議倒不是最重要的,關鍵是海漢要讓這些人明白,他們已經不可能指望大明官府會給予救助,要想好好活下去,就只有接受海漢安排離開山東到海外定居這一條路可走。

張普成連忙應道:“本官來此便是爲了這事,還請劉大人代爲安排一下。”

劉尚點點頭,對張普成的態度還是比較滿意,當下命人通知難民營中的民衆集合。又讓人去推了一輛四輪平板車過來,好讓張普成講話的時候站得高些,難民們也能看得更清楚一點。

不多時幾百名難民集合完畢,劉尚先站上了板車,將鐵皮喇叭舉到面前,對衆人說道:“各位鄉親父老,今日本縣的張知縣來這裡探望大家,順便也給大家說一說接下來的安排,大家最關心的問題,待會兒張知縣都會說到,所以一定要認真聽,別走神!”

劉尚幾句話講完,便從板車下來,將鐵皮喇叭遞給了張普成:“用這個,聲音大一些!該說的說,不該說的別說!”

張普成雙手接過鐵皮喇叭,然後爬上板車,腦子裡卻是在想什麼是該說的,什麼又是不該說的。

“各位鄉親,本官乃是福山縣知縣張普成,各位目前所在的地方,便是本官的轄區了。”張普成心神稍定之後,便開始了自己的演說。

“說來慚愧,此次山東遭遇戰亂,無數黎民百姓被迫背井離鄉逃避戰亂,我福山縣卻因爲物產貧瘠,實在沒什麼能出力的地方。而且以這裡的一縣之地,也很難救助數以萬計的難民。所以本官不得不求助於海漢國,請他們出手救助百姓。但海漢國遠離山東,他們從南方運來山東的物資也還是難以救下如此之多的人,所以只能安排一部分人乘船前往海漢國所轄之地定居,這樣才能保證受到救助的人都能好好活下來。”

“海漢國雖然全力相救,但最終能夠救下多少人,還是得看各位是否願意配合海漢的安排。本官知道要讓各位離開山東遠赴海外是一件極其困難的事,但若是不走,等涌入本縣的難民越來越多,終有一日會超出本縣的承受能力,到時候就算想走也走不了。各位一路逃難來到福山縣,所爲的當然就是要活下去,本官可以坦率地告訴各位,接受海漢的安排前往海外定居,就是保證各位能好好活下去的最佳選擇!”

張普成弄不明白什麼能說什麼不能說,所以也就很謹慎地採取了跟海漢類似的宣傳口徑,勸告這些難民接受移民的安排。

事實上不管他們主觀意願如何,之後都會被安排裝船運走,不過如果張普成的演說能夠降低他們對移民的牴觸情緒,那也不算白忙活了。

這些難民到達福山縣之後還是第一次看到本地官員出面,自然也很在意官府的態度,指望官府能夠給出其他的選擇。但張普成的演說顯然打破了他們的期望,明言本地官府已經無力救助難民,只能將此事交給海漢來負責。而前往海外定居,似乎也是目前留給他們的唯一一條生路了。

劉尚見張普成演說已告一段落,便接過話頭大聲說道:“各位如果對目前的狀況還有什麼疑問,也可以舉手示意,待張大人選中後便可提問。”

話音一落,頓時便有數人舉手,劉尚朝張普成點點頭,示意他可以按照自己所說進行操作。張普成心道海漢人果然門道多,還要用這種手段來打消難民的疑慮,看來真是要將自己的作用發揮到極致了。

當下張普成便隨意點了一人,那人大聲問道:“敢問知縣老爺,這賑濟難民之事全都交給了海漢國,難道朝廷就不管我們這些人的死活了嗎?”

這問題無疑極爲犀利,張普成道:“朝廷怎會不管百姓死活,只是目前山東戰事未平,朝廷的精力都要放在抗擊清軍上,無法兼顧賑濟難民,所以纔會託付給海漢來負責此事。各位,海漢國所提供的救助措施,其實跟朝廷並無差別,只是需將各位先送到海外定居而已。等今後局勢太平了,各位還是可以設法再回來的。”

張普成這話就已經是在連哄帶騙了,遠赴海漢的移民的確在日後還有回來的機會,但也只是極少數人才有這樣的條件,並非任何人想回來就能回來。不過他身爲官府中人,當衆作出這樣的表態,倒是沒什麼人會去質疑他這話的真實性。

他這個表態的確立刻就打消了一些人的疑慮,很多人不想接受海漢的移民安排,就是擔心走了之後再無重返故土的機會,但既然這知縣大人拍胸脯說以後還能回來,那似乎就沒什麼好擔心的了。

(本章完)

第289章 重大決定第359章 房產開發第五百六十九章 特派專員第1208章 入籍手續第1227章 繼續培訓第五百二十二章 說客第47章 勞工等級制第四百三十四章 危機感第3420章3084.第3084章第九百五十章 形勢變化第1969章第137章 新任巡檢(四)第1698章 互相推脫第1870章 世子的使命第159章 參觀軍訓第146章 勘察道路第1353章 內部溝通3064.第3064章第2089章第1729章 外交晚宴第1840章 戰後清算第六百五十八章 局勢走向2546.第2546章第1034章 作戰計劃第2064章第1483章 競爭關係第1878章 利益輸送2584.第2584章第318章 募股第七百四十二章 引入移民第1415章 戰果第六百五十一章 初戰告捷第263章 價格補貼第382章 全方位介入第六百八十四章 等待集結3397.第3397章第1401章 病毒危機第1563章 外交辭令第1435章 龜縮不出3136.第3136章3279.第3279章第214章 劇透黨第262章 商量條件2403.第2403章第1733章 站隊第八百一十八章 交火2717.第2717章第六百三十八章 交手(七)第1708章 並不簡單3197.第3197章2948.第2948章第六百八十一章 解圍第2182章3406.第3406章第1382章 新任務第1276章 公務出行第1165章 真相大白2475.第2475章第363章 偷聽第1085章 收買拉攏第1246章 甕中捉鱉第1442章 險情2830.第2830章第1952章第1748章 就算看破也無奈第1168章 爲國聯姻第2049章3164.第3164章2761.第2761章第1640章 迅雷之勢3118.第3118章3041.第3041章第1327章 不識時務第1724章 成大朋的計劃2584.第2584章第七百三十六章 瞌睡遇枕頭第1598章 李奈的決斷第2324章2537.第2537章第2229章第89章 購僕2774.第2774章2481.第2481章3069.第3069章2825.第2825章第1979章第1110章 旅順口第1665章 攻打馬尼拉(十五)2809.第2809章第1620章 圖書館第五百九十四章 中左所城3340.第3340章第四百一十二章 勸說武森第381章 心急火燎第五百一十二章 水師覆滅3002.第3002章第262章 商量條件第1506章 合作與結盟第1266章 半推半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