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70章

舟山殖民區管委會下轄的商務管理處是一棟灰色外牆的二層小樓,整個建築呈凹字形,上下兩層共有十餘間辦公室和一間會議室。這處辦公地在去年才建成投入使用,如今每天從一大早到太陽落山,商務處外面的空地上總是停滿了各種馬車、轎子、人力車,全是爲了接送來此辦理各種官方手續的各國商人。

在此之前商務處是跟管委會擠在一處地方辦公,但每天絡繹不絕的來訪者不免會影響到其他部門的正常辦公,後來石迪文也覺得有些麻煩,大筆一揮批了新建辦公樓給業務繁忙的商務處使用。

俞成禮已經不是第一次來這裡辦事了,他抵達舟山後不久,便根據官方的指示來商務處辦理了相關登記手續,以便在島上進行購地置產之類的活動。但他發現只要是工作時間來這裡辦事,似乎就無法避免要排隊等候,今天也沒有例外。

看着辦公樓外牆上“招商引資真抓實幹”的顯眼標語,俞成禮也不禁有些佩服海漢官府的這種直白,而且能將商人的社會地位提升到專門成立一個衙門來處理相關事務的程度,他過去在大明和日本期間都是聞所未聞的。

不過這種使用醒目標語對民衆進行宣傳的手法,似乎在海漢治下地區十分常見,俞成禮先前在走訪舟山島上鄉鎮的時候,便也見過村頭土牆上塗寫有“抓生產促發展”,“多養豬多種樹要想富先修路”之類的標語。

這種宣傳手法到底能起到多大的功效,俞成禮對此並不清楚,但在他看來這至少說明海漢官府對於宣傳工作非常重視,而大明的地方官府對民間的治理卻不會細緻到這樣的程度。如果說大明官府的職能主要是確保地方安定,那海漢官府的表現就更爲積極,主動引導民衆去從事生產和經營活動。

這樣的做法是好是壞,俞成禮沒有當過官,也說不清其中利弊,但有一點是顯而易見的,那就是海漢民間的富庶程度的確是要遠遠超過了大明。而且這舟山只是海漢從大明佔去的一塊海外飛地,便能經營得有聲有色,可想而知其國內有何等富庶。

而這也正是俞成禮雖然來舟山之後開局不順,在初步瞭解本地情況之後還是決定留下來再觀望一陣,而沒有像其他一些商人那樣,覺得競爭不過本地商人就很快選擇了離開舟山。

俞成禮的想法很簡單直接,既然海漢國的民間如此富庶,那必然意味着較強的購買力,白泉鎮採購綢布作爲勞軍獎勵就從側面證明了這一點。

雖然鎮公所是用公費進行採購,但發放對象卻是普通士兵的家屬,這在大明絕對是不可想象的狀況。自己庫存的高級綢緞可能沒法直接賣給這些農戶,但如果將銷售對象放大到海漢國來看,那應該是完全不愁銷路纔對。

俞成禮認爲自己只要將眼光放得長遠一些,必然能從海漢國賺到錢,雖然可能過程不會像以前在平戶時那麼順利,但經營前景應該會更好。畢竟光是這舟山定海港,貿易規模就已經遠遠超過平戶了,而且海漢官府對貿易活動的扶持力度明顯更大,只要熬過開頭這段困難時期,後面肯定能慢慢好起來。

他今天又來商務處,是想來拜訪一下楊運,看是否能讓官方給自己提供一些幫助,好讓自己能夠順利去往舟山管委會下轄的其他島嶼進行貿易活動。

雖說外國商人只要簡單登記便可進入舟山定海港,但要去往舟山管委會治下的其他島嶼從事貿易活動,卻需要向官方申請另一份許可。爲什麼會有這麼古怪的規定,官方並沒有詳細的說明,俞成禮認爲這或許是因爲某些島嶼上還有秘密軍事設施存在,所以不會准許外國人隨意出入。

不管怎樣,既然是官方的規定,照辦也就是了。俞成禮看着前面排的隊伍,俞成禮也只能默默地搖搖頭,讓尹長興上前先幫他排着。

等了約莫半個時辰,才終於排到了。俞成禮進到接待室,向工作人員說明了自己的來意。

“楊大人出去辦事了,你如果願意等,可以帶你去二樓候着。”

俞成禮心裡一涼,但還是決定碰碰運氣,不然即便是等明天再來,說不定也還是得排隊。

於是工作人員將他帶到二樓的會議室中,讓他在這裡等候通知。俞成禮一看暗暗叫苦,原來在他之前就有好幾個人坐在會議室裡了,看穿着打扮也都是大明來的商人,顯然今天等着求見楊運的遠遠不止他一人。在樓下排了隊還不算完,上樓來還得接着再排。

好在二樓上的接待條件還不錯,可以坐在會議室裡慢慢等,甚至還有專人送上了一盞熱茶,也算是禮數週全,讓俞成禮挑不出什麼毛病。

Wшw◆TTkan◆¢ o

又等了約莫半個時辰,有人進會議室通知,說楊大人回來了,讓衆人按照次序一個一個進去。俞成禮只好耐着性子繼續等,這個時候他已經不是排在最後了,在他之後又來了三個商人,也全是等着求見楊運的。

一直等到中午飯點的時候,才終於排到了俞成禮這兒。但工作人員的通知讓他又是心頭一涼:“時候不早了,楊大人說了,吃過午飯之後再辦公……”

不過這工作人員話鋒一轉,又接着說道:“楊大人說幾位久候辛苦,所以邀請幾位共進午餐,請隨我來吧!”

能撈着這種與海漢高官私下接觸的機會,商人們自然都不會錯過,當下便跟着工作人員去了管委會的集體食堂,給他們單獨安排了一桌。

不多時楊運便翩然而至,向衆人拱手致歉道:“今日實在太忙,有勞各位久候,罪過罪過!”

衆人趕緊起身相迎,口中連道不敢當。楊運招呼衆人落座,然後便做主點了菜。

“下午還有公事要辦,這午飯就不上酒了,大家多吃飯菜,我們這兒雖然吃得一般,但是肯定管飽!”楊運也不拿架子,快開始上菜了便招呼衆人進餐。

俞成禮本來還打算趁着吃飯的時候聊幾句自己要辦的事情,但看楊運已經端起碗開始吃飯,他也不好太唐突,只能把到嘴邊的話先咽回去。看來楊運先前通知說吃過午飯之後再辦公,倒也不是虛言。

這集體食堂是面向管委會和下屬機構的工作人員提供服務,飯菜的質量自然不會差。雖然都是市面上很普通的食材,但烹飪方式卻是帶有濃厚的海漢特色,注重香料和各種調味料的使用,吃起來很是下飯。

楊運一口氣吃了三大碗,又喝了一碗紫菜蛋花湯,這才意猶未盡地放下了筷子。

楊運放了筷子,其他同桌的人自然不會不識趣地繼續端着碗狂吃,當下也都很默契地放下碗筷擦擦嘴,順便誇獎幾句這食堂的飯菜,表示如果有機會還想再來。

衆人表現出來的知情識趣讓楊運也很滿意,指關節輕輕在桌上敲了敲道:“各位都吃好了?那行,這就回去辦公吧!”

回到商務處辦公樓,俞成禮終於是得到了單獨接見的機會。

俞成禮只報上了自己姓名,楊運便問道:“如果我沒記錯的話,俞老闆是從平戶來舟山的吧?”

俞成禮連忙應道:“楊大人真是好記性,小人正是隨東海艦隊一同撤到舟山的商人之一。”

楊運點點道:“那最近情況如何?有沒有在島上選中合適的地段?如果需要修建商棧,我可以推薦官方的施工隊給你,保證價錢公道,質量可靠,連建造費用也可以向海漢銀行借款墊付。”

俞成禮道:“多謝楊大人好意,不過小人目前還沒確定是否要在舟山購地置產,近期仍在各處鄉鎮走動,調查市場行情,順便推銷一下手頭的存貨。”

楊運笑道:“俞老闆倒是很有耐心啊!我記得俞老闆是在做紡織品生意,那在本地的銷路如何?”

說到銷路,俞成禮不禁苦笑道:“舟山本地的紡織品生意競爭激烈,小人這點本小利微的生意,實在很難與大商戶競爭,所以也只能往鄉下地方跑跑,碰一碰運氣。不過效果一般,迄今爲止,連存貨的一半都還沒賣掉。”

楊運收起笑容,露出很誠摯的表情問道:“那不知道我有什麼可以幫到俞老闆的地方?”

俞成禮覺得跟楊運這種官員打交道真是很舒服,對方沒有官架子不說,而且會主動詢問經營者遇到的實際困難,並且表示可以施以援手,這可不就正是自己來拜訪他的目的嗎?

俞成禮道:“小人近期已經跑遍了舟山島上的各處鄉鎮,還想去轄區內的其他島上看看,聽說這還得另行申辦手續,所以想請問楊大人有沒有什麼便利的辦法,可以讓小人儘快成行?”

楊運沉默片刻開口應道:“就這個要求嗎?”

俞成禮拿捏不準楊運的意思,只好謹慎地說道:“若是楊大人覺得此舉不妥,不妨給小人指條明路。”

俞成禮心道楊運如果是想索要好處,那自己能出的價錢也不會太高,畢竟當下已經很難用庫存的貨物賺到多少錢了,少虧就當是贏了。他雖然已經提前有所準備,但如果楊運要價過高,那自己還不如直接把存貨打折處理給本地的同行算了。

便聽楊運說道:“俞老闆這個要求不難,我給你開個許可證明就是了,上面會寫明你可以去的島。到時候如果有人查問,你只要出示這個證明就行了。”

俞成禮倒是沒有想到楊運如此爽快便答應下來,連忙起身謝過。楊運示意他坐下,當即便拿了紙筆,手寫了一份許可證明,末了簽字蓋上舟山商務處的印鑑,遞給俞成禮:“你再看看,上面可有遺漏之處?”

俞成禮起身雙手接過,仔細看了上邊所寫的內容,連有效期都特地註明了自今日始的三十天,果然是與楊運的描述一致,想來有了這份公文在手,就能自由進出舟山羣島的各個大島了。

“多謝楊大人成全!”俞成禮小心翼翼地收起這張公文,然後從懷裡另外掏出一個信封,呈送到楊運桌上:“些許心意,還請楊大人莫要嫌棄。”

楊運沒有伸手去拿俞成禮的信封,而是示意他先坐下:“正好我也還有點事情,想問問俞老闆。”

俞成禮不明其意,但知道楊運應該不會對自己有什麼惡意,當下便坐回原位,靜待對方提問。

“俞老闆對長崎港的情況熟不熟?”

楊運提出的問題完全出乎俞成禮的預料之外,他愣了一愣纔回過神應道:“倒是去過幾次。”

楊運點點頭,繼續發問道:“那俞老闆以前是否在當地有過貿易活動?有沒有跟長崎官方打過交道?”

俞成禮越發有點摸不準楊運的意圖,只能小心翼翼地答道:“小人去長崎的目的只是爲了交割貨物,與官府並無來往,更沒有做過任何對海漢國不利的舉動。”

楊運笑道:“俞老闆誤會了,我不是要調查你有沒有做過對我國不利的事情,只是想聽一聽你對長崎港的跨國貿易活動有什麼看法和見解。”

俞成禮心道莫不是海漢人認爲打了平戶還不夠,還要把長崎港也給端掉?那樣一來,日本可就沒了正規的外貿港口,今後外國商人要跟日本做生意,大概就沒以前那麼便利了。

俞成禮認爲楊運只向自己一人諮詢這種問題的可能性極低,所以他也不敢有所隱瞞,只能按照自己所知的情況老實回答:“長崎港若論繁榮程度,尚不及戰前的平戶港,不過因爲長崎港是歸幕府直接管轄,很多商人都更加看好長崎港的今後的發展。而且近幾年幕府不斷修改貿易制度,把西洋商人的目的地慢慢轉換到長崎,以加強對跨國貿易的控制。實不相瞞,如果不是爆發了這場戰事,估計再過一兩年,小人也會去長崎再開個店鋪。”

3051.第3051章第1030章 希望油田(四)第七百一十五章 奴隸販子第1051章 前往杭州2830.第2830章第242章 駐廣辦的促銷手段第1057章 應對乏術2373.第2373章第2358章第1868章 留學安排第1842章 繼任者第1345章 脅迫第1046章 人心向背2468.第2468章3100.第3100章第301章 利益相關第八百七十三章 代價慘重第237章 勝利港造船廠(二)第1533章 官方往來第1189章 連夜動手第1871章 見世面第98章 蒸汽機第1191章 真相重要嗎第1681章 各取所需第2303章第1318章 全力備戰2735.第2735章第八百四十九章 戰利品第1478章 前線3030.第3030章第1411章 雪原遊弋2592.第2592章2947.第2947章2894.第2894章第五百三十八章 安南軍團的反應第369章 新移民第229章 崖州局勢變化第1276章 公務出行第八百二十五章 軍事觀察員2653.第2653章第1480章 前線實錄第2314章第1532章 偷雞不成第1972章第七百八十四章 新殖民港第3446章第65章 火炮(四)第1543章 看你骨頭有多硬2470.第2470章第1529章 真假錦衣衛2543.第2543章第1670章 發財大計第367章 利害關係3237.第3237章第1752章 兩種看法3311.第3311章第29章 勞務輸出3274.第3274章2586.第2586章第2016章3350.第3350章第1894章 學習方向2878.第2878章第3426章第1229章 集訓備戰第八百八十九章 官方反應第八百八十六章 北方移民第16章 土著眼中的外來戶第1416章 遼東備戰2493.第2493章2631.第2631章第1227章 繼續培訓2551.第2551章第1102章 達成協議3257.第3257章2683.第2683章第1778章 指揮權3363.第3363章2406.第2406章第六百章 調兵遣將2880.第2880章第九百四十一章 星島第2167章3161.第3161章3296.第3296章3041.第3041章第1983章2634.第2634章第1290章 新戰術體系第1911章 目標方向第281章 打頭陣3062.第3062章第1476章 東江移民區第九百二十七章 南下爪哇3035.第3035章第2104章第七百七十章 發展與變化第五百五十三章 李奈的套路第398章 善後事宜第四百三十一章 錦衣衛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