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63章

不管海漢是出於什麼樣的原因要在大明東南沿海地區採取一些非常規措施,費策賢對此都是持明確的反對意見。原因很簡單,在過去的兩年裡他做了很多努力,才讓朝廷確信海漢並無軍事入侵東南沿海地區的意圖,而現在海漢人突然跳出來說要改變現狀,這就相當於是打了費策賢的臉。而朝廷說不定會認爲他之前所提供的各種信息都是在爲海漢的計劃打掩護,給他扣上一個勾結外國的罪名也不是不可能。

至於寧崎所聲稱的原因,在費策賢聽來就更是離譜了,感覺海漢就是找了一個蹩腳的出兵理由而已。從什麼時候開始,大明境內的發生的事情,需要海漢出動武裝部隊來協助調查了?這分明就是仗着武力優勢,要強行在東南沿海地區生事了。

但費策賢當下還得剋制住情緒,起碼現在還有談判的機會,他還能儘量設法去說服海漢人放棄這種危險的做法,否則一旦兩國爆發武裝衝突,那時候再想控制局面可就太困難了。所以他立刻便對寧崎的說法提出了質疑,認爲此類情況不應由海漢單方面作出決定。

寧崎道:“費大人,我國在調查的案件,並不完全是發生在貴國境內,而且犯事之人也不全是明人。實際上我們在調查中發現這個案件涉及的國家和地區有很多,大明也只是其中一處而已。我們要在東南沿海地區展開的調查行動並不是針對大明,更沒有其他不好的意圖,早日查明這件案子對大明也會有諸多好處。”

費策賢將信將疑道:“那寧部長不如先給在下說說,這案子到底是個什麼情況。”

海漢到目前爲止已經動用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調查此事,可以說是近幾年少有的大動作,而其中仍需對外保密的部分也有很多,寧崎當下能夠直接透露給費策賢的消息也不可能說得太詳細,以免走漏風聲影響到後續的調查。

現在能夠原原本本告知費策賢的部分,也就只有發生在遼東的狀況。清軍開始列裝西洋國家制造的武器,這對大明而言絕對算是一個壞消息,一旦清軍的火槍部隊形成戰鬥力,那大明所需面對的防禦壓力就會成倍的增加。而寧崎告訴他,海漢目前正在調查的案件,便是要找出替西班牙人將武器走私到各地的中間商,然後切斷這種跨國武器輸送通道,以避免各地出現越來越多裝備有制式火槍的武裝。

費策賢聽完寧崎的講述之後愕然道:“清軍裝備了西班牙人的火槍?此事可有證據?”

寧崎點點頭道:“當然有證據,事實上我國駐守遼東金州的部隊已經與他們交過手了,情況不容樂觀。如果清軍的火槍兵規模擴大到千人以上,再投放到大明北方的邊境線,那貴國邊防估計將會面臨十分嚴峻的考驗。目前從遼東送回的各種證物已經在南下途中,如果順利過幾天費大人就能親眼看到清軍所使用的火槍了。”

這個消息如果屬實,那將給大明造成的防禦壓力可不會像寧崎的語氣這樣輕描淡寫,但費策賢覺得這其中也有蹊蹺之處,忍不住追問道:“寧部長,你說清軍的火槍是由中間人從西班牙人手中購得,再轉賣給清軍,那他們爲何不嘗試賣給我大明?要說財力,我大明無論如何也要強過那遼東蠻夷吧?”

寧崎嘆了口道:“既然費大人問到這個,那我就再透露一點消息吧!這幫走私武器的中間商並不是不賣給大明,但他們在大明所做的買賣都是別有用心。他們在江浙鼓動鹽商成立私人武裝,又挑撥鹽商爲利私鬥,在民間造成了慘重傷亡。在福建重金賄賂錦衣衛,並且試圖在錦衣衛和當地駐軍之間製造衝突,如果不是被我們及時查獲,或許就讓他們得手了!這夥人走私武器到大明,並不是通過正規途徑做買賣,其目的也不是爲了壯大大明軍力,而是一直在想法設法地製造混亂衝突,其用心十分險惡!”

費策賢聽了之後也是頗感震撼,他此前從未聽說過這些消息,但如果寧崎所說屬實,那這夥走私武器的傢伙的確非常危險。特別是在福建挑動錦衣衛與當地駐軍衝突一事,這分明就是要逼許心素造反啊!

“寧部長所說的這些情況,也都有真憑實據?”費策賢雖然已經相信了七八成,但他還是要再確認一下寧崎沒有在描述中誇大其詞欺騙自己。

寧崎點點頭道:“出於保密原因,我暫時還沒法向費大人提供更具體的消息,但相關的人證物證,我們手頭都有。費大人如果對這些案情感興趣,回頭也可以逐步向你通報調查進展狀況。”

“本人還有一個問題,聽寧部長剛纔所提的幾起案子,似乎並未將貴國捲入其中,那爲何貴國還要主動調查此事?”費策賢心中還是存疑,必須要先得到解釋才能認同寧崎所描述的這些狀況。

寧崎沉默了片刻,纔開口說道:“事實上我們注意到這個情況的原因,就是去年十月開始,有人在我國製造事端,試圖行刺到訪的某些外國政要。具體是誰我就不便多說了,但我們有理由相信,費大人可能也是對方的預定目標之一。”

“我?”費策賢聽到這個說法着實嚇了一跳。在他的心目中,海漢國還真是個太平地方,全然沒覺得有什麼危險可言。

費策賢初到三亞的時候,也曾覺得這個沒有修建城牆的城市有點危險,但時間稍長之後,他便知道三亞這地方看似不設防,但實際上幾乎不太可能有軍隊能夠入侵此地。西班牙人倒是曾經做過嘗試,但遠征三亞的艦隊在勝利港被打得折戟沉沙,損失慘重,據說只有不到一半的船成功逃回去。而本地人對於戰爭也十分沉得住氣,當初西班牙人的艦隊打到家門口,三亞民衆還大量涌入榆林半島高處去看熱鬧,足見民衆對海漢軍的信任程度。

一個完全不會受到戰爭威脅的貿易港,在海漢的經營之下變得繁榮昌盛便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了,而本地民衆的生活因爲貿易而富足起來之後,社會治安水平也會隨之得到提升。費策賢還曾專門去了解過警察衙門的運作狀況,發現警察處理得最多的治安狀況其實就是各國水手在酒後發生的鬥毆事件了。

他在這裡待了兩年,幾乎沒怎麼聽說三亞本地出現惡性事件,至於針對官員政要的刺殺事件,他來海漢之後倒是一次都沒有聽說過,更沒想過有朝一日自己會成爲別人行刺的目標。

不過費策賢腦子靈活,立刻便想到了這種刺殺手段的目的:“這是爲了要破壞貴國與其他國家的關係?”

寧崎點點頭道:“雖然暫時還沒有抓獲幕後的主使者,但我們也是這麼認爲的。與我國建交的國家幾乎都派了政要或者費大人這樣的使節官員常駐三亞,如果安全方面出現了問題,那我國肯定是要承擔大部分責任。如果是要人,或是兩國外交關係不那麼穩固的時候,一旦出現惡性事件,那的確有可能會造成極其惡劣的影響。”

費策賢心中暗想,三亞這地方外國使館的確不少,但真正夠分量的外國政要其實並不多。在三亞出現最爲頻繁的,大概也就是那位安南國的小王爺鄭柞了。不過去年下半年又加了一位不可忽視的人物,那就是來海漢國留學的朝鮮世子李凒了。加之朝鮮與海漢建交時間不長,關係還說不上特別穩固,如果朝鮮的王位繼承人在海漢出了狀況,那的確有可能會直接影響到兩國間的外交關係。這麼一想,寧崎所說外國政要,極有可能便是朝鮮世子了。

不過費策賢着實沒想到自己也會成爲目標,但行刺自己真的能破壞大明與海漢之間的關係嗎?他倒是覺得未必,現階段兩國都是希望能與對方和平相處,而這種大環境可不是自己這種小人物的生死就能影響的。只要海漢這邊在善後上多下點工夫,朝廷大不了再另派官員過來便是,禮部行人司資歷與自己相當的人一抓一大把,勝任這清閒的使臣職位綽綽有餘。但這個特殊的資格,倒是讓他有了一種自己受到重視的感覺,或許自己對這兩個國家的影響力其實要比想象中更大一些?

寧崎聲稱費策賢也是刺客的預定目標之一,這當然只是他的臨時發揮而已。事實上就目前所掌握的情況來看,在儋州抓獲的薛正等人的口供中並未出現費策賢的名字,也沒有提及過行刺大明官員之類的計劃。不過寧崎當下覺得這麼說會讓費策賢感同身受,更容易說服他接受海漢的行動安排,所以便大膽發揮了一把。

而效果也如他所願,的確讓費策賢有所觸動,並且意識到寧崎所提到的事情可不是鬧着玩的,真有一夥人在暗中策動了一系列的惡性事件。不過因爲費策賢所得到的消息極爲有限,所以他對此事的看法也不免出現了些許偏差。

寧崎所提到的這幾起事件,全部都與大明有關,而發生在江浙和福建的事件,寧崎給出的信息太少,聽起來似乎與海漢沒有直接關係,這就讓費策賢下意識地認爲,海漢在追查的軍火販子是以大明爲主要目標,秘密實施着各種意在削弱大明的手段。

但實際上海漢和大明,甚至是打醬油的朝鮮,全部都是這夥人的目標。正是因爲意識到了這夥人的行爲對海漢所造成的影響,情報部門纔會不惜代價地對此進行追查。

不過因爲目前尚未查明案情,海漢情報部門爲了確保調查進程和關鍵信息不會泄漏,所以並不打算與大明共享已經掌握的信息。特別是近日又曝出福建錦衣衛介入此事,大明官方的可信度顯然已經被無限拉低,寧崎就更不可能將關鍵信息告知費策賢了。

費策賢道:“既然事態如此嚴重,那的確有一查到底的必要,不過寧部長可否告訴在下,貴國將在我國東南沿海地區展開的行動會有哪些內容,海漢軍是否會在當地出現,甚至是進入到我國領土。”

寧崎道:“有鑑於我們調查的目標手中掌握着大量的制式火槍,在抓捕行動中必須要出動軍隊才行。如果我們發現目標逃竄至大明境內,或許也會跨境完成抓捕,所以我們必須要先跟貴國通氣,以免屆時發生不必要的誤會。”

費策賢寒着臉道:“貴國軍隊全副武裝進入我國境內,這很難保證不會出現誤會吧?我建議貴國的調查和抓捕最好只在海上進行,如果疑犯逃入我國,那麼海漢軍大可向地方官府提出申請,由地方官府出動捕快和駐軍去完成抓捕,這樣方可免去不必要的誤會!”

寧崎道:“費大人說的道理是沒錯,但如果出現地方官府庇護疑犯的狀況,那又該如何?我這可不去是杞人憂天,在福建連錦衣衛都被這些軍火販子給拖下水了,很難保證其他地方沒有類似的狀況發生。依我之見,還是要以海漢軍爲抓捕行動主力,地方官府可以派人全程參與,提供協查,但不可阻止海漢軍的抓捕行動。”

在這個問題上,寧崎也不能做出太多讓步,他這裡要是沒把條件講好,後續軍隊行動的時候不免就會束手束腳,影響調查抓捕工作的進行。如果沒法說服費策賢鬆口,那他也只能無視對方的抗議,讓海漢軍自行決定行事尺度。

費策賢深吸了一口氣,儘量讓自己的語氣顯得平和一些:“那這樣吧,在下先寫一封奏摺,將其間原委稟明,待朝廷的旨意下來,我們再作商議如何?”

寧崎搖搖頭道:“一去一來所需要的時間太長了,局勢瞬息萬變,我們沒辦法等那麼久。時間緊迫,我們需要你同意之後立刻簽署公文,然後軍隊會帶上公文和副本出發,在當地行動期間會盡量尋求官府的配合。”

第1948章2761.第2761章第1528章 小伎倆第72章 重訪故地3243.第3243章第四百七十二章 安排身份第四百九十七章 三週年慶2765.第2765章第四百五十五章 考察香港島第1031章 希望油田(五)2566.第2566章2916.第2916章3377.第3377章第2011章2554.第2554章3204.第3204章第147章 黑土港的發展前景2781.第2781章第2042章第九百二十三章 多國部隊第1017章 開國慶典(十七)2799.第2799章第2167章第2327章第八百七十三章 代價慘重2853.第2853章3215.第3215章第1382章 新任務第1321章 正式遭遇第2036章2600.第2600章第2162章第1210章 出發南行3121.第3121章第1235章 偵察敵情第2071章第四百六十四章 回到安南第七百六十九章 溝通與合作第309章 機構和人事調整第110章 何夕的工作彙報第四百九十四章 新港落成第1510章 威逼利誘3094.第3094章第386章 整裝待發第2107章第1141章 勘探銅礦第1009章 開國慶典(九)2472.第2472章3217.第3217章第1521章 利益交換第2283章第1849章 合作的阻力第七百零九章 攻佔澎湖3404.第3404章第四百零三章 碼頭見聞第1101章 交換條件第1809章 人口輸送2511.第2511章第五百六十三章 不速之客第2229章2609.第2609章第六百一十九章 南日島之戰(六)第2363章第1291章 軍演第二天第四百三十九章 昌化城外第259章 北越軍情報告第1562章 軍購競爭第1189章 連夜動手第七百七十八章 新殖民地第59章 組建公社2768.第2768章第3457章第1925章第六百七十八章 投資環境3412.第3412章第31章 水電站開工2375.第2375章第1308章 異同之處第七百零九章 攻佔澎湖2839.第2839章3404.第3404章第58章 考察彙報第九百九十二章 重返三亞港第3456章第1380章 戰爭的意義第八百零三章 兵臨城下3348.第3348章第383章 調職申請第1242章 這是村莊還是堡壘第40章 港灣激戰(二)第1446章 關鍵人物第258章 輿論陣地的重要性第1402章 反覆試探第1993章第2064章3224.第3224章第五百四十八章 好胃口3180.第3180章第七百六十章 交易條件第八百五十七章 當面過招