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90章

對於如何依託建築物構築防禦工事,只要是曾在海漢軍中服役的人,放到外面都可以算是半個專家了。

相關的內容在新兵訓練項目中便被設爲了必修課之一,幾乎每個海漢軍人都不會忘記當初在新兵營裡揮汗如雨地挖壕溝、築胸牆、修街壘、製作拒馬的日子,即便他們在這之後並未經歷過防禦戰,但也不會忘了這些已經深深刻入到骨子裡的技能。

金盾的人馬裡幾乎有近半的人都曾在海漢軍中服役,而相較於他們過去所遇到的那些作戰環境,戴家莊的條件已經是好得不能再好了。

這裡不但有好吃好喝供着,有足夠的勞力隨時聽從調遣,有構築防禦體系所需的工具和材料,甚至還有詳細精準的地形圖可供參考,大家處在一個相對安全的環境裡慢慢策劃完善莊子的外圍防線,可以說很難會有比這條件更好的備戰環境了。

作爲戴家莊統管民團武裝和防禦設施的負責人,戴英凡也受到邀請,以旁聽的方式參與金盾的備戰會議,以便於協調溝通雙方的意見和需求。

戴英凡因爲要再次確認選送舟山接受培訓的人員,不免就耽擱了一些時間,趕過來的時候這邊已經開始了。但他恰巧跳過了元濤介紹戴家莊情況的部分,正好是趕上了衆人討論如何完善防禦結構的這一節。他坐在旁邊安靜地聽了一陣,不禁也暗暗驚訝於金盾這些人的專業度。

戴英凡本以爲僱來金盾這幫人只是因爲他們具備常人所欠缺的作戰經驗,在必要的時候可以頂在一線與對手展開真刀真槍的戰鬥,但他確實沒想到這些人的專業程度遠不止於此,雖然初來乍到,但對於如何完善戴家莊的防禦措施卻已經有了深刻的見解,而且全部都是針對了現有防禦手段的漏洞。

他也是吃過軍糧的人,一聽之下自然明白這些意見並非虛言,而是實實在在能夠改善戴家莊的防禦力度。而且這些措施也並不複雜,實施起來難度不大,無非是要投入一些人力來幹活罷了,不過這對戴家莊來說都是小事,等開完會之後立刻就可以召集人手開幹。

“戴老闆,你覺得弟兄們提的這些意見如何?是否可在戴家莊實施?”

元濤的問話將戴英凡從沉思中喚醒,他勉強擠出一絲笑意應道:“在下覺得各位的見解都很高明,的確應該儘快實施纔是。不過籌備所需的人力和材料,恐怕還得花一點時間才行。”

戴英凡本想一口答應下來,但突然想起戴英達之前叮囑過他,對於金盾所提出的與調整防務有關的要求,切記不要立刻就應下,適當緩一下留出討價還價的空間,不能讓海漢人認爲可以在戴家莊予取予求。於是他便將到了嘴邊的話又咽了回去,按照戴英達所指點的策略,先把節奏緩一緩。

元濤卻沒有立刻意識到戴英凡話裡的玄機,只認爲他可能是需要向戴英達申請權限,進而調配資源來實施這些改造措施,當下倒也沒有再催促戴英凡。

等元濤這邊的備戰會開得七七八八,已經到了晚飯時分,剩下的都是人員分配之類的雜事,戴英凡倒也不用再花時間去聽這些無關緊要的內容了,便主動告辭離開,徑直去到了戴英達家中,將自己與元濤溝通的內容告知他。

“照你看來,金盾這幫人的實力竟然比本地的衛所軍還要強?”戴英達聽完陳述,也不禁對戴英凡所作的判斷稍感驚訝。

戴英凡肅然道:“可能還不止是強一點而已……反正當年我待的衛所,應該是沒有他們這麼厲害。”

戴英凡從金盾駐地那邊出來,越想越是覺得元濤這幫人的實力超乎預計,他甚至有點懷疑,這海漢人是不是有意讓金盾背個名,而實際派過來的人其實就是來自海漢軍中的現役軍人。這樣似乎就能完美地解釋,爲何明明是民間機構的金盾護運,這些成員卻有着如此之高的軍事素質。

戴英凡將自己的疑慮說了出來,戴英達聽了之後也有些愕然,但旋即搖頭道:“如果他們真要這麼做,又何必對老馬百般推辭,表明自己絕對不會向揚州派出軍隊。”

戴英凡道:“海漢人擔心出兵揚州會開罪我國,所以纔會對老馬的遊說進行推脫,但他們如果讓士兵換個身份,那或許就能少很多不必要的麻煩。他們不願將實情告訴我們,或許也是擔心走漏了風聲。”

戴英達來回踱步,思考了片刻,才擡起頭對戴英凡道:“不管他們是不是真派了軍人過來,我們都只能當做什麼都不知道,你就算髮現了什麼,也不必向他們求證,免得海漢人覺得合作可能會出現問題,半途打退堂鼓把人給撤走,那我們可就被晾起來了。”

戴英凡應了一聲之後,戴英達接着說道:“說實話,海漢人如果派來的真是軍人,那對我們來說或許還更好一些。但這種可能,只能想想,不可爲外人道。”

戴英達這話也只能對自己人說說了,要是隔牆有耳被傳出去,那可就是徽籍鹽商勾結外國軍隊秘密入侵大明的大事,說得嚴重點那就是叛國大罪了。

戴英凡當然也明白事情的嚴重性,點點頭表示自己會小心一些,不會讓手下人隨意議論此事,以免惹禍上身。

對於徽籍鹽商來說,尋求自保的緊迫已經遠遠超過了引狼入室的風險,哪怕海漢此番真是安排了軍人過來執行這個特殊任務,戴英達等人當下最明智的選擇就是對此裝聾作啞故作不知。

馬正平從舟山發回的消息中特地說明,海漢人爲了滅掉威脅到自己安全的敵對勢力,不惜大舉出兵跨海遠征日本平戶,那麼作爲平戶藩的合作者,山陝鹽商在海漢人心目中的形象也是可想而知,所以戴英達並不擔心海漢在對付山陝鹽商的態度上會有所保留,反而是有點怕揚州官府在這個過程中強行介入,壞了自己的好事。

“那金盾那邊提出的建議?”

“你若覺得合理,回頭按他們的意思辦就行了,這方面你纔是內行人,需要什麼資源,自行安排就是了。”戴英達對於加強戴家莊防務的安排倒是沒有什麼意見,既然請了海漢人來幫忙,本就是看中了對方的專業能力,何況還有戴英凡監督執行,他並不擔心這中間會出什麼差錯。

送走戴英凡之後,戴英達回到書房,去會見一位已經等待許久的訪客。

“成業,勞你久候了!”戴英達見到訪客,便主動拱手招呼道。

來訪者也是“七大姓”的家主之一,楊成業。這位以前在徽籍鹽商圈子裡不太受待見的年輕家主,最近幾個月的待遇卻是好了很多,已經成了戴英達的座上客。

這種變化的原因也很簡單,去年海漢人在揚州出手之後,山陝鹽商麾下的武裝力量遭受重創,而當時負責指揮那場戰鬥的山陝鹽商盧康泰也不得不承擔相應的責任,從市面上消失了很長時間。山陝鹽商並不認爲那次的失利是因爲海漢人銳不可當,而是覺得有人向海漢人出賣了火槍隊的相關信息。

作爲與盧康泰私交甚篤,卻屬於徽籍鹽商陣營的楊成業,自然很快就成爲了對方首選的懷疑對象。

楊成業並不知道盧康泰有沒有把那場慘敗的責任推卸到他頭上,因爲他也跟盧康泰失聯了。但在接連在兩次刺殺行動中僥倖逃生後,他知道自己必須設法自保,否則遲早要死在衝着黑市賞金而源源不斷找上門來的刺客手上。

黑市上楊成業的這條命從一百兩黃金開始,隨着刺客的陸續殞命,價格卻是一路飆升,在短短半個月之內就漲了十倍之多,在普通人眼中無疑已經是一筆天文數字了。至於能出得起這麼多賞金的幕後主使會是誰,那基本上是毫無懸念可言了。

楊成業的性格本就與世無爭,一直以來都不願主動參與到兩派鹽商的爭鬥當中,而他與盧康泰之間的交往,也是長期被七大姓的其他成員強烈反對。

但不爭不等於就可以置身事外,鬥來鬥去,他最後還是被牽扯進來,而且這麻煩已經不是在水邊打溼了鞋的程度,踩進去這一灘渾水直接就是要沒過脖子淹死人了。

如今大難臨頭,楊成業自知手段有限,如果還不依靠自己背後的徽籍鹽商集團撐腰庇護,那就算有萬貫家產,就算再怎麼佛系,死了可就什麼都享受不到了。當下便主動求到戴英達這裡,對過去的種種表示悔過,今後要堅定不移地站在自己人這邊。

口頭上的承諾當然遠遠不夠,要讓鹽商同伴們相信自己的誠意,那最好的辦法當然是拿錢出來證明。

楊成業便以楊家的名義捐出了一千兩黃金,供給七大姓聯合組建的民團武裝,作爲武力對抗山陝鹽商的活動經費。這筆錢正好與黑市上對頭懸賞他性命的數目相當,楊成業也是藉此來表明自己的決心,畢竟這筆錢捐出來之後,就不可能再延續他的中立人設了,山陝鹽商對他的恨意只會變本加厲,不死不休。哪怕是盧康泰再出面,也化解不了這一份仇恨了。

但問題在於對頭的懸賞很可能是山陝鹽商湊的份子,一家出一份也就行了,而他卻是自己獨立操作,硬生生割肉捐了這一大筆錢出去,楊成業即便再怎麼富有,也不免很是肉疼了。

但好在這筆誠意十足的捐助也獲得了七大姓的諒解和認可,戴英達等人當然不可能坐視剛剛掏了一大筆銀子的楊成業被對頭給幹掉,當即便給他提供了最爲嚴密的護衛措施。

戴英達甚至連自己手下的死士都派了一半給楊成業,一天十二個時辰守着他,連洗澡方便睡覺都不敢有絲毫大意。

但饒是如此,山陝鹽商給的錢實在太多了,還是會有一些亡命徒爲了那筆幾近天文數字的財富而鋌而走險。在又挫敗了幾次刺殺之後,戴英達乾脆就讓楊成業連同其家人一起遷到了戴家莊定居。這戴家莊裡幾乎都是戴氏家族的核心人員,風險顯然要比已經被刺客滲透成蜂窩的楊成業家裡小得多。

事情到了這步田地,楊成業也明白自己如果想要回到以前的生活狀態是很難了,想要重獲自由,那就只能寄希望於己方陣營能夠將對頭趕出揚州,而這可不是一個容易達成的目標。

兩派鹽商在揚州已經鬥了幾代人,誰都沒有能夠徹底佔得上風,如今山陝鹽商的優勢雖然已經因爲海漢的意外介入而被抹去大半,但要將其連根拔起又談何容易。

楊成業也不會自大到認爲自己捐出了一千兩黃金,就足夠練出一支強軍把對手揍個稀爛,他過去跟盧康泰關係交好的時候,也曾聽過對方評點雙方陣營在武力方面的差距。盧康泰當時很直白地說過,如果不是顧忌王法,他手下那支火槍隊全力出擊,十天之內就可以把揚州府境內的徽籍鹽商全部剷平。

楊成業知道盧康泰雖然爲人狂妄,卻不會亂吹牛皮,敢這麼說也肯定是對雙方的實力對比有比較確切的認識。雖說盧康泰手下那支火槍隊據說已經被海漢人一夜滅門,但楊成業覺得山陝鹽商既不缺錢,也不缺人,假以時日肯定還會出現第二支火槍隊。而這個猜測,沒過幾個月就變成了現實。

因此對於向海漢尋求幫助的做法,楊成業是舉雙手雙腳同意的。原因也很簡單,徽籍鹽商如今已經沒有其他能夠翻盤的辦法了,拖下去只會對己方越來越不利,除了海漢,沒有人能夠給他們提供足夠的援助。

而海漢人就是一幫生意人,他們的意圖很明確,徽籍鹽商也完全可以協助他們達成目的,大不了今後揚州的鹽業市場要分潤一部分給海漢人,但那也總比被山陝鹽商徹底逐出這個市場要好得多。

第3427章第400章 不服第3章 分工合作第九百五十五章 接頭3114.第3114章第1297章 安撫與威脅第八百七十三章 代價慘重第2355章2826.第2826章第四百四十一章 親自演示2827.第2827章第1610章 外交難題第六百零八章 兩路並進2896.第2896章3271.第3271章第2236章第1549章 合作形式2946.第2946章第七百一十八章 門檻第113章 調教猴子的正確姿勢2681.第2681章2882.第2882章2596.第2596章2526.第2526章2468.第2468章2647.第2647章3200.第3200章第26章 黎人(一)3099.第3099章3405.第3405章第1213章 向南再向南第1964章第1579章 使館第1206章 運作機制第2294章第1700章 流放五千裡第1892章 格局第2003章第1618章 何夕的要求第1915章 安全漏洞2595.第2595章第1757章 依法處置第1446章 關鍵人物第1826章 進退兩難第1879章 軍火貿易第四百二十八章 嚴查第1417章 新殖民地第2083章第1319章 不可能完成的任務第四百四十五章 交換條件第2211章第82章 生活問題第1539章 一唱一和2492.第2492章3341.第3341章弟1790章 專業演出3073.第3073章第四百一十二章 勸說武森3128.第3128章3356.第3356章第2051章第六百七十九章 參觀石碌第四百一十九章 與黎人的談判第2067章第1425章 大戰將至第五百九十四章 中左所城第2123章2975.第2975章第七百三十五章 城破2388.第2388章第82章 生活問題2604.第2604章第2133章第八百九十二章 合作套路第2363章第2276章第四百四十八章 解決個人問題2565.第2565章2637.第2637章3316.第3316章第387章 南越的防禦手段第1612章 奔赴三亞第六百八十七章 破寨3322.第3322章第137章 新任巡檢(四)第1337章 前程不定第1086章 外勤隊2761.第2761章3204.第3204章第2254章第四百八十六章 主力艦下水第1758章 國慶活動第八百六十七章 轉移焦點3058.第3058章第1480章 前線實錄第七百二十九章 攻守之間第3427章第1253章 唯恐天下不亂第124章 人道主義救援第四百九十三章 打探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