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08章

國與國之間的結盟和互助,當然不是以義氣爲先,而是要講求實實在在的利益。這個道理,李凒以前或許不太懂,但在海漢留學了一年之後,他已經對此有了比較深刻的感受。

李凒留學的主要目的之一,便是要學習海漢的先進治國經驗,從根本上改變朝鮮國的現狀,所以他花了很多時間去研究海漢的發跡史和國際關係,試圖從中找到適合本國的發展方式。

李凒很快就意識到,海漢所掌握的那些先進技術,朝鮮一時半會是學不會的,就算海漢願意教,其中的絕大部分也沒辦法在毫無基礎的朝鮮實施。但海漢處理國際關係的技巧,以自己爲中心建立國際聯盟的做法,似乎朝鮮倒是可以參考其中一些技巧。特別是在海漢扶助之下迅速壯大的安南國和福建許氏,都是朝鮮適合效仿的對象。

但李凒研究了這兩家與海漢結盟的歷史後便發現,他們爲了結盟所付出的代價可也一點不小,安南國貢獻了大量的人口和多處天然海港給海漢,福建許氏則是十年如一日地向海漢大量採購軍火,並且幫助海漢打通了大明內陸地區的商業渠道,是海漢最主要的貿易伙伴之一。

簡單來說,這兩家從海漢獲得的扶助和支持,那也是拿大量利益換來的。這種做法其實與朝鮮在去年請求海漢助戰期間答應的條件相仿,朝鮮幾乎是將整個大同江中下游流域都劃給了海漢作爲戰後的特殊開發區,並且答應在戰後開放通商。若非如此,海漢也未必肯在去年清軍入侵時拉朝鮮一把。

所以即便是結盟關係,若無實際好處,那也未必能在危難時得到來自盟友的及時幫助。這次漢城出事,海漢軍只到漢江口便停步不前,一直在觀望形勢,雖然有種種聽起來很合理的理由,但李凒還是隱隱覺得海漢軍應該是不見兔子不撒鷹,是在等着有一方拿出足夠的好處之後再確定立場。

雖然錢王二人當着自己的面一口一個世子喊得很親熱,但如果有人給出了海漢想要的種種好處,他們的立場是不是還能這麼穩就不好說了。所以李凒也不敢拖延,在大致瞭解了事情經過和目前局勢之後,便主動開口提出請求,希望海漢軍能儘快採取軍事手段介入這場亂子。

當然在此同時,李凒也已經做好了海漢人獅子大開口的心理準備。他在回國途中已反覆盤算過得失利弊,認爲當務之急還是要儘快奪回王權,哪怕海漢提出的要求比較誇張,只要能夠幫助自己平亂,都可以先答應下來。

王湯姆和錢天敦互相看了一下,似乎是在對李凒的這個表態交換意見,不過他們之間的默契極佳,根本沒有開口進行交流,便已經達成了共識。

王湯姆沉聲道:“世子請放心,盟友有難,我國自然不會袖手旁觀,一定會協助貴國恢復正常。不過嘛……”

李凒聽到這句,心中暗道這便是正題來了,連忙豎起耳朵細聽王湯姆接下來要說的話。

便聽王湯姆繼續說道:“……漢城那邊消息不暢,我軍行動不免要承擔極大的風險,所以我還得向三亞再請示一下,如果執委會點頭,那我們這邊就開始行動。”

李凒聽到這裡不免有些失望,心道事情都發生一個月了,自己也已經回到朝鮮了,怎地還要再向三亞請示,這豈不是無謂地耽擱時間嗎?

但他旋即就明白過來,這是海漢人又將球踢給了自己,要自己主動給出好處,否則這請示的時間需要多久,可就不好說了。到時候又推說三亞那邊需要執委會開會研究,搞不好就又是十天半個月就拖過去了。

無論事態最終如何發展,朝鮮國的下一任國王肯定都還是得向海漢尋求延續目前的外交關係和合作項目,因此海漢人根本不需要着急,可以在江華島坐山觀虎鬥,等形勢明朗之後再出來站隊。但李凒可耗不起,拖得越久變數越大,再遲幾天說不定先王的退位詔書就發佈出來了,到時候自己王世子變成廢世子,再要復國平亂可就沒那麼名正言順了。

李凒要請求海漢立刻出兵行動,那就只能拿出份量足夠的好處了。當下他便將自己先前在舟山對石迪文說過的條件又祭了出來,表示可以在此事結束之後開放海漢一直心心念唸的移民限制,並且會負擔在此期間海漢軍的所有費用開支。

這基本上也是李凒目前所能想到的對海漢比較有意義的條件了,如果能夠奪回王權,那短期內損失一些人口也能接受,何況海漢大舉引入朝鮮裔移民,那今後朝鮮國對海漢的影響力或許也能因此而提升不少——李凒如今也只能以這樣的理由來安慰自己了。

李凒一邊說一邊注意觀察着王湯姆的表情,但對方聽了之後也並沒有出現什麼欣喜的神色,這讓李凒隱隱有些擔心,自己主動提出的交換條件是否真的能夠打動對方。

王湯姆道:“世子可能對我國之前的一些態度有所誤會了。我國提出人口流動的建議,是爲了方便兩國的正常交往活動,比如貿易、求學、做工等等,並不是單向的移民。如今也有很多海漢民衆在貴國長期定居不是嗎?”

王湯姆的話說得很婉轉,但李凒已經明白了對方要表達的意思——這個條件份量不夠!

在去年抗清戰事結束後,的確是有爲數不少的海漢人涌入了朝鮮從事各種貿易活動,迄今在漢城地區長期居留的海漢人至少有上千之衆,這個數字肯定大大超過了朝鮮國在海漢京城的常住人口,所以現階段還真是如王湯姆所說,在人口流動方面,朝鮮其實才是目前保持順差的一方。

當然了,這是在朝鮮國設置了移民限制措施的情況之下,如果今後按照海漢的要求放開了這方面的限制,那情況可能就會出現極大的變化了。

以海漢國的條件,要從生活環境相對較差的朝鮮大量吸納移民自然不算什麼難事,放開限制後的淨流出人口估計得數以萬計。李倧正是意識到這種可能性,所以纔會一直咬着這一點不鬆口。但如今的形勢,卻容不得李凒繼續以強硬態度來對待這個問題了,只是他沒想到自己作出讓步之後,海漢將領卻表示這個條件的份量不夠,看樣子僅僅只是開放移民限制並不能讓他們感到滿意。

至於由朝鮮國承擔此次平亂行動期間的軍費開支問題,王湯姆根本就沒提,很顯然是覺得這個問題並沒有討論的必要,由朝鮮承擔相關費用本就是理所當然,根本不應被列爲交換條件的一部分。

李凒深吸了一口氣,平靜了一下情緒,這纔對王湯姆說道:“如果王將軍有什麼要求,也不妨直接提出來,在下一定盡力予以滿足!”

王湯姆道:“要求倒談不上,不過我們是有幾點建議,希望世子能夠考慮一下。”

王湯姆說得客氣,李凒卻明白這應該是對方早就準備好了交換條件,一直沒有主動提出來,大概也是想着一步一步逼到自己無路可退的時候再開出條件,這樣得手的機率自然也就大增了。

李凒心中暗自叫苦,知道自己終究還是鬥不過海漢這些精明的老狐狸,但此時箭在弦上不得不發,他沒有退路可選,只能硬着頭皮往前衝。

“還請王將軍不吝賜教!”李凒不敢怠慢,連忙應道。

王湯姆道:“這次貴國突然發生政變,我們認爲主要的原因還是缺乏有效的對內監管措施,對野心家沒有足夠的防備。再綜合貴國最近這兩百年裡的歷史情況,各種政變反覆出現,這也有可能會影響到某些人的思想,認爲這是一種實現王權更迭的方式。平亂是當下要做的事,但要從根本上杜絕這種現象,我們認爲還得要採取進一步的措施。”

“我們準備在戰後輔助貴國成立一個專門的對內監管機構來負責這方面的事務,對各級官吏以及民間動向進行長期監控,發現這方面的苗頭之後就儘快進行處理,不必先行向朝廷報告,杜絕再有野心家挑戰正常的王權傳承方式。當然要做到這一點,這個機構的行事權限要比較高才行,最好是隻對國王本人效忠。”

李凒心想,先斬後奏,皇權特許,這可不就是大明的錦衣衛衙門嗎?朝鮮雖然也有效忠於國王的秘密武裝組織,但卻沒有這種自由行事的權限。

李凒應道:“這機構的權力會不會太大了一些?一旦失控可就沒人能製得住他們了!”

“這個問題我們也考慮到了。”王湯姆不慌不忙地解釋道:“除了王權之外,還需要有其他能制約這個機構的力量。所以其組成不只是貴國官員,我國也會派出專人蔘與到這個機構的日常運作當中,以保證其不會擅用職權幹出某些不合貴國利益的舉動。”

李凒聽到這裡才明白過來,敢情海漢人是要將這個特權機構置於自己的控制之下,就算這個機構是對朝鮮國王效忠,但所有的情報也必須跟海漢共享,甚至可能在日常運作和採取行動時需要聽命於海漢派駐其中的官員。

這可絕不是什麼好消息,李凒就算不懂情報安全,但也知道這樣做是讓海漢在本國享有了更大的特權,一些不便由海漢駐軍出面處理的事情,今後可能便是由這個機構來負責了。

王湯姆見李凒默不作聲,便繼續說道:“我知道世子對此肯定有很多疑慮,會擔心我國利用這個機構來從事一些不利於貴國的活動。但我可以向世子保證,這種擔心是多餘的,我國派駐其中的官員只擔任兩國間聯絡溝通的職責,不會參與到具體的行動當中。至於指揮權,當然也是保持在貴國國王手中。”

李凒臉上勉強擠出一絲笑意道:“在下並不懷疑貴國的好意,若是成立之後能以此杜絕各種忤逆行動,那就最好不過了。”

海漢會老老實實地只派幾名聯絡員進駐這個機構嗎?李凒半點都不信王湯姆所說的這個承諾。他雖然尚不清楚海漢爲這個機構規劃了怎樣的行事規則,但有一點再明顯不過,海漢將領在當下這個時候專門提出這件事,很顯然是將其作爲了交換條件的一部分,其份量甚至超過了李凒主動提出的取消移民限制一事,海漢日後肯定會在這個機構中施加影響力,以維護其自身利益。

但不信歸不信,李凒卻無力拒絕王湯姆的這個提議,就算明知這是一顆毒藥,也只能閉着眼睛嚥下去再說。當下只能強行擠出一點笑意,謝過了王湯姆的“好意”,答應在平亂之後立刻着手組建這個機構。當然了,這個組建工作肯定也得由海漢提供相應的方案,挑選合適的人手,並給予所需的專業培訓。

王湯姆的這個提議當然不只是爲了維護李倧一脈在朝鮮的統治地位,有了這樣一個特權機構之後,海漢便可以對朝鮮國內的各種目標進行監控,特別是那些反對朝鮮與海漢合作的官員,或是對海漢懷有敵意的人員,海漢都可以通過這個機構來消除隱患,以此來保證朝鮮能夠長期穩定地依附於海漢。

至於如何將這個機構掌控在海漢手中,那其實就再簡單不過了,運行方式是海漢來定,人手是海漢來挑選培訓,就算朝鮮方面任命幾個主管官員,要在實際運作中將其架空也不是什麼難事。

掌握這樣的一支特殊力量,就意味着海漢對朝鮮的影響力將得到進一步加強,其意義之重大,並不亞於開放移民限制之類的措施。今後朝鮮國內有任何不利於海漢的聲音或動向,都將成爲這個機構的目標,這要遠比動用大同江基地的駐軍方便多了。

3088.第3088章2435.第2435章第1994章第1374章 北上幹部第127章 擴招之爭第2019章第2278章2643.第2643章第1517章 戰場局勢第1941章第106章 實力展示第2313章第六百九十一章 談判結果第277章 抓俘第1997章第九百一十八章 歸仁港第2367章第1150章 各行其是第1023章 先遣隊(四)第1719章 糧食貿易第2156章第2239章第1103章 收拾殘局第32章 春種2755.第2755章第155章 修炮臺的海商2602.第2602章第2138章2968.第2968章第197章 李大掌櫃第2349章第1224章 人口問題第五百七十五章 李進的態度第88章 僕役市場第七百六十五章 打狗港第2162章第1635章 征途漫漫第1947章3225.第3225章2661.第2661章2840.第2840章2858.第2858章2643.第2643章3387.第3387章第2208章第67章 試炮2937.第2937章第九百七十九章 不一樣的儋州3413.第3413章第1916章 好學之人3298.第3298章第232章 羅升東的小算盤第五百二十八章 戰後壓力第27章 黎人(二)第2026章第2033章第1104章 芝罘灣歸屬第2312章第1171章 古怪的火災3164.第3164章第1395章 收網日2777.第2777章3011.第3011章第九百一十一章 飛雷炮2945.第2945章第2022章3303.第3303章第1417章 新殖民地第3422章第1154章 炫耀武力第2347章2586.第2586章第2111章2676.第2676章第1835章 難以脫身2530.第2530章第2235章3132.第3132章第九百三十六章 巽他海峽第1727章 外交場合第1952章第七百三十二章 攻城戰2927.第2927章第1551章 長遠眼光第1284章 參觀石碌鐵礦第七百八十一章第2038章第1497章 夾縫中的朝鮮人2610.第2610章第四百三十四章 危機感第201章 吃緊的產能第九百三十四章 權衡利弊第2352章第1151章 重返長山羣島第3433章2831.第2831章2847.第2847章第1508章 利益輸送第七百二十八章 艱苦的作戰2989.第2989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