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42章

發生在九州北海岸線附近的這場交戰只持續了一個時辰多一點就基本宣告結束了,福建水師成功擊潰了他們一直在搜尋的平戶水軍主力,由十七艘戰船和七艘貨船組成的水軍艦隊沒有一艘船逃出仮屋灣,其中大部分被擊沉或擊傷,只有五艘船在被俘時還保持了比較完整的狀態。

有大約四百名敵軍人員成爲了俘虜,其中有一半都是來自最後被俘的幾艘貨船。按照許裕拙的估算,死於這場戰鬥的敵軍應該不會低於五百人,但還是有一些漏網之魚趁亂棄船游上了岸,逃入了內陸地區。不過這已經無傷大雅,無法改變平戶水軍主力基本全軍覆沒的現實。

但福建水師在這場戰鬥中也付出了不小的代價,有兩艘戰船在交戰過程中被對手的炮火擊沉,另有七八艘船也遭受了比較嚴重的損毀,必須要儘快進行修繕才行。人員傷亡的數字當然是比對手要好得多,但陣亡加上失蹤的人員,也已經達到百人左右,代價着實不算輕了。

打掃戰場所需花費的時間要遠遠多於交戰時間,許裕拙必須得耐下心來讓戰船再一次搜尋仮屋灣內的海面,儘可能將福建水師的落水人員都撈上來,就算是已經陣亡的人員,也得將其遺體帶回去才行。

此外受損嚴重無法正常航行的幾條戰船,他也需要視其具體狀況作出決定,究竟是就地進行損管維護,把這些受損戰船都帶回平戶港,還是果斷棄船轉移人員到其他船上,然後儘快返航。但無論哪一種選擇,對剛剛經歷了一場生死戰的水師艦隊來說,都不是一時半會就能完成的輕鬆工作。

但無論如何,讓許裕拙心心念念多日的作戰目標總算是基本達成了,這樣就算是撤離平戶返回福建,也有拿得出手的戰績向許心素交差了。當然了,如果能夠就此順藤摸瓜,找到隱匿在九州這邊的平戶藩高層人物,那肯定更將是大功一件了。

想及此節,許裕拙決定不急着返回平戶港,趁着受損戰船在進行損管維護的時候,先看看能不能從俘虜口中審出一點有用的消息。

沒有費太多工夫,許裕拙便確認了被他認準的那艘戰船的確是平戶水軍指揮官韋志的旗艦,但此時那艘擱淺的船仍然還在燃燒當中,也無法確認韋志的生死,看來想要得到一些關鍵情報是很難了。

正在這個時候,那艘戰船上的火藥又發生了連續爆炸,將已經燒去了近半的船體炸成了好幾截,這下就更沒法落實了。

許裕拙雖然覺得有點遺憾,但也不後悔先前所採取的手段,當時稍有遲疑,或許就讓那艘船上的人靠岸逃生了,那纔是他最不願意接受的結果。

許裕拙提審了幾人,基本確認了這支艦隊自數天前從平戶以北的的山大島撤出之後,便一直躲在這隱秘的仮屋灣裡,而這些船就是平戶水軍殘存的全部力量了。

但許心素當下最關心的問題,即近期是否從平戶島北部被海漢封鎖的區域接應人員外逃,這些俘虜卻都不太清楚。許裕拙對此也有些無奈,相關的知情人應該都在那艘該死的旗艦上,但這個時候肯定沒法從死人嘴裡掏出消息了。

未能追查到田川父子的下落,對這次行動而言無疑是一種遺憾。在確認了受損的幾艘戰船都恢復了航行能力後,許心素便下令收兵,水師艦隊收攏隊形,徑直返回平戶港。

至此,平戶藩所屬的精銳部隊幾乎都在這次的戰事中消耗殆盡。雖然在九州島的統治區還有少數聽命于田川介的武裝人員,但已經無法再對當前的戰局造成影響。而平戶藩的武裝力量也跌至了建藩以來的最低點,這個時候隨便一支覬覦平戶的勢力跳出來,肯定都會讓田川介難以招架了。

錢天敦和石迪文得知福建水師在九州方向全殲了平戶水軍的主力,也都是感到有些吃驚。倒不是許裕拙這支艦隊的戰鬥力超乎了他們的預計,畢竟知根知底纔敢讓其單獨行動,而是發生戰鬥的地點距離平戶並不算特別遠,甚至海漢戰船還曾到過那附近海域搜索,卻未能如許裕拙這樣找到敵軍艦隊藏身之處,他們原本以爲對手已經遠走異地躲藏,卻不曾想這支艦隊就在距離平戶幾十裡的地方。

他們看到有幾艘戰船在停靠碼頭時已經因爲進水而出現了明顯的側傾,由此可以想到當時的戰況肯定不是一邊倒的壓制,平戶水軍的拼死反撲,也同樣給福建水師造成了不小的麻煩。

但無論如何,能夠獨力完成了搜索和殲敵的任務,這絕對是值得讚賞的優異表現。哪怕稍後許裕拙向他們說明了未能活捉敵軍指揮,也沒找到田川介父子下落的進一步線索,錢石二人也依然是對福建水師的表現給出了極高的評價。

打掉了這支武裝艦隊之後,平戶藩暫時就無力再從九州島方向發動反撲了,聯軍也無需再花大量精力去防備這個隱患,可以將注意力都放到平戶島人員和物資的清運工作上來。

在進行了近十天的搶運後,平戶島中北部地區的人口幾乎都被運去了西歸浦,而島上的各種物資也是逐漸被搬空了。當最後一批本地民衆被押上船啓運之後,聯軍便開始執行最後一步行動。

聯軍在城區設置了數十處燃燒點,然後自西向東,逐個引燃了這些由乾柴、稻草、竹枝等易燃物堆砌成的燃燒點。火勢很快便在城區內蔓延開來,而負責放火的人員則是在完成操作後迅速撤向港口。當然了,位於港區南側高地上的那些官員府邸,也一樣未能逃過此劫。

平戶海峽以北數裡的海面上,錢天敦、石迪文、申學義、西芒等人,一同在甲板上觀看了平戶城區逐漸逐漸陷入火海的慘烈景象。當地的建築都是以竹木爲主要建材,火勢蔓延的速度也非常快,僅僅一兩個小時的工夫,整個平戶島北端的上空已經是火光沖天,濃煙滾滾,在數十里之外應該都能看到。

相較於這場鋪天蓋地的大火,三十多年前燒掉平戶城堡的那場火災真的就只能算是小兒科了。平戶自開埠以來所慢慢經營出的局面,基本上都被這一把漫天大火燒了個一乾二淨。

這場大火將會給平戶藩造成的損失,已經不能用單純的經濟數字來進行估算。今後任何人想要重建這個地方,恐怕都得再掂量掂量是否值得了——就算籌得出重建所需的經費,就算能重新找回平戶港的貿易地位,也未必能經受住來自外部的再一次軍事打擊。

海漢人敢把事情做絕,一把大火將平戶夷爲平地,那誰又敢冒風險去賭他們今後不會捲土重來?

而斷絕了貿易這個最重要的經濟來源,平戶藩的統治機構接下來就將要面對運行經費不足的問題,這個藩位能不能繼續保住都很難說,

人沒了,錢沒了,產業沒了,留下的這個爛攤子對陷入困境的平戶藩來說就是雞肋。等數日後田川介回到這裡,看到已經變成一片焦土的平戶,他還能有信心跟海漢繼續鬥下去嗎?

“或許這場大火之後,日本幕府會重新審視他們制定的對外政策。”石迪文望着遠處的大火道:“我們的行動可能會進一步催化幕府執行閉關鎖國的速度,他們大概不會有興趣跟我們做買賣了。”

“那也未必,說不定會起到相反的效果。”錢天敦意味深長地說道:“如果他們意識到外部有強大到難以想象的文明,也有可能會重複他們在幾百年前所採取的應對措施。”

“你是說,幕府有可能會像派出遣唐使一樣,派人到我國留學?”石迪文也若有所悟地應道。

“是的,這個國家的文化傳統之一,就是對強者的順從和模仿。誰的拳頭比他硬,能揍他,他就會通過效仿的方式來壯大自身實力。”錢天敦侃侃而談道:“他們以前這樣做過,我認爲現在和以後也還是會繼續這樣做,這就是他們的天性。這一把大火,或許正好能燒掉日本人反抗的念頭,讓他們意識到我們的強大之處。”

從公元七世紀開始,日本在兩百多年的時間裡,向中國派出了十九次遣唐使,每次都多達百人以上,規模最大的時候甚至有多達六百餘人的使團。這些從各個領域選拔出來的精英來到中國學習方方面面的先進生產技能,知識和制度,並將其逐步傳入日本,對漢文化在日本的傳播起到了極大的推動作用。

海漢的強大和先進之處,對同時代的所有國家都具有明顯的優勢,究竟是會令人心生畏懼,還是心生仰慕,那可能就要視該國掌權者的個人意願而定了。錢天敦和石迪文的看法雖然分歧甚大,但也都是有可能會出現的狀況。

申學義和西芒就在他們身邊聽着這番談論,不禁也是聽得心潮澎湃,海漢將領如此從容地談論這場戰爭將對日本國造成的影響,其認識之深刻,眼光之長遠,足以讓他們心生敬佩。同時他們也不禁暗自慶幸,自己的國家與海漢是有着共同利益的盟友關係,無需擔心會面對海漢這種毫不留情的軍事打擊。

平戶這場大火的持續燃燒時間遠遠超乎了聯軍的預計,火勢在吞沒了整個城區之後,又逐漸蔓延到了城區外圍的山林中,然後慢慢向南擴張。而灰燼餘火在飄過了寬度不到兩裡的平戶海峽之後,又點燃了九州西海岸的一部分山林,使得火勢在九州西北角也蔓延開了。

不過這時候聯軍艦隊都已經去到了福江島附近海域,並不知道這邊的火勢還在進一步擴大。而這樣的火勢已經遠非人力所能撲救,當地人也只能眼睜睜地看着這把火四處肆虐。

直到三天之後,或許是老天爺也看不下去了,一場從天而降的大雨才終於讓這場大火宣告終結。

發生在日本寬永十五年這場毀掉了大半個平戶藩的大火,後來也被記入了日本的史書。爲了與慶長年間那場燒掉平戶城的大火相區別,這場時隔三十多年的大火又被稱爲“海漢之火”。但因爲攻打平戶的海漢軍在縱火之前將當地民衆全部撤走,所以這次大火的過火面積雖大,但傷亡卻極少。

這個時代日本首屈一指的外貿中心平戶港徹底毀於這場大火,由幕府直接管轄的長崎港迅速取代了平戶的貿易地位,成爲了新的對外貿易中心。

而圍着平戶藩的權力更替,肥前國內部則是展開了一系列的血腥爭鬥。雖然被燒成一片廢墟的平戶已經沒有太大的重建必要,但仍有不少野心家希望能繼承平戶的貿易人脈和獨步日本的軍工技術。而已經失去了麾下絕大部分武裝力量的田川父子,看起來似乎並沒有守住這些秘密的能力,因此也是有不少人把主意打到了他們頭上。

不過肥前國的這些內部爭鬥,對於以海漢爲首的聯軍來說已經無足輕重了。雖然他們未能在此次的東征行動中全殲目標人物,但打擊平戶藩和十八芝餘黨的戰略目的卻已基本達成,而且毀掉了對手的基本盤,幾乎沒有再留給對手東山再起的機會。

聯軍在行動期間所花銷的軍費,通過戰後從平戶當地繳獲的海量物資找補回了一部分,此外數千被運出平戶的日本民衆,對海漢而言也是一筆不小的收入。海漢在北方的各處統治區吸納移民的速度都正處於放緩狀態,這些日本人分配安置到各地後也可以稍稍緩解當地的人口需求。不過按照海漢的現行民政制度,這個羣體若想獲得海漢國籍,還需慢慢熬過一段苦日子才行。

西歸的聯軍艦隊並未放過五島列島,花了三天時間將各島上的民衆強制集中起來,也作爲戰利品一併運走。被海漢這一番搜刮之後,平戶島和五島列島的人口規模直接倒退到了幾個世紀之前的水平。

第36章 菜鳥第六百八十六章 攻打黑山峒第八百一十七章 動機第118章 海外考察(五)第38章 快速反應第2031章第1345章 脅迫第2166章第1246章 甕中捉鱉第2278章第364章 花式促銷第1849章 合作的阻力第1201章 入職培訓第九百二十七章 南下爪哇第1719章 糧食貿易第1745章 區別對待第1007章 開國慶典(七)第1651章 攻打馬尼拉(一)第1071章 不同兵種第2349章第1151章 重返長山羣島第五百五十六章 打擊不斷第九百零五章 臺北建設第3447章第七百三十章 被動的局面第290章 殘酷的現實第六百四十五章 十八芝的困境第四百八十章 新港開發第1903章 三亞港見聞第2052章第2240章第四百五十五章 考察香港島第1111章 兩棲作戰第1467章 利益交換3381.第3381章第2195章第四百九十七章 三週年慶3013.第3013章第310章 海漢軍工的新起點3326.第3326章3360.第3360章第1626章 心癢難耐第1646章 戰術的選擇第53章 邀功請賞(二)第1602章 雨過天晴2497.第2497章第五百章 亮出利齒3321.第3321章3338.第3338章第1547章 半殖民地3338.第3338章3006.第3006章3290.第3290章第1591章 文教產業第1957章第2170章3061.第3061章3351.第3351章2995.第2995章第1831章 血肉磨盤第2265章2690.第2690章3058.第3058章第2081章第42章 圍捕第2341章第1136章 無處可逃3201.第3201章第1417章 新殖民地第2271章3344.第3344章第2206章2390.第2390章第六百三十二章 交手(一)第1194章 委曲求全第394章 受降第八百六十九章 無謂的談判2783.第2783章第1628章 蒸汽機的秘密第2148章第1036章 遭遇戰第1466章 大買賣第八百七十三章 代價慘重第1900章 李希的建議3332.第3332章第1085章 收買拉攏3303.第3303章第八百六十一章 佔領六橫島2831.第2831章第七百八十二章 技術迭代第四百六十七章 來自安全部的報告第1496章 共襄盛舉第1626章 心癢難耐第371章 南越的悲劇第38章 快速反應第八百八十六章 北方移民第九百七十八章 石碌礦場3005.第3005章2383.第2383章2949.第2949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