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0章

安南國與福建許心素控制的地盤之間相隔兩千多裡,中間區域的大段海岸線又幾乎都被海漢和大明瓜分,所以雙方在勢力範圍的劃分上其實並不存在直接衝突。

但無論是安南還是許心素,對於通過海路來實現對外擴張一事,都抱有同樣強烈的執念。畢竟他們各自的地盤都有着漫長的海岸線,而且最主要的合作伙伴海漢,就是通過海路發家致富的最好榜樣。

有海漢的成功範例擺在面前,兩家自然都想進行效仿,所以他們在作爲盟友進行合作的同時,也會存在同行之間的天然競爭。

商業方面自然不消多說,許心素的地盤背靠大明,治下又有漳州泉州這樣的老牌貿易港,在經營規模方面遠遠勝過了安南這樣的後起之秀。如今安南雖然也在大力發展海貿,但因其起步較晚,貿易對象的數量和通航範圍都還是比不了發展時間更長的福建。

不過相較於商業領域,雙方在軍事領域的差距可就沒那麼大了。他們接觸到海漢的時間段相近,而且都是在嚐到甜頭之後,便將海漢軍視作了自家軍隊的發展目標,從軍事制度到武器裝備,全面採用海漢標準,軍中的高級指揮官都接受海漢提供的軍事培訓,完全按照海漢軍所提供的標準來打造自己麾下的新式軍隊。

正因爲所採取的成軍方式和標準都相差無幾,所以雙方的軍隊也有着諸多相似之處,並且實際戰力也處在同一水平。不過因爲互爲盟友,雙方顯然不可能通過大打出手來分出勝負。雙方軍隊要想在某種環境中一較高下,除了與海漢協同出兵的各種戰事外,便只有軍事演習和外軍學員比武這樣的活動了。

但許家軍派到三亞留學的軍事人員,在往年大比武中的表現一直要略好於安南學員,而這種看得見卻攆不上的差距,更是讓安南國感到不滿。鄭柞這次親自趕來三亞督戰,便也是想扭轉前幾年安南在這項活動中的不利局面。

往年由許心素派到三亞觀摩比武活動的高級武將,一般都是許甲齊和許裕拙二人輪流擔當。這兩人在許家軍中一人指揮陸軍,一人執掌水軍,一向最得許心素的信任,也都曾在海漢軍中受訓,並且擁有與海漢軍協同作戰的豐富經驗。

鄭柞與這兩人打交道的經歷,幾乎都是在三亞,所以他下意識地認爲今年也將是他們中的一人來三亞參與這項活動,但顏楚傑給出的答案顯然出乎了他的預料,鄭柞下意識地便開始猜測爲何今年會換了主理軍情的許裕興來三亞。

鄭柞沒貿然追問原因,不過顏楚傑倒是主動作了說明:“許裕拙和許甲齊兩位將軍近期都有軍務在身,不便脫身來三亞,所以福建方面才讓許裕興順路代勞。”

鄭柞當然不能再追問許裕興來三亞的本來任務是什麼,當下打個哈哈道:“原來如此,那能不能勞煩顏部長居中安排一下,看看許老三什麼時候有空,大家一起吃個便飯,聯絡一下感情。”

顏楚傑笑道:“小王爺不必着急,等過幾天各方嘉賓都到了,我們會以執委會的名義舉辦一次晚宴,屆時會有你們打交道的機會。”

鄭柞點點頭道:“如此最好不過。對了顏部長,去年我國在勝利港造船廠訂的幾艘戰船,都是提前付完了全款,如今日期已到,卻還差了兩艘不能交付。聽說這兩艘船目前仍在船臺上尚未下水,離交付起碼還得兩三個月,這離當初議定的交船時間未免也差得太多了吧?”

鄭柞下船之後就直奔勝利堡來見顏楚傑,一方面是外交禮儀,另一方面則是要親自過問一下自家訂購的戰船究竟是因爲什麼原因拖延了工期。

當然安南本來也有專人在三亞負責跟進這些事情,但並未能從海漢官方得到合理的解釋和處理辦法,就只能等到這次鄭柞赴三亞公幹,親自與海漢高層交涉此事。

顏楚傑對此顯然也是知情的,當下便解釋道:“小王爺,情況是這樣,今年上半年海軍作戰艦船在勝利港造船廠集中進行維修維護,因爲工程量超出預期,所以一直佔據了造船廠的部分技術人員和設施,纔會導致貴國那兩艘戰船的工期拖延。”

鄭柞聽了之後沉默片刻,纔不置可否地繼續問道:“那貴國打算如何處理此事?”

顏楚傑道:“既然我們在達成交易時簽過白紙黑字的合約,那就照章辦事,造船廠先儘快完成後續工程,至於之前耽擱的時間,該賠錢就賠錢,我們也不會袒護造船廠。”

鄭柞聽了這番回答之後才面色稍霽,點點頭道:“顏部長處事公道,那便如此說定了。”

拖延安南戰船訂單這事,其實遠不是顏楚傑所說的這麼簡單。如果單單只是普通的戰船維護,如今已經不需專門交給勝利港造船廠來做,勝利港內海軍基地也建有專門的設施,軍方自己就可完成基本的修修補補工作。真需要拉到勝利港造船廠進行作業的項目,一般都是比較大的改造工程,比如要在船上加裝蒸汽動力推進系統。

而現在海軍原則上已經不會再對服役中的艦船作類似的改造,因爲經過實踐證明,這種需要對戰船開膛破肚的改造會大大破壞船體本身的強度,讓戰船的使用壽命大爲縮減。所以如今只在新建戰船上安裝蒸汽動力推進系統,而不會將其用在改裝後的舊船上了。

所以讓勝利港造船廠拖延了安南戰船訂單的真正原因,並非顏楚傑所說的維修維護,而是要爲海軍趕工新建戰船所致。

海漢最近兩年在北方海域頻頻用兵,海軍已經有過半海上武裝力量集中到了福建海峽以北地區,這直接影響到了海漢在南海海域部署的海軍力量。特別是在南方的金蘭港、頭頓港、星島等地部署的作戰艦船,已經有很長時間沒有得到合理的修繕和補充。

當然了,軍方的這種“懈怠”也是有原因的,一方面是海軍軍費所限,無法滿足所有地區的佈防需求,另一方面則是因爲海軍司令王湯姆近兩年都長駐北方,坐鎮指揮海外戰事,導致他沒法守在三亞去爲麾下的海軍部隊爭取更多的資源。

於是在年初南海的一場風暴之後,駐紮在馬六甲海峽星島基地的海軍艦隊有四艘主力戰船受損極爲嚴重,即便進行大修也很難再繼續服役,只能先從其他地方調派戰船補充當地的防務。

馬六甲海峽是西方勢力進入南海乃至東亞地區的重要航道,海漢一向都對其極爲重視,很快便讓金蘭港分派戰船南下前往星島基地,然後再從海南島調了幾艘戰船去補充金蘭港的防衛力量。

拆東牆補西牆終究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軍方最終還是得通過儘快新建戰船來補上這個缺口。但由於這是正常造船計劃之外的需求,所以不得不打亂了勝利港造船廠的現有生產安排,將一部分技術力量和生產設施優先提供給自家建造戰船所需。

而同樣是在這裡建造的安南戰船,由於所需的技術人員和設施都幾乎相同,自然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影響,只能先將安南的部分訂單延後處理,把人手和設施騰出來完成自家任務。

這背後的原因涉及到海漢在南海地區的軍事部署,還牽涉到安南海岸上的金蘭港等地的作戰船隻調動。儘管與安南國是軍事盟友,但考慮到從安南官方發生泄密的風險,海漢還是一直沒有將實情告知對方,收到對造船進展的催促,也都是以各種理由搪塞過去。

直到這次鄭柞親自來勝利堡討要說法,顏楚傑纔算是首次作出了正面迴應,但他所給出的解釋,也依然不是事情的真相。不過海漢也不想因爲這種事情影響到與安南之間的互信合作,所以在作出解釋的同時,也表示會爲此向安南作出一些補償。

雙方所簽署的造船合約中的確是對違約行爲有相應的懲罰措施,造船廠這邊如果因爲自身原因耽擱了工期,就將在經濟方面向安南作出賠償。雖然賠償的金額數目有限,但多少也能撫慰一下安南人的情緒,讓他們不至於因爲這兩艘戰船的工期延誤而失去對海漢造船能力的信心。

不過顏楚傑也是把事情想得太嚴重了一些,鄭柞雖然作出了興師問罪的架勢,但並不會因此就影響到安南向海漢發出的軍火訂單。

雖然目前海漢已經將探索級戰船的部分建造技術轉讓給了安南,並幫助安南在自家海岸線上建起了造船廠,使其可以自行建造探索級戰船九成以上的部分,基本實現了這種戰船的國產化,但更高一級探險級戰船,卻還是隻能向海漢的造船廠下訂單。

只要安南水師還需要繼續擴充實力,裝備威力更大的探險級戰船,那就只能通過向海漢下訂單來達成目的。即便需要等待漫長的建造期才能到手,但爲了壯大自身實力,這樣的等待應該也是值得的。

而且鄭柞很清楚海漢同時也在爲福建方面提供類似的造船業務,許家軍的水師艦隊有多強大,鄭柞也是略有所知。安南如果在這方面不想被競爭對手拋下太遠,那就只能繼續向海漢的造船廠下訂單,儘可能獲得更多的海漢戰船來壯大自身力量。

鄭柞難得來一趟勝利堡,而且還得到與顏楚傑單獨會談的機會,他自然不會輕易錯過,當下便藉着這個話頭,又向顏楚傑打聽了一下其他武器裝備的情況。

安南目前每年向海漢訂購的各種武器裝備數量相當可觀,以供國內超過二十萬人的武裝部隊逐步實現換裝。但這也並非安南方面的終極目標,他們很清楚武器裝備如果只能依靠海漢來提供,那終究是受制於人,還是要設法實現自行生產製造才行。

在經過了數年的合作,向海漢購買了天價的武器裝備之後,安南也逐步從海漢獲得了一些外銷型武器裝備的製造技術。不過安南雖然得到了技術,但在國內量產之後的武器裝備質量,卻一直沒有達到讓人滿意的程度。

爲此安南不得不又交了大量學費,請求海漢派出技術人員到安南實地指導技術。爲了保證引進的製造技術不會走樣,連很多生產工具和設備也都要從海漢購入。

“但我始終不太明白,我們的工匠是在貴國培訓,然後又從貴國請了師傅到我國指導,所用到工具,甚至是生產材料,都是從貴國購入,爲何這造出來的東西,卻始終跟貴國出售的有那麼一點差距?”

難得有眼下這樣的機會請教專業人士,鄭柞便將自己心裡積壓已久的疑問問了出來。

兵工技術方面的問題,肯定是主管這方面事務的白克思更爲熟悉,不過對於鄭柞的問題,顏楚傑倒也知道這其中的原因所在。

“小王爺,關於你所提到的這些情況,我們也專門做了調查研究,最後發現問題可能還是出在人身上。”

“出在哪個人身上?”鄭柞不解地問道。

“貴國製造武器的工匠,大多是十里挑一甚至百裡挑一,送來我國培訓,三五個月的時間,或許足夠讓他們學會生產過程,但卻未必能掌握這些生產技術的原理。他們回到安南所傳授的東西,也只能流於表面,同理,我國派去指導技術的師傅,能在短時間內教給貴國工匠的,也只是這些表面技術,而不是原理。有句古話叫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就是說的這種情況了。”

鄭柞想了想道:“顏部長的意思是,這些工匠的培訓時間太短,所以沒有掌握製造技術的精髓?”

顏楚傑點點頭道:“可以這麼理解,當然這問題也不是沒有解決的辦法。”

第196章 廣州城第六百零八章 兩路並進2762.第2762章3362.第3362章第1988章第1393章 要挾第2270章3123.第3123章第1363章 攻克中左所城第1633章 佔據主動2933.第2933章3226.第3226章第384章 海軍動手第19章 失敗的伏擊2684.第2684章第217章 對越策略第五百二十一章 統一瓊州島第298章 駐廣辦的新業務3269.第3269章第1764章 武力展示(六)2393.第2393章第2220章2488.第2488章2476.第2476章2483.第2483章2713.第2713章3043.第3043章3062.第3062章第1380章 戰爭的意義2554.第2554章第五百二十九章 幕後真相第2321章3275.第3275章第1324章 在劫難逃第1850章 政敵2652.第2652章第七百二十四章 收集情報第1591章 文教產業3350.第3350章2482.第2482章3060.第3060章第1762章 武力展示(四)第1866章 落後就要捱打第2367章第58章 考察彙報第217章 對越策略第1973章2595.第2595章第268章 先遣隊第1645章 重要情報第1466章 大買賣第11章 漫長的一天(一)第1719章 糧食貿易3132.第3132章第2180章第90章 錦衣衛(一)第335章 第二批援軍抵達3185.第3185章第六百三十二章 交手(一)第九百五十八章 蛛絲馬跡第246章 金融體系的推廣2946.第2946章第七百六十七章 談判與妥協2627.第2627章第四百一十章 軍火貿易動向第19章 失敗的伏擊2843.第2843章2523.第2523章第2103章第2139章2791.第2791章第1002章 開國慶典(二)第17章 小漁村2885.第2885章2984.第2984章第1662章 攻打馬尼拉(十二)第1584章 特殊情況第1148章 登州府的反應3196.第3196章第2237章第2156章第1616章 修建使館第1527章 惹不起的對頭第116章 海外考察(三)第八百二十六章 通報情況第八百五十五章 準備開戰第1934章第1412章 深入敵佔區2637.第2637章2848.第2848章第1165章 真相大白第七百七十四章 媒體的作用第五百二十五章 另一種方案第94章 人口輸入2427.第2427章2737.第2737章2832.第2832章2884.第2884章第1154章 炫耀武力第135章 新任巡檢(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