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89.第2389章

第2389章

絕大多數難民在抵達福山縣的時候已經是處於一無所有的狀態,既沒有家當,也沒有食物,如果還是無法得到救助,那麼他們的生存期限大概就得進入倒計時狀態了。

但海漢提供給難民的援助措施並不是完全的慈善性質,難民們必須要遵循海漢所提出的條件,纔會被允許進入難民營,獲得食物、住處、醫療等救助。

他們要麼接受海漢的移民安排,乘船前往海外定居,要麼就得跟海漢簽訂三年起步的勞動契約,以出賣勞動力的方式來換取生存下去的機會。

而對於這些難民來說,他們基本上都沒有跟海漢官方討價還價的資本,也很難拒絕自己對生存的渴望。畢竟這一路行來,的確沿途都沒有見到過像福山縣這樣秩序井然的地方,而且這裡還有充足的物資供應,在這裡落腳的存活機率的確會比繼續流浪要高得多。

當然也不是所有難民都會面臨如此窘迫的境地,只要能拿出足夠的銀兩,在福山縣也同樣能享受到人上人的待遇。

來自青州府的甄家便是這類特殊人羣的其中之一。甄家是青州有名的大地主之一,在當地擁有數千畝良田,族中也有人在官府裡任職,在濟南、青州、萊州三府都有產業,可以說是有錢有勢。

按理說發生在濟南府境內的戰事,其實對甄家產生的直接影響比較有限,但甄家有個女婿便是濟南府章丘縣的一名把總,他傳回來的消息稱渡過黃河圍攻濟南城的清軍足有十萬之多,而且已經有了要擴大攻擊範圍的跡象。這個消息讓甄家家主甄朗大爲不安,他認爲與濟南府毗鄰的青州府極有可能也會成爲清軍的攻擊目標。

當然甄家也可選擇召回族人,武裝據守家族所在的甄家莊,但這樣做的風險非常大,因爲戰亂期間所要對付的可不僅是成千上萬的難民,而是可能會殺到本地的清軍,甚至還會有從交戰地區撤出來的明軍潰兵。以甄家莊的團練水平,恐怕也就只能對付一下無序的難民潮,真要被軍隊盯上了,那被攻破也只是早晚的事。

甄朗認爲如果在與濟南府毗鄰的甄家莊據守,那極有可能會被捲入戰亂之中,儘早離開青州外出避難纔是保全家族利益的最佳選擇。反正田產地產這些東西都有契約在手,再怎麼打仗也不會把這些地給帶走,等戰亂平息之後再回去組織耕種,要東山再起也不難。

爲了保證甄家的存續,甄朗還特地將族人分作兩路,一路向南往兗州府、江蘇方向行進,另一路則由他親自帶隊,往東朝登州府行進。

之所以選擇登州府,是因爲甄家的產業中也與登州馬家有些交集,對福山縣的特殊情況比較瞭解。甄朗知道那地方有海漢國的軍隊駐守,如同國中之國一般,朝廷對其也毫無辦法,可以說是目前整個山東唯一能稱得上安全的地方。

至於跑到海漢控制的地區躲避戰亂是否會有不妥,甄朗認爲沒有擔心的必要,那登州馬家依託海漢的資源,短短几年間便成了山東數得上號的大商家,也沒見有哪個州府明令禁止與馬家從事貿易活動。而且馬家早就邀請了他好幾次,希望他能抽空到福山縣作客,順便商談雙方在更廣泛的領域內合作。

甄朗離開青州之前,還特地找了馬家派到青州主持生意的一位掌櫃,詢問是否能去福山縣暫住一段時間,畢竟當下這種亂世局面,說是到福山縣去作客肯定沒人信了。

那位掌櫃也是個機靈人,當即表示自己正好也好回福山,可以與甄朗同行充當嚮導。同時他也告知甄朗,只要把銀子帶夠,到了福山自然一切都能安排妥當。

甄朗雖說是地主出身,但也並不算那種目光短淺的土財主,對於這種收錢辦事的做法也沒什麼意見。於是甄朗便用了兩天時間準備了一支車隊,老老少少共五六十口人,跟着那位掌櫃一起到了福山縣。

他們一路行程要較純靠兩條腿的難民快得多,進入福山地界的之後,這邊其實才剛剛知曉清軍打進山東的消息,還尚未開始組織接收難民的準備工作,這個時候要在福山縣弄一處臨時住處倒也不難。甄家一行人到福山縣的第二天,便由馬家給他們安排,包下了一間客棧,一口氣先付了三個月的錢。

然後甄朗便在福山縣親眼見證了海漢人是如何調度安排,準備接納即將蜂擁而至的難民。

若論組織能力和行事效率,甄朗認爲海漢人的表現無疑已經遠遠超過了大明的地方官府。儘管發生戰爭的地方距離這裡只有幾百裡遠,但福山縣的一切都顯得井然有序,無論是修建難民營還是組織糧食、帳篷等賑濟物資,每一項工作都在有條不紊地推進。

甄朗還跟隨馬東強去見了海漢派駐福山縣的那位年輕將軍,這位陳將軍還有一個特殊身份就是馬東強的女婿,所以馬東強很有把握地拍着胸脯向他保證,海漢軍一定會保證福山縣的安全,不管是難民還是清軍,或是其他的武裝組織,都不可能在福山縣作亂。

而對於海漢意欲將難民轉運至海外安置的做法,甄朗倒是並不覺得意外,他早年間便聽說過有登萊地區的民衆逃難到南邊,然後搭船出海投奔海漢國的傳聞,顯然海漢對人口的需求應該也不比大明北邊的惡鄰差多少。不過好在海漢倒不會動用武力從大明硬搶,而是藉着大明發生內亂的時機接收戰爭難民,再將這些難民送到海外安置。這樣做雖然對大明來說不太厚道,多少有點趁火打劫的味道,但好歹也是給難民提供了一個活下去的機會。

而且在甄朗看來,讓這些難民能活下去還只是其一,若是難民無法得到及時救助,那麼這些人一旦被逼到絕境,造反生亂幾乎就是唯一的出路了。屆時就算清軍從山東退走,本地也會生出民變,所將造成的危害也必然不小。由此說來,海漢的做法在客觀上其實是有助於山東的穩定。

當然這熱鬧也不是白看的,很快海漢便找到甄朗,聲稱目前正在爲賑濟難民一事募集糧款,想知道他是否能夠給予一定的幫助。甄朗心知肚明這是什麼意思,當即便捐了一千兩銀子出去。、

不過這銀子也不是白捐的,第二天海漢人便在甄家包下的這間客棧大門上釘了一面盾形銅牌,甄朗問過之後才明白,原來這是象徵着此地在金盾護運的保護之下,稍後還會派駐人手到這裡。而這金盾護運便是帶有海漢官方性質的民團武裝,在這裡所保護的對象基本都是海漢官方的產業,這就相當於是給了他們一道護身符了。

一千兩銀子買個特殊待遇,很難說值或不值,但在這戰亂時期,能多一道安保措施總歸是好事。甄朗雖然一開始有些心疼銀子,但能得到這個特殊的回報,讓他覺得自己掏這筆銀子倒也不是完全丟到了水裡。

甄朗有甄朗的想法,海漢卻有自己的算計。讓這些到福山縣避難的富紳權貴捐獻錢糧,順便也就大致能對這些人的實力劃出一個三六九等了,後續也會根據他們的等級提供不同的待遇,部署金盾的保護就是其中之一。當然這種保護只是象徵性的措施,主要目的還是爲了收買人心罷了。

在福山縣住了半個月之後,甄朗發現自己選擇來這裡還是真是挑對了地方,除了很多地方有軍事管制,不能隨意走動之外,其他方面倒是與在甄家莊的生活水平差不多。特別是食物供應,絲毫沒有他來在之前所擔心的那麼緊張,只要肯花錢,不管是禽畜還是海鮮都能弄到,甚至還有來自南方的水果。

而源源不斷進入福山縣的難民,也都在第一時間就被收容到了難民營中,對馬家莊附近的商業區和芝罘港的日常運作都沒有太大的影響,這讓甄朗對海漢人的運作能力又有了新的認識。

這天在福山縣暫住的一些富人都收到了陳一鑫的邀請,前往芝罘港見證即將被送去海外安置的第一批山東難民。

陳一鑫公開邀請這些富人來參觀啓程儀式當然不是閒得沒事可做,他是希望通過這樣的方式,讓這些身處大明社會中上階層的人物能更多瞭解海漢的移民方式,順便也是展示一下海漢的海上運力,讓他們能對今後雙方在跨國貿易方面的合作更有信心。

由於軍事管制的原因,受邀的甄朗等人全部都是乘坐軍方提供的馬車才能進入芝罘港。當他們下車之後,發現這裡的碼頭上已經站滿了密密麻麻的人羣,觀其行止應該全都是近期收容的難民。人羣外圍還有至少數百名全副武裝的海漢軍士兵,在他們的監視之下,碼頭上鴉雀無聲,難民中甚至連交頭接耳的人都沒有,可見他們在難民營中的經歷已經起到了應有的作用。

碼頭上停靠了數十艘帆船,看樣子就是用來運走這些難民。不過眼下還沒有開始登船,顯然是在等大人物下達命令。

陳一鑫騎着馬,在一羣騎兵的拱衛之下來到碼頭上。這批受邀而來的人物都已經見過這位海漢將軍,見他到來便都低頭作揖,以示恭敬。

陳一鑫下馬之後,朝衆人拱了拱手道:“勞煩各位今天到場見證,今日送走的這些百姓,全部都是自願接受我國的安排,乘船前往海外定居。”

當下便有反應快的人應道:“陳將軍菩薩心腸,讓這些百姓有了生路,實在值得敬佩!”

又有人不甘落後道:“若非陳將軍出手,恐怕福山縣早就已經是餓殍遍地的慘烈景象,這些百姓能得到貴國救助,實乃幸運之人啊!”

甄朗正琢磨着要怎麼才能說點與衆不同的恭維話,陳一鑫已經又說道:“各位客氣了!這救助難民的錢糧當中,也有在場各位的一份心意。此事非陳某一人所爲,而是大家齊心協力的成果。陳某無以爲報,只能盡力確保各位在福山縣暫住期間的安全。另外各位今後若是遇到了什麼解決不了的問題,也可隨時到福山縣來求助。”

當下衆人連聲稱讚“陳將軍仁義”,他們捐錢的時候倒也沒有想過要爲自己弄個什麼虛名,只覺得這是花錢替自己買個平安罷了。但陳一鑫話裡話外將救助難民的功勞也算上了他們一份,這就讓人聽得很舒服了,誰還不願意自己對外能有個善長人翁的好名聲呢?

“我要在這些難民啓程之前說幾句話,還請各位稍等片刻。”

陳一鑫說完從旁邊接過一個鐵皮喇叭,站上臨時搭建的高臺,對碼頭上的民衆大聲說道:“各位,你們今天就會出海離開這裡,前往我國替你們安排好的新家園,在那裡你們會得到開始新生活所需的一切,不用再擔心飢餓或者戰亂,你們的生活都會得到很好的保障,你們的後代也會得到受教育的機會,不再需要擔心他們會因爲沒有足夠的食物而夭折!”

“我知道你們當中有很多人捨不得離開故土家園,我在這裡要告訴你們,今後都會有重新回到這裡的機會,就如同你們在難民營裡接觸到的那些比你們早幾年去海漢國的同胞,他們可以回到山東,你們今後也是一樣。所以不要有什麼擔憂,說不定過得兩三年之後,你們當中的一些人就會很風光地衣錦還鄉了!”

雖然陳一鑫說的的確也是事實,但卻並不完全,從山東移民出去又還能回到這裡的這些人,要麼是爲官府效力,要麼就是像孫真那樣從軍入伍,並非任何人想回來就能回來的。但只要能給這些難民一些重返故土的希望,那麼他們離開這裡時的牴觸情緒就會減少很多了。

(本章完)

第1735章 微妙處境第1037章 滅口第四百一十七章 探訪昌化第1487章 攻防轉換第1851章 政治目的第五百二十一章 統一瓊州島第3437章第1812章 碼頭攻防第1680章 不擇手段第八百七十章 抱團取暖第45章 談條件(二)第28章 黎人(三)3227.第3227章3387.第3387章第1936章2416.第2416章第1309章 自嘆不如第2101章第2066章2688.第2688章第七百五十九章 荷蘭使者第八百章 刷功勳第2274章3039.第3039章第1361章 兵臨城下第1403章 臨時調令第2022章第111章 肥皂與火柴2820.第2820章第1579章 使館2723.第2723章第3437章第335章 第二批援軍抵達第1569章 官方態度第四百一十一章 福建局勢第7章 籌備進行時(三)第九百四十四章 資源整合第八百八十九章 官方反應3146.第3146章第1792章 去朝鮮第1944章2424.第2424章第1023章 先遣隊(四)3289.第3289章第2131章2518.第2518章第2267章第1923章第2139章第1994章第七百八十三章 高雄新貌第84章 大生意小買賣第1905章 陸軍基地第315章 軍演展示2745.第2745章第332章 肥肉與陷阱第1640章 迅雷之勢第1048章 行動方案第1555章 硬撐到底2520.第2520章2545.第2545章3091.第3091章第1949章第1074章 準備就緒2849.第2849章第1911章 目標方向第1926章第1964章第七百六十三章 壓力山大第1397章 攻入馬宅第1588章 複雜的準備工作第1731章 商業契機2646.第2646章第1221章 抵達星島3007.第3007章第1967章3212.第3212章第六百二十四章 利益相關第1182章 停戰協議第1773章 靈活應對第1617章 收集情報第206章 第二梯隊第1108章 退而求其次第248章 海漢民團的新動向2422.第2422章第六百七十四章 談判2434.第2434章第1187章 市場狀況2689.第2689章第2355章第五百六十四章 苦命的絆腳石第六百四十七章 重返南日島第350章 洗劫會安第2121章第1654章 攻打馬尼拉(四)第1401章 病毒危機第六百七十九章 參觀石碌2829.第2829章3409.第3409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