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61章

對於上任伊始就接到這種難題,秀念不敢有絲毫的抱怨,他也明白上司應該是在考驗自己的能力,故意要出這麼個題目來考一考自己。

雖然相處時間還很短暫,但秀念已經能感覺到江子安是一個非常注重實幹能力的官員,如果自己的本事達不到他的期望值,那真的很有可能會被江子安從現在的位置上踢掉。

江子安要求他每天走訪兩個安置日裔移民的村子,瞭解這些新移民在當地落戶的進展狀況,但卻並未交代從哪裡開始,要如何進行,具體要掌握哪些信息,如遇問題又該如何處理,這對僅僅在移民營裡接受了幾天初步培訓的秀念來說,的確需要好好準備才行。

一封蓋有鎮公所印章的介紹信,是秀念從江子安這裡得到的唯一支持措施,剩下的工作需求就得秀念自行設法解決了。他甚至還得自己跑到鎮公所的院子裡看畫在院牆上的那幅白泉鎮地圖,才能明確自己所要造訪的目標究竟在哪個方向。

好在白泉鎮轄區的地形並不算複雜,所有的村落都分佈在舟山島北岸這塊十幾平方公里的臨海平原上,而鎮公所就座落在這些村落的中間位置。只要知道目的地的大致方向,基本上也不太可能在途中迷路。

不過在仔細看過牆上的白泉鎮地圖之後,秀念似乎也更能理解上司委派這項任務的目的了。自己既然要負責協助管理被分配到白泉鎮下屬十個村子的兩百名日裔移民,那當然也得先了解這個十個村子的具體情況,而實地走訪這些地方,大概是最快也最爲直觀的辦法了。

只是要在異國他鄉的環境中單槍匹馬地開始執行工作任務,秀念仍然不免有些惴惴不安。他有些擔心自己的新移民身份,在真正擁有海漢國國籍的民衆面前是否會矮了半截,要是地方上根本不配合自己的工作,那他多半就只能乾瞪眼了。

但工作就是工作,江子安並沒有給他留下逃避的餘地,要嘛完成任務繼續待在鎮公所享受良好的生活條件,要嘛就捲鋪蓋滾去跟其他移民一起玩泥巴。這兩條路擺在面前根本不用選,秀念很清楚哪一條纔是自己該走的路。

兵荒馬亂的平戶港,缺衣少食的西歸浦,前途未卜的移民營,之前那些更爲艱難的局面都已經一步一步走過來了,如今纔剛剛踏上新生活的正軌,秀念又哪肯就此止步。

翌日一早,秀念去集體食堂吃過早飯,又憑介紹信從食堂打包了幾個饅頭,然後灌了一壺涼水,便從鎮公所出發了。

秀唸的第一個目的地是皋泄村,之所以選擇這個地方,是因爲昨晚在食堂吃飯的時候,聽其他人說起皋泄村的楊梅已經到了成熟採摘的季節,村長向鎮公所提了申請,要求從鎮公所調用馬車以運輸楊梅,而這個申請已經在昨天得到了鎮公所的批准,今天就將會派車過去。

是的沒錯,可以搭乘鎮公所的順風車,便是秀念選擇皋泄村作爲第一個目的地的原因了。這不但可以讓他省下路途中的體力消耗和用於找路的時間,而且還能讓當地人確認秀唸的官方身份——雖然他只是個日裔新移民,但同時也是代表鎮公所來辦事的官差。

皋泄村坐落在白泉鎮西側的一處山溝裡,事實上秀念所在的這批日裔移民從定海港的移民營轉移到白泉鎮的途中,便從皋泄村旁邊的官道上路過了一次。

還未進入到村子,盤腿坐在板車上的秀念便看到了漫山遍野的楊梅樹,紅色的楊梅果綴滿枝頭,已經是到了豐收的時節,不少農戶正在田間採摘果實。

秀念在此之前從未見過楊梅樹和楊梅果,這對他而言倒是一個全新的體驗。他聽車伕說這是皋泄村的特產水果,更是有興趣想要嘗一嚐了。

在向路邊採摘楊梅的農戶打聽了好幾次之後,秀念終於找到了同樣也在田間忙碌的皋泄村村長王大貴,並向他出示了鎮公所的公文。

不過王大貴瞟了一眼秀念手上的公文,大概只來得及看清了上邊戳了鎮公所的印章,根本就沒看正文,便對秀念道:“和尚,你先來搭把手,幫我拽着這根枝頭。”

秀念沒會過意來,但還是老老實實按照王大貴的指示,伸手去拽住了那根枝頭,而王大貴一邊叫他抓住別放,一邊伸手去採摘這枝頭上的楊梅果。

秀念見狀也是哭笑不得,沒想到自己剛到皋泄村,還沒來得及喘口氣,便被這村長給當作民工徵用了,而這可不是自己來皋泄村的目的。

秀念摸不準這王大貴的脾氣,只好小心翼翼地說道:“王村長,在下是鎮公所派來覈實新移民的安置情況……”

“我知道你是鎮公所的人,昨天不是見過你嗎?”王大貴滿不在乎地應道,手裡的活卻一點都沒停下。

秀念仔細一打量,好像的確是在昨天分配移民的現場見過王大貴,只是當時實在太忙亂,秀念也不太能記得每個村來領移民的人都長什麼樣,這時候在對方的提示之下才注意到這一點。

秀念又問道:“那不知昨天王村長帶回來的二十人怎麼樣了?”

“什麼怎麼樣?挺好的啊,昨天安排他們先在村頭祠堂裡住下了,回頭等這幾天楊梅果摘得差不多了,再集中人手給他們蓋幾間茅草房……今天吃過早飯都出工了,全在這山坡上摘果子呢!”王大貴三言兩語,便向秀念說明了日裔移民的狀況。

“昨晚領回來今早就出工了?”秀念不禁有些驚訝於這皋泄村的辦事效率。

“讓他們來村裡又不是來白吃白住的,那可不得趕緊出工?”王大貴理直氣壯地說道:“來了就得幹活,好手好腳的人,不幹活像話嗎?”

說罷還盯了一眼秀念,秀唸到嘴邊的話又咽了回去,默默地抓緊了樹枝。

秀念倒不是覺得王大貴的話有什麼不對,他只是想跟對方說明,自己來皋泄村不是專門來幫忙幹農活的,而是有公務在身。但話到嘴邊,他突然又覺得這麼說有些不妥,江子安讓自己到各個村子瞭解日裔移民安置情況,現在自己所幹的農活,不就正是其他移民在做的事情嗎?

先靠幹活跟村長拉攏一下關係,這樣才能從對方口中瞭解到更多的情況。不然給自己臉色看事小,回頭在上司面前打個小報告,那才真的是要吃不了兜着走了。

摘完了這根枝頭上的楊梅果之後,王大貴示意秀念鬆手放開,然後將裝楊梅的籃子推到他面前:“嚐嚐吧,這可是我們皋泄村的特產!定海港的老爺們比較講究,要先泡過鹽水再吃,不過我們沒那麼多麻煩事,就這麼吃也是一樣!”

秀念也不多客氣,從籃子裡隨手拿起一顆楊梅果放入口中,輕輕一咬,酸甜的汁水頓時在口腔中蔓延開來,的確是他以前從未品嚐過的味道。舌頭稍稍用力,便將果肉從果核上盡數卷下來,水果的香氣從口腔一直貫通到鼻腔裡,讓秀念感覺十分舒爽,有道是“衆口但便甜似蜜,寧知奇處是微酸”。

“好東西啊!”秀念誇完之後,又拿了一顆放入口中,慢慢咀嚼品味。

“我們這兒的楊梅,果大核細,汁多肉嫩,幾百年前就錄入了舟山地方誌,就連從京城來舟山的大人們嘗過了也都說好!”

王大貴不無驕傲地誇耀了一番皋泄楊梅的光輝歷史。

只不過他文化有限,說不出《元大德昌國州圖志》這麼具體的文獻資料,也不會念叨“鄉村五月芳菲盡,唯有楊梅紅滿枝”這樣的雅句,只能給秀念講講“桃李飽喪命,楊梅醫百病”這樣的俗語。

當然了,在王大貴看來,無論是史籍還是詩歌,那都比不了來自海漢高官的稱讚。畢竟執掌管理這個帝國的都是一些神仙般的人物,他們所表達的看法才最能夠證明皋泄楊梅的價值。高官們說好,那纔是真的好。

秀念倒是沒有那麼深刻的認識,他只是單純地覺得這種酸酸甜甜的水果還挺好吃。一口氣吃了五六顆之後,他才略帶滿足地對王大貴道:“可惜我的家鄉沒有這種美味水果。”

王大貴道:“這東西要講究水土的,整個舟山島上,也就我們這個山坳裡所產的楊梅最好吃。就算你家鄉有這水果,也未必能有同樣的味道。”

秀念點點頭道:“王村長說得是,而且此果柔軟多汁,想必摘下之後也難以長期保存,應該很難販運到外地,也只有在舟山島附近纔能有此口福了!”

王大貴道:“以前是的確沒辦法往外地賣,有些年頭收成太好了根本銷不完,只能讓其在枝頭爛掉。不過石將軍接管舟山之後可就不一樣了,我們這裡所產的楊梅可以用船送到幾千裡外的京城去賣。”

“幾千裡……那不得在海上走一個月了,難道不會壞掉?”秀念有些不敢置信地問道。

“石將軍派來的農技師傅,教會我們如何用楊梅製成罐頭、果乾、果醬、果汁和果酒,這樣一來,可以保存的時間自然就長了。”王大貴頓了頓,又補充道:“而且經過加工之後,這些東西能賣的價格可比新鮮楊梅高多了!”

農產品的深加工可算是海漢的一項特殊產業,幾乎在海漢統治下的所有農業區都有相應的產業,舟山自然也不會例外。農業部在舟山同樣設有辦事處,有一批農技員負責在這裡傳授農林牧副漁等方面的深加工技術。

把楊梅加工成各種農副產品當然並非海漢的首創,民間早就有類似的加工手段,只是海漢將這些加工手段科學化、標準化、量產化,讓農家自產自銷的少量加工,升級成了規模生產,並且爲其提供了渠道和市場,讓這些楊梅能夠走出小小的山坳,成爲在外界市場上流通的商品。

皋泄村所產的楊梅再怎麼好吃,因爲保鮮期有限,也就只能在舟山附近小有名氣,自然也不會有商人專門跑到白泉鎮來收購楊梅的副產品。但海漢對農產品開發有成熟的操作方案,一方面引導農民對楊梅進行深加工,另一方面讓商務部門安排外銷的路子。別說舟山本地的農戶了,就算是歸屬大明時期的官府,也不u具備這樣的運作能力。

這些經過深加工的農產品漂洋過海去到其他市場上,價格自然會翻着倍地往上漲,經手的商人們得了實惠,第二年都不用商務部再牽頭,自己就會跑到舟山來訂貨了。而皋泄村的這些農戶也會因爲外銷渠道的運轉而得到實際的好處,讓他們有更多的動力從事楊梅種植和深加工的勞作。

這個體系具體是怎麼運作的,村長王大貴受限於眼光見識,其實也並不是太清楚。但有一點是確定無疑的,那就是這種經營模式給皋泄村的百姓帶來了非常實際的收益。

所以在王大貴眼中,到了楊梅收穫的季節,其他事情都得往後稍稍,優先完成今年的採摘和加工任務。這不光是皋泄村村民的事,同時還涉及到今年要完成的一大堆商業訂單,到時候要是交不出貨,不但會影響村民們今年的收入,而且也會讓皋泄楊梅的商業信譽受到一定的損害。

王大貴在年初的時候可是給丁子安打過包票的,今年要完成皋泄村增產增收的雙目標,到時候完不成任務,獨臂鎮長絕對會來皋泄村找他的麻煩。所以昨天去鎮上領新移民,王大貴辦完手續趕緊帶着人回來,今天一早就把新移民全趕進了果林,將其立刻投入使用。

當然了,就連秀念這樣從鎮上來皋泄村辦事的官差,王大貴也沒有放過,先抓過來用着再說。不過兩人這話匣子打開之後,秀念一邊幫忙一邊聽王大貴說了許多皋泄村本地的楊梅產業發展狀況,當下也是聽得頗有興趣,沒有再急着去見那些同樣在忙於採摘果子的日裔移民了。

第2096章第六百零八章 兩路並進第1660章 攻打馬尼拉(十)第1046章 人心向背第七百七十九章 公捕公判第1301章 打擊信心第2199章2592.第2592章第七百八十八章 年終總結第1589章 行行都不易第2092章2535.第2535章第1507章 梅侍郎的小算盤第1086章 外勤隊第七百八十一章第1188章 知情人2694.第2694章第五百七十七章 態度轉化的根本原因第四百七十章 策反成功第1715章 掩護身份3389.第3389章2939.第2939章第1097章 硬碰硬第九百零二章 北上考察(四)第八百零六章 炮擊第1242章 這是村莊還是堡壘第1571章 能者爲先第5章 籌備進行時(一)2482.第2482章第六百九十三章 鎮南港的調整2507.第2507章第1169章 各有打算第七百八十八章 年終總結第九百四十二章 指揮官人選第2223章3266.第3266章第2008章第五百五十章 候補官員3122.第3122章第六百三十一章 淡美蘭羣島第1638章 苦命的偵察船第五百三十六章 吃緊的財政第1183章 逐步推進第四百一十八章 昌化縣城第1614章 經濟動力第2117章第2219章第七百七十六章 商定細節第1346章 通行令第1718章 入行不易四百一十四章 入職考評2960.第2960章第1610章 外交難題第2069章3044.第3044章第1389章 大局第1089章 移民措施第六百三十六章 交手(五)第1823章 大同江防線2491.第2491章第1141章 勘探銅礦第四百二十九章 龔十七的難處3171.第3171章第1096章 調兵遣將2701.第2701章第1738章 國際地位2717.第2717章3226.第3226章第3424章第178章 生理需求第1892章 格局第332章 肥肉與陷阱第212章 駐廣辦的改造工程第82章 生活問題第1163章 三日之約第1842章 繼任者第六百九十九章 戰前佈局第九百一十三章 絆腳石2831.第2831章第1107章 前因後果第243章 紡織產業規劃第2079章第九百五十四章 信使第1906章 結業考覈第292章 貿易談判(一)第23章 勞改營(一)第2008章2651.第2651章第1669章 戰後馬尼拉第1114章 計劃變更第2056章2918.第2918章第1528章 小伎倆第1222章 星島現狀2904.第2904章3305.第3305章3065.第3065章2470.第2470章3160.第3160章第1491章 應對乏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