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94章

張金寶在來廣州之前也考慮到了在陌生環境下可能遭遇的種種不可控因素,所以他當時預計這個分院項目快則三五個月,慢則一年半載,期間可能還得往返廣州好幾次,才能搞定選址真正進入到實施階段。

但實際狀況的確是要比他的預期好得多,福瑞豐的參與着實替他省下了大量時間和精力,僅僅用了幾天時間,便已經基本落實了書院選址這一步。而且李家提供的房子都是現成的,只要對內部稍作改造,添置教學所需的用具,便能很快將其變作一處合格的書院。

而接下來向官府報備,辦理必要的登記手續,雙方早就達成了共識,將由福瑞豐出面辦理,以免因爲這間書院與海漢之間的特殊關係而遭到爲難。畢竟這開書院與做買賣不一樣,純粹的金錢交易,官府可以睜隻眼閉隻眼,任由海漢商人在廣州從事貿易活動,但海漢人要在廣州開書院,講授的還不是傳統的四書五經,這就有悖於大明的風氣了。

張金寶按照李奈的建議,第二天便主動去了海漢銀行拜訪郭桓,以瓊西書院的名義向其申請了一筆貸款,用於籌辦廣州分院的經費週轉。張金寶借這筆錢當然沒有太大的必要性,主要目的也就是爲了維護這層關係而已。

當然了,在此期間張金寶也不經意地透露了自己已經與李奈一起確定了書院的選址,並且會按照原計劃繼續合作。郭桓聞絃歌而知意,明白張金寶來借錢完全就是爲了幫自己一把,當即也表示先欠下張金寶這個人情,等以後有機會了一定會有所回報。

雖然搞定了書院選址的事,但對於籌備一間書院來說,這其實僅僅只是完成第一步,後續仍有相當多的工作要做。

張金寶原本預計的進展沒有這麼快,所以他帶到廣州的兩名下屬就顯得有些不夠用了。後面要張羅書院的各種事務,開辦學科,還需要從儋州調動一些師資力量才行。

張金寶便再次去了駐廣辦,花錢發了一封電報回儋州,安排調動人員和教學物資。好在他在出發之前已經做好了相應的預案,否則要靠這按字計費的電報把事情說清楚,那可就真得要出一次血了。饒是如此,這筆花銷對張金寶來說也算得上是重金了,辦完手續後拿着收據肉疼不已。

不過他辦完這事之後還沒走出駐廣辦的大門,便有人將他攔了下來,請他到後院與正主一敘。

張金寶倒也不緊張,這駐廣辦裡邊可是海漢說了算的地方,他相信要見自己的人應該也不會害自己,便隨那人去到了後面一處僻靜院落。

那人將張金寶帶到一間書房裡,對面書案後坐着的正是張金寶前幾天才見過的駐廣辦負責人陳天齊。

陳天齊招呼張金寶坐下,又讓手下上茶,張金寶見狀更是輕鬆了不少,心知對方多半是有什麼事要問問自己。

“剛纔聽說張院長來這邊發電報回儋州,是辦書院的事有着落了?”陳天齊也沒有多跟他寒暄,直接便切入了主題。

張金寶恭敬地應道:“有勞陳大人關心,小人已經與福瑞豐的李三少爺議定了合作事宜,所以特地來駐廣辦發一個電報,讓儋州那邊儘快派第二批人過來籌備後續的事宜。”

張金寶聽陳天齊的意思,顯然是他這邊剛把擬好的電文和費用交上去,就有人向坐鎮後院的陳天齊報告了這個消息。而陳天齊覺得有必要過問一下此事的詳情,所以纔會讓人將他攔下來帶到書房問話。

張金寶倒是沒想到陳天齊會對廣州分院的事情這麼上心,前幾天跟他會面的時候,對方也只是淡淡問了兩句,並沒有表現出太多的興趣。當時張金寶還覺得自己這項目入不了陳天齊的法眼,卻不曾想對方其實暗暗留意了此事,稍一露面就被叫來問話了。

陳天齊道:“那書院選址究竟是怎麼解決的?”

張金寶心知對方消息靈通,也不敢有絲毫隱瞞,老老實實地說了這些天在廣州城裡城外考察了多處房產,但最終還是李家主動拿出來的一處莊園最爲適合開辦書院,所以便敲定了地址。接下來便是要開始籌備教學物資,調集瓊西書院的教師來廣州,然後宣傳招生,定出開學日期,一步一步地進行實施。

陳天齊聽了之後點點頭道:“張院長果然是幹實事的人,這來廣州才幾天時間,就已經把這麼多事情處理妥當了。”

張金寶連忙謙虛道:“那也是承蒙各位大人關照,加之福瑞豐從中幫了大忙,此事才能進行得如此順利。”

陳天齊道:“那張院長覺得目前還有什麼事是駐廣辦這邊幫得上忙的,儘管直言無妨,只要在能力範圍之內,我都會盡力安排。”

張金寶不知陳天齊的這種態度轉變是因何而來,但想來肯定不是自己的作用,當下連忙先謝過了陳天齊的關心,表示自己會盡力先做好該做的事,如果真的有需要求助官方的時候,一定會再來駐廣辦叨擾。

陳天齊對張金寶這種知情識趣的迴應很是滿意,當下表示等廣州分院成立之時,他也會親自到場爲書院站臺。張金寶受寵若驚,連忙再次謝過陳天齊。

張金寶到離開的時候依然不知道陳天齊的態度爲何會變得如此熱情,但其實這只是因爲陳天齊昨日剛收到了三亞發來的一份公文,內容是有關下一年度的駐廣辦工作安排。

這其中有執委會重點要求的一項工作,便是讓駐廣辦要進一步加大從大明引進專業人才的力度,主要是指各行各業有一技之長的匠人,可以進一步地放寬這些人到海漢治下地區落戶的條件,比如保留其自行選擇是否加入海漢國籍的權力,從生活待遇方面給予更好的落戶條件等等。

其實執委會對於引進人才這方面的要求並不是今年纔開始提,而是每年都固定會提及的保留節目。雖然執委會不會對成功引進專業人員的具體數目作要求,但很顯然至少要保證業績不會比頭一年下滑,而這對駐廣辦這樣的機構來說,就已經算是一項很繁重的任務了。

廣州地區的民間匠人總量有限,考慮到傳統技藝的培訓週期一般都很長,這些行當產生新鮮血液的速度其實還未必比得了海漢挖牆腳的速度。想要在這個任務中取得年年遞增的成績可並非易事,陳天齊雖然本事不小,但每年也得爲了完成這個任務頭疼不已。

按照傳統的做法,一般就只能採取給出優厚待遇的方式來挖人,但如今有本事的匠人一年比一年少了,光靠這種方式挖到的人也是一撥不如一撥。

不過張金寶的出現,倒是讓陳天齊有了一個新思路。他認爲瓊西書院的教學模式可以讓廣州本地學生在學習生產技能的同時,也會逐漸對海漢心生嚮往,而說服這些人在接受完相應課程之後前往海漢定居或深造,成功的概率顯然會相較普通平民要高得多。

陳天齊的想法其實跟知道瓊西書院開辦分院一事的其他海漢高官相差無幾,絕大多數人都認爲這處書院的開辦將會有助於海漢的文化輸出和人員引進。只是執委會並未與他直接溝通這方面的看法,因此陳天齊想到這一節的時間點要比三亞那邊晚了許多。

社會辦學力量是否能夠在海外站住腳跟,執委會對此事的發展也很關注,瓊西書院的辦學計劃在高層眼中可以算是一個實驗,失敗了對官方來說沒有損失,但如果成功了,那對海漢來說肯定會產生長期收益。

所以雖然執委會並未要求駐廣辦在這個項目給予張金寶特殊待遇,但陳天齊意識到此事對海漢的意義之後,便還是決定要在自己的職權範圍之內給予瓊西書院一定的扶持。他將張金寶招來面談,一是要確認對方是否有報國之心,二是讓對方明確態度,今後要設法配合官方的要求,特別是人才培養方面的需求,務必以供應本國爲優先。

張金寶就這樣稀裡糊塗地撈到了來自駐廣辦負責人的支持表態,這下有了福瑞豐李家和海漢駐廣辦這雙重靠山,瓊西書院在廣州開設分院一事的成事把握已經隨之陡然大增。

“去年看那算命先生說我來年必定鴻運當頭,諸事順心,事業會有大突破,看來果然不是虛言!”張金寶興奮之下,也顧不得當初找的那算命神棍是不是隨口說的吉祥話好討賞,只覺得自己此番來廣州所遇到的事情都很順利,大概真是到了該發達的時候了。

而與一帆風順的張金寶相比,同樣是來到廣州拓展事業的鄭柞就沒那麼順利了。雖然他在廣州所託請的關係都是一口答應下來願意幫忙,但實際操作起來,卻發現磕磕絆絆,並不是如他所期望的那麼順利。

首先遇到的便是徵地問題,鄭柞看上的區域就在駐廣辦附近不遠,這裡名義上的確是李家的產業,但實際狀況並不是空地一塊,而是建有一些民房和店鋪。鄭柞要在這裡建設安南會館,就先得設法把土地上的現有房舍完成拆遷才行。

通常這種情況只要付出一些錢財,把這些房子買下來就行,但這個過程並不順利,根據回報的信息,這些房子的一部分主人竟然是有官府背景,這可不是隨便給點錢就能打發的情況了。

以鄭柞的身份,自然不能親自出面去處理這些事情,也只能繼續拜託給李家,由李家代爲出面去與這些房主溝通,以合適的條件拿下這些房產。

而李奈一邊將此事答應下來,一邊也在向鄭柞說明其中的不便之處。李家買下這些地皮,但保留了這裡的房產,原因就是這些有背景的房主不好招惹。如果要一一勸說他們接受鄭柞提出的收購價,那得需要更多一些時間才能處理妥當——這個時間可能是三五個月,也可能會更長一些。

鄭柞聽到這樣的迴應自然不爽,他覺得這是李家在之前沒有向自己詳細說明這些地方的情況,如今定了地方要開始動工,才冒出來這些莫名其妙的問題。但地方是他自己挑的,而且如今還需要李家出面斡旋,所以這抱怨也只能埋在心裡了。

但鄭柞所不知的是,事實上只要李家發話,這些房子七日之內便可搬個乾淨,所謂房主找麻煩一說,其實也不過就是李家安排的雙簧而已。這麼做的目的就是要拖一拖安南人,讓鄭柞所策劃的安南會館不會那麼快就出現在廣州。而毫不知情的鄭柞在這個過程中還不免會因爲這些斡旋工作而欠下李家的人情,多花出去的銀子也有一多半會流入李家的口袋。

要論做買賣算計人,估計十個鄭柞也抵不過一個李繼峰,老狐狸加上地頭蛇的雙重身份,讓李繼峰可以毫不費力地算計鄭柞,而鄭柞卻只能在其中扮演被賣了還幫數錢的倒黴蛋角色。

當然了,這個戲也不會無休止地演下去,或許等過個一年半載,鄭柞慢慢失去對這個項目的耐心之後,廣州這邊的福瑞豐和駐廣辦便會聯合起來勸鄭柞將安南會館向南遷移到珠江下游的李家莊附近,或是乾脆設在香港。

只要不在廣州與福瑞豐和海漢駐廣辦形成直接競爭關係,那李繼峰和陳天齊其實也不會介意有安南會館這樣的機構存在。但鄭柞長於外交,而不善體察這些隱藏在貿易關係之下的利益衝突,到了廣州之後並沒有察覺到自己已經遭到了算計,所謂的安南會館計劃很難如他所想的那樣得到實施。

九月下旬,自珠江口的香港碼頭開始,一直到廣州城外的珠江碼頭,幾乎所有福瑞豐名下的碼頭倉庫,都在最顯眼的地方立起了瓊西書院的廣告招牌,並且碼頭上到處都貼着廣州分院的招生告示,一輪大規模的宣傳造勢活動已經在不聲不響中拉開了。

第1558章 競爭關係3259.第3259章第四百七十六章 實力說話第2289章2942.第2942章第2207章第2310章第九百四十八章 聯盟雛形第1936章第1335章 心思難定第1745章 區別對待第2185章2482.第2482章第1545章 象山鹽場第1680章 不擇手段第2258章3392.第3392章3292.第3292章2712.第2712章2905.第2905章2646.第2646章第2304章第1112章 襲擾作戰3055.第3055章第八百七十二章 白刃戰第1487章 攻防轉換第2312章第六百五十五章 進退維谷第2190章第五百四十章 繼續南下第1534章 地方割據第1945章第1611章 參觀軍營2849.第2849章第四百五十三章 關於香港島的爭論2644.第2644章3203.第3203章第324章 進修生的軍訓安排第1181章 親自出面第378章 劉香來襲3207.第3207章第78章 崖州工作組(二)第328章 廣州民亂3052.第3052章2894.第2894章3182.第3182章第1220章 前往終點站3265.第3265章第1361章 兵臨城下第2089章第1968章3214.第3214章第2322章第3428章第1403章 臨時調令3273.第3273章第1391章 真相如此簡單第1356章 洗劫馬場第六百七十三章 變相軟禁第1767章 朝鮮的處境第九百四十六章 強勢第八百八十三章 移民問題第1380章 戰爭的意義第150章 災後重建2480.第2480章第2152章第八百九十四章 明目張膽第2177章2931.第2931章第1009章 開國慶典(九)第1642章 佔領甲米地2913.第2913章2704.第2704章第2153章第七百一十六章 治安部隊第223章 越南之行(六)3180.第3180章2585.第2585章第1066章 屈服2790.第2790章第1390章 難以掩蓋第1741章 性能升級第1379章 安全部介入第四百四十六章 當面提問第八百八十七章 三六九等第1102章 達成協議第255章 進口礦產第18章 遭遇戰第2213章第1967章2469.第2469章第1121章 老熟人第2281章第七百四十五章 移民政策第1398章 清理第386章 整裝待發第1398章 清理第289章 重大決定第1971章第1048章 行動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