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82.第2382章

第2382章

海漢在山東登州紮下腳跟已經有幾年的時間了,但主要的控制區域一直都保持在福山縣境內,並未急於向外擴張地盤。海漢所持這種剋制態度涉及到的方方面面很多,不乏有國際關係和長遠規劃方面的考量,但最現實的原因便是海漢現階段能在山東投入的資源非常有限,不管是軍事力量還是管理人員,都難以滿足地盤擴張之後的治理需求。所以維持現有的控制區而不急於對外擴張,對海漢來說是比較實際的策略。

但這種剋制態度也只是相對軍事佔領的手段而言,並不代表海漢就真的會老老實實地什麼都不做。事實上在這幾年間,海漢的影響力已經通過貿易渠道逐漸滲透到了福山縣的周邊地區,依附於這些跨國貿易發家致富者也是越來越多,其中甚至不乏一些官場上的人物。

孫真很是有些懷疑,那位藏在城裡指揮婁師爺來談合作條件的知縣大人,是否在暗地裡也是一位跨國貿易的既得利益者。否則他怎會頂着登州府的壓力,偷偷向自己提供物資援助,甚至要求海漢軍協防縣城。

關於這方面的情況,剛剛從朝鮮調過來的孫真肯定不清楚內情,就算他向婁彬開口打聽,應該也不會得到明確的答覆。所以他也只能做些沒有證據的揣測,無法確認其真實性。不過這樣的疑問並沒有困擾他太長時間,很快便有了解內情的人到了招遠。

“營長,外面來了一支商隊求見,說是自己人。”

“自己人?看看去!”孫真聽到手下的彙報,立刻起身出了帳篷。他隱隱已經猜到來者身份,當下只是驗證自己的預感是否準確。

“龔兄,好久不見!”孫真見來者果然是舊識,遠遠便抱拳行禮。

那人也笑着抱拳迎上來:“原來這次是孫兄帶隊,聽說孫兄已經榮升營長,恭喜恭喜!”

來人正是安全部的頭號王牌龔十七,當年特戰團還在芝罘島駐防的時候,龔十七也調到了山東,那時候便與孫真結識了。不過後來特戰團先是部署到了遼東,然後又遠赴朝鮮駐紮,兩人便再未有碰面的機會。雖然說不上有什麼過命的交情,但兩人都是各自部門中的佼佼者,多少會有些英雄惜英雄的味道。

此次從福山縣出發之前,郝萬清便已經通知了軍方,仍在外活動的龔十七小隊會在近期返回登州,第一站便是招遠縣。而像龔十七這麼機敏的人,當然不會錯過海漢軍出現在招遠的消息,屆時自會找到海漢軍碰頭。

而軍方對此特別重視的原因,自然是因爲龔十七有可能帶回關於濟南府戰事的最新消息,這將是海漢調整應對策略的重要參考。

兩人寒暄幾句,孫真讓手下將龔十七小隊的人馬迎入營地休息,自己則是帶着龔十七返回大帳,吩咐勤務兵爲龔十七準備熱茶熱食,以此作爲款待。

“條件有限,照顧不周,還請龔兄多擔待!”正值執行任務期間,孫真這支人馬連糧草都要按天計劃,自然是拿不出什麼好東西來招待龔十七了。

不過龔十七倒也不在乎這些虛禮,擺擺手道:“都是自家人,孫兄不必如此見外。聽說你們到這裡還沒兩天,想必是爲了難民而來吧,到招遠後有沒有碰到什麼麻煩?”

孫真搖搖頭道:“倒是沒遇到什麼麻煩,比我預計的情況要順利得多。本地官府也還算配合,不僅不干涉我們引導難民前往福山縣,而且還答應要送些糧食給我們,看樣子對我們的出現倒是沒什麼忌憚。”

龔十七笑道:“城裡那位的谷知縣是個聰明人,知道什麼事能管什麼事不能管。”

孫真道:“倒是還沒跟谷知縣照面,他是派了手下一名師爺出城來與我交涉。”

龔十七道:“你若想當面見一見這位谷知縣,我倒是可以代爲安排。”

孫真聞言,頓時便印證了自己之前的猜測:“原來這位谷知縣與我國早有來往了。”

“豈止是有來往,這中間的利益瓜葛極大……不過成事之前,暫時不便對外宣揚,還請孫兄見諒。”龔十七話說到一半就戛然而止,顯然此事的保密層級連孫真都還夠不着。

孫真雖然聽了也不免感到好奇,但他也知道安全部是直接聽命於執委會,很多秘密任務的內情都不可對外宣揚,哪怕軍方也只能配合,而不能干涉其行事,對方既然表示此事涉密,他就不能再繼續追問下去了。

孫真回想之前那位婁師爺來訪時的表現,的確是半點都沒表現出與海漢早有往來的樣子,這要麼是他演技爐火純青,絲毫不露破綻,要麼就是他主人根本沒讓他知曉相關的內情了。但龔十七顯然是與谷知縣已經有過一定程度的交往,並且已秘密達成了某些涉及利益的協議,由此可見安全部行事的確是極爲厲害。

孫真道:“如此說來,那位谷知縣對我軍到來所表現出的信任,應該也是來自與龔兄私下的合作了。”

龔十七不置可否道:“保住招遠縣的太平局面,就是保住他自己的烏紗帽,只要招遠不亂,日後自然會有源源不斷的利益流入他的口袋。與此相比,登州府施加的那點壓力又算得了什麼,真要把他逼急了翻臉,恐怕反倒是會讓登州府難堪。”

孫真越聽越是好奇這谷知縣暗中到底是在與海漢合作什麼項目,以至於能有如此的底氣,但他也知道規矩不容破壞,只好主動轉移了話題:“龔兄這些日子應該都是在戰區活動吧?不知道濟南府的戰況如何了?”

提到這事,龔十七也很快收起了臉上的笑意,沉聲應道:“清軍打到濟南府的時候,我便在濟南城東七十里的章丘縣。原本我是打算混進濟南城,親眼見證這場戰事,但怎奈清軍來得太快,我剛從章丘動身,便已經有一些從濟南逃出來的難民到了章丘,說是清軍來了十多萬人馬,把整個濟南城都給團團圍住了。而且分出無數小股騎兵,開始對濟南城周邊地區進行清剿,凡是好胳膊好腿的活人,只要被發現就會被擄爲奴隸帶走。”

“我所率的外勤行動組,剛纔孫兄也見過了,這麼點人手當然無法去對抗清軍,所以也只能先打消了前往濟南城的念頭,先回到章丘觀望形勢。但沒想到第二天便有一支清軍到了章丘,縣城裡的駐軍只是象徵性地抵抗了一下,就被清軍攻破了城門。無奈之下,我們也只能離開章丘繼續往東撤,這一撤就再沒停下,一路被清軍攆着跑。若不是我們提前備好了足夠的馬匹,恐怕連濟南府都逃不出來!”

“清軍的作戰方式主要還是圍點打援,一直在濟南府外圍搜尋前來增援的明軍部隊,但就我在途中觀察到的情形來看,明軍恐怕是沒能組織起像樣的救援和反攻。我在淄川和青州府城作了停留,都沒有看到當地有大股部隊向西行軍的跡象,對於從濟南府逃出來的難民也沒有像樣的疏導和安置措施,很顯然是因爲濟南城的被圍而亂了陣腳。”

“我們到濰縣的時候,有來自西邊的消息,據說濟南城已經被清軍攻破,後來找了當地官府裡的人驗證,消息是來自明軍傳訊,其真實性應該比較可靠。”

濟南城終究還是沒守住,這個消息對孫真來說並不算太意外,出發之前陳一鑫便已經對他說過這種可能,但真正得知這是已經被證實的消息,還是讓孫真覺得心有慼慼。

大明在清軍的大舉進攻面前,表現似乎也沒有比前兩年遭受入侵的朝鮮國更好,也是被清軍一路砍瓜切菜地殺進了腹地。但朝鮮好在當時請來了海漢軍爲首的國際聯軍助戰,總算是將來勢洶洶的清軍攔在了大同江畔。而孤軍作戰的大明顯然高估了自己的實力,設下的幾道防線都未能成功阻攔清軍,甚至還讓對手渡過黃河,攻下了濟南這樣的大城。

龔十七取出一封信箋,遞給孫真:“這是我們截獲的官方戰報,你可以看看。”

按照戰報上的說法,濟南城被圍的時候,城內的作戰部隊竟然只剩鄉勇五百,萊州援兵七百,而城外的清軍多達十餘萬。但即便實力懸殊如此之大,城內軍民還是與攻城清軍激戰了九晝夜,才最終宣告城防失守。

據報當時在城內的山東巡按御史宋學朱,山東左布政使張秉文,濟南知府苟好善,歷城知縣韓承宣等駐城文官悉數戰死。德王朱由樞被清軍擄走,其族中寧海王朱常沺、泰安王府奉國大將軍朱常汴、泰安王府奉國四將軍朱常淓、臨朐王府奉國將軍朱常漛,德王女婿陳鳳儀一家,這些人也全部在守城戰中戰死。

而除了這些有名有姓的大人物之外,城中民衆的死傷也極爲慘烈,僅參與作戰巡守城防的秀才就死了三百五十二人,城內婦女爲了避免城破被辱,投湖投井自縊的多達萬人。

但具體的傷亡數字,在龔十七截獲戰報的時候還並沒有一個更確切的統計。清軍攻打濟南城的主要目的是劫掠財富和人口,可想而知他們只會在撤離後留下一個空城給大明,想要詳細統計究竟有多少明人在這場戰事中傷亡是很難了。

儘管戰報只是紙面上的描述,但孫真作爲一名身經百戰的軍人,自然不難從文字中體會到這場戰事的殘酷。清軍的兇狠殘暴和明廷的應對無能,都在濟南一戰中顯露無遺。

龔十七道:“如果大明沒有愚蠢地把山東的兵力集中到德州一線,而是堅持以濟南城爲中心來佈防,或許此戰不會輸得如此慘烈。如果能將十餘萬清軍拖在濟南城下,給調兵遣將爭取到更多的時間,那說不定還能打一場漂亮的反擊戰,把清軍的主力消滅在黃河以南。”

孫真嘆道:“如果是由我國幾位大將軍指揮這場戰事,自然不會犯下如此愚蠢的錯誤,只可惜大明朝廷有太多誤國之人,皇帝讓這些人來指揮對清軍的戰事,恐怕今後也只能打一場輸一場,年年都是如此慘狀。”

龔十七道:“此消彼長,清軍一年比一年勢大,終有一日,他們不會再滿足於這樣每年出兵劫掠,一定會想辦法對大明取而代之!”

孫真沉默良久才道:“我國應該不會坐視這樣的情況發生,屆時執委會必定會下令出兵援明。”

龔十七道:“那也得大明願意接受援助才行……照眼下這情形,大明皇帝看誰都是敵人,清軍都打進山東了,也沒有向我國求援的表示,這分明就是在忌憚我們,怕我們趁此機會入主中原。”

孫真再次嘆氣道:“若是大明願意與我海漢國合力,又何須懼怕這些關外蠻人!”

大明和海漢在名義上是有軍事方面的盟約,將滿清視作兩國的共同敵人。但大明想要的只是海漢出產的先進武器,而絲毫沒有要跟海漢協同作戰,或是請求海漢給予軍事援助措施的表示。反倒是對海漢軍小心提防,唯恐被海漢趁虛而入。

當然大明的這種擔憂也不是全無道理,本質上海漢在做的事情其實與滿清也差不多,年復一年地蠶食着大明的領土,並且通過各種手段不斷從大明獲取財富和人口。所不同的是滿清用的是簡單粗暴的武力手段,出手搶就完事了;而海漢則是軟硬兼施,通過貿易手段吸收大明的財富,同時用強大的武力震懾大明,使其對海漢的所作所爲只能忍氣吞聲。

雖然在對待滿清的態度上,兩國應該是趨於一致,但大明很顯然還是並不信任海漢,沒有要讓海漢介入山東戰事的意思。不知濟南一戰如此慘痛的後果,是否能讓仍沉醉於天朝上國地位而無法自拔的明廷稍稍清醒一些。

(本章完)

3252.第3252章2899.第2899章第1075章 一路向北第1243章 沒那麼簡單2774.第2774章第192章 駐廣辦的領導班子第六百八十七章 破寨第2077章第六百零四章 刺殺第2331章第1254章 搞平衡第2339章2469.第2469章第2012章第五百二十七章 學員兵第1870章 前進方向2909.第2909章第四百六十四章 回到安南第1212章 治安官的職責第1619章 先兆線索第1070章 騎兵的短板第1509章 抵達遼東2962.第2962章第67章 試炮第五百三十三章 軟硬兼施2458.第2458章第1697章 息事寧人第342章 繼續擴張第1129章 古現鎮2604.第2604章第1593章 別樣的聚會第1432章 易地再戰第五百二十七章 學員兵第1842章 繼任者第1837章 拖延時間2392.第2392章3132.第3132章第17章 小漁村第七百八十二章 技術迭代第1185章 利益爲先第1680章 不擇手段第1806章 據江而守第72章 重訪故地第1382章 新任務第2003章第1818章 構築基地2784.第2784章第1751章 孰強孰弱2858.第2858章第2290章第1210章 出發南行第2022章第2047章第24章 勞改營(二)2600.第2600章第九百八十四章 待價而沽第378章 劉香來襲2389.第2389章第182章 突如其來2748.第2748章2382.第2382章3118.第3118章第1841章 改變命運的機會第六百六十八章 戰爭利弊第1517章 戰場局勢第1050章 專業人士2551.第2551章第八百三十七章 誘惑3059.第3059章第220章 越南之行(三)第2253章第五百九十五章 打開天窗第2157章第1939章第1781章 再出發2845.第2845章2464.第2464章第2052章第2205章第2249章第2105章第2346章第1905章 陸軍基地第1791章 杭州灣軍演第2029章3357.第3357章第1308章 異同之處第六百二十四章 利益相關第169章 沆瀣一氣3372.第3372章2407.第2407章第1238章 破釜沉舟第80章 廠衛第1505章 強者風範第1578章 有得有失第九百零九章 順利推進第1483章 競爭關係2642.第2642章2845.第2845章2491.第2491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